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生态类型区域划分玉米类型区划分玉米生态类型区划分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南北纬度相差约50,经度相差约60,境内具有平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全省各地在降水、温度、光照等气象条件和土壤、生物、经济诸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深刻地影响着玉米产量的高低及其稳产性。为了做到因地制宜,实现对玉米生产的分类指导,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总产,河南省玉米高稳优低研究与推广协作组19811983年开展了“河南省玉米生态类型区的划分及栽培技术规范化研究”。根据全省各地光、温、水等生态条件的差异以及不同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的生育性状表现,通过自下而上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实
2、地考察、定点观察和试验研究,以缓变因子(光、温、水、土)为依据,可变因子(耕作制度、生产水平、社会经济状况)为条件,运用相关、回归、方差、聚类分析等生物统计方法,将全省划分成6个玉米生态类型区。豫北平原积温较少区本区位于北纬34016至36015,东经112015至116030,包括新乡、安阳、鹤壁、濮阳、焦作、商丘7地(市)的39个县(市),498个乡镇,耕地面积2215.6万亩。本区80年代末玉米面积约800万亩,本区由黄河冲积平原和太行山前平原组成,地势西高东低,海拔高度多在30米至90米之间,西部边缘有少量丘陵分布。生态条件1.光照 本区6月中旬至9月中旬总日照时数为809867小时,
3、开花、灌浆、成熟期间的日照时数为282321小时。 2.热量 本区6月11日至日均温2080保证率终止日的活动积温为24592500,刚刚满足中熟玉米杂交种对热量的需求。而北部的安阳、濮阳热量紧张,农耗时间极短,在秋寒年份,中晚熟玉米杂交种难以保证正常成熟。3.降水 该区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总降水量为350496毫米,可基本满足玉米需水。但6月上旬少雨,初夏旱机率高达4560,影响玉米适时播种。在玉米需水高峰的7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水集中,伏旱发生率仅为1025,是河省伏旱最轻的地区之一。本区东部部分乡镇,是低洼盐碱区,夏季内涝严重。4.土壤 本区主要土壤类型有两合土、沙土和盐碱土。两合土分布
4、在西部,有机质含量为0.61.0,全氮为0.060.1,速效磷为315ppm,速效钾为70100ppm,属中上等肥力,适宜玉米生长。沙土分布在东部和南部,有机质含量为0.430.8,全氮为0.020.06,速效磷29ppm,速效钾80150ppm,土壤肥力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盐碱土约占本区面积的10,表层含盐量高达0.30.6,不宜种植玉米。从以上生态条件看,本区光照充足,积温较少,雨量适中,地势平坦,土层浓厚,是玉米的较适生区,稳产系数为0.85,且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玉米增产途径根据本区的生态条件和玉米的生育特点,应着重推广:麦垄套种等早播技术,使玉米需水规律与降水分布规律吻合,使灌浆阶
5、段与自然高温及充足的日照等有利条件协调一致,这样可以缓解积温紧张,提高粒重、增加单产。调整种植结构,盐碱和低洼易涝地区,应少种玉米,改种耐碱、耐涝作物。沙土地亦应适当压缩玉米播种面积。应切实注意增施肥料,推广秸秆还田,逐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地力,为玉米持续增产创造条件。应选用优良杂交种,合理密植。本区直播玉米应选中早熟高产杂交种,麦垄套种玉米可选用中晚熟杂交种。豫东平原水温较协调区本区位于北纬3204034050,东经112040116056之间,包括周口地区全部,商丘、开封大部,郑州、许昌、平顶山、驻马店4地(市 )的东部平原地区,共计43个县(市),579个乡镇,耕地面积3569.8万亩。
6、本区80年代末玉米播种面积达1000多万亩。为黄淮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海拔高度为30100米,地势平坦,地貌单一,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 ,土层深厚,熟化度高,是河南省玉米的主要产区。生态条件光照 该区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总日照时数为820870小时。热量 本区6月上旬至日均温2080保证率终止日的活动积温为27002900,可充分满足中晚熟玉米杂交种的热量要求。降水 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总降水量为390570毫米,降雨集中分布在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与玉米的需水规律吻合,对玉米的生长十分有利。但是,本区初夏旱机率较高(2550),常给玉米适时播种造成困难。初夏旱机率北部大于南部。有些年份本区还会发
