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44.17KB ,
资源ID:41193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193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世界古代史思考题.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世界古代史思考题.docx

1、世界古代史思考题世界古代史思考题第一章1、关于人起源于猿的学说是如何由假说变为科学的?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思想家阿拉克西曼德就曾提出鱼是人类的祖先。公元前5世纪的德谟克利特也认为最早的人是从动物中分出,国野兽共同生活。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屈原、墨翟等也有类似的思想。在中世纪,神学在世界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进化论思想被埋没。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之后,随着考古学、民族学、解剖学等学科的发展,进化论思想又逐渐兴起。最早提出人起源于猿的思想的学者是法国人拉马克,1809年出版了动物哲学一书,大胆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的科学假说。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论思想。英国学者赫胥黎,于1863年出版了名著人类在自

2、然界的位置,引用了比较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知识,论述了人类与猿类的亲属关系,提出人猿同祖论。最为突出的是英国学者达尔文,他于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揭示了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规律,确立了生物进化论思想。1871年,出版了人类的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从生物进化论角度说明人类起源于猿。但达尔文未能正确认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未能正确解释猿演变为人的根本原因。使这一学说由假说变为科学的是恩格斯,1876年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光辉著作,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的科学论断,指出劳动和制造工具是人类和动物的最根本区别。还明确将人类起源的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攀树的猿群、正

3、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后来一百多年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证明了恩格斯学说的正确性。2、如何理解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的理论?对于猿为何会演变为人,你有何见解?关于猿为何会进化为人,达尔文提出了“性选择”理论,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恩格斯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首先,劳动使猿的体质改造为人的体质。其次,劳动促使了原始组织向人类社会组织的转变。再次,劳动促使了形成中人思想意识的发展。3、何谓新石器革命?新石器革命有何重要意义?又称农业革命,即指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产生;早期农耕和畜牧有三大中心:西亚、东亚、中南美洲。西亚:小麦、大麦;犬、山羊、绵羊、牛和猪。东亚:粟、稻谷;犬、牛和猪

4、。中南美洲和中央安第斯山地区:玉米、马铃薯、番薯;骆马和羊驼。农业革命的意义: 农业的诞生为人类社会文明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业的诞生提高了人类的创造能力,人类开始追求自我环境和精神文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升华。 农业的诞生直接促成了科学知识的萌芽。 农业的诞生推动了重要器物的创造发明。 农业的诞生最终促成了社会阶级、等级结构的分野与更高层次的社会制度的诞生。4、母系氏族公社有何基本特点?早期的氏族公社,子女同母方生活,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世系按母方计算,因而称母系氏族公社。其主要特点有: 严禁氏族内部的婚姻,氏族世系以母方计算; 各氏族有自己的女性始祖,有自己的图腾; 在氏族内部过

5、着原始共产制的生活(酌量而取); 氏族议事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成年男女都可以参加,有同等表决权,临时性的酋长和军事首领由议事会选举产生。 同氏族的人必须相互援助,为血亲复仇是每个成员应尽义务。 各氏族有自己的公共墓地和宗教活动。5、概述原始人类婚姻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组织的发展。1.原始群 恩格斯推断,攀树的猿群和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过着群居生活的,这种群因不存在雄性嫉妒、过着杂乱的性生活,所以能不断发展壮大。2.班辈婚和血缘家族班辈婚是著名的古人类学家摩尔根根据对落后民族亲属称谓的研究而推断出来的人类最早的一种婚姻形态。在同一血族集团中相同辈分的异性互为婚姻,排除了父女、母子之间的婚姻。母系氏族公社

6、父系氏族公社6、何为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是在氏族公社解体向国家过渡时产生的社会管理机制。阶级分化的加剧、地域公社的出现、战争的日益频繁使原有的氏族部落管理机制已不适应,由它发展而形成的新的管理机制便应运而生,这就是军事首领、酋长会议(长老会议)和人民大会(公民大会)三种权力机构结合的管理模式。摩尔根称之为“三权政府”。其明显特征是:既存在着军事首领的个人权力,又保留有氏族部落的原始平等和民主制度。 其发展趋势是:军事首领逐渐演变为王;酋长会议逐渐演变为贵族会议;人民大会只有成年男子可以参加。 随着以军事领袖为代表的奴隶主贵族得势,并最终掌握了对全部落人民的统治权后,军事民主制便由国家机关所代

