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37.07KB ,
资源ID:41342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342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docx

1、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第二章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教学目的和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影响国际分工的主要因素,了解国际分工的类型,充分理解国际分工学说。【教学重点】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深化期的特点 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当斯密的国际分工学说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 里昂惕夫反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扩展。第一节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分工,亦称劳动分工,即若干社会劳动者从事各种不同的而又相互联系的工作。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历史上曾出现三次大的国际分工,而每一次分工都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

2、基础,国际分工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含义(International Division 0f Labor)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Labor)指世界上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限制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除了最早、最简单的按性别和年龄进行的自然分工以外,劳动分工分别经历了畜牧业和农业、手工业与农业、商业与手工业三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分工。而国际分工是在国家出现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它的出现反映了一国国内劳动分工的拓展和延伸,表现了生产的国际化和

3、专业化。二、国际分工的形成(一)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6世纪一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和随后的殖民地开拓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11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手工业与农业进一步分离,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之后,世界市场的萌芽和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推动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这种过渡体现了社会分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此时期,西欧国家推行殖民政策,发展了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世界市场而生产的农场主制度。一方面,加强对本国人民的剥削;另一方面,用暴力和超经济手段,残酷掠夺亚非拉美殖民地的人民。他们开发矿山,建立烟草

4、、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园,为本国生产和提供不能生产的农作物原料,同时扩大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出口,从而建立了早期的国际专业化生产和最初形式的分工一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正如英国贸易与种植高级官员所说:“我们的意图就是要把种植园安排在美洲,那里的人应该专门生产那些英国不生产的产品”。当时盛行的三角贸易,即由西非提供奴隶劳动,由西印度群岛生产并出口烟草和蔗糖,由英国生产并出口工业品的贸易便是此种分工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二)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60年代) 第一次产业革命开始了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接着迅速扩展到其它国家。这次工业

5、革命完成了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加快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也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如下: 1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大机器工业生产使生产能力和规模迅速扩大,源源不断地生产大量商品导致本国市场的严重饱和,需要探寻新的销售市场;生产的急剧扩大还引起了原料需求的极度膨胀,大机器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增辟新的原料供应基地。仅仅依靠国内市场是远远无法满足这些需求的。从而导致机器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基地,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由于英国最早完成工

6、业革命,经济实力强大,成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和“工业太阳”,其它落后的国家则成为英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基地。(2)大机器工业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成为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国外市场的武器,使得其他国家按照英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改变他们的产业结构,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3)大机器工业改革了运输方式,提供了电报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把原料生产国家和工业品生产国家联系在一起,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4)机器大工业打破了以往地方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市场,把各种类型的国家卷入到世界经济当中来。 2这一时期的国际分工基本是以英国为中心形成的 由于英国率先发生并完成了工业革命,它的生产力和经济迅速发展,

7、竞争能力大大加强,在国际经济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作为当时的“世界工厂”,它所生产的钢铁、煤炭、机器、纺织品均在世界上占极大的比重,它的商船队几乎垄断了当时世界的航运,它的工业品畅销全球。在此时期,英国开始推行自由贸易政策,加强了对农产品、矿产品尤其是对进口的谷物和棉花的依赖,将亚、非、拉落后的农业、矿业经济逐步带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体系,其殖民地、附属国成为英国工业品销售市场和专门向其供应原料、农产品的基地,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3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 商品结构逐渐从满足地方贵族阶级和商人阶级需求的奢侈品向大众化商品转变。这些商品包括小麦、棉花、羊

8、毛、咖啡、木材和铜等。三、国际分工的发展(一)国际分工的快速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一第二次世界大战)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进一步深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济依赖性显著增强。帝国主义通过资本输出将资本主义生产日益扩大地移植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去,从而使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工业国与农业国之间的分工日益加深。同时,资本输出实现了世界范围的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加强了世界各国问的相互依赖关系,并加强世界各国对国际分工的依赖性,从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2分工的中心由英国一国变为一组国家,世界城市与世界农村的对立进一步扩大。参与分工的国家之间形成了以经

