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126.79KB ,
资源ID:41413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413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准解析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准解析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docx

1、精准解析四川省广元市川师大万达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1. 汉代氾胜之书记载了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此书记载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A. 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 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C. 耕作技术有明显进步 D. 生产资料投入很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适时耕作、因时因土耕作、及时磨压以保墒防旱、积雪保墒、施肥改土、栽培管理、及时收获与选种留种技术、稻田水温的调节等方面的内容”可知,注重农业耕作技术体现了精耕细作的特点,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工具,故排除

2、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耕作技术进步,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生产资料投入,故排除D项。2.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A. 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时期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朝棉花种植区域的扩大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使棉纺织品变得物美价廉,取代丝麻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明朝时期西方工业化还没有开始;C

3、选项错误,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这与纺织原料变化无关;D选项错误,丝绸造价高昂,不是当时民众的主要原料,明代丝织业的发展不是造成麻种植减少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 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 B. 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 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 D. 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紧密结合题干中的“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就可知,在布匹生产加工环节中,松江以纺织成品为主,而芜湖以浆染环节为主,

4、体现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故答案A最符合材料之意;对于B项来说,区域间的市场需求应指的是对商品的不同需求,而材料表述的是棉布产品生产加工的不同地区的不同环节,用各地区对商品的不同需求来解释商品的生产环节的不同地区,显然是“文不对题”;同理C项的解释不符合材料所表达的主要事实;而D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考点:中国古代史明清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生产)4. 明代嘉靖年间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及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代雍正年间又全面推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明清时期的赋税改革A. 加剧了土地兼并的现象B. 利于新的生产

5、关系产生C. 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D. 推动了经济政策的改变【答案】B【解析】【详解】“一条鞭法”把徭役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均表明当时的政府放松了对民众的人身控制,有利于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故答案为B项。这种赋税改革对土地兼并现象没有影响,也没有加重农民负担,排除A、C项;这种改革没有推动经济政策的改变,排除D项。5. 根据下表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市镇类型管理模式代表一般市镇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交通要道市镇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苏州府汾湖镇一些富裕市镇设课税司掌收商税松江府唐行镇规模较大市镇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

6、吴江县盛泽镇钞关、港口市镇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常熟县福山镇A. 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B. 注重发挥地方的自主性C. 蕴含了近代经济管理方式D. 保障小农生产的稳定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设课税司掌收商税”“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等信息可知,明清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管理和收商税为主,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主要以治安和赋税征收为重点,没有体现地方的自主性问题,故B选项错误;上述市镇以治安管理和收商税为主的管理模式不是近代经济管理方式,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中央对江南市镇的管理模式,没有涉及小

7、农生产,并且与稳定小农生产无关,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6. 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还下诏命列侯到自己的封国去生活,以减轻吏卒供给输送的劳苦。这些做法A.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 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发展C. 造成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D. 改变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实行三十税一,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可知,体现的是汉初“无为而治”的指导思想,有利于西汉初年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故答案为B项。A项,增加

8、国家的财政收入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造成诸侯势力膨胀属于郡国并行制的弊端,排除;D项,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王朝的传统政策,没有改变,排除。7.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故A

9、项错误;“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渡依赖西方技术,故B项正确;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故C项错误;“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有洋匠都为外行,故D项错误。点睛:2018年4月16日美国宣布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无疑会重挫中兴的发展。中兴事件对中国企业是个镜鉴,中国企业必须进一步提高创新,尽快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本题隐性契合民族工业的热点问题,强调民族工业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不能受制于人。本题涉及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8. 1934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白银法案,大幅度提高银价,在国内外大量收购白银

10、。由于国际银价大大高于中国国内的银价,于是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这一状况A 推动了国民政府金融改革B. 提升了中国经济的影响力C. 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 改善了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外国在华银行纷纷收购中国白银并运往海外”来看,美国通过白银法案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一状况推动了国民政府在1935年开展的以法币为流通货币、禁止白银流通的金融改革。故答案为A项。白银大量外流不会提升中国经济影响力,排除B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目的是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与白银外流关系不大,排除C项;白银大量外流无法改善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排除D项。【点

11、睛】1935年的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后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之钞票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实行白银国有,禁止白银流通,并将收归国有的白银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9.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是_。A.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B. 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C. 自然经济的顽固D. 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排挤【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故选A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自然经济的顽固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排挤是导

