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学概论农 学 概 论一、 单项选择题:1.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A )个。A 12 B 13 C 14 D 152. 本品种粒数占检验总粒数的百分比是( B )。A种子净度 B种子纯度 C发芽势 D发芽率3. 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和单株成穗数决定,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株数,( A )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A分蘖期 B拔节期 C孕穗期 D开花期4. 农学的研究对象是( A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园艺作物5. 农学是于( C )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A 17 B 18 C 19 D 206. 迄
2、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C )种。A 12 B 14 C 16 D 18 7. 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D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 D复种指数8. 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 A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C毛细管悬着水消失 D蒸腾系数9. 下列作物根系属于须根系的是( B )。A大豆 B玉米 C茄子 D马铃薯10. 下列作物属于长日照作物的是( B )。A大豆 B油菜 C黄麻 D烟草11. 下列作物中,属于喜凉作物的是( C )。A花生 B水稻 C青稞 D烟草12. 下列作物种子中具有胚乳的是( D )。A油菜B大豆C棉花D玉米13. 小麦
3、属于( A )。A长日照作物 B短日照作物 C中日照作物 D定日照作物14. 小麦需水临界期在( B )。A拔节 期B孕穗至抽穗期 C灌浆期 D成熟期15. 选配优良组合最需注意的是( A )。A双亲一般合力要高 B双亲产量都要高C双亲长期要接近 D以上全不对16. 要取得引种成功必须( C )。A. 同纬度间 B同海拔高度C同纬度、同海拔高度 D无纬度和海拔高度限制17. 一复合肥料标识为201010,则其意指( B )。A N2 0%、P 10%、K 10% B N2 0%、P2O5 10%、K2O 10%C C 20%、H 10%、O2 10% D CO2 20%、H2O 10%、O2
4、10%18. 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 D )。A间作 B混作 C复种 D套作19. 种子真正成熟的含义是( D )。A形态和生理均未成熟 B生理成熟,形态未成熟C形态成熟,生理未成熟 D形态和生理均成熟20. 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性被称为( C )。A温度反应特性 B光照反应特性C温光反应特性 D温度日照反应特性21. 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居( D )。A第四位 B第一位 C第三位 D第二位22. 生产上所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九二0”,其学名叫( C )。A 2,4-D B萘乙酸(NAA) C赤霉酸(GA3) D吲
5、哚乙酸(IAA)23. 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B )A旱灾 B冷害 C冻害 D涝灾24. 水是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原生质含水量在( D )以上才能保持代谢活动正常进行A 80%-90% B 50%-60% C 60%-70% D 70%-80%25.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C )A 1/6 B 1/5 C 1/4 D 1/1026. 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是( A )A美国 B印度 C中国 D巴西27. 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B )A M1代 B M2代 C M3代 D以上全不对28. 按用途和植
6、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下列作物中属于粮食作物的是( B )A纤维作物 B薯类作物 C油料作物 D糖料作物29. 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和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 B )A 60% B 50% C 30% D 40%30. 迄今为止,已经过确认的作物必需的元素有( A )种A 16 B 14 C 18 D 1231. 双子叶植物的叶片不包括( A )。A叶舌 B叶片 C托叶 D叶柄32. 下列矿质元素中能调节气孔关闭的是( B )A磷 B钾 C氮 D镁33. 杂交后代再与亲本之一杂交,称为( B )A单交 B回交 C复交 D
7、顶交34. 净种子占试样重量的百分率为( C )A发芽率 B发芽势 C种子净度 D千粒重35. 烟草播种面积最大的洲的是( B )。 A欧洲 B亚洲 C北美洲 D非洲二、 多项选择题:1. 按照肥料来源可以把肥料分为( )和( )肥。( AB )A农家肥 B.商品肥 C.有机肥 D无机肥 E碱性肥2. 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作物属四碳作物的是( AD )。A玉米 B水稻 C棉花 D高粱 E大豆3. 关于作物需水临界期,描述正确的是( BDE )。A是作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此期缺水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C是作物开始需水的时期 D往往是作物性细胞形成期E是作物需水最迫切的时期4. 品种
