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70KB ,
资源ID:41130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130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走科学发展新路 展齐鲁大地新貌山东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走科学发展新路 展齐鲁大地新貌山东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ocx

1、走科学发展新路 展齐鲁大地新貌山东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新路 展齐鲁大地新貌山东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成绩斐然自党的十七大以来,在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建设经济文化强省为目标的9500多万山东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紧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加快推进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其中,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一、科学发展新山东:“一线三点”统全局,科学发展是主线 2008年7月,山东省委召开工作

2、会议,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做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大决策,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这一战略,确立了“一线三点”的工作思路:以推动和实现科学发展为主线,坚持高点定位,加强多点支撑,实施重点带动,努力创造山东发展新优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一条主线:富民强省,科学发展是必由之路如果说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是全省人民在新时期面临的艰巨任务,那么科学发展既是一条主线,又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必由之路。突出科学发展这条主线,必须辩证处理好一系列重要关系,做到“五个正确 1把握”:正确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出发

3、点和落脚点,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正确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这个基调,既坚定信心,尽最大努力争取最好效果,又实事求是,把合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正确把握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统筹经济与文化发展,统筹海陆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东中西发展,统筹当前与长远发展,提高协调发展水平;正确把握总量与人均相协调这个重要取向,既不断增强规模实力,又注重质的提升,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正确把握目标与过程统一这个现实要求,把强省建设作为由大向强跨越、实现更大更强的动态过程,根据形势变化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高点定位:联结两大经济区,奋斗目标分8个方面战略上,山东省委将经济文化强省

4、定位为:联结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依托黄河中下游广阔腹地,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经济文化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具有较强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竞争中保持率先科学发展强劲态势,形成对周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具有较强影响和推动作用的省份。奋斗目标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综合经济实力强劲、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大幅提高、先进文化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宜居、人民生活殷实富足、社会和谐稳定。多点支撑:接长短板拉长链条,提升素质拓展空间强省战略,要依托几个着力点和突破口支撑。而这些“点”,是 2按照“接长短板、拉长链条、提升素质、拓展空间”的要求

5、确立的。第一,强化现代产业支撑。坚持走高端化的发展路子,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重大进展;第二,强化文化发展支撑,把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用文化来提升发展内涵;第三,强化人才智力支撑,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和人才强省战略;第四,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强省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快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着力形成自主创新的“三个优势”;第五,发展环境支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用足用好国家政策,充分挖掘现有政策潜力,学习借鉴外省经验,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第六,强化资源生态支撑,以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6、、循环经济,加快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在率先绿色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重点带动:区域发展结合产业培植,全力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 把区域发展与产业培植有机结合起来,集聚优质要素资源,促进优势产业迅速崛起,形成区域竞争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在打造总体发展优势上取得重大进展。全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和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把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积极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

7、经济区规划建设。按照国务院批复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将黄河三角洲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三市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发展布局,全力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高端产业集群,把胶东半岛建设成为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金融密集、服务密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同时,大力建设日照精品钢基地,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此外,2011年,国家批准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发展政策,批复山东钢铁产业结

8、构调整试点方案,成为带动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鲁南经济带加快发展的两大“助推器”。山东还出台了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菏泽由对口帮扶促进发展转入了政策支持、自主发展的新阶段。二、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山东经济5年6个跨越,人均收入提高万元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在经济综合实力、农业基础建设、发展方式转变、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人民生活改善六方面成绩斐然,其中,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92元,比5年前高出1万多元。 4跨越一:综合实力生产总值突破4.5万亿,人均生产总值达

9、7317美元5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四万亿大关,达到45429.2亿元,为“十二五”规划开了好头。到2011年底,山东省人均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2961美元提高到7317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356.3亿元增加到3455.7亿元,年均增长20.5%。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770.7亿元,年均增长2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75.9亿元,年均增长18.9%。山东的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跨越二:强农惠农4718亿元用于“三农”,粮食连续9年增产“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累计用

10、于“三农”的资金为4718亿元,年均增长达36.1%。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85.3亿斤,连续9年实现增产。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目前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8120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170家,全省有1865家龙头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1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达153.7亿美元,连续十二年居全国第一位。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十一五”以来,全社会水利投资848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万平方公里,完成158座大中型和4232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1839.84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1%。跨越三: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新、特、优”,服务业投资

11、首超50%目前,山东省的经济结构正沿着“新、特、优”的方向不断提升。按照“双轮驱动”的战略方针,山东一手抓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7.3%。同时,大力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201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7418亿元。投资结构也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中不断优化,2011年服务业投资占投资总额比重首次超过50%。经济上的稳步发展,没有妨碍山东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山东省 59条省控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5.9%和45.1%。目前全省分别拥有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家和92