9、济部门为基础的国际分工关系。工业生产集中在占世界人口少数的欧洲、北美和日本,食品和原料的生产集中在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亚、非、拉美国家。例如,比利时专门生产铁和钢,芬兰专门生产木材加工产品,挪威专门生产铝,荷兰和丹麦专门生产农产品等。 3亚、非、拉国家的经济变为单一型经济,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一两种或两三种产品的生产与出口,从而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经济的两种依赖性:一是经济生活上依赖少数几种产品;二是高度依赖世界市场,特别是工业发达国家的市场。(二)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如下: 1参加国际分工国家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 当代国际分工是由各种经济制度

10、不同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参加的综合性分工。二战前,参加国际分工的主要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的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随着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成立,为了发展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它们也广泛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来,从而结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统国际分工的时代。当代国际分工体系包括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之间的分工、发展中国家的之间的分工以及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 2国际分工的类型多样化 当代国际分工向多层次、多样化发展。出现了垂直型国际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和混合型国际分工。二战前,垂直型国际分工占主导地位;二战后,水平型国际分工和混合型国际分工占主导地位。 所谓的

11、垂直型国际分工是指国际上农、矿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分工,前者是“外围”,后者是“中心”,它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一种分工形式。他们之间有联系,生产过程相互连接,生产不同加工程度的产品;水平型国际分工是指发达国家在工业品生产上的分工,参与分工的国家有类似的生产结构和先进技术水平,他们主要搞专业化技术合作;混合型国际分工是指从一个国家来看,既有垂直型国际分工,又有水平型国际分工。 3参加国际分工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战前各国主要通过货物贸易即商品进出口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二战后,在易货贸易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的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一服务贸易如投资、经济合作、地区协作等,并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据统计

12、, 4参加国际分工的机制发生了变化,分工机制更加文明 战后国际分工改变了原有的无政府状态,正向着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向发展。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集团大量出现,集团内部常把专业化与本国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国际之间的分工有了必要的条约进行约束。此外,跨国公司通过投资实现全球策略也使得分工机制更加文明。据统计, 5在国际分工的格局中,工业国与工业国的分工占主导地位 战后国际分工在经济结构相似、技术水平相当的工业国之间得到了迅速发展,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战后科学技术和经济迅速进步与发展改变了战前的国际分工格局。过去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从事工业制成

13、品生产,殖民地、附属国主要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分工模式逐步被以现代化、技术为基础的分工模式所取代。 6各国之间工业部门分工逐步加强 二战前,在工业国家的分工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各国不同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各个国家在钢铁、冶金、化学、机械制造、汽车、造船、造纸、纺织等工业问进行分工。二战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原来的生产部门逐步划分为更多更细的部门。越来越多的次生产部门跨越国界,形成了国际问工业部门内部的分工。 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在发展,而传统的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之间的分工在减弱。二战前,殖民主义宗主国主要从事工业制成品的生产,殖民地、附属国主要从事以自然条件为基础的农

14、业或矿业的生产。战后的科技革命、发展中国家工业化以及跨国公司的兴起推动了某些工业品的生产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促进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工业部门的分工的发展,出现了高精尖工业与一股工业的分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分工。第二节 影响国际分工的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它的进步与否直接决定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切分工,包括国际分工,都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也就不会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产生。原始社会的三次大的分工和后来的三

15、次科技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形成了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和行业,变革了旧的生产领域,改进了生产技术和工艺,改变了生产过程和劳动流程,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得以形成和发展。(二)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各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英国,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英国的生产力水平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一度成为“世界工厂”和“工业太阳”,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随着美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相继完成科技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甚至超过了英国,英国的霸主地位逐渐削弱,使得英国不得不和这些国家共享国际分工的中心支配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殖民化过程开始,原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甘继续做发达

16、国家的附庸而纷纷独立,逐步走上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此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并加入国际分工,改善了以往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从而形成了国际分工新体系。(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中工业制成品、高精尖产品的比重不断加大,中间产品、技术贸易、服务贸易日益增加,而初级产品的进出口额则呈下降趋势。据统计,工业制成品的全球贸易额己从1978年的446上升到目前的86左右,初级产品的全球贸易额从1978年的533下降到现今的14左右。(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国际分工的形式、广度和深度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种经济类