12、致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的具体原因,而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B、C、D项。10.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规定“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必须由中央统-规定或经中央批准”。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1955年对生猪实行派购,1959 年以后又扩大到棉、油、烤烟、茶叶、蚕茧、羊毛、牛皮等物品。统购统销A. 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 B. 为新中国工业建设提供资本积累C. 进-步密切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D. 一直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对物资进行统购统销,结合当时发展工业的

13、时代背景可知是为工业化积累资金,B正确;材料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于1956年已经完成,A排除;材料未涉及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C排除;当时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体制转型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11. 1988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20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B. 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C. 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D.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88年4月13日,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同时成立。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是我国进一

14、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对我国的对外开放有着深远的意义,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海南落地的时间是201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此时期海南经济特区刚刚建立,经济发展成绩尚未显著;D选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不是造成各地人才流向海南的主要原因。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2.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变化示意图,对图中变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反映了建国以来经济政策的调整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C. 反映了新中国生产力快速提升 D.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答案】A【解析】【

15、详解】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可知,1952-1956年期间通过三大改造私有制经济所占比例逐渐减少,公有制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1978年后,由单一的公有制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材料变化主要体现了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政策的调整,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国民经济成分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国民经济成分比例变化,体现了建国以来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不能体现新中国生产力的提升,C项错误;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是通过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D项错误。

16、13. 对下列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1979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4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南方谈话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中共十四大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A. 对市场经济理论早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有了定论B. 在80年代初我国已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 在90年代初我国己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 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的起始时间是1979年,“文革”时间是

17、1966-1976年,故A项错误;1984年提出“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没有打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故B项错误;21世纪初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表明从1979年到1992年十四大,中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在不断深化,这是解放思想、不断探索的结果,故D项正确。14.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的社会风貌的变化,始于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答案】C【解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之后,实行阳历,进行剪辫易服活动,C正确;A没

18、有实行剪辫易服活动;B主要是主张,没有实行;D晚于辛亥革命。15. 李鸿章重金聘请英国人督修的唐胥铁路,时人戏称为“马车铁路”。缘由是朝廷认为“(蒸汽)机车直驶,震动东陵,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运输工人遂只能用驴马拉着车厢在铁道上行走。“马车铁路”的出现说明A. 近代交通的发展遭到落后势力的羁绊B. 民营经济的运营遭到封建政府的阻碍C. 外国企业的侵略遭到民族主义的痛击D. 官僚资本的扩张遭到工人阶级的反对【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铁路本应是火车的行进的轨道却遭到民众的反对,改为马车铁路”可知近代交通的发展遭到落后势力的羁绊,A选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提及民营经济和外国企业,BC选项

19、排除;官僚资本出现的时间是1927年后,D选项排除。16. 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A. 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B. 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C. 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D. 妇女参政意识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反映1851至1871年英国女性在某些领域雇用人数的增加和1851至1911年女性职员比例上升的现象,说明工业革命后妇女由仅负责家务管理到可参与劳动,说明妇女角色变化,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带来妇女工作角

20、色变化,并不是民主政治作用,故AD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故 B项错误。17. “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许多技术成果在被发明之前,其原理已经在理论上被阐明,如电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19世纪是自然科学获得长足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在热力学、电磁学、化学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在技术上取得一系列的新进展,并带动了许多新兴工业部九的兴起。”材料突出强调了A. 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B. 电的发现是推动新工业的主要途径C. 科学理论一直落后于技术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经济发展。“电

21、气技术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电学的发展”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并以此推动生产发展,故D项正确。科学与技术尚未做到真正结合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电的发明只是推动新工业的一个途径,此外还有石油化工、热力学等,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C项错误。18. 19291933年,美国不少著名文化人被卷入赤贫人群。愤怒的葡萄的作者约翰.斯坦连一块肥皂都买不起,只好使用猪油加草木灰和盐做肥皂洗衣服。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源于A. 世界大战B. 环境恶化C. 自然灾害D. 经济大危机【答案】D【解析】由材料的时间信息可知,这一现象源于1929年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

22、故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19391945年,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和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无关,故BC错误。19. 1933年,美国国会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授权政府招募失业者从事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随后国会又于1935年颁布社会保障法,明确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据此可知A. 新政期间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B. 新政注重直接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C. 美国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社会稳定D. 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答案】B【解