7、替。7、国家和氏族部落制度有何根本区别?根据恩格斯的理论,国家和氏族组织的根本区别:(1)、国家是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领土、人口、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大要素,将这三者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地域;而氏族是以血缘为纽带组织起来的社会集团。(2)、国家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国家本身就是军队、警察、宪兵、法庭、监狱、税务机关、宣传机器等的综合体。国家,从它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阶级实现其意志、维护其利益和统治的工具;而氏族是一个利益共同的血族集体,没有代表统治阶级意志和维护他们利益的“公共权力”。第二章1、埃及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的表现?在古王国时期,埃及已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集权君主

8、专制统治,国王集全国军、政、司法、财政和神权于一身。具体表现为: 国王通过庞大的官僚机构控制全国。在国王之下设有维西尔(相当于我国宰相),总揽行政、司法、经济各部门事务。从第四王朝起,这一职务一般由太子担任。各州州长已由世袭变为由国王任命。国王可以罢免任何一级官吏。官吏谒见国王时要行匍匐礼。 国王直接控制军事机关,即使太子也不能插手。 国王对全国土地有最高所有权,可以任意地赏赐、分封土地,并对全国土地征税。 宣扬君权神授理论,国王被认为是“拉神之子”,是神的化身,并获得“伟大的神”的头衔。 古王国时留存至今的巨大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高度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统治的物化象征。2、分析埃赫那吞宗教改革

9、的实质、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在阿蒙霍特普四世在位时,进行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宗教改革,叫埃赫那吞改革。原因:阿蒙神庙贵族势力过大,不仅影响到国王对全国经济的控制,而且干预朝政,左右王位的继承。(阿蒙,底比斯地方的太阳神)内容:先是扶持拉神,自称拉神的最高祭祀,打击阿蒙神庙贵族。后创立了崇拜宇宙间唯一太阳神吞的一神教,宣布阿吞是全国唯一应该崇拜的神,取消对阿蒙神及其它地方神的信仰。封闭了阿蒙神庙及其它神庙,驱逐其祭祀,没收其财产;在底比斯和外地建造阿吞神庙,并奉献田产和财物。同时把自己名字中的阿蒙改为阿吞,更名为“埃赫那吞”(意为对阿吞有益的人)。为彻底摆脱阿蒙神庙的影响,还在底比斯以北的希尔

10、摩城附近另建新都“埃赫塔吞”(意为阿吞的视野)。另组织文人编写诗歌,颂扬阿吞。结果:在埃赫那吞死后,其继任者图坦哈吞顶不住阿蒙神庙贵族的进攻,放弃了阿吞神,重新崇拜阿蒙神。改革以失败告终。失败原因主要是:第一,埃赫那吞改革的目的是为强化王权,加强中央集权,与广大人民的利益无关,因而没有得到人民的支持;第二,阿蒙神庙贵族集团的势力过于强大;第三,古老的宗教习惯和信仰在人们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意义:埃赫那吞的改革虽然失败了,但是意义却是深远而重大的。埃赫那吞宣称阿吞是唯一存在的神,不仅是埃及的神,而且也是全世界的神。他把这个神设想为人类利益的永恒创造者和维护者,设想唯一慈善之心关注一切创

11、造物的天父。这种一神教的思想,是古代社会进入帝国阶段在宗教观念上的反映,有利于形成一种超越地区和民族传统习俗局限的文化形态。以后的犹太教进一步发展了一神教思想,其最初的渊源当与埃及的埃赫那吞有关。3、透过金字塔分析埃及古王国社会。 说明古王国时期的埃及建立了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甚至有人认为实行了最早的计划经济。) 说明了古王国时期埃及的富有与强大。 证明了古埃及人勤劳勇敢和富有建筑艺术。4、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分析古巴比伦社会。汉谟拉比法典反映了巴比伦有三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全权自由民(阿维鲁),无权自由民(穆什根努),第三个阶层就是奴隶。这三个阶层在法律上的地位是明显不同的,奴隶只是作为奴隶主的

12、财产而受到保护。这是一部典型的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律。5、评述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改革。原因:在对外扩张过程中过于野蛮、残忍,引起周边民族的联合反抗;长期的对外扩张加重了国内人民的负担,引起人民起义等。内容:缩小行省规模,明确地方官的职责,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实行募兵制,建立多兵种部队,包括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辎重兵、工兵等,并发明了一套多兵种部队联合作战的技术;修筑驿道,建立情报网,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对被征服地区,改屠杀掠夺政策为有效的迁徙政策,将不同种族、不同语言的人异地迁徙、相互杂处。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和被征服地区的控制,有利于恢复被征服地区的农业生产,建立

