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淮阳县文化资源的发展设计淮阳县文化资源发展设计方案【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淮阳县所在的豫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较全省落后,制约淮阳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县域经济发展较慢。目前淮阳县地区经济存在诸如经济整体水平偏低、产业结构不协调等问题。要振兴淮阳县经济,使淮阳县地区尽快赶上其他地区的发展步伐,必须充分利用淮阳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淮阳县文化产业经济。淮阳县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文化产业现状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增长迅速,占全县GDP 的比重增大,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2007年太昊陵被评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2008年龙湖、弦歌台被评为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 2008
2、年淮阳顺利通过“中国旅游强县”验收。淮阳县入选“中国最美小城”、“中国魅力小城”、“中国王牌旅游目的地”,淮阳龙湖风景区也以其独特的价值被国家林业局列入国家湿地公园。2011年六月又成为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县。存在问题旅游管理和服务体制不顺、不活是制约淮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资源保护不力,开发性破坏较严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文化资源开发不够充分,仍有部分文化资源亟待开发,资源优势没有转变成产业优势;公共物品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够充分,公共服务设施匮乏,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仍然较低,公众意识较
3、弱,不利于旅游接待服务的建设。淮阳县区位优势淮阳是周口的区位中心城市,集聚区距离周口市仅十分钟的车程,带动辐射能力较其他城市有优势。现代化的交通线路为淮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淮阳东靠京九,西依京广,南临漯阜,北枕陇海,距新郑国际机场仅180公里。南洛、大广、商周、三条高速公路和106国道穿境而过,省际、县际及城乡公路四通八达。沙河枢纽工程的竣工,使水上运输由沙河入淮河、长江,直达南京、上海。全县电力充沛 , 程控电话连接城乡,直通国内外。淮阳县文化资源概况资源特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样;以太昊伏羲陵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构成淮阳旅游资源的主体;自然旅游资源以龙湖、湿地为主,生态环境良好;太昊陵
4、朝祖庙会、伏羲先天八卦、中华姓氏文化、泥泥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资源分布全县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县城及其附近地区。以太昊陵、龙湖和陈楚故城为中心呈圈层状分布。县域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有少量分布。资源评价文化旅游资源品质优良、品位较高。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得益彰,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资源多数处于未开发或初级开发状态,开发潜力大。淮阳县域文化资源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历史渊源流长,位于河南省东部周口市十县市中心,行政隶属周口市。清雍正十二年置淮宁县,1913年改淮宁县为淮阳县。旅游景点有太昊陵建筑群、龙湖、平粮台古城遗址等。淮阳也是著名的“八卦之乡”、“姓氏之都”
5、、“北国水城”;河南省26个加快城市化进程重点扶持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寻根朝祖旅游点。淮阳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据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证:五亿七千万年前,在中国境内大部分都是海洋的情况下,就出现了淮阳古陆。历史文化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他造干戈、饰武功,统一四海,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综合各个部落的特点,创造了龙的图腾,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后炎帝神农继都于太昊之旧墟,易名为陈。神农氏在这里尝百草,艺五谷,率领先民步入农耕社会。因此,淮阳是姓氏文化、农耕文化、八卦文
