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5.76KB ,
资源ID:410488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0488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青岛滨海地区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青岛滨海地区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docx

1、青岛滨海地区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青岛滨海地区城市发展与规划实践潘丽珍【摘要】 本文分析了青岛市城市空间发展与滨海自然形态的关系,对青岛市城市发展百余年来滨海地区的规划设计做了全面综述,并对其运作特点和利弊进行了分析,试图在解剖青岛的同时对于其他滨海城市有所启迪。【关键词】 青岛 滨海地区规划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设计 奥运帆船赛THE SEASIDE AREA PLANNING PRACTI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QINGDAO CITYPan Li-zhen(Qingdao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qin

2、gdao ,266071)Abstract: The essa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space development and the seaside landform and physiognomy of qingdao city. Then the overall summarization of the planning practice in the seaside area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qingdao city is analyzed. The function characterist

3、ics of the planning practice and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lso discussed. Through the thorough analysis ,the author want to draw a conclusion in order to offer the seaside area planning experiences to qingdao and other similar cities.Key words: qingdao city;planning practice in seaside

4、 area;urban space form;urban design; olympic regatta青岛是闻名中外的滨海旅游城市,其短短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从专业角度上认识,实际就是城市在滨海地区规划与实践的历史。当前,在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后,在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环境与质量的背景下,为满足市民的生活追求,同时也为顺应城市功能的提升、空间的拓展以及创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张扬城市的美誉度的需要,许多滨水城市开始按照现代城市功能要求对滨水区域进行规划改造,也有一些城市利用近水的优势有意识的将城市发展方向向滨水区域延伸。,各式范例枚不胜举。可见滨水对城市功能

5、、城市形象以及市民生活的影响。总结青岛市城市发展百余年滨海地区规划与实践,或许会对相关城市有所启发。1、城市基本概况11、城市性质与地理区位。根据国务院批复的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青岛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城市地处胶东半岛南部、面向黄海,行政辖市内七区及郊区五市。城市将胶州湾环抱其中且依水而长。12、城市自然地貌特点。城市市区内丘陵起伏,山峦叠翠,城市两翼各分布近约300公里的海岸线,礁石、岬角、海湾、沙滩遍布其中,近海岛屿与滨海挺拔峻秀的高山隔海相望,形成了旅游价值较高的自然景观。城市依山傍海景色迤俪。13、城市人文

6、与历史。在城市所依托的这条海岸线上,分布着自春秋战国以来众多的人文景观与遗址。如:琅琊台、崂山、田横岛等,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载体,为城市增添了历史文化内涵。14、城市滨海地区的特色风貌。由于城市发展的前半叶沉陷于殖民统治,所以青岛南部海滨地区所形成的滨海景观深印着异邦情调,虽然这种殖民色彩的城市风貌在国内部分地区同样存在,但青岛滨海地区融山海城为一体的城市格局,巧借自然地势、融会于山海之间的城市设计手法及其布局形态堪称上乘。康有为先生曾这样描述过青岛城市:“青岛之红瓦绿树,青山碧海,为中国第一”。这种观点后被世人认可,并渐渐成为青岛城市特点的缩写(图1)。2、青岛城市空间发展与滨海自然形态青

7、岛市的城市起源和发展与海有着密切的联系,城市最早是建于青岛湾畔的小渔村,1897年德国武力强占青岛,统治长达17年之久。1900年德国人推出的青岛第一个城市规划(图2), 就依托海湾及岸线资源将市区选址于胶州湾东岸,行政中心布置在观海山南麓的滨海区域,围绕行政中心布置商业区、金融区,沿滨海区域并结合山体周围布置欧洲人住宅区,利用南部迂回曲折的海岸线布置生活、休闲旅游、疗养等功能区,并将沙质及水域条件好的滩涂开辟为海水浴场区,西面沿胶州湾布置港口和铁路线路,工业与仓储区紧靠海港和铁路布置,以便于生产的协作和效率。之后1914年1929年、1937年1945年青岛又历经日本两次殖民统治, 1940