13、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为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亚述帝国最早实行了行省制度和修筑驿道,把多种民族、多种经济文化不同的地区第一次用一种有效的帝国机制联系在了一起,因而被称为第一帝国。6、评述大流士一世的历史功绩。大流士为加强其专制统治,从公元前518年起,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内容有:1、建立军政分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省,分别委派总督和军事长官管理行政和军事;2、制定统一的贡赋制度,规定贡赋的数额;3、改革军事,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军区,统辖各省军事;把军队统一编成万人团、千人团、百人队、十人队;组建由波斯人组成的近卫军,包括万名“敢死队”(又称不死队);4、制定统一的货币制度,中央铸造金

14、币“大流克”流行全国;5、修筑驿道,通达帝国各地;6、为适应帝国统治需要,将琐罗亚斯德教(祆教或拜火教)奉为国教。大流士的改革,加强了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统治基础,扩大了帝国境内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关系,促进了帝国境内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但对被征服地区的民众来说,它意味着更残酷的统治。第三章1、通过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分析哈拉巴文明发展的状况。根据考古学断定,哈拉巴文明大致存在于公元前2500至公元前1750年。哈拉巴文明有大量青铜制品;有发达的农业(最早种植棉花)、手工业(最早掌握棉纺织技术)和商业;有高度发达的城市;有印章文字等。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因其文字没有被释读,而与后来的文

15、明又几乎没有联系,它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与其它文明有什么关系,目前仍是一团谜,等待人们去解读2、分析吠陀时代印度社会发展特点。 “吠陀”原意为知识、学问 。吠陀是印度流传下来最早的文献,包括四部: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时代被称为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600年间。 梨俱吠陀成书最早,反映了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900年间的印度社会面貌,这一段时期也被称为早期吠陀时代。处在军事民主制时期。后三部书成书较晚,反映了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600年间的印度社会,这一时期也称晚期吠陀时代。是早期国家形成时期。3、分析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印度地区历史

16、发展的影响。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最完备的等级制度,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各等级的职业世袭不变,父子世代相承; 各等级实行内婚制,即实行同一等级内部通婚; 在宗教生活上有严格界限,前三等级可以通过教育(宗教活动)获得再生,称再生族,第四等级则没有信教的权利,是非再生族; 各等级的法律地位不平等。犯同样的罪,受到的惩罚是不相同的;被侵犯所获得的赔偿也是不一样的。种姓制度的影响:种姓流行使印度民族概念淡化了。在印度的历史上,为什么国家难于统一、外族十分易于入侵?可能种姓制度是重要原因之一。印度的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但是,由于鲜明的阶级关系被掩盖在等级的划分之中,因此它容

17、易模糊阶级界限,在劳动人民之间制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他们团结对敌。此外,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种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印度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4、阐述婆罗门教的主要思想。婆罗门教的经典是吠陀。其主要思想有: 梵天创世说。梵天是世界精神、最高主宰、宇宙创造者,世界万象不仅皆属梵天所创,而且只有梵天是实,其他一切皆为虚幻。由此可见,梵天是神,也是世界的本原。 梵我一致说。 业力轮回说。 四等级说。梵天在分割普鲁沙的身体创造万物和人时,是用他的不同部位创造出了四种人,所以人就被分为四个等级。5、阐述早期佛教的主要思想。早期佛教的教义

18、很多,但其基本教义是“四谛”和“十二因缘”。四谛,即四条真理,包括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苦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就是苦的。(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集谛告诉人们,人生多苦的原因,在于人有欲爱。(三大欲爱:长生、淫乐、权力)欲爱求有常,而一切无常,便不免有痛苦。有欲爱便有行动,有行动便造“业”,于是因果报应不断、生死轮回不已。灭谛告诉人们,人生的目的是消灭欲爱,进入“涅槃 ”(超脱生死轮回的极乐世界)。道谛告诉人们消灭痛苦的方法,即到达涅槃 的途径。(八正道: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生,是对集、灭二谛的详细说明,告诉人

19、们万事皆有“缘”,人生痛苦也有缘,只有皈依佛法,消灭痛苦之缘,才能得到解脱。6、分析佛教兴起和发展状况,及其对印度地区历史发展的影响。阿育王在位时,大力扶持佛教,把佛教定为国教;组织了佛教的第三次大集结,确定了佛教经典(三藏:经藏、律藏、论藏);在印度各地广建寺院、立石柱,宣扬佛法;致力于佛教的外传等。不仅使佛教成为印度占统治地位的宗教,而且成为世界性的大宗教。孔雀帝国之后,佛教逐渐发生分裂,形成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两大教派。在迦腻色迦统治时期,召开了第四次佛教大会,重新审订了佛教的教规和经典,确立了大乘佛教的统治地位。从此,大乘佛教在次大陆和中亚取得了绝对优势地位。迦腻色迦还积极促使佛教的外