8、改良的目标有( ABCD )。A高产 B优质 C稳定性好 D适应性强 E产量低5. 确定播种期须考虑的因素有( ABCDE )。A品种特性 B种植制度 C气候条件 D土壤湿度 E病虫害发生情况6. 杂草的生物学特点有( ABC ) 。A适应性强 B拟态性强 C种子生命力强、寿命长 D生长繁茂7.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而复杂的现象,其优势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BCD )A生长势强 B产量高 C抗逆性强 D适应范围广 E优质8. 植物内源激素包括( ABCDE )。 A生长素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 E乙烯9. 作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通常用( B D )指标来表示。A光合速率 B光补
9、偿点 C净光合速率 D光饱和点10. 作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是指( ABD )。A最低点 B最适点 C最热点 D最高点 E最冷点11.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ABCDE )A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B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C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 D农业的基础产业E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12. 按设施和设备的复杂程度设施类型可分为( ABCDE )。A一般设施型 B简易设施型C塑料大棚栽培 D复杂设施型E简易覆盖型13. 农作制度的功能包括( ACD )。A组装功能 B选优促优功能 C整体部署功能 D协调功能14. 下列农作物属于禾本科作物的是( ABDE )。A水稻 B小麦 C
10、荞麦 D燕麦 E黍15. 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相比,则( ABCDEF )A产品有用成分大大改进和提高 B成熟期一致,生长整齐C休眠性减弱或缩短 D传播手段退化E栽培作物的自我保护机能减弱等 F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生长迅速16. 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ABCD )A食品安全目标 B营养安全目标C生产率目标 D可持续性目标 E经济高效目标17. 以下属四碳植物的为( ACD )A甘蔗 B小麦 C高粱 D玉米 E水稻18. 土壤有机质包括( BCE )A铁 B淀粉 C纤维素 D镁 E脂肪19. 我国油菜种植优势区域包括( ABCD )。A北方油菜优势区 B长江上游优势区 C长江下游
11、优势区 D长江中游优势区20. 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BDE )A增强抗逆性 B适应性广 C改进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 D提高产量 E改进品质21. 种子休眠的原因有( ABDE )A胚未发育完全 B种皮厚 C呼吸作用太强D后熟作用未完成 E存在抑制物质22. 作物传播的动力包括( ABCD )A自然界中的风力、水流等力量 B动物传播C自体传播 D人类活动23.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 ABCD ) A病虫害 B遗传因素 C栽培因素 D环境因素24. 种子处理包括哪些方法?( ABDE )A晒种 B药剂拌种 C种子包衣 D浸种催芽 E浸种25. 灌溉方法一般分为哪四大类(
12、ADE )A地面灌溉 B微灌 C滴灌 D地下灌溉 E喷灌26. 大豆主产国有( ABDE )。A巴西B阿根廷C西班牙D中国E美国27. 土壤基本耕作方法有哪些?( ABC )A旋耕B深松土C翻耕D圆盘耙犁地E深耕三、 填空题:1. 长日照作物要求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 长于 )某个临界日长,才能开花。2. 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 最适 )温度。3. 土壤是( 固相 )、( 液相 )、( 气相 )三个相组成的。4. 土壤水分的主要散失途径有径流、渗漏和( 植物吸收 )。5. 经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 春化作用 ) 。6. ( 有机 )肥有称农家肥,
13、是农村中就地取材、就地积存的自然肥料的总称。7.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8. 干旱可分为土壤干旱和( 大气干旱 )。9.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配合的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称为( 土壤质地 )。10. ( 作物布局 )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11. 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冻害 )。12. 小麦需水临界期在( 孕穗至抽穗期 )。13. 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 萎蔫系数 )。14. 某种土壤能保持最大数量的毛管悬着水的含水量,称为( 田间持水量 )。15. 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 水分 )、( 温
