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32.86KB ,
资源ID:41380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380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外国文学史整理版R.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外国文学史整理版R.docx

1、外国文学史整理版R1、于连的形象及其悲剧原因:(1)于连:平民反抗英雄在红与黑中,作者多次称于连为“英雄”、“我们的英雄”。于连是个头脑敏锐,意志坚强,高傲自尊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崇拜拿破仑。因为在拿破仑的时代,坚强的个性可以不凭门第和财产而发挥自己的才能。于连说:“在那个时代,像我这样的人,或者已经被杀死,或者在36岁时就当上了将军。”他满怀英雄气概,充满英雄幻想,却生不逢时,生活在王政复辟时期。尽管他用尽种种手段想打入上流社会,然而都失败了。当他发现他的种种追求都毫无意义时,他放弃了卑鄙的手段,不愿向现实社会妥协。他说:“天才要么成为拿破仑,否则就要像个罪犯被处决掉。”他不顾别人的解救,毅

2、然选择了死。 性格系统结构:自尊自卑,虚伪正直,雄心野心,反抗妥协;善心不泯,刚强坚毅,向往民主。反抗性是突出特征,个人奋斗是根本特征。结论: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者。另有“野心家说”、“伪君子说”、“革命者民主战士说”。 (2) 于连性格发展的三个典型环境 A, 维利叶尔德瑞那市长家:反抗青年。于连以高傲对抗贵族的轻蔑,借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具有平民反抗意识。B,贝尚松神学院:野心家。于连以高傲的沉默对付周围的敌人,小心谨慎地施展伪善的本领,与教会妥协乃至同流合污。C,巴黎木尔侯爵府:复辟实力的走卒。于连以虚伪抗击虚伪,以轻蔑对付轻蔑,借以保护自己不受侵害。D,监狱中:彻底的反抗者。于连从沉迷

3、中苏醒,决心以死来反抗不公平的社会。(3) 法庭答辩于连临死前的法庭答辩表现了他的英雄性格的力量,他说:“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是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自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的举动罢了。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陪审官先生:对于轻蔑的恐惧,使我说话。这种轻蔑,我本来以为死的时候,是可以不在乎它的。先生们,我没有荣耀属于你们那个阶级。你们可以看见我是一个乡下人,不过对于自己处境的微贱,敢作反抗的举动罢了。我不向你们祈求任何的恩惠,我一点也不幻想,死亡正等待着我,而且它是公正的。我曾企图刺

4、杀最值得敬慕的一位女人,德瑞那夫人曾经像慈母般的对待着我,我的犯罪行为是残暴的,而且是蓄谋的,因此我是应该定死罪的。但是,陪审官先生们,即使我的罪没有这样重大,我看见有许多人,不会因我的年少而怜惜我,他们愿意惩罚我,借我来惩诫一般少年,出身微贱,为贫穷所困扼,可是碰上运气,接受教育,而敢混迹于富贵人所谓的高等社会里的少年。先生们,这便是我的犯罪行为,将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因为事实上,我决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我在陪审官的席上,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4) 于连形象的意义于连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个人奋斗者的形象,在他身上,既体现了大革命后英雄主义尚存的法国社会的时

5、代精神,特别是表现了受压抑的一代年轻人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想,同时也投射出司汤达自身的人生体验和心理欲望。于连身上表现的反压迫、求自由,坚定地追寻自我生命价值的精神,体现了人的一种普遍的生存需求,因而具有积极意义,而他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思想和行为表现,则成了这一形象历来难以为读者完全肯定和接受的根本原因。 (5) 造成于连悲剧的原因斯丹达尔说:于连是同社会奋战的不幸的人。 于连是复辟时期无权和受压迫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敢于反抗现存制度,但其思想基础是个人主义的,因此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动摇和妥协也是必然的。他虽然具有反抗的意识和行动,但并不是大革命时期的英雄,他身上兼具反抗性、动