23、析】根据题干“美国政府颁布紧息救济拨款法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建设” 体现了以工代赈的特点;“颁布社会保障法”说明政府注重直接救济;故B项正确。 “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是新政期间社会保障体系中一部分,不能推断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排除A。题干信息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特点,但尚未实现社会稳定,排除C。社会福利开支过大的确会导致财政不堪重负,但题干并没有体现政府财政负担过重的问题,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紧息救济拨款法”“社会保障法”等内容,逐一排除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0. 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

24、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 增加货币发行量 B. 扩大政府开支 C. 推动国有企业民营化 D. 增加政府税收【答案】C【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20世纪70年代末,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滞胀状态,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实行以政府干预为主的财政紧缩或者扩张措施。材料提示:英国撒切尔政府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可知选C。英国撒切尔政府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也借助于现代供应学派。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就是尝试运用货币手段,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通货

25、膨胀,而不是传统的凯恩斯财政手段。可知A、B、D错。【考点定位】世界近现代史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1.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使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经济政策A. 利用传统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B. 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实物配给制C.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判断出材料中的战争是指苏俄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的国内战争,使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的经济政策是新经济政策,A项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选A;B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和D

26、是斯大林体制,均可以排除。22. 苏联自1928年起大规模进口机器设备,1932年苏联购买了世界出口机器总额的一半。但到1937年,苏联的机器进口量大幅减少,仅占机器需要量的09%。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 西方开始对苏联实施技术封锁 B. 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工业C. 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D. 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苏联工业化实现,从而减少了机器的进口,故C项正确;十月革命后,西方国家就对苏俄进行了技术封锁,故A项错误;1937年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正在缓解,故B项错误;机器进口量的大小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关,故D项错误。点睛:

27、本题解题时注意时间信息“1937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苏联完成了工业化,因此减少了机器进口。23. 1971年尼克松宣称:美国将不接受以美元兑换黄金,外国人可以任意处置美元,外国银行家可以任意决定美元价值。这表明A. 美国和西欧盟友关系严重恶化B. 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C. 欧元出现导致美元地位下降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解体【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根据这一体系的内容可以得知其所维系的是“双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维持固定的汇率。而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拒绝履行这一协定,从而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动摇。24. 下图漫画

28、发表于1995年。漫画中,德国总理科尔和法国总统密特朗共同驾驶着一艘帆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航行,帆船上写有“单一货币”的字样。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他们神情严肃。漫画作者借此表达A. 法德主导欧共体经济事务B. 欧盟统一货币的进程艰难C. 欧共体加快了经济合作进程D. 欧元正式问世面临美元挑战【答案】B【解析】【详解】漫画信息显示,德国和法国共同驾驶的“单一货币”帆船面临着波涛汹涌的考验,这说明欧盟统一货币的进程艰难,故B项正确;漫画体现不出法德主导欧共体经济事务,故A项错误;材料和欧共体经济合作无关,故C项错误;漫画没有美元的信息,故D项错误。25. 最近中美贸易战“火药味”十足,美国总统特朗

29、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航空航天、信息通信技术、机械等产品加收25%的关税,而不久前欧盟开始对中国不锈钢无缝钢管续收五年反倾销税。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和反补贴调查极多的国家。这些现象说明A. 中国不熟知世界贸易的规则B. 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C.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不断发展D. 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和困难【答案】D【解析】中美贸易战、反倾销税调查是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出经济全球化遭遇挫折和困难,故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和欧盟实行贸易保护,无法体现“世界各国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排除B;材料信息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无关,排除C。第II卷(非选择题

30、)26.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文帝)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汉书文帝纪材料二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缺)而不录。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材料三 牛郎织女“夏绣邮票”一套四枚,分别为“盗衣结缘”“男耕女织”“担子追妻”“鹊桥相会”。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31、”材料四 限制通商口岸限制外商的居住活动限制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中外历史知识述要(1)材料一中的“本”指的是什么?“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本”“末”持何态度?其目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特点。(3)材料四是清朝哪一政策的基本内容?简析清朝能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和造成的消极影响。【答案】(1)本:农业;末:商业。态度:重农抑商。目的:保护小农经济,确保赋税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特点:自给自足;以家庭为单位,小农户个体经营(分散性);男耕女织(农业与手工相结合);精耕细作。(3)基本内容:闭关锁国政策。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消极影响:阻碍经济发展,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解析】【详解】(1)本和末,据材料“农,天下之大本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本”是指农业,而“末”是指商业。态度,据材料“舍本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