6、化和龙图腾的发源地,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的源泉、凝聚一体的象征。夏,陈属豫州。商,为虞遂封地。西周,周武王封舜帝后裔妫满于陈,并把女儿大姬嫁给他,妫满建陈国,筑陈城;以国为姓,陈胡公妫满便是陈姓的得姓始祖,也是胡、田、姚、孙、袁等大姓的共同先祖,“陈姓遍天下,淮阳是老家”。道教创始人老子就生于陈国苦县。战国时期,楚顷襄王迁都陈城,历经38年,史称郢陈,故淮阳又称“陈楚故城”。秦时这里初设陈县,后置陈郡,公元前196年,以陈在淮水之北,改名淮阳。在六千多年历史长河中,淮阳五次建都,四次封国,皇而帝,帝而王,分封则国,统制则郡,南北迭辖,州县兼置,始终是豫东政治、经济、文化的
7、中心,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3年,国务院撤消淮阳专区,才改为县治。所以考古学家称:中国的历史,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淮阳。 人文文化淮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历代帝王称为“开物成务”之风水宝地。被称为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的孔子曾三次来陈,在这里著书讲学长达四年之久,为他儒家学说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留下了“陈蔡绝粮”千古佳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曾载有陈风十首。其中“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就是描写环绕陈国的龙湖边芦苇菖蒲接天连日的景象。而历代文人墨客曹植、李白、李商隐、张九龄、苏轼、苏辙等文坛巨匠在这里留下了歌咏淮阳的不朽佳篇。
8、包公陈州放粮也发生在这里。民俗文化淮阳民间祭祀活动绵延千年历久不衰,初春时节,周围五省数百县市农民云集进香,历时一个月;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均有盛大祭祀活动。史书记载,伏羲氏是一个人,他教大家捕鱼打猎,饲养牲畜,烤煮食物,初创婚姻制度,书八卦,制乐器,结束了原始时代生活方式。后人为追念他的功德,尊他为中华民族的先祖,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都在太昊陵举办“朝祖进香”庙会。人称“人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在太昊陵显仁殿东北角的青石台基上,有一个圆空,游人香客称之为“窑”。凡是来太昊陵的游人,尤其是女性,都要用手摸一摸这个“窑”,以祈求子孙兴旺、健康。所以称为“子孙窑”。相传“子孙窑”在伏
9、羲氏的时候就有了。伏羲氏有十大功绩,其中一个居功至伟的功绩就是制嫁娶匹配夫妻。其婚配的方法是:每年仲春之月,打破氏族的观念,用“会”的形式,把青年男女召集到一块,会场中央放一块带“窑空”的大石头,男女如果互相有意,就都用水摸一摸“窑”,说明两人有了感情,愿意成为夫妻,就把婚配固定下来。从此,人类结束了群婚和族内婚的历史。太昊陵春二月庙会由此延续下来,后来逐步发展成朝祖进香的性质。人们每年二月二到三月三到太昊陵来求神拜祖、祈求伏羲神灵的庇护保佑、祈福儿女子孙兴旺。太昊陵庙会的朝拜礼仪很多。有各种艺班的演出,马戏、梆子戏、龙灯等。“担经挑”,又叫“担花篮”,是必不可少的。“担经挑”是一种颂扬伏羲功
10、德的原始巫舞,舞者全身穿黑色服装,黑鞋绣花,黑头纱长约五尺。舞姿大致有三种:剪子股、铁索链、蛇蜕皮。这三种队型有一个共同特点,舞蹈者走到中间一定要靠背而过,身后的黑纱长尾碰绕在一起。担经挑传女不传男,是远古时“花龙会”流传下来的。花龙指伏羲女娲,伏羲为大龙,女娲为小龙;花,指以担花篮形式兴起的祭祖活动。饮食文化淮阳的饮食文化如同它的历史一样悠久丰富。东周时期,孔子曾三次来陈国讲学,最后一次是公元前489年,楚昭王派人请孔子讲学,但孔子讲的大道理是让统治者如何治国的,让统治者如何如何管理百姓的,陈国的老百姓不愿意没等孔子到楚国见到楚昭王,老百姓就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南坛湖的一个小岛上,不给他
11、们吃,不给他们喝,孔子和弟子们饿得头晕眼花。没办法,孔子和弟子们分头到湖边找吃的。鱼是捉不到的,孔子看湖里生长一种现在叫蒲的植物,就拔出来,上边的绿茎不能吃,而下边的蒲根细腻白嫩,脆甜可口,孔子就和弟子们吃蒲根,一连七日,孔子和弟子们就靠蒲根生活下来。现在,这种蒲根叫“圣人菜”,凉拌、红烧味道都很美,成了陈州城各大餐馆里一道特色菜,有客人从远方来,这道菜是必不可少的。物质文化太昊陵南临碧波荡漾的万亩龙湖,是中国十八大名陵之首,占地875亩,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岁月3000年,历代帝王51次御祭。太昊陵内现存古碑有二百余通,碑文大多是为伏羲歌功颂德的,还有一部
12、分是记述对陵内建筑重修或增修的经过,最多的是各地民众来“朝祖进香”的纪念碑。太昊伏羲墓后是蓍草园,根据淮阳县志记载:“太昊陵后有蓍草园,墙高九尺,方广八十步。”此为淮阳的八景之一“蓍草春荣”。传说伏羲就是根据白龟龟背图案,采来蓍草“揲蓍画卦”,创下了先天八卦,所以被称为“神蓍”。据说全国只三处生长此草:其余两处为山东曲阜和山西晋祠。因此草稀有,历代帝王每当春秋二季派大员前采朝拜人祖,返京复命时都必须带回一束蓍草作为到了太昊陵的信物。而皇帝派大臣来祭祀的,则名曰“御祭碑”。 太昊陵除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外,在统天殿和显仁殿之间的外侧,东有三观:岳飞观、老君观、元都观。另有火神台;西有四观:女蜗观、
