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口增长教案0人口增长教案0【篇一: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李宏青)】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1.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 2.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分析某地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 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了解各人口增长模式的代表性国家。 3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方法
2、】探究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板书与板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由这段视频可以看出:未来社会,人口问题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必须了解人口发展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口增长模 式。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学案第一部分引导探究。 引导探究 根据芬兰人口增长统计情况,判断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芬兰人口增长统计数据1 【教师提示】要形象的表示人口增长趋势,作哪种图最好(折线图)。我们一起来做出生 率的变化曲线。
3、 首先在横轴上找到年份,对应纵轴的千分比,画出第一个点。同理依次做出其他点,最后把点连成线。(课件依次画出四个点,然后连成线)下面请大家自己做出死亡率和自然增 长率的变化曲线。 (学生完成后,展示三条完整曲线) (2)根据你所绘制的人口增长趋势图,结合课本p6 案例1 说说芬兰的人口增长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并说明各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特点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角度阐述) 【教师提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这三者之间有没有关系?(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弄清这个问题之后,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这个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点评】 【
4、教师讲解】我们在判断人口增长快慢时,除了从定性的角度描述外,还可以用定量判读。2即 三个阶段 1790年以前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790年1970年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970年以后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拓展提升】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同学们还可以观察一下:在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中,谁首先下降?(死亡率)什么原因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承转】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特点不同;那么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是否存在空间差异呢? 合作探究 读下面材料,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特点的
5、空间差异。 部分国家2002年人口增长统计数据 国家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日本 9 7 2 印度 26 8 18 肯尼亚 34 14 20 (1)第1-3组:读20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统计增长统计图,分析各大洲人口增长的特点。 欧洲与北美洲经济发达,人口增长呈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其他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特别是非洲人口增长最快,表现为典型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特点。 第4-6组:读“部分国家2002年人口增长统计数据”,分析三个国家人口增长的特点。 肯尼亚生产力水平最低,人口增长最快,表现为典型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6、”的特点。日本经济发达,人口增长最为缓慢,其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印度则处于两种类型的中间,具有“出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较高”的过渡性特征。 (2)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哪一种因素是根本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传统文化观念、人口政策、医疗卫生水平、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根本原因。 【教师总结】正是由于不同阶段、不同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 3然增长率特点也不同,由此划分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展示: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承转】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大致分为
7、三种类型: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请同学们阅读这幅示意图,完成学案上的比较表格。 比较 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4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因此,从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目前已基本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推测 【承转】通过上面学习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不同,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的人口问题。你能否根据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内容,结合实际,推测一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别会面临哪些人口问题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并把你的推测记录下来,一会找同学来起来回答一下) 【承转】同学们推测
8、的都很有道理,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验证 读材料,看看你的判断正确吗? 材料一:目前的日本,一方面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另一方面人口出生率却迅速下降,这就是所谓的“高龄少子化”现象。不少日本人对此深感忧虑,担心未来经济发展会因此一蹶不振。 日本人的担忧不无道理。2000年,日本平均每3.9个劳动力,要负担一位老年人的生计;如果再加上14岁以下的儿童,平均每2.1个劳动力就必须养活一位老人或儿童。到2050年,随着高龄少子化的进展,日本的劳动力将逐渐减少,其国民生产总值也将随之下降,但老年人口却持续增加,平均每1.5个劳动力就必须养活一位老人;如果再加上14岁以下的儿童,负担比率将是1.2:1
9、。因此,现在日本政府在全国大力推广鼓励生育的政策。 材料二:多年来,印度政府一直挖空心思想要解决日益膨胀的人口问题。印度西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萨塔拉地区政府于2007年推出一项极富创意的鼓励措施“二次蜜月大礼包”计划。“二次蜜月大礼包”计划实际上是对推迟生育的奖励。根据该项目,一对夫妇若是在结婚两年后才生第一胎就会得到价值约合900元人民币的大礼包,若是将第一胎的出生时间推迟至结婚三年后,奖励也会变得更加丰厚,他们将会获得价值约1500元人民币的大礼包。当地卫生部门负责人表示,这些奖励金足够一对夫妻在结婚两三年后去一个向往的地方,度第二次蜜月。 【教师讲解】通过这两段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和印度
10、分别出现了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针对不同的人口问题,两国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呢?(鼓励生育、鼓励推迟生育)下面请同学自我归纳一下,完成下面表格。 归纳总结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5【篇二:人口教案】 众多的人口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对资料和图表的阅读、分析,初步学会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分布的特点。 难点:学会阅读数字资料和分析运用图表资料,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问题及基本国策。 教学方法 以图析文法、讨论法、活动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口增长图等 教学课时 1课时
11、 教学过程 创设新情景,导入: 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来学习: (板书)中国的人口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
12、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哪一次增长的更快?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
13、次高峰。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197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这个
14、数字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1875万)。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下表) 表一表二(讲述)人是生产者,祖国的一切成就都是人民生产劳动的结晶。但同时人也是消费者,而且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而作为