17、型的国家都加入到国际分工中来,从形式来看,国际分工逐渐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过渡,出现了多类型、多层次的分工形式,如合资企业、合营企业、补偿贸易、来料加工、国际分包等。就广度来看,出现了经济一体化、集团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世界贸易组织等。就深度来看,分工己由原来的国家、行业、部门之间发展到企业内部、车间、工艺、工序之间的分工。二、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虽然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有重要影响,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作用正逐渐减弱。可以设想,石油不能在没有的地区开采,但即使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要开采石油也还是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持。因此,可以说,自然条件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可能性

18、,但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性,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工艺的改良,替代品大量出现,更使自然条件让位于生产力水平,成为影响国际分工的次要条件。三、国际生产关系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国际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超出民族和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国际生产关系主要包括:各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国际商品交换、国际商品消费中所处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国际生产关系决定国际分工的性质。现代国际生产关系错综复杂,即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存在。但总的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占主导地位。而国际分工的性质总是和生产关系相对应的。因此,

19、国际分工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剥削性和不平等性。进步性主要表现在:国际分工打破了民族因循守旧状态,消除了民族隔阂,在经济上把各个国家与地区联合起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剥削性和不平等性是指国际分工是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在资产阶级和垄断资本追逐利润和超额利润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分工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依然无法摆脱占支配地位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与掠夺,国际分工仍然具有剥削、掠夺和不平等性。四、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所谓的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它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上层建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

20、式推动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首先,通过殖民统治,颁布各种法令,强迫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按宗主国需求种植农作物,建立符合国际分工的经济结构;其次,通过发动商业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迫使战败国接受自由贸易政策,沦为自己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此外,还通过建立超国家的经济组织,调节相互的经济贸易政策,加快国际分工的步伐。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国际分工也能起到延缓的作用:首先,很长一段时间之内有些经济上比较落后的国家对国际分工持过于保守的态度,制定各种保护贸易政策,阻碍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其次,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等经济集团,加强内部分工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五、资本国

21、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兴起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国际分工的迅速发展。19世纪末以来,资本输出规模空前,资本输出己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最重要的经济现象。同时,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发展本国经济,纷纷调整经济政策,积极引进外资,也加速了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六、人口、资源、生产规模和市场对国际分工的影响各国人口和资源分布的不均衡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提供了必要性。农业、牧业和矿业对资源储备要求高,而原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则对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具有更强的依赖性。因此,资源丰富,人口稀少的国家往往侧重于发展农业、牧业、矿产等产业;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和地区则更偏重于对工业特

22、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扶持。 市场规模也影响国际分工。国际商品交换市场的规模取决于交换商品数量、人口密度和交换距离。在商品交换的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运输条件越好,交换距离越近,运费越低,人口越稠密,个人的支付能力越强,市场规模就越大,该国参加国际分工的可能性越大,分工的程度也就越高。七、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特别是高效率的运输工具的出现和物流产业的兴起,商品交换的空间距离正日益缩小、运输时问不断缩短、运输费用大大减少,推动了分工的国际化进程。此外,通讯事业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促进作用也不容小觑,它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的便捷性上

23、。第三节 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国际贸易是国际分工的具体表现形式。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是同向的,两者呈正比例关系。在国际分工发展较快的时期,国际贸易一股也发展较快;相反地,在国际分工发展缓慢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较慢或甚至处于停滞状态。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国际分工向纵深方向发展带动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当时,由于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英国对外贸易额急剧膨胀,其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从1820年的18提高到1870年的22。与此同时,全球贸易额迅速增长并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据统计,从1800年

24、到1913年,世界人均生产每10年增长率为73,世界人均贸易额每10年增长率为33。二战以后,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增长率超过了世界生产的增长率。从19681985年,工业制成品生产平均每年增长45,而国际贸易额的增幅达到了平均每年74。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即各洲、各国参加国际商品流通的水平。一国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与其同其它国家的分工程度有关,并且两者呈正方向变化。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殖民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垂直分工。与之相适应的国际贸易关系主要是殖民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二战以后,随着国际分工从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