6、摇性和妥协性。然而他最终还是一个为统治阶级所不容的平民青年。2、宪章派文学(名词解释)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是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3、 盖斯凯尔夫人 代表作玛丽巴顿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 最早将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斗争作为小说主题的英国作家。4、萨克雷: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长篇小说名利场:副标题“没有主人公的小说”。主人公蓓基夏泼。5、呼啸山庄是爱米莉勃朗特的作品6、唯美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奥斯卡王尔德(1856-1900)。 小

7、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诗剧:莎乐美童话:快乐王子。7、苔丝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意义A.苔丝(1)完美的女性形象 美丽、纯洁、善良、自尊、坚韧、反抗。(2)无辜受难的典型苔丝之所以受苦,与其说是罪过,毋宁说是美德。她的善良使她为家庭付出巨大代价。她的自尊和纯洁使她既向往美好生活;又无法摆脱心灵的阴影,最终以暴力反抗的手段进行复仇。(3)灵与肉二元统一的形象理性与情欲、神性与兽性、伦理道德与原始本能的合一。哈代所用的字眼是“灵魂的形体化(soul incarnate)。 incarnate 有“实体化”、“具体化”、“肉化”等含义。灵性描写 “那时候苔丝的面目成了克莱注视的中心,她的容颜飘渺幽淡,使她

8、显得仿佛只是一个游荡的幽灵。”肉性描写 “她的脸睡得红红的,眼皮也朦胧地复在瞳人上面。她的本性,往四面流溢,向身外喷放。就在这种时候,一个女人的灵魂,才更具有肉感,最空灵的美显示出肉味,性的表情流露在外面。”灵与肉的冲突 “灵”使她倾慕、热恋克莱;使她鄙视、仇恨亚雷并杀死他;使她为了家庭,忍辱负重,自我牺牲。 “肉”使她向世俗邪恶妥协,屈意认亲,演绎出一系列悲剧。苔丝的命运是灵与肉冲突的产物。B、悲剧原因(1)时代悲剧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破坏了英国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民破产,无以为生,苔丝去亚雷家认亲、打工,是为生计所迫。 亚雷和克莱:时代的化身亚雷代表这个时代包括法律宗教的邪恶社会力量,是

9、制造苔丝悲剧的元凶。克莱代表这个时代的世俗道德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毁灭了苔丝的生活信念,即便悔悟,但于事无补,所以是追加凶手。 (2)性格悲剧其一,苔丝很迷信,被玫瑰花刺扎了一下,就认为是不祥之兆;向克莱坦白过去的信被插在地毯下面,便认为是命运的暗示。迷信神秘力量,使苔丝丧失主观意志,放弃对自己命运的主宰。其二,苔丝作茧自缚,以世俗观念自戕,认为自己有罪,自愿背负沉重的十字架和良心债,默认命运的不公正,因此削弱了自主性和反抗力量。(3)命运悲剧哈代具有浓厚的宿命观念,认为冥冥之中有一种更为强大的异己力量主宰着芸芸众生,使之劫数难逃,直至生命结束。例证德伯家的苔丝:“典刑明正了,埃斯库罗斯所说的

10、那个众神的主宰对于苔丝的戏弄也完结了。”命运逻辑他赋予作品偶然事件以逻辑因素,使一系列的偶发性事件具有因果联系,从而导致必然结果。由此人物的存在被锁定其中,在劫难逃,从而体现宿命的力量。例证例如:发现家世父亲醉酒苔丝代父赶车老马撞死苔丝认亲遭遇亚雷外出打工遭遇克莱与克莱结婚被弃与亚雷同居克莱归来杀死亚雷被判死刑。8、匹克威克外传的发表使狄更斯一举成名。9、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假钦差 是潦倒落魄的花花公子赫列斯塔科夫10、死魂灵五个地主形象(1)玛尼罗夫 “虚无型”地主形象。高贵文雅其外,空虚糊涂其内。 如:过度的谦虚,夸张的礼节,华丽空洞的语言,莫名其妙的微笑。 典型意义: 是精神空虚、智力萎缩

