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113.11KB ,
资源ID:414762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4762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CB214700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CB214700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docx

1、CB214700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名称: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和资源潜力评价首席科学家:肖贤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起止年限:2012.1-2016.8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二、预期目标1.总体目标针对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重点突破与页岩气评价与资源潜力预测有关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页岩气赋存、富集、成藏的理论体系。提出适合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评价的指标与方法,客观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资源,确定有勘探开发潜力的主要页岩层位,为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方法基础与理论指导。力争在评价指标与方法上有创新,在理论体系上有突破,在实际应

2、用方面有针对性。通过本项目的研究,造就一支从事页岩气研究的高水平科研队伍。2.五年预期目标(1)建立有机质特性、成烃演化与页岩气形成的关系;建立粘土矿物和脆性矿物类型与沉积、成岩作用的关系,提供页岩气有机微孔和无机微孔(粒间孔、粒内孔等)预测的模型;建立有机质热演化与页岩气生成量和保存量的地质演化模型;揭示纳米级孔隙结构与页岩气赋存富集的关系,揭示页岩气的赋存机理,阐明深层页岩气赋存状态和转化特征及其与深层页岩气形成的关系,建立盆地深层页岩在温压平衡/非平衡体系下的吸附和解吸附模型;量化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因素对页岩含气性的控制作用,揭示页岩气形成的控制因素,建立页岩气赋存富集的地质地球化学理论。

3、(2)揭示南方古生界盆地构造演化和沉积埋藏史,结合大地热流模型反演盆地的古地温演化历史,建立南方古生界盆地构造-热演化模型;揭示构造抬升条件下页岩气储层物性的响应特征和含气性变化机制,探索多期构造变动条件下页岩气藏发育的有利构造区位;揭示构造应力场对页岩裂隙形成发育的影响,建立构造改造页岩气散失的定量模型;揭示后期构造的成因机制及对古生界盆地的叠加、破坏与改造程度,阐明页岩气保存的构造条件。为构造改造区页岩气的评价提供理论与开发基础。(3)建立适合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圈定有勘探开发潜力的页岩层,分层位、分地区、分埋深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勘探地区。以南方古生界典

4、型区块为靶区,揭示页岩气成藏动力特征及其对页岩气成藏演化的控制机理,揭示页岩气成藏系统“源岩储层盖层”组合规律性,构建基于能量平衡理论和油气系统理论为基础的页岩气藏成藏富集规律。发展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富集成藏地质评价与勘探理论,形成本土化页岩气勘探评价技术方法。(4) 本项目研究成果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发表一批与页岩气评价与勘探相关的基础性高水平学术论文,参加页岩气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报告我国在页岩气赋存机理与评价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预期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5060余篇。提交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报告及相关图件,为国家勘探开发南方古生界页岩气提供科学依据。(5)

5、培养和造就一支从事页岩气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30名左右三、研究方案1学术思路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与资源潜力评价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本项目依托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育部有关高等院校的参加单位的研究力量与技术条件,抓住关键科学问题,围绕国家需求,组织优势团队开展研究。本项目从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入手,通过对页岩的含气性评价与主控因素、保存条件与含气性关系、孔隙结构与储气机理等方面研究,建立页岩气形成、赋存、富集成藏的地质理论。在此基础上,研究页岩气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建立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理论

6、体系,并对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的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结合实际勘探,进一步评价扬子地区典型区块古生界页岩气的勘探潜力,圈定页岩气的有利勘探开发区。2技术途径针对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与目标,按6个方面实施。(1)页岩气形成与含气性的影响因素选择我国南方典型区块古生界页岩,通过实验室成烃模拟、钻井页岩样品含气量测量和地球化学分析,量化各种控制因素对页岩气含气性的影响。具体技术途径为:开展各种地质样品的气体化学组成和碳、氢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包括气体录井、新鲜岩石密封脱气、岩石密封破碎脱气,获得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地质记录;结合热解模拟实验,获得气体成熟度与页岩气保存量的关系。开展TOC、Rock-Eval、G