12、3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9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2个,创新平台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各类人才达到1072万人,驻鲁“两院”院士37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跨越四:区域发展七大板块各具特色,“蓝黄”两区撑起半边天“蓝黄”两区已双擎启动,坚持两区融合发展、错位发展和一体化发展,全面落实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建设力度。省里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特色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阶段性成果已经显现。去年“两区”实现生产总值23278.5亿元,占全省的51.2%,一些主要经济指 6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省会城市、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取

13、得重要进展,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和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方案获得国家批复并进入实施阶段。此外,山东省出台了进一步支持菏泽加快科学发展的意见,突破菏泽由对口帮扶促进发展转为政策支持自主发展的新阶段。在重点区域带动的战略指导下,山东区域发展更趋协调,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0.9%。县域经济实力继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市、区)达到81个,其中过20亿元的40个,过30亿元的21个,过40亿元的5个。跨越五:深化改革“群象经济“迈向集团整合,进出口总额达2.3万亿在过去的5年中,山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先后组建了山东钢铁集团、山东重工集团

14、、山东能源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经济体制改革试点、财税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等取得新进展;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文艺院团等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同时,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359.9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11.6亿美元,分别为2006年的2.5倍、2.2倍。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从4亿美元增加到27.1亿美元,2011年境外投资、对外工程营业额分别增长 746.4%和42.7%。跨越六:人民生活五年7000亿元投入民生,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提高1万元在人民生活改善方面,“十一五”期间,财政对民生的投入

15、累计7004.5亿元,2011年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4.8%。在社会保障方面,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全覆盖;教育方面,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9.8%,普通高考录取率达到87%。此外,山东连续八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双过百万,城镇家庭就业实现动态消零。5年来,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2192元、4368元提高到22792元和8342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三个档次分别提高到每月1240元、1100元和950元。5年来,山东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近百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加上棚户区改

16、造,共解决了125万多户城市困难群众住房问题。全面完成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三年任务,累计新建农房320万户,改造危房61万户。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和谐社会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三、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形成发展新亮点以“蓝黄”两区为重点,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并实施的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是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 8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鲁南临港产业带、享受中部地区优惠政策的沂蒙革命老区以及菏泽科学发展高地七大板块为重点区域,使之形成发展新亮点,并带动周边发展,推动山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特征,以科

17、学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产业为特色,以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为前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经济功能区。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按照区域定位,山东将重点建设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经济改革发展示范区和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11年我省先后两批共安排10亿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蓝色经济区海洋产业项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端人才

18、项目建设。教育部、山东省政府、国家海洋局和青岛市政府正式签署协议,4年投资4.5亿元共建中国海洋大学。目前,港口、机场、滨海高等级公路及德龙烟、青日连铁路等项目建设强力推进,疏港物流体系进一步完善,环海、区际、省际大通道正在加快形成。启动建设了一批海洋环境修复整治、渔业资源修复、重点港湾治理项目,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是全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为特征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东营、滨州两个市和潍坊市的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市的乐陵市、庆云县,淄博市的高青县,烟台市的莱州市,共涉及6个市的

19、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6.9%,常住人口约占全省的10.5%。根据功能定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按照计划,到2015年,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人均GDP翻一番,达到90000元,单位GDP能耗降低2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降低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00元,基本形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目前,省政府安排了4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东营、滨州未利用地开发,首批开

20、发规模12.52万亩。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主要包括位于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市,发展目标为形成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三市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发展布局。2011年,该区实现生产总值17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外贸进出口 10总额148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地方财政收入12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城市已经成为中国沿海高端产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规划范围包括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

21、、滨州等7市,行政区划面积5.2万平方公里。主要打造区域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山泉水圣齐鲁文化旅游中心、文化产业发展中心、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中心。截至2011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76.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地方财政收入10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2%。鲁南经济带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43个县(市、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三个特色经济区,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的临港经济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的运河经济区,以菏泽为主体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区。鲁南经济带以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龙

22、头,充分发挥港口资源、自然资源、区位等优势,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把鲁南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精细化工、优质建材、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11年,鲁南经济带生产总值达到9918.6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57亿元,比上年增长22.9%;进出口总额372.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沂蒙革命老区这次划定的沂蒙革命老区范围包括:临沂全市、淄博市的沂源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泰安市的新泰市、日照市的五莲县、