11、的寄生虫,彻底失去了作为人的内容。蜕化为一具空壳,一个形式。(2)科罗皤契加 “务实型”地主形象。深谙管理之道,拼命聚敛财富。孤陋寡闻而又多疑、狡猾。 例证 怕上当,坚持不卖死农奴,希望再来个商人比较价钱;连夜进城打听死农奴的价格。(3)罗士特莱夫“恶少型“地主形象。一个放荡蛮横,赶热闹,惹事端,喜怒无常,吹牛撒谎,翻云覆雨的流氓恶棍式的地主形象。(4)梭巴开维支(“熊”)“残暴型”地主形象。一个血腥剥削者。其相貌、举止、吃相(整猪、整鹅)、走路姿势、家具都蠢笨如熊。(5)泼留希金“吝啬型”地主形象。是一个只知道聚敛不知道消费的糊涂虫。 例证 有上千农奴,财物堆积如山,霉烂变质,却只吃发霉的面

12、包,只喝变质的葡萄酒。相貌不男不女,性格非驴非马。11、莱蒙托夫是30年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当代英雄12、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是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小说的同名主人公奥勃洛摩夫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1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作品成名作穷人发表于1846年。小说以对“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和对主人公心理的细腻刻画为特色,引起强烈的反响。被欺凌与被侮辱的是继续描写“小人物”的作品,写工厂主史密斯一家和小地主伊赫缅涅夫一家被瓦尔科夫斯基公爵作弄、坑害的悲惨故事14、罪与罚赏析 1.情节 第一部给作者带来世界声誉的作品。 穷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彼得堡读书,因交不起学费失学了

13、。他看到贫穷对自己一家和退职文官马尔美拉陀夫一家的威胁,便想改变他们的境况。为此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并在慌乱中还杀死她的妹妹、另一个心地善良的老太婆。杀人后他良心不安,向马尔美拉陀夫的女儿妓女索尼娅坦白了杀人的事。索尼娅劝他自首。他被判了8年苦役,索尼娅自愿跟他到了西伯利亚。2.罪与罚的双重含义 一是肉体上的罚:警察局的侦缉,法院的判决,监禁和流放西伯利亚服苦役;一是精神上的罚:罪犯在良心上的自我谴责,道义上的鞭挞,他被良心折磨到精神几乎分裂的地步。作者的侧重点显然在于精神上的惩罚。小说写了主人公在杀人之后,精神崩溃了,他意识到自己和别人一样,并不是“超人”;相反,倒有了一种自外于人群,

14、被人群抛弃的感觉。他明白自己的理论破产了。负罪感使他不得安生,加上索尼亚用基督精神的规劝,终于表示愿意皈依上帝,去投案自首、经受苦难以走向新生。 超人理论破产 拉斯柯尔尼科夫提出了“平凡的人”和“不平凡的人”的理论,一心要做为所欲为的强者、超人。根据自己的理论,他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企图以她的钱来救济穷人。然而在杀人后,他的良心受到谴责,精神崩溃,甘心情愿去流放,皈依宗教,以此洗涤自己的罪孽。谋 杀3.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分析 第一,犯罪心理的活标本。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犯罪心理十分独特、复杂,不是一时冲动,见财起意,而是经过充分的预谋、策划和理性思考;不是简单的谋财害命,而是有为民除害的心理

15、作支撑,有一整套哲学理论作指导。劫富济贫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的犯罪心理。 第二,“道德奴隶的揭竿而起”者。 即对世俗道德、法律的叛逆者。拉斯柯尔尼科夫蔑视庸人,推崇“超人”,立志做一个“不平凡的人”。拉斯柯尔尼科夫却是不折不扣的罪犯,因其以私欲为目的。所以,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叛逆是堕落犯罪。他事后的内心冲突、良心折磨直至自首伏法,说明内心深处的道德律仍然根深蒂固,他依然是道德的奴隶。拉斯科尔尼科夫仍然是一个凡人而非超人,他的“超人哲学”必然破产。 3.主题 社会主题:通过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亚两家的遭遇,真实地展示了19世纪中叶俄国城市贫民的悲惨遭遇,说明贫穷使人犯罪。(体现了巨大的批判力量) 哲学