7、C-MS、碳同位素等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获得页岩样品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开展岩石学观察、矿物组成分析、孔隙度和渗透率分析,获得页岩含气性与有机质特性、无机矿物组成、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关系。开展岩石气体保存量分析,获得页岩样品中气体的保存量与有机碳含量、成熟度、矿物组成的关系;结合有机质生气量热解模拟、页岩润湿性模拟,获得温度、压力、地层水和矿物组成等诸因素对页岩气形成的控制,建立评价页岩气保存的理论模型和方法。(2)页岩微孔缝结构与页岩气赋存富集以钻井岩心、露头剖面和录井资料为基础,采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方法,重点解剖中海油的页岩气区块的储层特征。通过压汞、液氮微孔结构、扫描/投射电子显

8、微镜、等温吸附实验、含气量测试和岩石静三轴试验等分析技术,从页岩微观孔裂隙(特别是纳米级孔隙)特征入手,分析页岩气储层的微观孔裂隙结构及吸附特征,研究控制纳米级孔隙结构的主要因素,研究页岩气储存的状态,从而建立页岩气的赋存机理。通过研究构造演化沉积埋藏烃源岩演化生气作用地下流体以及构造应力热力流体化学流体动力等“五史”“四场”配置关系,解析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期与改造期对页岩微孔缝结构的影响作用及其对页岩气赋存机理的控制作用。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从页岩基块弹性能、气体弹性能和水体弹性能等储层弹性的多种表现形式着手,研究能量动态平衡系统的演化过程,以能量动态平衡理论和油气系统论为基础,研究页岩气系统的

9、生储盖组合特征,探讨页岩气富集规律。(3)构造演化与页岩气的改造和保存从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出发,突出对构造改造的反演和对盆地热史的恢复,抓住构造抬升过程中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变化对页岩气藏含气性能的影响和吸附-解吸附机理等关键问题开展工作。在构造演化方面选取上、中、下扬子的典型盆地或者区块进行解剖,通过详细地表调查考察盆地地层序列、沉积充填史、构造特征等,揭示盆地类型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通过地震资料解释、构造平衡与恢复、物理及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典型盆地剖面,确定其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变形特征、构造演化与成因机制。在对盆地的形成与改造以及原型盆地恢复研究中,通过对区内代表性盆地的边界断裂、盆内变

10、形形迹、应力场分布特征等分析,分析其形成时间、构造性质和属性、多期演化及时空差异;研究早期构造对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制约以及后期构造的成因机制与对下古生界盆地的叠加、破坏与改造。在区域热演化史研究方面,选择典型地区、以2-3个典型井位或剖面为基础,恢复古地温梯度,结合沉积、构造和岩浆活动历史分析,分析盆地古生界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结合构造演化,建立构造-热演化模型。在构造抬升对页岩气含气性能影响研究,将借鉴煤层气的相关理论和不同成熟度页岩的吸附模拟实验及数值模拟等手段,从页岩储层在构造抬升过程中异常压力的成因机理入手, 通过构造抬升过程的定量模拟研究, 分析储层压力在整个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

11、,评价构造抬升造成的页岩气散失;通过模拟压力变化,研究构造演化过程对页岩吸附量和饱和度的影响。 (4) 深层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针对盆地深层高温压条件,主要通过模拟实验,结合地质样品,对比研究深层页岩有机质和粘土矿物显微孔隙结构、孔隙率、页岩气赋存状态及随压力梯度的变化,研究水、CO2、烃类与矿物的反应及对储集物性的影响,评价深层页岩的含气性。具体技术途径如下:运用Paterson气体介质高温高压流变仪,结合高压原位Raman和高压原位同步辐射角色散X射线衍射仪,研究高压-超高压状况下页岩干酪根和粘土矿物组成等岩石物性特征和随压力梯度的变化;通过系列模拟实验研究深层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烃类与无机