7、生伏旱,机率为1530,影响玉米抽雄散粉。伏旱机率南部大于北部。土壤 本区土壤类型以潮土为主,占86.6,潮土中又以两合土为主,占45.9,淤土次之,占25.5,沙土仅占15.1。沙土肥力较低,据测定,耕层有机质含量为0.50.8,全氮为0.040.06,速效磷为78ppm,速效钾为30150ppm。淤土潜在肥力高,有机质含量高达0.91.3,全氮为0.080.14,速效磷为837ppm,速效钾为100170ppm。两合土团粒结构良好,保水保肥,有机质含量为0.81.2,全氮为0.060.11,速效磷为815ppm,速效钾80140ppm。本区尚有13的砂姜黑土,分布在沙颖河与淮河之间。这类土
8、壤适耕期短,但潜在肥力大,有机质含量为0.91.5,全氮为0.060.08,速效氮2540ppm,速效磷58ppm,速效钾100280ppm。除此之外,本区还有少量不宜种植玉米的盐碱地及洼地。前者分布在开封、中牟等地的低洼地区,后者分布在永城、汝南、平舆等地的局部封闭洼地。总之,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稳产系数高(0.95),是玉米的适生区。玉米增产途径本区除局部盐碱地及封闭洼地,不宜种玉米应适当调整外,其余应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同时应兴修水利,防止初夏旱,保障玉米及时播种及中后期需水,应增施有机肥料,进一步培肥地力。根据本区光热资源丰富的特点,推广籽粒乳线消失收
9、获技术,可充分利用后期秋高气爽,温差较大的有利条件,提高粒重,增加产量。豫南苗期多雨区本区位于北纬3102333013,东经113011115055之间,包括信阳全部,驻马店、南阳部分地区,共计15个县(市)285个乡镇,耕地面积1284万亩。本区淮南为稻麦两熟区,淮北以小麦为主的麦稻杂粮区,玉米面积不足100万亩。本区地形复杂,南依大别山,西靠桐柏山,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呈扇形环状等高线分布,西南山地海拔300800米,中部缓丘岗坡地带海拔100800米,北部平原地区海拔35100米。生态条件1.降水 本区6月上旬至9月中旬降水量为487637毫米,其中西南部大于东北部。本区雨量集中,来势
10、猛,强度大,易造成涝灾。苗期降水大于15毫米的机率高达51.7,常发生苗期芽涝。播种期干旱机率为1030,抽雄前后干旱机率540。2.光、热资源 本区6月中旬至日均温20终止日的积温为27122950,东北部高于西南部。玉米生长期间的总日照时数为756827小时。3.土壤 全区土壤分棕壤、黄棕壤、水稻土、砂姜黑土和潮土等5类。棕壤在南部高山有零星分布,黄棕壤分布在岗丘地区,水稻土主要分布于淮南平原、丘陵谷地、山间盆地及河流两岸,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淮北平原中北部和固始东北部,潮土则主要分布在淮河及其支流的河谷阶地上。本区土质耕层有机质含量为0.82.0,碱解氮45150ppm,速效磷340ppm
11、,速效钾30200ppm,有效钼含量0.020.07ppm,有效硼0.110.34ppm。全区大部土壤缺磷,氮磷比例失调,微量元素钼、硼含量偏低。总之,本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苗期易涝,抽雄散粉前后干旱机率较高,稳产系数为0.570.89,是玉米的次适生区。玉米增产途径本区是以水稻为主的稻麦两熟区,玉米的种植面积以满足当地养殖业和加工业的需要为主。今后应注意调整布局,选择地势较高,或有一定坡度、排水条件良好的田块种植玉米,以保证其生育期间不积水。另外,可在山区适当扩大玉米面积。本区平原常有芽涝、伏旱发生,应兴修水利,扩大旱涝保收面积。注意增施磷肥,协调氮、磷比例,并有针对性地施用钼、硼等微量元
12、素。豫西南积温较多区本区位于北纬3202133040,东经11101140之间,包括南阳大部,许昌、平顶山市和驻马店部分地区,计19个县(市),204个乡镇,耕地面积1650.4万亩,其中玉米播种面积为300多万亩。本区东、北、西三面环山,向南敞开,为南阳盆地的北半部。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唐河、白河、湍河贯穿盆底,往南流入汉水。东北部和东南部为淮河支流的源头。生态条件1.光照 该区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总日照数为638.7841.4小时,除南召县以外,均在600小时以上;8月上旬至9月中旬的光照时数为258.1322.4小时2.热量 本区常年日均温20的终止日为9月15日至20日,6月5日到20终