14、度 )、( 氧气 )。16. 播种前种子处理技术包括( 晒种 )、( 消毒 )、( 包衣 )、( 浸种催芽 )。17. 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 氮 )、( 磷 )、( 钾 )。18. 有机肥料的主要特点是来源广、( 成本低 )、( 养分含量全 )、( 且分解释放缓慢 )、( 肥效长 )。19. ( 复种指数 ) 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20. 生产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主要有( 冷害 )、( 冻害 )和( 霜害 )三种。21. 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划分通常是以( 穗 )分化或( 花芽 )分化为界限。22. 玉米的生育时期一般划分为出苗期、( 拔节期 )、( 大喇叭口
15、期 )、( 抽雄期、开花期 )、( 抽雄期 )、( 吐丝期 )、成熟期。23. 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 遗传因素 )、( 生态因素 )和( 栽培措施 )。24. 水稻从我国北方引到南方地区种植生育期会变( 短 )。25. 杂交方式一般根据育种目标和亲本的特点确定,主要有( 单交 )、( 回交 )和( 复交 )等方式。.26. 作物光合速率随CO2浓度提高而增加,当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此时的CO2浓度即为( CO2补偿点 )。27. 农田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包括( 自然环境 )组分和( 人工环境 )组分两个部分。28. 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包括( 胚的后熟 )、( 硬实引起休眠
16、)和( 种子或果实中含有某种抑制发芽的物质 )。29. 随地理位置的南移,雨量和相对湿度的增加,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而逐渐( 减少 )。30. 杂种优势的表现为( 生长势强 )、( 产量高 )、( 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 )。31. 土壤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包括( 翻耕 )、( 深松耕 )和( 旋耕 )。32. ( 光补偿点 )净光合速率为零时的光强称为四、 判断题: 1. 中国也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 )2. 小黑麦是采用小麦与黑麦属间有性杂交并使杂种的染色体加倍,人工创造的新物种。( )3. 大多数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都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4. 使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被大
17、量消耗,而另一些则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造成土壤肥力的偏耗。( )5. 生态保护制度不是农作制的组成部分。( )6. 目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两个方面。( )7. 最大的燕麦生产国是中国。( )8. 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 )9. 黄淮海是我国主要的高蛋白大豆优势区。( )10. 长日照作物是指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 )11. 农学的性质包括三个方面,即农学是一门应用科学、综合学科和生态学科。(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畜牧业的发展,我国粮食生产在种植业和农业中的比重和地位会日益下降。( )13. 通过研究作物
18、的起源了解作物起源地的生态地理条件,可以达到人为控制作物生长的目的。( )14. 作物在强光高温下光合作用能力比 C4作物高。( )15. 光对作物的直接作用是指光对作物形态器官建成的作用。( )16. 提高田间CO2浓度比较现实的措施是增施有机肥或者是秸秆还田。( )17. 作物营养诊断的常用方法大致可有:形态诊断、化学诊断和酶学诊断。( )18. 种子发芽要求水分、温度和空气三个因素的适度配合,三者缺一不可。( )19.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众多的生态因子中总有一、两个因子起着主导性的、决定性的作用,而其它因子则处于比较次要的地位。( )20. 生物产量是形成经济产量的物质基础。在一定的生
19、物产量中,经济产量的高低取决于生物产量形成经济产量的效率高低。( )21. 农学的研究对象是园艺作物。( )22. 上世纪60年代后世界作物单产的显著提高主要是由于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 )23. 在中国-日本起源中心,日本基因中心是主要的、初生的。( )24. C4作物光合作用的CO2补偿点低,光呼吸作用也低。( )25. 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代表光合作用对于弱光和强光的利用能力,可作为作物需光特性的两个重要指标。( )26. 大量施用氮肥会降低果蔬品质和耐贮存性。( )27. 纬度偏低的高海拔地区与纬度偏高的平原地区的相互引种的成功可能性较大。( )28. 表土耕作深