16、主题:小说深刻地写出了“不平凡的人”与“平凡的人”理论的破产,并指出了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实质。 宗教主题:宣扬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过苦难净化灵魂的思想。(削弱了作品巨大的批判力量) 小说以惊险、凶杀等扣人心弦的紧张情节,把赤贫、奴役、酗酒、犯罪等现实生活图景和对于犯罪心理、社会思潮、伦理道德等问题的探讨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出农奴制改革以后,俄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冲击下所发生的动荡和变化。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世界观转折后存在的尖锐矛盾。小说第一部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斗争,剖析了他一步步走向犯罪的过程,然后以可怕的杀人场景结束。其余五部则用以详细描写惩罚罪犯的过程,如此,小说的重点在于“罚”。作者对“罚

17、”也赋予双重的含义,即肉体上的罚和精神上的罚,其中又侧重于后者。此处理为引入索尼亚的基督教精神带来契机,而主人公走向新生的精神历程,则表达了作者的反抗暴力革命而带之以宗教救世的思想。 4.艺术特色 第一,情节结构完整,充满离奇怪诞; 第二,深刻的心理分析:通过人物的自身感受和内心分析,无情地剖析人格分裂的主人公的病态心理。“一份犯罪的心理报告” 第三,“复调小说”结构特征极为明显。作品中所有的人发表各自的看法,各抒己见,各执其理,使作品具有多元的解读方式。 复调结构(名词解释) 复调本是音乐术语,指多声部音乐。苏联著名文艺家巴赫金称陀氏的小说是“复调小说”,由此有了公认的陀氏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

18、复调性。 巴赫金论述陀氏小说的复调性:“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这确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在他的作品里,不是众多性格和命运构成一个统一的客观世界,在作者统一的意识支配下层层展开;这里恰是众多的、地位平等的意识连同它们各自的世界,结合在某个统一的事件之中,而相互间不发生融合。”(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罪与罚的复调 罪与罚的复调结构主要表现为拉斯柯尔尼科夫和索尼娅的对比,一个代表反抗、个人主义,一个代表顺从、集体主义,二人各按各的独立意识行动,作家不介入任何一方,不对任何一方的行为方式、道德标准表态。 这部小说中的

19、其他人物,如地主斯维德里加伊洛夫和掠夺者卢仁都各有其独立意识,按自己观念行事,和小说其他人物思想并行发展,由此形成小说的复调结构。 结 语托尔斯泰总是对我们带着冰冷的同情,他要求我们品格高贵,要求我们在这里牺牲一点,以便将来在那里少受一些苦;契诃夫则经常以哀怜的眼光望着我们问,“噢,朋友,你为什么如此生活呢?”而陀斯妥耶夫斯基则深知人之所以如此生活,乃是因为他们如此思想,同时深知除非他们陷入穷途末路,否则,他们不会改变思想。因此,他狠辣辣地问道:“你知道你是谁吗?” 15、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人民和人类的政治和道德主张,它的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

20、博爱”,其核心是“不以暴力抗恶”。托尔斯泰主义是空想的,客观上有麻醉人民、阻碍革命发展的消极作用,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时人民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的出发点是伟大的。16、安娜卡列尼娜 A.情节线索: 安娜的故事,代表托尔斯泰不愿看到的俄国混乱的现实。 列文的故事代表托尔斯泰心目中美好宁静、井然有序的宗法制生活理想,是为尘世间的人们树立的幸福样本。 B.主题 (1)表现新旧交替时代贵族阶级的生活现实和思想情绪,批判俄国上流社会的伪善道德,美化宗法制生活理想。 (2)表现自然激情与社会规范冲突下的人性的复杂。 C.安娜卡列尼娜形象分析 诠释 1:被上流社会虚伪道德所扼杀的追求个性解放的