13、止日之间的平均积温为2724,淅川甚至高达3020。本区中熟玉米安全成熟的播期下限为6月15至20日。若遇初夏旱严重的年份,即使播种期推迟到6月下旬,玉米正常成熟的可能性也较大。3.降水 本区6月中旬至9月上旬总降水量为341.2454.3毫米。其中东南部的桐柏、唐河、泌阳降雨量均在440毫米以上;西峡、南召和南阳等县的降雨量在400毫米以上;白河以西,丹江以东的的内乡、邓县、淅川、镇平以及方城县的降雨量在380毫米以下。本区的降水规律与夏玉米需水规律大体吻合。但多数县6月中旬平均降雨量仅为16.5毫米,影响直播玉米的适时播种和一播全苗。本区5月下旬降雨量为20.7毫米,所以,若采用麦垄套种或
14、铁茬抢种的方法,则利于一播全苗。4.土壤 本区适宜玉米生长的土壤是油黄土和黄老土。共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40以上。 油黄土主要分布在沿河平原地带,疏松易耕,保水保肥,耐旱耐涝,有机质含量为1左右,全氮为0.08,速效磷为10ppm,速效钾为120ppm,极适宜玉米的生长。黄老土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为0.9,全氮为0.07,速效磷为14ppm,速效钾为130ppm,对玉米生长非常有利。本区的黑土地多分布在唐河、白河的冲积平原上,土质粘重,结构不良,适耕期短,土体内部有砂姜粘土隔水层,内外排水不良,低洼处易形成上浸地,耕层缺氧,不适宜玉米生长。粘土地土质粘重,耕层浅薄,通透性差,
15、适耕期短,怕旱怕涝,对玉米生长也不太适宜。总之,本区光、热、水等资源可基本上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要求,但旱涝灾害频繁,灌溉面积较小,所以本区属夏玉米较适生区。玉米增产途径本区6月中旬至8月下旬的80天内,日均温都在26以上,玉米的生育期明显缩短,与中北部相比,生育期缩短7天左右。加之本区日照时数相对较少,昼夜温差小,所以粒重常较低。本区初夏旱10年34遇,伏旱3年一遇,夏涝10年三遇,对玉米生长发育非常不利,而旱涝保收面积只占总耕地面积的20左右,所以,本区玉米面积应适当压缩,以提高单产为主。盆西旱灾较重,而且50左右的耕地为砂姜黑土地和黄胶土地,不适宜玉米生长。因此,玉米的布局应由盆西向盆东转
16、移,由砂姜黑土和黄胶土地向油黄土和黄老土地转移。缺乏灌溉条件的丘陵旱地以及平原地区的洼涝上浸地不宜种植玉米。本区收麦至种麦间隔135天,6月5日至日均温20终止日期间的积温高达2724,为了充分利用热量资源和光照、降水条件,夏玉米应种植生育期较长、增产潜力较大的中晚熟优良杂交种,同时应大力推广籽粒乳线消失收获技术。本区常年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降雨量均在20毫米以上,而6月中旬的降雨量仅为16毫米,为了保证一播全苗和避开8月下旬的干旱威胁,应大力推广麦垄套种和铁茬抢种技术,力争于6月10日前完成夏玉米播种任务。伏牛太行山温凉春玉米区本区位于北纬3302036022,东经110022114040之
17、间,南起伏牛山,经熊耳和崤山东部,跨黄河,沿太行山东麓至本省北部边界。该区包括南阳、洛阳、三门峡、新乡、焦作、安阳六地市的23个县(市),157个乡镇,耕地面积471.3万亩。80年代中期玉米面积180200万亩。本区为山地地貌。黄河以南属秦岭余脉,由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和伏牛山组成,各山脉汇集于西部,向东北、东和东南方向展开,西高东低,多为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耕地主要分布在海拔550800米的山腰和山间盆地,主要种植春玉米。黄河以北属太行山余脉,自西向东倾斜,海拔高度多在800米以上,耕地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缓坡丘陵地及沿河谷地,春玉米面积不大。生态条件1.热量 把80保证率10
18、的始日至20的终止日作为玉米安全生育期,则北坡各海拔高度的生育期及积温为:海拔500600米,145147天,3184.53210.3;海拔600750米,130135天,2620.83120。伏牛山南坡与北坡生育期及活动积温的差值为:海拔500米为10天,150左右;海拔1000米为14天,约300;海拔1500米为24天,约490。本区春玉米适宜播种期是:北坡海拔500600米的地带为4月10日至15日;海拔600200米的地带为4月下旬至5月初。同一海拔高度,南坡比北坡相应早3至6天。2.光照 本区玉米发育期间的总光照时数为1006.61196小时,但部分地区的个别年份,6月中旬和8月份
19、阴雨较多,对幼苗生长和后期灌浆有一定影响。3.降水 本区玉米生育期间,即4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降水量为350640毫米。其中伏牛、熊耳和太行山较充沛,为460640毫米,而崤山较少,为350460毫米。本区总降水量可满足玉米的需求,但不同生育阶段丰欠有异。4月中旬降水量为11.324.2毫米,大于20毫米的保证率仅为2040,4月下旬降水量为32.746.9毫米,大于20毫米的保证率为7090,故一般可在4月中下旬播种。出苗至抽雄期(4月上旬至7月中旬)降水量为203.6293.8毫米。抽雄至成熟(7月中旬至9月上旬)降水量为167.1257.2毫米。抽雄前后30天降水量为117.2186.3毫