12、成分之间的后成岩反应等对岩石储集结构的影响、以及超临界流体对甲烷吸附容量的影响。运用高压-超高压吸附仪研究不同类型页岩、页岩干酪根、粘土矿物、页岩微裂缝隙等储集结构的甲烷气体吸附解吸附性能,建立压力范围在200至700 bar页岩不同组成单元甲烷气体吸附解吸附性能和等温吸附平衡曲线,以此来模拟研究2000 至7000m埋深范围页岩气吸附和脱附性能。通过不同系列页岩和干酪根样品的吸附实验,研究高温高压条件下页岩气的赋存形式及其随压力梯度的变化。(5)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研究工作分四步实施: 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调研,对比分析主要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条件;研究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

13、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从地质与地球化学等方面与美国页岩气盆地进行对比,优选适合的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确定页岩气评价的限定指标,包括TOC下限,Ro范围、页岩最小厚度等一系列参数。主要是根据本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及页岩气含气实际分析数据,结合国外勘探开发实际数据与经验,有针对性的提出上述各项限定指标。 确定有页岩气资源潜力的页岩的地质地理分布。对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的展布与地球化学成熟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可作为面上资料,再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剖面进行精细的地质地球化学分析,从点到面圈定有效的页岩分布。 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根据优选适合的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确定的地球化学限定指标、页岩典型含气数据,模拟计算页岩

14、气总资源量、不同时代地层(上二叠统暗色页岩、下志留统暗色页岩、下寒武统)页岩气资源量、不同区块、不同埋藏深度页岩气资源量,预测有利的勘探开发区。(6)南方古生界典型区块页岩气勘探潜力评价本项目选择的典型区块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获得的上、下扬子古生界页岩气区块。按如下技术途径开展研究:以现有和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典型野外地质剖面的详细调查,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地震、地质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上扬子区古生界页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沉积演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构建南方古生界典型区块重要构造事件背景下层序地层格架中的黑色页岩发育模式,揭示沉积环境与页岩发育的关系,明确典型区块页岩分布范围和厚度及各层段

15、分布规律。 运用X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分析技术,查明页岩矿物组成、组构特征、变质程度、孔隙结构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和分布特征;通过岩石力学测试并与高分辨/微地震资料、测井资料相结合,揭示裂缝发育规律及成因机制,通过与美国页岩气储层特点比较性研究,建立页岩储层缝孔识别技术方法和评价标准;结合所获得的点面资料,评价页岩储集特点,预测高效页岩储集分布。 以课题15凝炼的页岩气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从页岩有机质丰度、热演化、厚度、埋深、页岩强度、页岩储层的结构及页岩吸附气量等方面,评价资源量和勘探潜力;综合上述相关资料,进行页岩含气量分布的工业成图,圈定页岩气富集区带,进而确定勘探靶区; 在上述

16、研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根据钻探需求,在有利的勘探靶区,开展页岩气层测井评价和高效测试方法的先导研究。3.可行性分析页岩气赋存于烃源岩中,属于残留烃,页岩气评价与烃源岩评价具有相似性,但各有侧重。根据美国页岩气多年勘探实践,地球化学方法(尤其是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是页岩气评价的基本方法。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研究中心等项目参加单位在石油天然气地球化学、岩石矿物地球化学方面具有国内领先的科研设备,可作为页岩气的研究的基本条件。页岩气的储集空间主要是纳米级孔隙,吸附态气的赋存机理非常类似于煤层气。评价其含气性、研究其赋存富集机理,需要专用