20、传,大乘佛教通过西域传入我国,再经我国传入朝鲜和日本。而小乘佛教则在大乘佛教的压力下,基本上被排挤出了南亚次大陆,但却流行于斯里兰卡和东南亚各地。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区别:1.在宗教学说体系上:小乘基本上保持了释迦牟尼的遗教,着重伦理教诲,不拜偶像 ;大乘接受了外道思想,修正了释迦牟尼的学说,宣扬神异,造出各种偶像加以崇拜 。2.在修道途径上:小乘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经过修道而进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为佛);大乘主张不仅自渡,还要兼渡他人;认为只要虔诚信仰,人人皆可成佛。第四章1、分析爱琴海区自然条件的特殊性及其对该地文明发展的影响。它的自然地理条件是:陆地面积少,

21、水域面积占了大部分,且陆地多山、环海,地势崎岖不平,仅有小块的平原适宜于农耕。这里土地多不适合种植粮食作物,但适合种植葡萄和橄榄。海岸曲折、岛屿密布。矿产资源比较丰富。这决定了这里的文明不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之上的 ,而是建立在工商业经济基础之上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1、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助于形成古希腊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2、平原少,土地贫瘠,利于种植葡萄、橄榄,决定了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这也决定了这里的文明不是内陆型的,而是外向型的。而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多优良海湾也有利于发展海洋文明。3、商业航海贸易须以平等交换为原则,商业贸易的发

22、展要求自由的环境,以及顾及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4、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地,加之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5、繁荣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加上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2、概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分析其局限性。在希腊文明史中,雅典扮演的角色最有典型性。雅典发达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使雅典创造了希腊文化中的绝大部分辉煌。按照雅典将军伯里克利的话说:“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23、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的剥削与压迫的基础之上,而众多的妇女和外邦人都不享有这种民主,民主只在男性雅典公民中间实行。(少数人的民主)雅典人的这种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政治,它只能是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的产物。(小范围的民主)它的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方式,导致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公正的,因为让道德学识修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这本身就意味着不平等。以后的历史表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最后完全沦落为一种暴民政治。(不公正的民主)3、分析希波战争希腊取胜的原因及其对希腊城邦文明发展的影响。“提洛同盟”。该同盟在希腊反对波斯的战争中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来逐渐成为雅典称霸的工具。希波战争的影

24、响希腊的胜利,使希腊人免于遭受东方专制主义的统治,得以保持自己历史发展的特点。希腊的胜利,提升了希腊人在地中海世界的地位,扩大了影响,刺激了希腊经济文化的全面繁荣。希波战争对希腊两个最主要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影响重大:1.对雅典而言,大量的战俘奴隶和战利品使雅典的奴隶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因平民尤其是第四等级公民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主势力增强,促使雅典民主政治更加完善;战争使雅典成为全希腊的海上强国,通过提洛同盟,雅典帝国主义的势力迅速膨胀。2.对斯巴达而言,大量战利品的流入以及与外界频繁的接触,使斯巴达原有的经济和朴素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原已平息的矛盾重新出现;斯巴达在希腊城邦中的军事统帅地

25、位受到来自雅典的挑战。4、分析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原因及其对希腊城邦文明发展的影响。原因:斯巴达(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提洛同盟)争夺霸权;政治体制的差异;雅典在意大利开拓殖民地,向西扩展势力,影响斯巴达同盟中工商业城邦的利益。伯罗奔尼撒战争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影响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它不仅直接导致了希腊城邦的衰落,而且影响了以后历史发展的格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使希腊的经济和生活遭到严重破坏。战争使大量的自由民破产,公民队伍锐减,动摇了城邦制度的基础。(雅典战前有公民4万多人,战后只有2万来人;斯巴达原有9千,后只有2千,至公元前331年只有约7百人)。战争导致了希腊各城

26、邦中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无数破产的自由民,大量的无业游民和奴隶构成了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伯罗奔尼撒战争引发了希腊城邦间的混战,彼此消耗,为外族入侵创造了条件。总之,战争耗尽了希腊各邦的力量,并且毁灭了整个希腊世界的自由。那些往日赖以繁荣的条件,包括稳定而有秩序的政治,充满活力的商品经济,以及文化上的探索和创造力都消失了。希腊古典文明已走到了尽头。 5、分析亚力山大东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亚历山大远征的直接结果,就是在欧亚非三洲辽阔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其范围西起希腊、马其顿,东至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与药杀水。亚历山大的远征,在历史上第一次把东西方部分世