20、米,可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求。4.土壤 该区土壤分为棕壤、褐土两大类。其中棕黄土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的山麓和山腰地带,土层较厚,质地较粘,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系熟化了的肥沃土壤,适于种植玉米 。淋溶性土主要分布在海拔500600米的低山地带,熟化度低,耕性差,有机质含量小于0.5,可种植玉米。典型褐土分布在山前阶地和缓坡的下部,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团粒结构好,有机质含量在1以上,系本区重要的高产土壤,很适于玉米生长。总之,本区玉米生育期间雨量充沛,光、热适中,山间谷地土壤性能良好,肥力较高,稳产系数在0.85以上,是春玉米的适生区。部分山缘陡坡地土壤薄,肥力低,降水变幅大,玉米适生度
21、较差,应改种果树等。本区海拔5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为夏玉米的适生区。玉米增产途径根据本区气候冷凉的特点,种植夏玉米时,应采用小麦、玉米套种的方法,科学利用热能,同时要根据产量水平和杂交种的株型,大力推广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改善灌溉条件。另外,提高土壤肥力对本区玉米增产作用重大。豫西丘陵半干旱区本区位于北纬3304135005,东经110022113051之间,西与陕西接壤,东邻豫东平原,南与伏牛山交错,北靠黄河、太行山,包括洛阳、三门峡、郑州、平顶山、许昌、焦作6地市的25个县(市),计242个乡(镇),总耕地面积1692.7万亩,玉米面积400多万亩。该区属黄土高原的
22、一部,以海拔200500米的丘陵为主,地貌类型复杂,沟壑密度大,耕作制度多为一年两熟。生态条件光照 本区5月中旬至9月中旬总日照时数为806.5914.9小时,可完全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5月下旬至9月中旬日均温大于20的有效辐射量多在27.4千卡/厘米2以上,占年有效辐射量的48,利于玉米生长及籽粒灌浆。2.温度 本区玉米生育期间的6月中旬至9月上旬积温为2538.22768.1,80保证率20的终止日为9月上、中旬,在河川和低丘区均可满足玉米对温度的要求,而少数高丘地区,收麦后种植玉米不易安全成熟。3.降水 6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总降水量为340.1435.9毫米,多为364毫米左右,不能
23、满足玉米生长发育对水分的要求。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降水量为37毫米左右,其中5月下旬稍多于6月上旬。6月上旬的干旱机率为3050,常影响玉米的适期播种。拔节至抽雄期降水量为102.8152.5毫米,约60左右的地区可以满足玉米的需水量,抽雄前10天至抽雄后20天的一个月内,雨量不足,总降水量为77.5145.6毫米,此期干旱机率为2040,常发生“卡脖旱”。灌浆期有不同程度的干旱出现,影响玉米籽粒灌浆。4.土壤 本区土壤有褐土和潮土两大类,主要土种有红粘土、白面土、立黄土和淤土等。红粘土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左右的丘陵区,熟化度低,土体粘重,通透性差,肥力低,有机质含量为0.7左右,碱解氮为2
24、730ppm,速效磷约5ppm,速效钾为6080ppm,可以种植玉米。立黄土分布在本区北部、中部、南部及东部的残垣阶地的缓丘中上部地带,质地疏松,粒状结构,耕性良好,有机质含量为0.71,速效氮为30ppm左右,速效磷515ppm,速效钾7080ppm,保水保肥性能好,系本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适于种植玉米。淤土分布在主要河流下游两侧冲积平原的低洼地。两合土分布在较淤土地带高的缓斜平地上,有机质含量为1.3。两合土和淤土均适于种植玉米。沙土分布在河流下游滩地边缘,不适于种植玉米。本区热量资源够用,光照充足,降水量少,肥力低,玉米稳产系数为0.76。本区的河川地、沟平地、沟壑地为玉米的适生区,高丘地带不宜种植玉米。玉米增产途径本区水资源差,过境水少,地下水深。因降雨量小,初夏旱及伏旱机率高,影响玉米适期播种并常遇卡脖旱。干旱是本区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搞好水利基本建设,扩大水浇面积,提高抗旱能力,是实现本区玉米增产的根本途径。本区多为丘陵地,土层薄,肥力低,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广开肥源,增施有机肥对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促进玉米增产有重要作用。在栽培措施方面,本区应注意利用收麦前的自然降水,压缩直播面积,推广麦垄点播技术,重视抗旱剂的推广应用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