21、贵族妇女。格罗梅卡对安娜的评说“安娜无非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妇女,她仅仅为爱情而生、她性格的激情同时也是她的弱点,她自己的激情的牺牲品,这种激情不自觉地破坏了共同生活的道德的无可争议的准则。”作品的题词: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托尔斯泰告诉我们“作为人,无论是作者、读者,或者评论家,我们没有评论他人的权力,公道自在上帝”,这里的公道是永恒的法则和意义;人应该做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理解,因为理解而相爱,也由此才获得真正意义的灵魂的生活。17岁的安娜受姑母安排嫁给卡列宁,但卡列宁和安娜无法沟通,卡列宁的存在是一个标志,代表着官方秩序对家庭秩序的渗透,卡列宁是一个被国家机器高度同化的人物。过于沉寂的家庭环境束缚

22、了充满激情的安娜。与此同时,外部社会是一个充满纷争和利益冲突的社会环境,又有着自己的游戏规则。安娜追求精神交流,渥伦斯基虽然也有放弃官场的行为,但他最终还是妥协于社会规则。诠释2:完美生命的追求者。安娜不愿忍受没有爱情的生命的残缺,因此勇敢追求另一半。诠释3:自然激情的受难者。自然激情的本质是回归本能,这是一种非理性的,纯自然的,反社会的力量,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因此安娜不顾一切地追求爱情。 D.安娜悲剧原因 (1)时代悲剧 :19世纪70年代的俄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旧的观念正在解体新的观念尚未确立,安娜公然地向旧道德挑战,打破了贵族阶级努力维持的表面的平静和脆弱的秩序,这种具有先锋意

23、义的行为自然不被时代所认同。(2)社会悲剧 :俄国的上流社会腐败堕落,充满虚伪欺骗,逢场作戏,虚情假意,安娜追求精神自由的要求和她的真诚行为是虚伪冷酷的上流社会所不能允许的,她不仅被拒之于上流社会的大门之外,而且还成了众矢之的。(3)性别悲剧:在安娜所处的男权社会,女性要比男性承受着更多的精神压力,和渥伦斯基相爱之后,安娜所受的谴责,非议,排斥,打击远胜于渥伦斯基情感享受,而女性的精神是内向的,女人情感满足胜于一切,所以安娜的爱情愈演愈烈,终于变成类似于暴力的可怕的力量,让渥伦斯基难以承受,不胜其烦,因此安娜的毁灭是必然的。E.艺术特色 (1)奇妙的“拱形结构” 这是由作品主题和情节决定的,作

24、品主题包含两个层次:俄国贵族痛苦矛盾的精神现实和幸福和谐的生活理想。由两条情节线索 : 安娜的故事和列文的故事,分别承载以上主题,彼此交融,浑然一体,体现出一种“建筑美”。 (2)出色的心理描写 “心灵辩证法”的妙用“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列夫托尔斯泰心理描写手法的概括。意即不是静止地描写人的心理,而是写在外界影响下心理变化的过程,特别注意描写人物各种复杂情感的交识更替,思想情绪的瞬息万变,通过人物复杂矛盾的全过程来反映人与社会的冲突。正如托尔斯泰所言:“主要的是内在的、精神的运动,要加以表现的不是运动的结果,而是实际的运动过程。”托尔斯泰常以此塑造精神探索型人物:安娜、列文、玛丝洛娃

25、、聂赫留朵夫、安德烈公爵。 通过内心独自表现人物内心世界通过肖像刻画人物心理言行流露人物心底的秘密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内心世界准确到位的语言全知全能的叙事角度16、马克吐温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7、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安徒生18、德莱塞美国的悲剧19、“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帕索斯和肯明斯等,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

26、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和沃尔夫等。“迷惘的一代”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 20、“冰山原则 ”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结合起来,让

