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5.64KB ,
资源ID:410393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10393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基于云南自然资源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建议.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基于云南自然资源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建议.docx

1、浅谈基于云南自然资源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建议西南大学资源科学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基于云南自然资源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建议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学号:222011318210030 姓名:李斯曼 成绩: 2013年12月26日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1、引言 32、云南的自然概况 42.1 云南的区位 42.2 云南的气候 42.3 地貌特征 42.4 云南的自然资源 43云南区域名族文化分析 53.1云南民族概况 53.2从三线五区看云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现状 64、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 74.1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潜能 74.2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2、84.3旅游通达条件日趋提高 94.4 有合理、有力、灵活的政策支持 95、云南旅游业目前面临的问题 96、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与结构优化的建议 117、小结 138、参考文献 13浅谈基于云南自然资源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建议李斯曼(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011级规划1班 222011318210030)摘要:云南,以“彩云之南”闻名于世的一块美丽土地。虽然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却以丰富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优势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养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造就了云南民族特色,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25 个民族。云南旅游产业正是基于丰富的自然

3、资源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而发展起来的。本文力图通过对云南旅游产业的现状、资源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基于自然资源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建议。关键词:云南 自然资源 旅游 民族文化 资源优势1、引言云南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沃土,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民俗风情, 都蕴含着独特而诱人的魅力。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为云南建设旅游支柱产业创造了基础条件。云南旅游业, 作为全省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已初步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云南被世界旅游组织WTO 的国际旅游专家认为是具有中国一流旅游景观的旅游目的地。但到目前为止, 它还未能成为国际游客到中国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

4、一。1 面临着国内外旅游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 云南的旅游产业只有找准自己的资源优势, 并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创造出独特的旅游产品, 才能在一体化的国际市场上发挥所长。因此本文根据云南旅游资源自身的特点, 对云南的旅游资源核心优势作系统分析,提出基于自然资源结合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建议。2、云南的自然概况2.1 云南的区位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总面积约39 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区中面积排名第八。总人口4596 万(2010 年),占全国人口3.35%,人口排名为第12 名。与云南省相邻的省区有四川、贵州、广西、西藏,云南省的3 个邻国是缅甸、老挝和越南。有8 个

5、地级市:昆明市,玉溪市,曲靖市,保山市,昭通市,丽江市,普洱市,临沧市。8 个自治州:楚雄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22.2 云南的气候云南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共7 个气候类型。云南气候特点表现为: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2.3 地貌特征地形极为复杂,整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

6、,丘陵占10%,坝子湖泊不到6%。2.4 云南的自然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不仅有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植物种类,而且还有许多古老、衍生、特有的以及从国外引种的植物。在全国近3 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就有1.8万种,占全国总数的一半还多。有着热带,亚热带,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物种。如:云南松,橡胶树,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三七,马尾松等。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了寒温热带动物交汇的奇特现象。有脊椎动物1737 种,脊椎动物中,兽类有300 种,鸟类有793 种,爬行类143 种,两栖类

7、102 种,淡水鱼类366 种,昆虫1 万多种。鱼类中有5 科40 属250 种为云南特有。鸟兽类中有46 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54 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特色物种有:(抚仙湖的)抗浪鱼,滇金丝猴,绿孔雀,小熊猫,蟒,亚洲象等。云南的水资源有产量大,人均水平高的特点,人均拥有量是全国平均的四倍。有六大水系和六大湖泊。地跨六大水系: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元江(红河)水系,澜沧江(湄公河)水系,怒江(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水。六大湖泊: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程海,泸沽湖。蕴藏有巨大的水能资源,由于地貌特征河流落差很大,所以保证了我省的电力事业。在充分利用环保发电的同时我省还参加了“西电

8、东送”过程。丰富的水资源环境为我省的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做下了坚实基础。此外,云南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在当今不可再生资源匮乏的时代云南拥有着:黑色金属矿产,建材非金属矿产及彩石矿产,能源矿产,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冶金辅助原料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稀有及稀土矿产,特种非金属矿产九大矿产资源。3云南区域名族文化分析3.1云南民族概况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有着25 个名族,形成了特有的名族特色。汉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66.63%;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3.37%。少数名族中彝族人数最多,其次是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6 个:

9、彝、白、哈尼、傣族、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普米、阿昌、怒族、基诺、德昂、独龙。信仰宗教者共有403 万人,其中90%以上是少数民族。主要为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道教。语言以汉语为主,同时也包含:傣文、景颇文、载瓦文、傈僳文、彝文、佤文、哈尼文、苗文。 3云南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诗画般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情,构成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卷。3.2从三线五区看云南旅游文化资源的现状 “三线” 是指云南以昆明为中心, 旅游业发展重点中突出的三条旅游线路: 即一是以昆明大理丽江为主的滇西旅游线; 二是以昆明石林阿庐古洞普者黑为主的滇东南旅游线; 三是以昆明思茅西双版纳为主的

10、滇南旅游线。所谓 “ 五区” 是指云南旅游业重点建设的五个综合旅游区: 即一是以是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旅游区, 它以高原湖泊、岩溶地貌、名胜古迹、彝族风情、人工景观等为特色, 并具有完善一流的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 二是滇西北旅游区, 含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四个地州, 与四川、西藏和缅甸接壤, 以雪山峡谷、南诏、大理、东巴等历史文化, 白、纳西、藏、傈僳、普米、独龙、怒等民族风情见长, 由于该区交通条件的制约性影响, 旅游设施与服务有待于提高和完善; 三是滇东南旅游区, 含红河、文山、曲靖三个地州, 与贵州、广西和越南接壤, 以岩溶地貌、两江纵横、名胜古迹, 彝、哈尼、壮、苗、瑶等民族风情为特色;

11、 四是滇西旅游区, 含保山、德宏两个地州, 与缅甸接壤, 以地热火山、历史遗迹、傈僳、傣、景颇、德昂、阿昌等民族风情、边境风光为特征, 有一定的设施和服务条件; 五是滇南旅游区, 含思茅和西双版纳两个地州, 与缅甸、老挝接壤, 以热带风光、佛教文化、傣族、伉、哈促、布朗族、拉枯族等民族风情及风味食品为特色, 并且有较为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44、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分析从以上的自然环境和区域民族文化分析,可以发现云南的优越的自然条件以上加上独特的民族文化,为云南旅游业增添了独特魅力。对云南旅游资源的优势总结如下:4.1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潜能(1)、旅游资源丰富、品位极高, 在国内乃至世界均具

12、有垄断性景观类别的多样性全球罕见。云南位于三大地质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 又与青藏高原相连, 地质构造极为复杂, 地势差异巨大, 在垂直方向上几乎浓缩汇集了全国甚至全球的各类地貌景观, 云南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单体最多的石林喀斯特地貌景观( 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全球绝无仅有的“三江并流”景观(已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名列“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 的丽江古城, 及正在申报的元阳、“红河哈尼梯田”。5(2)、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的魅力带动了旅游业,而旅游业又促进历史文化遗产得以重视和更深层次的挖掘, 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丽江纳西族的东巴文字被誉为“ 活着的象形文字”;

13、 用东巴文字写成的舞谱是世界舞蹈文化的珍贵遗产; 佛教等三大教派云南都有, 这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5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古文化、古文物、古建筑群。(3)、旅游资源特色鲜明, 与国际旅游发展主流导向高度一致壮美多姿的自然风光和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云南具有鲜明特色的两大旅游资源, 在全国乃至世界独树一帜。今天的人们, 更向往绿水青山、清新空气和真诚淳朴的人际关系, “绿色旅游”、“ 生态旅游”、“ 重返自然”的时尚成为世界旅游的潮流。如香格里拉正是自然文化双遗产两大强势特色资源的完美结合, 与国际旅游业发展趋势可谓珠联壁合。(4)、旅游资源密集度高

14、, 组合性强, 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在云南391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荟萃了大数量、多类型、高品位的旅游资源。目前, 全省已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60 处, 数量居全国之首; 国家级、省级、州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11个( 其中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生物圈” 自然保护区; 石林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 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9座。特别是云南绝大多数旅游资源保护较好, 还有不少潜在资源未为人知。这些潜力一旦得到科学合理的开发和有力宣传, 必将对中外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4.2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云南省将通过民族文化、气候、生态和区位等的显著优势, 建立亚洲乃至世界最适宜全天候