20、度一般不超过20cm。( )29. 种子包衣都不能提供作物苗期生长的养分,不能促进种子发芽出苗。( )30. 一般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的安全贮藏水分含量必须在13以下。( )31. 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农业的基础产业、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32. 世界谷物贸易量中,玉米的贸易量所占份额最大。( )33. 通过研究作物的起源,可以建立“基因库”,利用有用的基因改造现有的作物并选育新品种为人类所利用。( )34. 燕麦原为谷类作物的田间杂草,9000多年前才被驯化为作物。( )35. 一般情况下,光
21、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成正比。( )36. 有两条判断标准可以用来确定一种元素是否为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 )37. 晒种可杀死部分种子表面病菌,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38. 轮作可利用前作的根际微生物抑制某些为害后作的病菌,以减轻病害。( )39. 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是中国农作制的主要目标。( )40. 作物生产机械化包括作物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机械化。( )41. 中国也是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 )42. 小黑麦是采用小麦与黑麦属间有性杂交并使杂种的染色体加倍,人工创造的新物种。( )43. 大多数作物的磷营养临界期都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期。( )44. 使
22、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被大量消耗,而另一些则得不到有效利用,从而造成土壤肥力的偏耗。( )45. 生态保护制度不是农作制的组成部分。( )46. 目前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主要集中在食物安全性和环境安全性两个方面。( )47. 最大的燕麦生产国是中国。( )48. 大豆、油菜、花生和芝麻为世界四大油料作物。( )49. 黄淮海是我国主要的高蛋白大豆优势区。( )50. 长日照作物是指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 )五、 名词解释:1. 生育期:指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时间。2.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3. 温度临界期:作物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开花时
23、,对外界温度最敏感,遇低温或高温会导致严重减产,称为温度临界期。4. 杂种优势: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某些性状有由于双亲的现象较杂种优势。5. 套作: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套作。6. 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植株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7. 光周期现象:作物在发育的某一阶段,要求一定长短的昼夜交替才能开花结果,这种现象称为作物的光周期现象。8. 土壤质地: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9. 灌溉定额:作物生育期间需要进行多次灌水,每次单位面积上的灌水量,称为灌水定额。各次灌水定额之和叫灌溉定额。 10. 复种:指在同
24、一块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11. 引种:广义的引种,是指把外地或外国的新植物、新作物、新品种以及为育种和有关理论研究所需要的遗传材料引入当地。狭义的引种指生产性引种,即从外地或外国引入能供生产上栽培的优良品种。12. 种植密度:就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群体内的植株数量。13. 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总称。14. 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15. 杂交育种: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生物体进行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对杂种后代加以培育选择,创造新品种的方法。16. 农作制度:指在一个区域或生产
25、经营单位内,自然和人工环境与各类农业生物组成的多种亚系统及其直接关联的产后升级元的稳定统一体。六、 简述题:1. 比较世界和中国作物生产发展中的主要增产措施。答:世界及我国作物总产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的提高,而单产的提高主要有赖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在以下6个方面的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品种改良 世界主要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着重于高产、优质和高抗,特别是在矮秆、抗性和品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品种改良的过程中,遗传育种技术也有了较大的突破,包括由单倍体育成优良品种、植物幼胚离体培养、体细胞杂交和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发展迅速及一些作物的茎尖试管苗