17、的仪器设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在“十一五”期间,在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前沿性布局,引进并改造了PCTPro-E&E高压气体吸附分析仪(法国),建设了先进的生烃、排烃动力学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是我国研究煤层气综合实力较强的实验室,拥有研究页岩孔隙结构与储集特性分析的设备,如: 9310型压汞微孔测定仪、Autosorb-1型比表面积孔径测定仪、剪力仪(SJ-1A)、岩石高频谱测试仪(TH8201)、自主研发的岩体三轴试验机。此外, 项目课题组还将自行研制可施压高达70MPa的气体吸附仪,用于深层页岩含气性研究。这些专有仪器设备为本项目在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提供了的重要的技术条

18、件。项目承担单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扬子地区获得了页岩气矿区权, 并已着手部署地震资料采集,启动先导性实验,计划20112012年内钻58口探井配套开展相关的综合研究,建设先导性实验基地,是本项目研究的示范地区。2010年中海油分别对Chesapeake公司Eagle Ford页岩和Enduring公司Eagle Ford页岩油气等项目进行了评价,并购入Chesapeake公司Eagle Ford页岩油气项目(Eagle Ford Shale Project)共33.3%的权益。为开展与美国页岩气盆地对研究提供了条件。项目其它各参加单位,在四川盆地生烃、成藏研究方面有多年研究历史,积累了大批古

19、生界烃源岩样品与相关分析资料,并可通过项目合作、露头剖面等多种方式进一步获得为本项目所需的样品与资料。因此,本项目对于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的研究具有获得样品与相关地质资料的条件。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属的研究中心与湛江分公司、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单位共同承担,组成了一支精干的团队。具有开展页岩气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实力。因此,本项目凝炼的科学问题准确,承担单位具备开展相关工作的条件,有相当好的前期工作基础,具备取得重大突破的关键条件,可望在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赋存富集机理与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

20、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4.创新与特色本项目的研究内容紧密围绕与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相关的关键科学问题,具有国际前瞻性,并体现中国本土特色;在技术思路上,紧抓重点,采用多学科结合,具有明显的创新;在研究方法上,将采用各种先进分析技术手段,结合自主研发技术,形成本项目的技术优势。本项目的创新与特色具体说明如下:(1)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很高(Ro一般在2%4%),主体超过了美国页岩气盆地的成熟度范围(Ro一般在1%2.5%),而且受到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强烈改造作用。这种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和高演化状态下的页岩的储集性能、含气性特征及其成因机制在国内外几乎未涉及,而

21、这些问题是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复杂构造改造条件下页岩气的保存研究,针对了我国南方古生界的特殊性,将丰富页岩气形成与保存的地质理论。(2)开展深层(30007000m)页岩含气性相关研究是目前国际上尚未广泛开展领域,对于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探开发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研究目标和内容不仅具有国内领先性,也是国际前瞻性的研究课题。 (3)采用多方法、多手段综合描绘富有机质页岩纳米级孔隙类型、孔隙度渗透率与有机质特性、无机矿物组成的量化关系,为页岩气气藏描述提供了理论与方法。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刚刚起步,在国内具有领先性。(4)在技术手段方面,本项

22、目具有明显特色与先进性。如:使用自主研发的生排烃动力学实验装置,模拟页岩气的生成与保存;应用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压汞微孔测定仪(9310型)、比表面积孔径测定仪(Autosorb-1型)、剪力仪(SJ-1A)、岩石高频谱测试仪(TH8201)测定页岩孔隙(包括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研究页岩气赋存机理;应用自主研发的岩体三轴试验机,模拟页岩渗透性,模拟页岩气系统中能量动态平衡,探讨页岩气富集规律。此外, 本项目正在研发的超高压气体吸附仪(温度可高达200,压力可达70MPa), 可模拟深层页岩甲烷气体吸附/解析附行为;应用自主研发的紫外灯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仪(烃类检测精度可达4

