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77.11KB ,
资源ID:410897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0897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基坑监测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基坑监测方案.docx

1、基坑监测方案万科凌越商务中心B3#楼及B区、D区地下室基坑支护监测方案二0一八年十月万科凌越商务中心B3#楼及B区、D区地下室基坑支护监测方案 项目负责:校 对:审 核:项目地址:佛山市顺德区会展大道以南、会展中路以西2018年10月15日附:1、监测点平面布置图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拟建的万科凌越商务中心B3#楼及B区、D区地下室基坑支护工程位于佛山市顺德区会展大道以南、会展中路以西。总用地面积约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6696.6平方米。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万科凌越商务中心B3#楼及B区、D区地下室和其他配套设施。本基坑开挖深度为9.05米15.20米(考虑到承台垫层底),坑中坑二次开挖4

2、.50米5.70米。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三层地下室区域采用地下连续墙+三道混凝土支撑支护,一层地下室区域采用单排灌注桩+一道混凝土支撑支护;地下室负一层和负三层的分界处高差6.15m,采用双排桩支护;坑中坑相对开挖深度4.50m5.70m,采用单排灌注桩+钢管内支撑支护;坑底1.2m高差分界处采用放坡支护。基坑西侧为地铁三号线美旗站,地铁线路为南北向,下穿上水河,然后沿规划道路敷设,目前地铁三号线美旗站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美旗站-水口站区间已完成荷岳路北侧部分的地面加固(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固),本项目围护结构距离地铁盾构区间最近约16.8m。基坑北侧为会展大道。基坑南侧为荷岳路,红线内有电力、电

3、信等市政管线和雨污水管道。场地东北侧为潭州会展中心配套交流中心按四星级酒店标准设计,基坑深度9.311.6m,采用灌注桩+一道混凝土内支撑支护。本项目围护结构距离交流中心围护结构最近约42m。场地东南侧为潭州会展中心在建主体建筑,主体为钢结构,桩基础。本项目围护结构距离交流中心围护结构最近约57m。按照有关规范,本项目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均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自支护结构完工之日起计一年。二、监测目的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

4、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佛山市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三、监测执行规范和依据、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四、监测项目及内容根据本基坑围护设计方案结合周边环境情况,依据基坑监测相关规范要求,确定本基坑监测内容及数量如下: 、基坑顶水平位移监测点108个;、基坑顶沉降监测点108个。五、监测点的布设依据设计要求及万科凌越商务中心B3#楼及B区、D区

6、基坑周边环境情况,布设各监测点详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平面布置图(后附):基坑支护及开挖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坐标变化量和高程变化量,为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数据。按照设计要求本次沿基坑顶部设置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监测点,具体做法是在基坑坑顶的相应位置用膨胀螺丝打入指定位置,用红漆做好记号,并做好明显标志,便于寻找和观测,同时也防止被破坏。共设点108个,编号为W1W108。监测点埋设避开基坑护栏,在地面上设立明显标记,必要时加盖子保护。六、监测项目的实施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监测控制网主要用于围护体顶部的位移和沉降监测

7、。监测控制网分两部分:1、平面控制网:用于各水平位移监测项目平面控制基准;2、水准控制网: 用于各垂直位移监测项目(即沉降监测)的高程控制基准。平面控制点计划布设4个,编号为P1P4,控制区域为整个监测区。为使测距、测角误差在横、纵坐标上均匀分布,网形为闭合导线网,引测外方向为施工用平面控制网。点位设在稳定、安全的地方,有条件可采用固定观测墩;通常在地面埋设钢钉点,顶上刻划“+”字。水准控制点计划布设3个,编号为BM1BM3。建立闭合环与施工高程控制点,以后每个月应进行一次联测以校核它的稳定性。(1)、仪器设备选用平面控制点测量用Leica TS06全站仪,其标称精度为:测距(2+2ppm*D

8、)mm,测角2。图1 Leica TS06全站仪水准测量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配合精密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其标称精度为:0.3mm/km。 图2 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2)、控制测量精度要求水准控制网按国家二等水准要求进行,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读数基附差测站附合差路线闭合差备注二等水准0.3mm0.5mm2 L mmL为公里数平面控制网采用二级城市导线,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等级测角中误差边长中误差点位中误差备注二级导线2 1/100001 mm测量过程中应遵守“五固定”原则: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尽可能减少

9、系统误差的影响。测量成果经内业检查合格后,通过平差方法求得各点的最终结果。2、竖向位移观测1)监测的内容监测基坑围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即沉降情况。2)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布设在施工现场基坑周边安全稳定的地方,拟设3个点组成首级监测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密发展。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对基准点进行3次以上的初值测试,并用专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土方开挖期内,对基准点定期(一个月一次)进行复核。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即进行复核。3)监测原理与方法、水准控制网观测水准控制网的观测采用闭合水准路线可以只观测一次(相同点将进行两次观测),也可以采用附合水准路线,必须进行往返测。取两次观测高差中数