13、玉皇观、天仙观、三清观。陵区有古柏108株,古槐2株,古檀3株,新植松柏数千株。在陵区的东南隅,有一座被称为“淮阳独秀”、“华夏一绝”的松柏造型公园,有各种松柏造型200余种。是太昊陵的另一景观。太昊陵以其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令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太昊陵祭祀活动,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庙会已列入我国非物资文化遗产。弦歌台,又名厄台、绝粮祠,是纪念孔子当年厄于陈蔡绝日弦歌不止而建造的。弦歌台位于县城西南隅的南坛湖中,台上现存建筑有二门,正殿七间。正殿是主体建筑,飞檐斗拱,上盖绿色琉璃瓦。周有青石方柱二十四根。正门石柱上镌刻的对联是“堂上弦歌七日不能容大道
14、;庭前俎豆千年犹自仰高山。”。前门上有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立的石匾,上书“弦歌台”三个大字。弦歌台,原名“弩台”,元和志说:“后汉陈王宠善射,尝于此教弩”所以得名。史记孔子世家、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孔子集注、搜神记等书都有关于孔子在陈绝粮的记载。汉灵帝时,爆发了黄巾起义,革命军浩浩荡荡,所向披靡,各郡县守兵望风而逃。惟独陈王刘宠占据陈城四面环水的地利,四面吊桥高悬,自带强弩手数千固守此台,义军久攻不下,终于扼住了黄巾军,所以又称“扼台”。到了唐开元年间,孔子庙迁到这里。明宪宗成代六年,知州倪诰重建孔庙并塑孔子和十贤像。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巡按御史谭缵增拓正殿七间,门二座
15、,题曰“绝粮祠”。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巡按御史赵继本改名为“弦歌台”。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睢陈道徐即登增建大门,曰“美富之门”。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28年),知州萧国弼重修殿内塑像,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都御史揆叙重修大殿七楹,改为方形石柱,上复绿琉璃瓦,重修孔子及十贤像。乾隆、嘉庆、咸丰年间又多次修葺,现存的建筑是清乾隆四十八年重建的,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这座被历史文人墨客称之为陈州“八景”之一的弦歌台,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显得破旧。建国后经过整修,修缮了一进院落围墙和正门,重塑了孔子像,使弦歌台正门量现一派巍峨气势。殿内,一尊身高三米,面目慈祥,服饰飘逸的
16、孔子像,端坐在一米五高的石雕像基上。平粮台是一座龙山文化古城,位于河南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处。场址高约5米,面积100亩,呈正方形。 平粮台古城址即是宛丘之地,距今已有4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发掘出土进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陈风宛丘以及尔雅注疏、晋书中均有记载。根据史书记载和地理方位分析,平粮台即是太昊之墟、神农之都的古宛丘都城。这座古城时代最早、面积最大、保留最好,对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国家的起源、早期奴隶制等重大学术问题,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原始人使用过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 装饰品,古城墟上有许多原始人住过的土房痕迹并残留有
17、原始人烧制陶器的窑址等。通过对大量的出土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进行分析考证,一致认定,平粮台古城址和太昊故墟宛丘是一个地方,至此,“陈为太昊之墟”、“炎帝神农初都陈”等历史文献的记载得到了初步的证实。平粮台古城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唯一一座有史书记载的原始社会时期的两代帝王(太昊和炎帝)都城遗址,是目前考古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城址之一。考古发掘出九个“中国之最”,其中陶排水管道的出土,把我国城市建设历史推进到4700年前,史学界称之为“华夏第一城”,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考古发掘”。对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出现、国家的起源、早期奴隶制等重大学术问题具有新的重要史料价值。面积16000多亩的龙湖,是
18、中国内陆最大的环城湖,6500年前,太昊伏羲氏率领部族从甘肃天水沿黄河东下,在这里择水而居,繁衍生息,孕育了伟大的华夏民族。万亩龙湖,碧水莹莹、浮光耀金、柳丝垂岸、鸥鹭嬉滩、蒲苇葱葱、芙蓉斗艳、风景宜人、秀色可餐。“彼泽之坡、有蒲有荷,彼泽之坡、有蒲有茼。彼泽之坡、有蒲有萏。”诗经陈风中所描绘的那对情男痴女的约会地,就是在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龙湖湖畔。宋代大文学家苏轼曾被大湖神奇美丽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在次韵子由柳湖感物中咏道:“惟有柳湖万株柳,晴阴与子共朝昏朝看浓翠傲严赫,夜爱疏影摇清园,风翻雪陈春絮乱,春响吸木秋声坚;四时盛衰各有态,摇落凄怆惊寒温。”淮阳龙湖还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宫殿”。诸多名胜