15、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科考探险等游览胜地和旅游目的地,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的目标。(1)、多姿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独占优势。民族众多, 是“一部活的社会发展史”。云南独特的历史进程,造就了悠久的民族文化和多彩的民族风情。(2)、气候条件优越气候牌: 世界级旅游度假产品。云南在南北跨距不到900公里的土地上, 涵盖了五大气候带, 冬可避寒、夏可避暑。一年四季都是旅游度假的黄金季节, 为发展观光型度假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3)、区位条件优越: 开辟东南亚、南亚国际市场。云南将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契机, 在发展休闲旅游的同时, 突出商务会展旅游这个重点, 开发出新的民族旅游

16、、红色旅游、健康旅游、工业、农业旅游产品,并与东南亚、南亚各国合作开发客源市场、联合宣传促销, 形成云南与东南亚、南亚一体化的旅游体系。4.3旅游通达条件日趋提高随着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云南投入巨资加快了与旅游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交通、通信、电力和城市相配套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大规模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通过新建和改建城市道路, 实现了城区交通主干道路网的规划建设, 已初步形成综合运输网络雏形和信息网络规模。全省拥有各类旅游景区及相当规模的旅行社、旅游宾馆饭店、高档旅游车、旅游船只、旅游从业人员。云南旅游通达条件日趋协调和提高, 使得独具特色的“旅游经济”步入良性循环。4.4 有

17、合理、有力、灵活的政策支持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各部门领导历来十分重视发展旅游业, 于1995年确立了旅游业作为全省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战略地位, 之后又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四大支柱产业的决定, 掀开了全面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序幕。多年来, 除用好国家政策外, 还制订了一系列有利于旅游业的政策措施, 对发展旅游业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 云南旅游业已跻身全国八强, 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旅游省区之一, 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态势和美好的前景。5、云南旅游业目前面临的问题面对新世纪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还存在许多问题, 旅游产业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与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国内旅游业发达省

18、市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为:(1)、全省旅游规划水平有待提高。一些旅游规划尤其是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规划对市场研究不够, 创意不新, 特色不明显, 旅游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 与旅游业作为增长点所需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2)、旅游精品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滞后。知名度高、吸引力强的景区景点较少, 竞争力不强。部分景区追求短期效益, 不按规划要求和市场规律运作, 管理较差, 效益欠佳, 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云南与发达省份相比, 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省内连接主要景区景点的支线公路和景区内游览公路等级较低, 一些重要的旅游环线尚未形成, 严重制约了旅游资源

19、的深度开发和旅游业的全面发展。(4)、旅游企业缺乏较强竞争力。目前全省旅游企业规模小、效益低、结构松散, 跨地区、跨国经营的综合性大型旅游企业尚未形成, 企业所有制结构不尽合理, 加入WTO后, 国外旅游集团企业、旅游连锁公司的进入,将形成对本土企业的严峻挑战。(5)、旅游管理、服务质量亟待提高。主要体现在景区、景点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 存在环保意识差, 卫生维护欠缺, 景区的游览标识零乱, 饭店和导游的服务软件欠佳等问题。(6)、旅游商品开发落后。旅游商品代表一个地方的文化风格, 在旅游经济的发展中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由于许多旅游景区景点所提供的旅游商品缺乏特色, 大面积雷同, 加之

20、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技术力量薄弱,装备和工艺水平低, 制作粗糙, 质量低下, 设计、包装简陋, 独特性和创新性不足, 难以吸引旅客。(7)、旅游产业的科技含量不高。在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过程中,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景观的观赏效果,丰富游览内容, 提高景区景点的档次和品位不够; 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旅游促销, 旅游信息网内容还欠丰富, 对景区景点以及交通线路的介绍不完善, 在旅游企业中推广运用互联网开展电子商务、网上预定还有待发展和提高。(8)、旅游执法力度不够。突出表现在旅游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与健全, 执法权限较窄, 旅游执法队伍力量薄弱、经验少, 对旅游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还不能进行有效

21、监管; 主要是旅游与公安、工商、物价、技术监督、交通、安全等部门联合执法的机制尚未形成。(9)、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6历史文物古迹缺乏严格的保护机制。目前, 为追求现代化城市的“楼宇经济”, 许多地方的历史文物古迹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毁坏、拆除。严重阻碍了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宏扬, 制约了旅游业及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10)、生态资源退化严重。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 人们对回归自然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却对尚处在开发阶段初期的生态旅游缺乏科学认识, 造成了旅游本身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污染, 使得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如在名