27、界联为一体。为实现东西方的融合,亚历山大一方面以埃及法老和波斯国王的合法继承人自居,另一方面以联姻的方式强化东西方统治阶级的联合。第五章1.塞尔维乌斯土里乌斯改革的内容及其意义。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三点:1、罗马居民,不论出身,凡能服兵役者,按其财产分成5个等级,第一等级为10万阿司 ;第二、三、四、五等级依次为7.5万、5万、2.5万、1.5万阿司。五级之下者称无产者,不列级。每级提供数目不等的军事百人队:第一级出重装步兵80个百人队,18个骑兵队;其他各级依次出22、20、22、30个次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百人队,无产者出1个轻装步兵百人队,共计193个百人队。2、创设森都里亚会议,即百人队会议

28、,取代库里亚会议的宣战、选举、审判等重要职能,每个百人队有1票表决权。3、把原来的3个氏族部落按地区划分为4个部落,所有居民都按住所登记财产和户口,从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 塞尔维乌斯改革的意义在于,完成了罗马由氏族制向国家的过度。同时也确立了富有的贵族对广大平民的优势。2.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原因、成果及其意义。背景:罗马共和国是贵族的共和国,贵族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特权;在经济上占绝对优势,平民则缺少土地,生活困苦,常常负债破产,沦为奴隶;且平民与贵族不能通婚,人身受到歧视;贵族掌握对习惯法的解释权,任意曲解法律,损害平民利益,等等。时间:公元前5世纪初至公元前3世纪前期。方式:撤离运

29、动。 成果:公元前494年获选任保民官的权利,初为两名,后增到10名,此官职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设的,凡是不利于平民利益的行为、法令等,保民官都有权力予以否决。公元前452年通过了“十二铜表法” ,虽只是将习惯法变成了成文法,但迫使贵族在审判和量刑定罪时,须依据法律条文,不能任意曲解法律,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的专横。公元前445年,废除了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的限制,打破了平民与贵族的界限。公元前367年通过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此法规定:欠债平民已负债息可折为本金,所欠本金可分三年还清;公民都有权占用和使用公有地,占有公地的最高限额为500犹格;二执政官之一必须由平民担任。 公元前326年

30、通过了波提利阿法案,禁止将负债的公民变成奴隶,以后,当奴隶的只是外邦人了。公元前474年获准设立平民会议,平民自己的官员在此会议中选出,这使贵族不能操纵保民官的选举。后平民会议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会议决议通过元老院批准可成为法律文件,贵族也被允许参加这个会议。公元前287年通过了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不必经过元老院的批准就对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此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结束。平民反贵族斗争的意义首先,平民担任各种官职以及可与贵族通婚,不仅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且冲破了贵族极力维系的血缘氏族的最后藩篱,消灭了氏族制度的残余,自由民内部关系得到了调整,从而扩大了共和

31、国的基础。其次,债务奴隶制的废除,划清了自由民与奴隶的界限,使平民摆脱了沦为奴隶的命运,他们的身份和权利得到保障,促进了罗马公民集团的巩固,从而强化了罗马公民兵制度,为罗马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军事力量。再次,新法律的颁布和新官职的确立,使罗马国家的上层建筑趋于完善,进而强化了国家机器的运转机制,使之更加适应奴隶制经济基础的需要。3.分析罗马由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原因。深层原因:大量小农破产,使公民兵兵源枯竭;军队中下层平民成员减少,战斗力下降;军队腐败日益严重。 直接原因是,在公元前111年爆发的朱古达战争中,罗马军队战斗不力,屡战屡败。公元前107年,马略当选为执政官和军事统率,为改变不利局面,实行改革。4.马略军事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内容:第一,改公民兵制为募兵制。废除征兵编队的财产资格限制,招募大量无业游民入伍,不仅满足了兵源短缺的急需,而且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就业机会,将无业游民寄生并危害社会的消极因素转化为保家卫国的积极因素。第二,明确兵役期限。马略明确规定了16年为募兵制期限,使士兵复员有期可望,缓减了征兵难度。第三,规定了军饷和复员优待制度。明确和稳定的军饷标志着军队的职业化,军人从公民(主要是农民)中分离出来;公民从兼顾耕战一身二任到战时可以用纳税雇佣他人代为征战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