19、古迹象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湖滨和湖中。湖中有画卦台、白龟池、弦歌台、司城贞子阁,陈楚故城和苏辙读书台。湖滨有巍峨雄伟的古建筑群太昊伏羲陵,曹植的思陵冢和我国最早的古城址平粮台。淮阳龙湖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国家湿地公园,这又一“国字号”的荣誉,标志着淮阳龙湖的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发展”, 立足优势,准确定位,用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走符合区情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子。紧紧抓住河南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旅游立省战略和经济结构战
20、略性调整的历史机遇,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先导,以凝聚中国本源文化伏羲文化资源优势,彰显伏羲文化个性,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华人祖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线,坚持资源保护与产业开发相一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协调,实现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全省文化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建设城市服务型农业,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继续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改变增长方式,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聚集文化资源,构建意义交换和流动平台,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大力发展以商贸、旅游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优
21、化结构、拓展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县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原则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服务,营造发展环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竞争。产业和产品的发展方向由市场来决定,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投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培育和引进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旅游企业。深化旅游企业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实施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建立开发和建设的新机制,资金投入以市场化运作为主,通过各种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特别要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和支持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
22、采取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参与文化旅游企业的改革,推进文化旅游企业集团化发展,政府一般不再参与竞争性领域的投资。2.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经济发展规划与县域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相协调,推动生产要素聚集,形成区域增长极,实现“产业化推动城镇化,城镇化促进产业化”的良性互动。3.坚持发挥优势,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形成特色经济的原则根据区域文化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来规划文化资源的发展,建立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文化产业群和产业带。4.坚持因地制宜,效益优先的原则国有资本或民间资本进入,都要符合产业导向和区域产业布局,适度集中,城乡结合,协调发展,提高效益。5.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文