8、年日本人编制的城市规划将市区依靠港口和铁路沿胶州湾东岸向北拓展,扩大了城市工业的发展空间,形成沿胶州湾东岸带状组团分布的城市格局,此时青岛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外贸和港口城市。期间城市具有代表性的滨海规划与开发建设的区域有青岛湾滨海区域、汇泉湾滨海区域。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岛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城市在原来带状布局的基础上,依托胶州湾向东、西拓展发展空间,在其西岸增加了黄岛组团,依托南部海岸线向东拓展增加了东组团,彰显城市沿海岸线发展态势。经过1984年青岛市总体规划及1995年青岛市总体规划修编,城市布局形成了以胶州湾东岸为主城,西岸为辅城,环胶州湾沿线为发展组团的“两点一环

9、”的城市发展格局(图3)。1992年青岛市行政中心东移,带动了主城东部新区的建设高潮,新区的开发建设使青岛老城区城市风貌减少干扰,获得了保护,沿海岸线发展的新区亦有了充足的伸展空间。东部新区滨海区域成为青岛市新的行政中心。辅城黄岛依托优越的港口条件逐步发展起来,环胶州湾沿线组团依靠其良好的区位和资源,迅速发展壮大,与中心城市的依托关系也越来越明显。这个时期城市有代表性的滨海规划与开发建设的区域有东海路滨水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浮山湾滨海区域。中国加入WTO、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崛起、2008年奥运帆船比赛为青岛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经济资源与人才逐渐向沿海地区集聚的趋势下,作为青岛城市的特色和开

10、发建设的吸引焦点,滨海区域必将成为功能优化提升的重点区域。为此青岛市为满足和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也为了控制滨海两翼的无序发展,依托滨海自然形态提出构建“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的城市大框架发展战略,形成“一湾两翼,三城四组团”的滨海生态型大都市的空间发展格局。突出和彰显青岛滨海城市特色。纵观青岛城市空间的发展历程,城市发展从最南端渔村和西侧的港口开始,到目前构筑的青岛城市大框架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不是一蹴而就的。城市空间发展历程不仅与社会变迁、生产力发展、工艺技术改进以及生活质量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也是城市空间扩展的基础条件,它直接影响城市空间扩展的潜力、方向、速度及模式。

11、青岛的滨海自然条件对城市空间扩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城市依托岸线逐步发展壮大起来。3、青岛市滨海地区规划设计综述青岛百年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尤其是滨海区域已成为青岛城市形象和地方特色的集中体现,而沿滨海岸线各个区域景观的形成过程,则是伴随着各阶段统治者的不同目的,悄悄地、漫漫地逐渐演化而成的,规划和建设代表了不同时期截然不同的建设模式和规划理念。本文重点对青岛主城滨海区域作为讨论对象,以概括性的形式对其进行研究。依据城市发展时序、地域风貌特征,总体上可划分为三段:老城区-西起团岛至太平角六路,东部中心区-太平角六路至小麦岛,崂山新城区-小麦岛至石老人。三段南向频临海湾,以礁石、岬角和沙滩

12、为主的自然环境资源,北面自西向东,以观海山、信号山、小鱼山、太平山、浮山、午山等构成的滨海自然山体为背景。高层建筑主要集中在团岛湾、浮山湾和石老人滨海地带,与自然山体呈交替状态,体现了建筑与山体的协调,形成了良好的通海显山的空间特色。滨海空间轮廓线整体上呈自然山体和建筑形态构成的双“W”型,体现了青岛“山、海、城”的城市空间景观特色,完整的展现了城市空间发展过程(图4)。31老城区西起团岛东至太平角六路,岸线长约18公里。分布有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期间有团岛、中苑海上广场、栈桥、海军博物馆、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太平角历史风貌区等主要景观节点。本区段的东部-栈桥以东至太平角六路,建设

13、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于青岛开埠时是德国独占的城市,所以对地区的占领与统治管理间的矛盾相对较少,可以按德国人完整的意图进行建设。城市功能划分、街区布局、交通体系设置皆按照事先周密的规划设计实施。随后的日占时期、北洋政府及国民政府统治期,基本沿用了已成气候的布局结构和规划理念,其建设活动虽然有差异,但对滨海地区大环境并没有过多的破坏。这一点使城市滨海地区的形成基础非常合理。如道路结合自然地形设置,含有放射式、自由式、棋盘状多种形态的组合方式,道路密度大,路副窄,通过式交通远离滨海地带;公共建筑结合道路和自然地势处理为对景或标志性建筑;将低密度的住宅建筑与大面积的绿地结合成庭院式布局形