23、莒县共18个县市区。菏泽科学发展高地按照规划,到2015年,菏泽全市GDP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超过22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0:55:3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00亿元和15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经济总量和地方财政收入跨入全省中等行列,人均值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在全省力争实现位次前移,初步形成鲁苏豫皖交界地区科学发展高地。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结构优化转型“双轮驱动”工业转型,谋划服务业新跨越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积极作为、

24、科学务实,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第一,持续领跑现代农业。 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 12策。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2011年达到7409.7亿元,比上年增长3.8%。截至2011年,山东省实现粮食连续9年增产,总产量达到4426.3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全省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首位。第二,“双轮驱动”工业转型。双轮驱动指的是:传统产业是新型产业的基础,新兴产业可以带动传统工业的改造提升,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同步推进。近几年,山东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和高

25、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深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新特优引领、产业集群壮大“四大工程”。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含新口径)35566户,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13.2%。目前,全省装备制造业率先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7.9%,比“十五”提高了5.1个百分点。第三,谋划服务业新跨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服务月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全省服务业总量持续扩张,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7418亿元,增长11.3%,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3%,提高了1.7个百分点。山东省生产总值相

26、继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4万亿元大关,2011年达到4542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17美元。一二三次产业投资机构调整为2.1:47.9:50.0。三次产业比调整为8.8:52.9:38.3(2011年)。服务业比重连续7年提高。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亿元,达到10247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利税突破万亿元,达到11136.2亿元。全省地方财政收入3455.7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92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民居民人均纯收入8342元,比上年增长19.3%。五、文化强省建设:实现有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新跨

27、越向文化强省跨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自山东省委、省政府2008年作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决策以来,山东正在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呈现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局面。第一,“文明山东” 提升全民素质。2010年11月,中央文明委公布了全国2010年城市(区)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结果,青岛市名列副省级城市第2名,济南市名列省会城市第7名,临沂市位居地级城市第1名,全省整体公共文明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加大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实现全覆盖,文

28、化共享工程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全国唯一的“示范省”。第二,构建网络,确保文化权益。近年来,山东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坚持统筹城乡、普遍均等的原则,努力体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公平性、便利性、多样性、公益性和普及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目前,山东17个市都有了艺术馆、图书 14馆,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建有文化馆,二级以上的图书馆、文化馆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唯一的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示范省。基本形成以县图书馆、文化馆为龙头、乡镇文化站为依托、村文化大院(室)为基础、各类文化专业户和民间文艺团队为骨干的城乡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网络,全省已经建起农家书屋1万多个,基本实现乡镇有

29、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大院或文化活动室、社区有文化中心的目标。第三,振兴产业,增强文化实力。2011年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到2300亿元,山东已连续三年跻身“千亿俱乐部”,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日益壮大,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电集团、山东出版等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加快发展,实力增强;品牌战略初见成效,闯关东、南下、沂蒙六姐妹等一批影视精品,蒙山沂水、蓝色畅想、封禅大典、粉墨等一大批大型演艺节目成为新亮点。此外,山东文博会、孔子国际文化节、青岛啤酒节、泰山国际登山节等一批文化节会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文化产业品牌组群。第四,打造精品,促进

30、文化惠民。近年来,山东共有300多部作品获全国和国际重要奖项。影视剧方面,山东在全国叫响了鲁剧品牌。其中电影沂蒙六姐妹、寻找微尘,电视剧闯关东等7件作品荣获“优秀作品奖”,沂蒙六姐妹连获华表奖、金鸡奖,闯关东夺得“金鹰奖”的7项奖项,电视剧沂蒙获金鹰奖“优秀电视剧奖”。有11部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3部剧(节)目获 15文化部“文华新剧(节)目奖”,吕剧苦菜花、儿童剧宝贝儿先后获“文华大奖”。杂技节目两次获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最高奖“金小丑奖”。文学方面,张炜的长篇小说你在高原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戏曲方面,新编历史剧大唐黜官记获中国戏剧节剧目奖。近百件群众文艺作品获文化部“群星奖”。第

31、五,深化改革 激发文化活力。目前,山东共有370多家单位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全省出版、发行等领域的转企改制基本完成,院团改革继续加快推进,广电系统实现“局台分开”和“两台合一”。全省17市均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整合文化市场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成立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六、“真金白银”保民生:百姓生活更美好富民强省,让百姓生活得更加美好近年来,山东实施“富民强省”战略,并把“富民”置于首位,说到底就是把“民生幸福”作为强省建设的最高追求,竭尽全力让百姓的生活更加美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山东真金白银投入,在就业、物价、住房、健康、教育、收入、社保等7个百姓最为关注的方面效果显著。真金白银促民生改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山东不仅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更有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山东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2738.9亿元,约占新增财力的70%,至少有四个方面可圈可点: 1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