23、化资源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相协调,防止新建、扩建污染严重、浪费资源、效益低下的项目;坚持环境保护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发展循环经济,综合利用资源。发展定位淮阳县文化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是:羲皇故都,水城淮阳。围绕“一湖一陵两古城”(即万亩龙湖、太昊陵、陈楚故城、宛丘古城)。同时以伏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要内容,规划建设伏羲文化产业园。发展思路和战略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的关联和带动作用,以文化旅游产业激活传统农业,提升工业,促进文化旅游业与农业、工业、其他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通过产业、行业间的融合、互动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重点发展三大类文化产业,以伏羲文化为
24、核心,实施“旅游立县”发展战略, 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战略支撑产业来重点培育。以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为先导,加快消除制约淮阳县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坚持差异化发展的方向,以创意创新为主要手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太昊陵综合体、龙湖水上一日游、陈风文化苑、陈楚故城复建等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打造“淮阳精品旅游景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等,加快推动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以创意为灵魂,以市场为导向,注重用现代消费时尚激活传统文化元素,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进而形成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园建设为载体,走集群化、规模化发
25、展之路;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前提,培育品牌、打造精品,走品牌化、精品化之路;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企业(集团),壮大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发挥产业间的联动效应,实现文化、旅游、经济的互动发展。发展布局紧紧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的中华人祖文化旅游试验区”的总体发展目标,规划“一陵、二城、六区”的总体结构性发展框架。“一陵”即太昊伏羲陵综合体,是以伏羲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游览区。“二城”即陈楚故城,以人文观光和寻根祭祖为主和宛丘古城遗址平粮台,主要是平粮台古城博物馆。“六区”即龙湖生态文化游憩观光区,是以龙湖自然风光和岛屿人文观光为特色的游憩区;淮阳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区;伏羲文化产业园区,是以伏羲文化为主兼具其它文化元
26、素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商贸区;综合服务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发展目标总体目标 以中国本源文化伏羲文化发展为切入点和核心,保护好淮阳现有文化遗产,创造未来文化遗产,促进淮阳县城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以传统文化的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实现文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通过文化发展,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最终推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形成。 具体目标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价值提升范围进一步扩大,太昊伏羲陵修复性项目完成;龙湖回归自然目标基本实现;陈楚故城复建主体工程完工。“羲皇故都,水城淮阳”主题形象海内外华人圈知名,“羲皇故都”太昊伏羲陵朝祖祭祀