15、生产者的时间却是有限的,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是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正如表中所列内容,我国每年的新增财富中,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承转)那么人口应如何发展呢?我国是怎样做的呢? (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
16、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了2.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小结:我们主要了解了我国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三方面问题。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虽然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但净增人口数仍很庞大,因此计划生育工作仍不得放松,同时应积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板书设计 1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 2人口增长1858年和1949年(两次人口增长高峰) 3人口政策计划生育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建议组织学生采用小组自学讨论的形式学习,再次基
17、础上进行灵活多变的手段,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第一组向第二组学生提问的类似方式展开。最后采用辩论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考题 以组为单位,通过调查、访问、查阅统计资料等途径取得当地(一个市、县或街道、乡等)的人口资料,试绘出近30年来当地人口增长图,分析当地人口增长特点,并预测今后人口增长趋势(加快、放慢、平稳等)。【篇三: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教案】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三维目标: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图表,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历史地看待人口增长,梳理正确的人口观与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特
18、点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比较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讲授法 教学设计: 【课堂导入】1987年7月11日,这天世界上第50亿个居民出生在原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1999年10月12日凌晨0时2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萨拉热窝一名男婴诞生,是全球第60亿名成员;2011年10月31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那么从第一个智人出现到现在的70亿人口,世界的人口增长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图1-1-2 问题: 1.世界人口发展的总体趋势? 2.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出现在什么时间?为
19、什么? 3.世界人口增长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什么? 小结:【承转】有的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缓慢,有的则非常迅速。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什么决定呢? 自然增长率:某地区某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 自然增长率=自然增加的人口数/总人口数 人口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 人口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 即: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如果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人口的总数就增加,表现为正增长
20、。如果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总数就下降,表现为负增长。) 【思考】人口的增长数量完全取决于自然增长率,对吗? 【解析】 中国现在的人口为13.35亿,自然增长率小于10?左右,但每年出生婴儿16002000万,净增人口为8001000万。人口基数大 小结:人口数量的多少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关,还与人口基数的多少紧密联系。 【承转】一个地区人口的增长通常会遵循一定的规律,也就是人口过渡理论。 看图1-1-3: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 二人口增长模式 观察图中第一阶段(原始低增长阶段),有什么特征?(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 1.“高高低”模式 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前,基本特点:人口出
21、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人口增长缓慢。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仍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体处于这个阶段。 (1)特征:高出生率(4%)、高死亡率(4%)、低自然增长率(1%) q:工业革命之前(即农业社会和原始社会),为什么是这种高高低的人口增长模式? (2)原因: 1高出生率的原因 (一夫多妻制、多灾多难人多力量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的思想。) 2高死亡率的原因(a、自然灾害、战争等因素的影响;b、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 口营养不足和医疗卫生条件落后) (3)典型地区:少数原始部落。 观察图中第二、第三阶段,有什么特征? 2.过渡模式:分为高增长和增长下降阶段。高增长阶段和增长下
22、降阶段统称为过渡阶段,也叫做过渡模式。在这一阶段,出生率在3%左右,死亡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1%,人口得以快速增长。 .高增长阶段:(p6图1-1-6) (1)特征: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增大,人 口增长明显加快。 (2)原因:工业生产促进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提高了食品供 应与营养水平,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3)典型地区:目前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如埃塞俄比亚、坦桑 尼亚、肯尼亚等。发达国家大都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就已 开始进入这个阶段。 .增长下降阶段:(p6图1-1-7) (1)特征:出生率下降较快,死亡率下降缓慢。自然增长率 下降。 (2)原因: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社会对
23、人口素质的要求不断 提高,人们受教育的年限随之增加,婚育年龄逐渐提高。同 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养育子女的成本也在增加。传统 生育观念的改变,社会福利的完善,社会医疗水平的进步。 (3)典型地区:部分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土耳其、 阿根廷等。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促进社会的发展 弊:就业压力大,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 观察图中第四阶段(低增长阶段),有什么特征?(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慢慢接近,差距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 3.“三低”模式(p7图1-1-8) (1)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出生率 和死亡率都在10?左右,自然增长率10?。有的国家甚至 出
24、现人口的零增长或负增长(日本、俄罗斯、我国上海等)。 (2)原因:a、生产力高度发达、人口素质高,受教育年 限长,晚婚晚育; b、养育子女成本高、就业竞争激烈,社会福利 制度的完善; c、养老制度的健全和医疗技术的发达。 (3)典型地区:发达国家,如西欧、北美等。 利: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员不足,劳动力不足。 q: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差异? 看图1-1-4: 人口金字塔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的分组,左边表示男性人口,右边
25、表示女性人口。 a. 年轻型、增长型 b. 成年型、稳定型 c.年老型、缩减型 年轻型:下宽上窄,出生率大大超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很高。 成年型(静止性):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儿童、青少年的比重趋于减少,中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增长速度减缓,人口总规模继续增长。 老年型:上宽下窄,老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零增长或负增长。 思考:这三种人口金字塔图分别对应人口增长的哪个阶段或是增长模式? 年轻型:高增长阶段 成年型:增长下降阶段 老年型:三低型低增长阶段。 【总结】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是由死亡率的变化开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死亡率的降低,伴随社会其他因素的变化,出生率也逐
26、渐降低,从而影响自然增长率的降低,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所以,生产力的发展对死亡率的作用是直接的,生产力发展也是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但是,人们价值观的转变、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等社会原因也会促使出生率降低。 【归纳】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生产资料投入越高,生产资料的投入与人口数量成反比。知识和技术在在生产力中占比重越大,对人口文化和科学素质的要求越高。(3)社会因素:社会福利、消费生活观念、家庭职能和生育观念的变化、医疗卫生水平、文化、教育水平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