25、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在国际分工中崭露头角,并逐渐取得中心地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则居于次要地位。19131984年,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例由43上升到520,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则从5200下降到171。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区分布 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处于主导地位。从18世纪一19世纪,英国一直处于国际分工的支配地位,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中一直独占鳌头。1820年占全球对外贸易总额的18,1870年占2200。随着其它国家在

26、国际分工中的崛起,英国的中心地位逐渐下降,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降到了1913年的15。19世纪末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国际分工的中心国家,他们在国际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1950年为608,1991年为724,而1995年上升到了67。四、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布 国际分工可以扩大整个国际社会劳动的范围,发展社会劳动的种类;可以使贸易参加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并有利于世界资源的合理配置,节约世界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国际社会的生产力。但由于国际分工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进行的,因此虽然它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进步过程,同时也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传统的国际分工虽然在殖

27、民组合仪国家问的分工比较平等,但在殖民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以及其它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却不尽平等。前者处于剥削和控制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与被控制的地位。而各国的利益分配取决于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发达国家生产力发达,居于国际分工的中心地位,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在国际分工中处于边缘地位。这种情况决定了发达国家所取得的贸易利益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肥了中心,亏了边缘”。五、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即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及其在总的商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二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向水平型转变

28、,工业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所占比重;随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分工形式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不断增加;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和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地位的不断提高,产业内贸易、中间性机械产品贸易比重不断提高;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六、国际分工影响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对外贸易系数,指的是一国对外贸易总额(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和)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一国经济对于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世界经济对于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有很大关系。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特别是二战以后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整个世界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都在不断提高。世界出口依存度从19

29、50年的85提高到1980年的171。其中,发达国家的出口依存度从1950年的77上升到1980年的268。我国的出口依存度也从1950年的419增加到1996年的832。七、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贸易方式二战以后,随着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向水平型方向转变,更多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加入到国际分工中来,带动了国际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当前的国际贸易方式可谓多样,除了传统的有形贸易外,还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如合资、合营、补偿贸易、技术贸易、许可贸易、特许经营、跨国经营等。第四节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特征 世界市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产物,它是一个经济而非地理概念。世界市场不仅包括一股的商品买

30、卖活动的空间,还包括与对外贸易有关的货币结算、货物运输、货物保险等内容。本节将介绍世界市场的相关概念以及世界市场的发展与特征。一、世界市场的含义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交换产品、服务、科技的场所,是由世界范围内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内部以及各国之间的市场综合组成。 在世界市场活动中,商品是交换的主体,其它都是为商品交换服务的。按照这个标准可以将世界市场分为广义的世界市场和狭义的世界市场。广义的世界市场包括世界商品市场、世界服务市场和世界金融市场。世界商品市场是各国贸易商和工业厂商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世界服务市场是世界各国进行服务贸易,即许可证、技术诀窍、劳动力和技术人员的输入和输出,

31、以及国际运输、广告、咨询、保险等业务的场所。世界金融市场指的是国际上进行资金借贷、贸易结算以及金银、政府公债、外汇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世界商品市场是世界市场的主体,其他两种市场是为商品市场的发展服务的。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世界市场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而萌芽,随着第一次产业革命的胜利而迅速发展,随着第二次产业革命的进展而最终形成的。(一)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16、17、18世纪的大部分年份)(二)世界市场的飞速发展时期(18世纪60年代一19世纪70年代)第一次产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进入飞速发展时期。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发生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世界市场进入飞速

32、发展阶段。在此时期,英、法等国先后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为统治的生产方式,使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物的世界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大机器工业对于世界市场的发展与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大机器工业需要一个不断扩大的市场,包括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与食品供应市场和提供劳动力的劳动力市场,而国内市场的有限性和大量生产的无限可能性使大工业经常要超越已有的市场范围,到国外去寻找新市场。(三)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19世纪80年代一20世纪初)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工农业生产的增长、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和资本输出的大规模进行,加速了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全面发展,把越来越多的国家乃至世界各国囊括到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之中,才逐步实现了一个把世界各国都联系起来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建立了一个复杂的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这时的世界市场体系既包括商品市场,也包括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务市场。而且商品、货币、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知识在世界市场上是可以流动的,其价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