22、山风景区修建索道, 严重影响了自然风景的原貌和景观, 使国家珍贵的野生动物遭到乱捕滥杀, 四季常绿的生态环境被大搞毁林开荒, 造成生态质量在逐年递减等。6、对云南旅游产业的合理布局与结构优化的建议为进一步调整旅游结构和提升云南旅游产业在西部、全国乃至世界的竞争优势,立足云南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对云南的旅游产业布局提出 “一个旅游中心、五大旅游片区、六大旅游精品线、十大特色旅游产品、三个旅游圈”的构想。7(1)、一个旅游中心。将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旅游区建成云南重点旅游区和旅游客源集散中心。(2)、五大旅游区。一是滇西北旅游区以开发生态旅游产品为重点,建成世界知名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香格里拉旅

23、游区, 把大理、丽江、迪庆、怒江建成国际知名的旅游景区和连接西藏、四川的二级旅游集散中心。二是滇西南旅游区以热带雨林、民族风情和边境旅游为特色, 建成具有国际水准和特色鲜明的旅游区。把景洪市建成云南面向东南亚的次区域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三是滇东南旅游区抓好喀斯特地貌精品旅游环线的开发建设,把河口、罗平、建水建设成为面向越南, 连接广西、贵州的二级旅游集散中心。四是滇西旅游区依托地热火山湿地、亚热带风光、民族风情和边境区位优势, 重点抓好面向东南亚的边境跨国精品旅游线开发建设, 把腾冲地热火山湿地、瑞丽边境旅游培育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精品旅游产品。五是新开发的滇东北旅游区以昭通为集散中心, 依托区域内

24、特色旅游资源和连接四川、贵州的区位优势, 努力建成独具特色并与中国西南、西北、华中及其他旅游区交汇互动的跨省旅游区。(3)、六条精品旅游线。依托“ 一个中心、五大片区”构架的旅游产品特色和优势, 重点形成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即: 滇中高原观光、度假、会展精品旅游线; 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文化精品旅游线; 滇西南热带雨林及多国风情精品旅游线; 滇西边境旅游及地热火山精品旅游线; 滇东南喀斯特地貌景观及边境之旅精品旅游线;滇东北历史文化与跨省区之旅精品旅游线。以上述六条精品旅游线为主线, 进一步开发多种特色旅游专线、支线。(4)、十大特色旅游产品。针对国际国内旅游消费需求及旅游发展的趋势, 重点培育和

25、发展观光旅游、会展度假旅游、特种旅游三个层次、十大旅游产品。即: 自然生态旅游、民俗文化旅游、边境跨国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体育健身旅游、科考学习旅游、猎奇探险旅游、红色旅游、工农业旅游。(5)、三个旅游圈。一是省内旅游圈。建成联接省内各主要旅游景区景点和线路、重要旅游城市之间的方便快捷、内容丰富的省内旅游环线。二是国内旅游圈。建设与西藏、四川、重庆、广西、贵州等省区市紧密联合的大西南旅游圈和与沿海发达省区市相联结的国内旅游圈。重点推出滇川藏航空、陆路旅游线、滇黔桂南昆火车、汽车旅游线、贵昆铁路与公路旅游线、滇沪苏航空旅游线、滇港澳航空火车旅游线等。三是国际旅游圈。充分利用澜沧江湄

26、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 形成与新马泰及越南、柬埔寨、缅甸、老挝等国间紧密联系的东南亚国际旅游圈; 大力发展与日本、韩国、欧美、非洲及大洋洲等区域互通的国际旅游圈; 探索建立与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国家和地区相联接的互动南亚国际旅游圈。7、小结充分发挥基于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优越的旅游资源是云南确保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能让云南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确保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着力培育旅游业成为云南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不仅能推动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还能缓解云南的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云南的经济发展模式,充分体现社会文明,人与环境的和谐,为全省经济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做出更大的贡献。8、参考文献1 世界旅游组织, 中国旅游局, 云南省旅游局. 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M .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2张静茂浅析云南区域自然资源与旅游资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3):1043王文光,薛群慧,田婉婷.云南民族与民族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4 张警丹:对云南旅游文化资源的再认识J昆明师专学报,1998(04):165 牛蓉琴云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11):876 邓杰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119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