14、态,建筑是其内部的点缀,顺应环境与地势的路网作为对环境的铺垫,滨海岸线虽然无连续的绿化带,但由于绿地与建筑、道路、海岸的巧妙结合,形成了不同地段提供不同需求的多样化的公共开放空间,将整个区域营造成与大海相结合的园林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观光者,成为青岛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图5)。正是基于合理的规划指导,加上德国作为十九世纪后期强大帝国悠久文化的历史积累和沉淀,在城市建设方面自有其独具的性格,德国人将这些内容强加到青岛城市,通过引进西方体系的运作模式,使该地区的总体布局、空间景观及建筑形体色彩等都含有许多成功之处,这些城市设计特点反映了早期西方文化对青岛城市的影响,表明了今天的青岛城市风貌及特色

15、的本身即是西方建城理念直接指导下所产生的结果。也成为后来人学习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范例。本区段西部-栈桥以西至团岛是在二十世纪八十至年代,通过旧城改造和填海造地规划建设起来的,其用地以居住、办公为主,临近滨海路有宽30-50米的绿带,并由其贯穿八大峡中心公园及八大峡居住区集中绿地,绿带中结合人的休闲功能布置小路、花架、健身设施等。由于滨海路较窄,大量的通过式交通由远离岸线的贵州路承担,所以滨海绿带成为人们亲海活动的主要场所。绿带北侧依次布置低密度低层的居住建筑、高层居住建筑,高层的办公建筑相对集中布置在栈桥西侧区域。但由于当时经济状况及建设标准的限制,虽然高层建筑布局规划的较为合理,但最终形成

16、的空间轮廓线平淡,这一点说明了城市景观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体现。32东部中心区东部中心区-西起太平角六路东至小麦岛,面向浮山湾,五四广场和奥帆赛基地位于其中。中心区的规划建设是以1992年行政中心东移开始大规模展开的。青岛城市新、旧脱开的规划布局理念在城市规划界成为许多城市效仿的范例。这一重大举措,不仅使老城区的城市风貌得到了有效的保护,而且开发建设重点区域也迅速转移至浮山湾北面沿海地段。 1992年编制的东部中心区总体规划,规划区范围只有1。5平方公里,在靠近浮山湾的海岸边布置了以行政办公为主,商务商业、会展、 居住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行政办公中心。其点睛之处是在水平方向展开布局的市政府大楼南面

17、选择了最优雅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地理位置,布置了五四广场。形成了以五四广场为核心的剃度跌落的高层建筑群体,五四广场的空间群体组合曾成为各地建设广场的典范(图6)。香港路是贯穿东西的交通性道路,东海路是临近海岸的滨海旅游性道路。但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后来该地区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最初的规划设想。二十世纪末结合东海路环境整治,借鉴老城区滨海区域的空间设计特点,在东海路南侧至海边,结合城市功能区以五四广场为核心布置了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广场群(图7),将园林、建筑、雕塑、道路、市政设施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了城市滨海区域的视觉形象。高层的商务、商业建筑沿香港路两侧展开,同时向北沿山东路拓展。2008年奥运

18、会帆船比赛为中心区的发展创造了机会。特别是奥帆赛场地的建设,更是强化了中心区的中心功能,中心区的范围向东沿滨海岸线展开,基本形成了南、中、北三大圈层结构。南面以休闲旅游功能为主,突出滨海空间景观特色,体现了低密度的建设要求,中部集中了行政办公、高端的商务商业设施,强调集约使用土地,塑造高容积率条件下景观特征,北部是居住及配套服务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由于城市发展与建设背景的不同,此区域的规划布局尽管在自然环境的利用、城市功能区的选址方面借鉴了老城区规划设计理念,但在功能分区、路网布局、交通体系、建筑风格、滨海空间景观特色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如区域路网密度明显低于老城区,道路宽广。滨海公共