26、和脱毒种苗繁殖技术在良种繁殖上取得显著效益。(2)增施肥料与施肥技术 在提高作物产量的诸多因素中,肥料的贡献率要占到30%60%,目前大多数国家农田施肥均以化肥为主。施入农田的化肥因施用技术不同及多种原因,利用率存在很大差异,发达国家一般在50%60%之间,发展中国家在30%左右。因此,提高化肥利用率是许多国家多年来的研究重点。(3)扩大灌溉与节水技术 灌溉面积占世界总耕地的比例为17.5%,生产的作物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地面灌溉的用水效率差异很大,发达国家为5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仅为25%左右。由于水资源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很匮乏,节约用水以扩大现有灌溉面积、改善灌溉设施以增加灌溉效
27、益和防止盐渍化等为发展重点。(4)设施栽培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膜覆盖栽培发展非常迅速。在纬度或海拔较高的地区、旱地和盐碱地上,由于覆盖地膜克服了地温低、无霜期短和水分不足对产量的限制,增产效果显著。(5)作物病虫草害的防治 目前,世界各国主要农作物的许多原有毁灭性的病害,都已通过抗病育种的方法得到了基本控制,在抗虫育种上也有了不少重大进展。另外,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已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植保工作的指导方针,生物防治日益受到重,视但其中化学防治仍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6)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农业高新技术种类繁多,有普遍应用推广意义的除基因工程技术外,主要有遥感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化学调控技术等
28、。另外,我国总产量的提高还得益于间、套作多熟制种植技术应用和发展.2. 简述低温危害的预防。答:采用抗寒的农业措施,主要从提高作物自身抗寒性和防止不利因素对作物影响两方面入手。栽培管理措施:培育稳健生长的壮苗是栽培抗寒的关键措施,秋冬季作物可以适时早播,促进根系发育,累积较多的营养物质,增强抗寒能力。春播作物采用育苗培育壮苗移栽的方法,此外,适宜的播种深度、施用有机肥、磷钾肥等,都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性。早春气候变化较为剧烈,如遇晚霜,容易受冻,可采取熏烟、灌水等措施来防止受害。改善田间气候:田间可以通过设置风屏、覆盖等,改变作物小气候,避免低温侵害。稻秧在寒冷来临时,采用灌水防冻护秧。气温回升后
29、,呼吸耗氧增多,要及时排水。3. 简述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答:(1)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温效应:第一,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减少了由于水分蒸发造成的土体热量的消耗。第二,阻碍近地层空间的热量交换,由膜内向外的地面辐射减少,净辐射增加,从而升高了膜内的温度。(2)地膜覆盖的保墒作用:地膜覆盖的阻隔作用,使土壤水分垂直蒸发受到阻挡,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相对减缓,总蒸发量大辐度下降,使土壤水分能在较长时间内贮存于土壤中,达到良好的保墒效果。(3)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地膜覆盖期间土壤表层避免或减缓了雨水和灌溉水的冲击和淋洗,同时因中耕、除草等田间作业次数的减少,避免了人畜的碾压和践踏,从而使土壤结构仍保持播
30、前土壤整地时良好的松软状态。此外,由于膜下地温的变化,膜内水汽不断发生胀缩运动,使土粒间空隙变大,土壤变得疏松透气,土壤物理性状得到改善。(4)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养分分解: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升高、墒情好,促进了微生物的繁殖与活动,从而使微生物数量大大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均有下降趋势。因此覆膜栽培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补充土壤有机养分,不断提高土壤肥力。(5)增强田间光照强度:地膜本身及膜下附着的水珠能反射太阳光线,增加了反射光的光照强度,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光照增强,增加了群体内光强。(6)抑制土壤返盐、抑制杂草:由于地膜覆盖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从而减少了盐分随水上升并积聚于地表的数量,使耕层土壤盐分明显下降。地膜覆盖对杂草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4. 简述光周期理论在生产中的应用。答: (1)引种。在作物引种时应特别注意作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一般来说,短日照作物北移作物必须在出苗后连续进行短日照处理;短日照作物由北方向南方引种,用于夏季播种,争取一茬收成。(2)品质调节。 研究表明,作物的品质受光周期的影响。如纬度较高、日照较长、光照充足、温度适中的地区是高脂肪的大豆区,如我国东北大部、新疆北部、甘肃河西走廊和内蒙古西部一带就属这种地区;纬度较低、日照较短的我国南方地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