27、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象征着他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强烈的创作个性,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兴趣。 21、约翰厄晋代克(1932)的小说“兔子系列”兔子跑吧、兔子归来和兔子安息22、福克纳 “约克纳帕塔法世系”(P55四册)23、乔伊斯尤利西斯24、萨特在禁闭(或间隔)中提出 “他人即地狱”25、高尔基母亲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母亲是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 它是高尔基遵循列宁无产阶级党性原

28、则,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出来的经典之作。它取材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题材,在情节安排上,以革命运动发展的进程为基础,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再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成长的典型环境,表现了革命斗争教育人、锻炼人的巨大力量。列宁称之为“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2)第一次使无产阶级英雄走进文学殿堂。 高尔基以敏锐的艺术眼光和政治嗅觉,从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摄取了最能代表时代精神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创造了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不朽典型,为自己奠定了任何流派的艺术家无法取代的“无产阶级艺术权威”的经典地位。 (3)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善于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性格,表现特殊年代的独特社会主题。 比如把人物

29、性格放在革命斗争的矛盾冲突中去表现,突出革命实践活动改造人、锻炼人的作用;通过言行描写和心理刻画表现人物思想情感;通过亲情、友谊和爱情突出人物性格等等,为无产阶级文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26、肖霍洛夫静静的顿河 中葛利高里形象分析及其悲剧意义 (1)“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迷惘的表现)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表现在两个方面:情感上的惶惑和政治上的动摇。情感上的惶惑 在感情上,葛利高里始终徘徊于婚姻和爱情之间,在妻子娜塔莉娅和情人婀克西妮之间摇摆不定。导致了两个女人的不正常死亡。结局:空茫。一无所有。政治上的动摇 在政治立场上,他摇摆于布尔什维克党和沙皇政

30、府之间。他一生两次参加红军三次投靠白军。做过红军连长,也当过叛军师长,最终以匪首身份回归革命政府。政治上的动摇,毁了他的前程,改变了他的命运,结局也是一场空。(2)一个真诚而迷惘的追寻者 葛利高里作为“人”的魅力在于,在大动荡年代真诚地寻找人生座标而陷入迷惘困境的悲剧命运。在这一点上,他与浮士德一样,是一个人生意义的探索者典型。 所不同的是,浮士德在追寻中,境界不断提升,最终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而葛利高里在追寻中迷路了,沉沦了,一无所获。迷惘的根源其一 葛利高里追寻的迷惘,首先在于:迷失了“鱼”和“熊掌”的价值判断。 葛利高里的困惑在于,无法准确判断,白军和红军,何者为鱼,何者为熊掌。所以是价值

31、判断的迷失,一个人一生往往会遭遇这样的困惑,陷入选择的迷惘。其二 其次葛利高里追寻的迷惘在于:理性(道义、良知、责任)和情感的两难抉择。前者是应该做的,后者是愿意做的,前者代表人生的崇高,后者代表世俗幸福。人生的崇高代表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世俗幸福代表感官享受生命的欢乐。葛利高里的迷失 理性和情感二者在伦理道德上有尊卑之分,在审美上无高下之别,所以,葛利高里作为一个有尊严有血性爱自由重情感的哥萨克,妄想两者兼得,而一无所获,在婀克西妮和娜塔莉亚之间,陷入两难境地。文学启示 文学中的人物应该迷惘、困惑、磋砣、彷徨、错误、失败、矛盾、冲突、烦恼、痛苦、绝望这样,才有审判价值,才能打动人,震撼人,净化人的灵魂。正所谓“悲剧”比喜剧好。人生启示 生活中的人应该“从一而终”。“一”指唯一的、明确的、毫不含糊的人生理想、目标,一个人一生的人生诺言和立场,是自我的统一、完整、和谐、创造。是成功人生、幸福人生的大前提。故老子:“天得一而清,人得一而王”。悲剧原因(1)历史悲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