19、空间尺度大,但与建筑的体量映衬的颇为恰当。建筑风格在保持整体建筑风格统一的前提下,营造多样性的建筑群体,充分彰显个性。造就了颇具特色的青岛新时期的城市形态。成为具有浓郁现代城市形象和特色的标志性中心城区。3.3 崂山新城区崂山新城区-西起小麦岛东至石老人。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重点建设区域。期间分布有雕塑园、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石老人海水浴场、大剧院等旅游景点。由于背依浮山、午山,滨海区域建设用地狭长,其用地功能以高档别墅、文化艺术等为主,形成了山海自然风貌为特点,人工、自然相间为基调的滨海景观区。小麦岛至海尔路区域塑造的是以浮山为背景,依山而建的多层居住建筑为中景,以极地海洋世界,文

20、化艺术中心等为“点睛”前景的空间特色,宏扬了滨海区域的旅游功能。海尔路至石老人区域以崂山新城区、五大广场建筑群为宏大人工背景轮廓,以雕塑园、石老人海水浴场形成一个无限视觉、全开放式的自然度假海岸。此区域自然地形地貌与老城区有许多类似之处,所以其总体布局借鉴老城区城市设计手法。如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等标志性建筑群能巧借环境优势展现自我的文化特色,沿滨海山体南坡建设的居住建筑能从大的环境中追求山、海、城的融合,使城市的形态和文脉得以进一步的延续。还需要一提的是进入二十一世纪规划建设的前海景观步行道,将新、老城区滨海景观区和景观节点以纯步行方式串联起来。为人们提供了近水的空间,和观赏大海的场所

21、。进一步提升了滨海旅游功能。其平面布局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岸线条件,修筑不同特色的步行道。如在人工驳岸上的步行道采用花岗岩或砖材铺状,在礁石或沙滩外侧岸线采用木质铺状,局部地段考虑少量的鹅卵石健身路面及其他铺状材料。其交通组织保障前海景观步行道的通畅,保障前海景观步行道与机动车游览线路联系通畅,既保彰人车分离,又要游人步行与机动车旅游系统换乘方便。其绿化环境设计以自然海湾为依托,突出滨海特色,尊重地形与自然相融合。开敞空间组织利用人流集散较集中的地方和主要视线节点处,适当扩大步行道宽度,提供方便自如的驻留空间,带来更好的观赏角度。公共设施的布置与景观区相互结合,合理配置停车场和其他旅游服务设施。

22、步行道的建设进一步整合岸线资源,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图8)。4结语通过分析我深深的认识到,形成今天青岛滨海地区的城市风貌。从专业上看,于城市自建制起就有比较系统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并能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实施是分不开的。从规划方面看,城市总体规划中在建设用地的选择上充分尊重自然地形地貌特点,合理的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也给城市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城市空间拓展的过程中结合自然环境的基调始终没有改变。在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跳出老城,发展新城,采用新城、旧城脱开的总体布局结构,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老城滨海城市风貌,也控制发展了新城区。使老城历史风貌和新区时代风貌在同一城市空间上形成了相互的辉映,丰富了滨海岸

23、线的历史文化内涵。道路布局及交通组织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公众进入滨海公共空间的通达能力,保证了公共空间的开放性、共享性。从城市设计方面看,景观的塑造巧妙地容纳了区域内的山和海,将其与计划建设的城市融为一体,建筑讲究背山面海的布局手法。在局部的区域规划中,通过道路与自然地势的结合,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的比例,以及构图与布局的引导,突出景观特色。重视观海视线、观山视线的开畅与通透,从城市的层面上把握滨海地区各景观区的划分,从景观区层面考虑滨海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增强滨海空间的观赏性、亲水性、可游性。滨海的绿带和滨海城市功能中心及大面积或零碎绿地相串联,形成连续的线型绿色空间走廊,而且与中心绿地

24、、城市功能中心结合既可提供散步、跑步等多种休闲活动场所,又可增加各种文化活动,发挥公共空间的文化特性。在特有的环境中,规划师通过对自然和区位的理解,通过对规划设计理念的剖析,勾画出适合于地区的作品,才留下今日“红瓦、黄墙、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城市画卷,也给后人带来了深深的思索与回味。 【参考文献】1潘丽珍、高军。青岛市滨海地区城市设计成果解读。城市规划,2003年增刊。2宋连威。青岛城市老建筑。青岛出版社,2005年。3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岛市前海景观步行道规划,2002年。青岛市滨海岸线城市空间轮廓线规划研究,2004年。4潘丽珍。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若干思考。城市规划,20

25、00年1。【作者简介】潘丽珍,女,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注册规划师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出师表两汉: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

26、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