10、进行平差。水准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下表。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 表2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之较差(mm)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II1.00.300.60n0.8n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注:n为测站数。、沉降监测点观测根据水准控制线路测出的各控制点高程数据,观测周围的各建筑(构)物沉降点,采用闭合线路或附合线路。建筑物沉降点观测时,各观测点也可采用支点观测,但支点站数不得超过2站,且支点观测必须进行两次观测。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见下表3。沉降监测点的精度和主要观测方法表 表3等级高程中误差(m

11、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观测方法及技术要求III1.00.50.5n按国家三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注:n为测站数。4)监测仪器与精度:DS05型水准仪,精度为0.4mm/km。3、水平位移观测1)监测的内容监测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等情况。2)基准点的布设基准点一般布设与竖向位移基准点同一点。在施工现场基坑顶周围安全稳定的地方,拟设3个点组成首级监测高程控制网,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加密发展。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对基准点进行3次以上的初值测试,并用专门软件进行严密平差。开挖期内,对基准点定期(一个月一次)进行复核。若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即进行复核。3)测

12、试方法:水平位移监测采用NTS-302B型全站仪进行测量。采用假定坐标法测量。取三次观测平均值作为监测点的初始值。对每次测量的数据和前次的数据进行计算出单次水平位移量。七、监测周期、频率、监测周期监测周期自从基坑支护施工开始直至土方开挖,到地下室顶板完成、地下室外墙外侧土方回填完毕。、监测频率根据国家标准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及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标准规定及设计图纸的要求,监测频率见下表。在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施工期间,监测频率为12天1次(同时亦可按照施工进度需要作相应调整);地下室底板浇注后7天内,每1-3天1次,底板浇注后714天时,每3-5天1次

13、,底板浇注后1428天时,每5-7天观测1次,底板浇注后超过28天时,每10天1次;监测数据有突变,变形速率较快或现场施工发生险情等时及遇到台风、暴)应加密监测。1.监测:(1) 测量采用全站仪、精密水平仪和钢尺,固定测量工具,固定人员,观测前应严格校验仪器。(2) 测量精密宜采用三级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50米,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米,水准测量应采用闭合法。(3) 2天一次,在观测过程中,现场监测的时间间隔应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的规定。此外逢暴雨后应加测一次,当变形变化速率较大时,应加密观测次数,当有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每次的监测结果应及时向业

14、主、设计和监理单位如实报告,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2、相关注意问题:A、定期进行控制点检查。B、根据工况及上次监测数据有重点性的进行局部监测和调整监测频率。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根据基坑支护设计方案及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同类项目的经验,监测项目报警值如下: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支护结构和基坑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的位移值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沙、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

15、的变形裂缝。(4)、根据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九、监测设备投入本工程的监测仪器设备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标称精度单位数量应用项目1水准仪Trimble Dini030.3mm/km台1垂直位移3全站仪Leica TS06(2+2ppm*D)mm2台1水平位移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姓名项目职务备注陈海伟现场负责数据分析、巡视熊建锋技术负责报告审核陈日明管理负责数据采集岑兴濠现场监测数据采集十一、监测成果反馈观测工作结束后,应提交下列成果: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监测结果基坑支护结构顶部沉降监测结果。 在正常监测时一般情况下当天监测,在下一次监测时提交监测报告,在监测

16、发现达到报警值时及时向监理、施工方和业主报告,并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业主、监理和施工方。再次,尽可能协助业主、监理、施工方和设计人员分析处理施工中的问题,积极为施工方出谋划策。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1、质量保证措施(1)工程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质量和安全交底,明确各监测人员的职责。(2)经常和参建各方沟通联系,及时提供监测资料,将情况反馈到各方面。如果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标准,及时核实,立即报警。(3)对投入使用的仪器定期校核,确保采集的数据真实、可靠。(4)积极开展自检和互检工作,确保提供准确无误的监测资料,以正确指导施工,达到信息化监测的目的。(5)积极主动保护监测点,并请有关施工各方协助做好监测点的保护工作。(6)依规范或建设单位要求按时、及时提供相关监测报表。2、安全保证措施(1)严格遵守本工程施工管理制定的各项安全管理制;(2)积极参加管理各方组织的安全文明施工教育;(3)遵守工地各项生活管理制度,爱护公共设施、讲究公共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安全;(4)在布设监测点需要使用开孔器、冲击钻的,应确保布点器具安全工作;并应仔细读图,慎之又慎,严禁在监测点的布设时造成管线事故;(5)严禁与测区内的施工班组发生冲突。如有涉及人身安全的,应当及时报警,并保护好自身的安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