23、0ppb)经进一步改进可进行游离烃在线定量测定,剖析页岩气赋存机理;应用U-Th/He低温热年代学技术,恢复盆地受热历史。这些技术手段的综合,形成了页岩气研究的先进技术平台。5课题设置根据上述总体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围绕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总体目标,本项目共设置了6个课题。课题一:页岩气形成与含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研究目标:建立气体组成、页岩含水饱和度、温度和压力与气体保存量的关系,提供页岩气保存量的地质模型;建立有机质特性、成烃演化与有机质纳米微孔形成的关系,提供页岩气生气强度模型; 建立粘土矿物和脆性矿物特性与沉积、成岩和成烃作用的关系,提供页岩气保存方式(游离、吸附)模型;

24、结合页岩气生成量、保存量和保存方式模型,量化各种因素对页岩气含气性的影响,为页岩气原地气体保存量预测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研究内容:以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主控因素为核心科学问题,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研究: 气体成因、来源和组成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包括古生界富有机质泥页岩气体地球化学特征;气体录井、新鲜岩石密封脱气、岩石密封破碎脱气与页岩气保存量研究;富有机质页岩生气量模拟研究; 吸附气和游离气的地质记录研究; 有机质特征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研究,包括古生界富有机质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富有机质页岩生气史分析;富有机质泥岩页岩纳米级孔隙形成与成烃演化; 矿物对页岩含气性的影响研究,包括古生界富有机质

25、泥岩矿物成分、岩石类型及来源研究;富有机质泥岩孔隙度、渗透率和矿物组成的关系; 页岩含水性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研究,包括湿度、温度和压力对富有机质页岩对气体的吸附模拟;干酪根(疏水单元)和粘土矿物(亲水单元)润湿性;气体吸附与孔隙大小和结构关系研究;在综合的基础上,量化各种控制因素包括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热成熟度、粘土矿物的类型、脆性矿物的类型和含量、页岩的含水饱和度、温度和压力与页岩含气性的关系,评价页岩气的主控因素。课题负责人:张同伟 主要学术骨干:张铭杰,胡沛青,妥进才,王永莉承担单位: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经费比例:15%课题二:页岩微孔缝结构与页岩气赋存富集研究研究目标

26、:阐明各成藏要素对页岩气储集性能的影响,揭示页岩中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结构网络与页岩气赋存富集的关系,建立页岩气的赋存机理, 探讨页岩气富集规律。研究内容:以页岩气赋存、富集成藏机理为核心科学问题,重点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1)页岩储层特征,包括研究矿物页岩组成、显微孔隙与裂隙特征、及其与有机质类型、丰度、矿物等的关系,重点解剖中海油的黔北页岩气区块的储层特征。(2)页岩气赋存机理,从页岩微观孔裂隙(特别是纳米级孔隙)特征入手,从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烃强度、含气饱和度、岩石脆度、孔隙度等页岩气成藏的要素等方面,研究各要素对页岩气储集性能的影响,特别是储层微观孔裂隙(纳米级)结构及其吸附特征,研

27、究页岩气储存的吸附态、游离态、溶解态等特征,建立页岩气的赋存机理研究页岩埋藏深度、有机质丰度、成熟度、生烃强度、含气饱和度、岩石脆度、孔隙度等页岩气成藏的要素,研究各要素对页岩气储集性能的影响特征,特别是储层微观孔裂隙(纳米级)结构及其吸附特征,进而研究页岩气储存的吸附态、游离态、溶解态等特征,从而建立页岩气的赋存机理;(3)页岩气富集规律研究,以能量平衡理论和油气系统理论为基础,研究页岩气系统的“源岩储层盖层”组合特征,结合含气性评价,探讨页岩气藏富集规律。课题负责人:朱炎铭主要学术骨干:李贤庆、郭英海、夏筱红,汪吉林承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经费比例:15%课题三:构造演