27、游、“水城淮阳”龙湖自然生态游和“万姓同根”中华姓氏寻根游三大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继续高速增长,淮阳成为区域性旅游中心,全省旅游新格局中的重要支撑。文化旅游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凸显,淮阳成为豫东地区经济新高地。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成功。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价值提升力度更大,龙湖原清淤填湖占地全部清理,拆迁、绿化任务完成。文化旅游产品、产业发展向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扩展,区域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事业全面繁荣,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获得更大程度满足。实现由“功能城市”向“文化城市”的转变。“中华民族根亲圣地精神家园”的地位确立。重点发
28、展三大类文化产业太昊陵朝祖庙会文化产业将“活化石”泥泥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一年一度的太昊陵朝祖庙会紧密集合起来,整合淮阳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发展工艺美术、图书出版、文博会展、文艺演出等多种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延伸庙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以庙会人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依托重点文化企业,发挥文化产业园的产品研发、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优势,开发出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泥泥狗、布老虎、仿古青铜器等民间工艺品,实现由家庭作坊式生产向企业规模化生产的转变。全面挖掘淮阳的文化资源,收集整理、研究出版以伏羲氏、女娲氏、神龙氏、中华姓氏、易经、诗经等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音像制品。依托淮阳众多的博物馆资源
29、,重点举办民间艺术品展示交易会、太昊伏羲文化博览会、中华姓氏文化博览会、中国挂历展示交易会等。通过举办主题性的专项博览会,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借助会展经济发展相关商品贸易经济。延伸太昊陵朝祖会,依托女娲岛,举办相亲庙会,以此增加朝祖庙会内容,延长庙会时间,吸引更多游客。利用龙湖优美自然生态,举办荷花节,策划水上实景演出,发展文艺演出业。中华姓氏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淮阳“中华姓氏源,陈姓祖庭地”的优势,依托太昊陵、中华姓氏博物馆、中华万姓同根园、陈胡公墓等,定期举办中华姓氏文化节,开发品种多样、品质较高的姓氏文化产品。配合“中国淮阳”网站,建立“龙的传人寻根”网站,以网络平台连接海内外,开展寻根文化旅
30、游网上服务。以“中华姓氏”为内容,开发记载各姓氏始祖、历史名人图像和家谱等文字的竹简类图书、音像制品、工艺品等。以陈、胡、田等十几个直接起源于淮阳的大姓祖先们的奋斗故事为素材,进行文学创作,拍摄电影、电视剧等,发展影视拍摄服务业。淮阳民俗文化产业淮阳属于陈楚故地,遗留有大量的陈楚古风俗。依托淮阳民俗博物馆,支持中小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民间演艺、民间工艺、民俗服饰等民俗文化产业。民间演艺重点发展担经挑、舞龙狮、旱船、楚辞说唱等演艺业;民间工艺品除泥泥狗、布老虎、埙等自身特有的工艺品外,还要发展根雕、剪纸等文化产品;民俗服饰则重点发展新式舞蹈服装、戏曲服装等。重点项目规划太昊陵综合体建设(1)太
31、昊陵整体保护与综合开发以建立“太昊伏羲陵文化生态保护区”为目标,实施太昊陵整体保护和综合开发,把太昊陵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起来,(2)中华万姓同根园建造一个以中华姓氏文化为内涵的文化园,将祭拜、姓氏结合,形成天下万姓寻根归宗之目的地。建设内容:建中华家族庙、植中华万姓同根树、造中华万姓同根林、掘中华万姓同源井等。(3)女娲岛突出女娲地位,建女娲宫,立女娲塑像。延伸“朝祖庙会”。龙湖景区开发(1)龙湖水上一日游在龙湖水域、龙湖湿地及湖中大小岛屿,建设一个能展现龙湖优良自然生态的观光游憩项目。恢复 “望台烟雨”、“大王庙”、“碧霞祠”、“苏辙读书台”、“狄青梳洗台”、“钓鱼台”、“
32、陈胜点将台”等水上人文景点,检修改造现有游船及购买新游船,配备水上游乐设施,打造灯光夜景,建设荷花苑景点、水上观景点、亲水码头等。(2)陈风文化苑在东关-季庄岛,导入“陈风十首”概念,以诗经陈风为文化主题,建造具有汉代建筑风格的,由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组成的远古风情文化馆舍。重点实施现有居民搬迁、苑内景观打造、文化庭院建设、道路管网建设、园林绿化以及文化氛围的营造等方面。以汉代建筑风格,高标准设计建造一个同时具有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和高端商务会议功能的半开放式立体空间。演出主题是诗经陈风故事和“伏羲女娲创世传说”。(3)龙湖生态园规划建设一个具有沿湖游憩、住宿餐饮、休闲娱乐等多功能的生态园。龙湖中的大片湿地,建设千亩龙湖湿地公园,与万亩龙湖浑然一体。创造一个远天碧水、花鸟虫鱼、古舍相融的湿地生态旅游区。(4)逸园复建在宋代知州张咏所建的“逸园”的基础上建造一个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观湖别墅园林。引龙湖水成小溪,使之与龙湖相通,水陆相融,亭台楼榭,散落其间;广植树木花草,形成小桥流水、花鸟虫鱼和谐共处的幽静空间。(5)举办龙湖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