28、化与页岩气的改造和保存研究研究目标:通过对南方盆地多期构造演化和古地热场的解析,确定页岩气成藏的关键地质时期,定量评价地层抬升过程中温度压力条件的变化及对页岩气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的影响,揭示构造变动条件下页岩气赋存形式的变化特点及吸附与解吸机理,阐明构造-热演化对页岩气藏的影响机制。研究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1)南方盆地构造演化及页岩气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研究中国南方古生界以来的构造背景,揭示研究区各个时期不同类型盆地形成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和动力学背景;研究代表性盆地沉积剖面,确定其各个时期的沉积环境、成因机制与后期叠加、破坏与改造,探索典型地区的盆地原型。(2)南方盆地古生界构造-热

29、演化及对页岩气藏的控制作用:通过地层、钻孔和地震资料与地层回剥技术,研究典型地区埋藏史,勾勒区域构造-沉积埋藏特征;通过多种古温标(Ro、磷灰石裂变径迹及U-Th/He低温热年代学数据)对南方地区重点盆地目标层系不同地质时期的热史进行综合研究,重建盆地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建立构造-热演化模型。(3)地层抬升过程中页岩气赋存形式的变化特征及可能的页岩气散失特征,建立地层抬升过程中页岩气的散失模型。(4)构造改造对页岩储层物性和含气性能的影响:定量模拟研究储层压力在整个构造抬升过程中的动态演化过程,揭示不同压力下不同层次的孔裂隙系统的变化特征,阐明构造改造对页岩纳米孔隙的影响机制,并通过模拟压力变化

30、研究构造演化过程对页岩吸附量和饱和度的影响;解析构造活动复杂区页岩气的保存条件,阐明构造作用对页岩气保存的影响。课题负责人:尹宏伟主要学术骨干:刘绍文、王勤、邱楠生、刘大永承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经费比例:15%课题四:深层页岩储集物性及含气性研究研究目标:阐明深层页岩气的赋存方式及随压力梯度的变化关系,建立页岩高压-超高压甲烷吸附和脱附等温曲线,分析深层页岩有机无机反应以及超临界流体对页岩储集物性和页岩含气性的影响,评价深层页岩的含气性。此外,该课题自行研发一套全自动计算机软件控制、可施加压力高达70MPa的气体吸附仪,用于测试和模拟研究埋深20

31、00至7000m页岩气吸附解吸附性能。研究内容:(1)深层页岩气的产出赋存状态及其受深部压力梯度变化的影响;(2)深层页岩残余烃、干酪根吸附和解析附性能及受压力梯度变化的影响,实验分析有机质干酪根等温吸附/脱附平衡曲线,确定有机质和干酪根甲烷吸附容量与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成熟度的关系以及与压力梯度变化的关系;(3)深层页岩粘土矿物物性特征及其吸附和解吸附特征研究,包括研究深层页岩粘土矿物组成及结构演变特征,主要粘土矿物甲烷等温吸附容量和解吸附特征,建立甲烷吸附解析附等温平衡曲线;无机气体、水对甲烷气体的溶解吸附性;(4)高压-超高压模拟研究深层页岩甲烷气体的吸附和脱附过程特征,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成

32、熟度页岩甲烷吸附脱附等温曲线;(5)深层页岩高温压条件下烃类气体、CO2、矿物和水之间的化学反应对页岩储集性能的影响作用,以及超临界CO2流体、水、矿物的气体吸附作用和程度。课题负责人:宋之光主要学术骨干:潘长春、吉利民、袁鹏、贾望鲁承担单位: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科院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所经费比例:15%课题五:南方古生界页岩气评价方法与资源潜力预测研究目标:根据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建立适合的页岩气评价指标与资源潜力评价方法;根据中国南方古生界页岩的地质地理分布、地球化学指标的限定,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勘探区。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指导。研究内容:(1)资源潜力评价限定的指标研究,包括:页岩的含气性;工业页岩气藏形成的有机碳下限标准、成熟度上限、埋藏深度上限与下限;具有勘探开发前景的页岩最小厚度限定。(2)资源潜力评价方法研究,包括:多种方法的应用条件与对比;针对我国南方古生界页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点,研究上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