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4.33KB ,
资源ID:40996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996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富春山居图演员表.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富春山居图演员表.docx

1、富春山居图演员表 富春山居图演员表篇一: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赏析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现藏的富春山居图分两卷,前半卷为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纵31.8厘米,横51.4厘米,馆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为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6.9厘米,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自此,完整的富春山居图才得以展现在国人面前。 它的作者黄公望在“元四家”中,是对后代山水画发展影响最深广的.。字

2、子久,号一峰,又号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江苏常熟人。黄公望所作山水画,继承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又受宋末元初赵孟颊。容和自身对自然实景之感受,加以发展,自成一家。年七旬时,在富春江畔小洞天居所,创作富春山居图,以水墨披麻描绘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构思之时,足迹 遍及富春江两岸,越六七年而成。满纸空灵秀逸,气度沉雄,后人誉之为画中之兰亭。在黄公望创作此后的数百年间,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 下面是我对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的粗浅鉴赏以及自己对美术鉴赏的看法。这件作品的不凡之处首先体现在构图布局的章法和技巧上。富春江南起建德梅城,经过桐庐到富阳,在杭州注入钱塘江,沿途时而群山夹峙、滩多水险

3、,时而丘低山远、江宽流缓。古人称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也没有意义罗列两岸名胜古迹,而是则其要、删其繁,“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从图卷的艺术技巧上分析,该图境界阔大,气势恢宏。随着画卷的展开,起首只见一座高岗,犹如文章的开门见山,继而平坡沙渚、水波不兴;再接层峦叠嶂,江水似乎不见但是有山涧溪流暗通消息,这一段山景是画卷高潮做在,之后一路平缓,寂寥空阔,看去虽平淡,但是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笔法。使简略的景物蕴含连绵不绝之意,结尾处有事一座山岭陡立,与卷首呼应。整幅作品中,起伏的山形成自然的段落,水势贯穿始终,景物疏密有致、起

4、承转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画中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都生动的展示了江南的优美风光,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 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 山峰多用长披麻皴,准确地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平沙则用淡墨勾勒,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文人画所推崇的“惜墨如金”审美要求。在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基本上是从江南董、巨两家的演变与传承。但黄公望把宋人的“深远”以“阔远”代之。宋画的构图,通常是由近景到远景层叠上升,正是这一“阔远”使宋画成为元画。对宋人传统的继承上,还包括了“思”与“景”两方面的有机联系

5、。对黄公望而言,董源的程式语言和风格特点,使他自然地联想到故乡常熟虞山的景观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最能引起共鸣的。而富春江两岸的风光,又恰好进入到他以往的审美理想之中。所以,师传统与师造化在这幅杰作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黄公望极其注意层次感,前山后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式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的自然消失。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做细致的刻画,但是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的几位充分,连座位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的生动严谨、笔力合适。画面仅用水墨渲染,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

6、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 重。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封一状,数百树,艺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文人中,的确是一幅从真善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 从以上鉴赏,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

7、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另外,富春山居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中国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培养我们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诸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重新拼合此画。我们也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篇二: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 富春山居图作品赏析 一基本信息 前半卷 名称: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馆藏:浙江省博物馆 尺幅:纵31.8厘米,横51.4厘米 后半卷

8、名称: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 馆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尺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 二【作者生平】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字子久,号一峰,大凝道人,江苏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原系浙西廉访司一名书吏,因上司贪污案受牵连,被诬入狱。出狱后改号“大痴”,从此信奉道教,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曾卖卜为生。学画生涯起步较晚。由于生活坎坷,寒暖自知,所绘山水,必亲临体察,画上千丘万壑,奇谲深妙。其笔法初学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后受赵孟頫熏陶,善用湿笔披麻皴,为明清画人大力推崇,为“元四家”(王蒙、倪瓒、吴镇)中最孚众

9、望的大画家。此外,画作之余,留有著述,如写山水诀、论画山水等,皆为后世典范之学。 三【作品赏析】 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

10、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他们不但都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获得 “元季四大家”的殊荣。而黄 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与富阳有着不解之缘。他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阳市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从此,黄公望的名字与美丽的富春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富春江是造就他成为一代大师的摇篮,而他也为美丽的富春江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富春山居图是黄

11、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千丘万卷,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展开画呈

12、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

13、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 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弘历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如今,它的前段珍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藏于台湾。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企盼着祖国的统一,盼望宝图早日珠联璧合。 四【创作过程】 富春山居图始画于至正七年(1347),于至正十年完成。是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一

14、幅名作,世传乃黄公望画作之冠。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少有大志,青年有为,中年受人牵连入狱,饱尝磨难,年过五旬隐居富春江畔,师法董源、巨然,潜心学习山水画,出名时,已经是年过八旬的老翁了。黄公望把“毕生的积蓄”都融入到绘画创作中, 呕心沥血,历时数载,终于在年过八旬时,完成了这幅堪称山水画最高境界的长卷富春山居图。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

15、华滋”的境界。 此画卷为六接的纸本,即是由六张纸连成的画卷.黄公望(字子久)为元代最负盛名的画师,在画史上的影响颇大。他在山水诀中,明确提到模写。他说:“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模写之。”子久作品存世不多,其中最佳者当属富春山居图。为了创作富春山居图,他在“领略江山钓滩之胜”时,“袖携纸笔,凡遇景物,辍即模记”。此画成于至正七年(1347年),此时子久年近八旬,画中所题文字表明,他为完成此画而潜心观察、揣摩费时三四年。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记载了董其昌对此画的赞誉,“子久画冠元四家如富春山卷,其神韵超逸,体备众法,脱化浑融,不落畦径。” 五【意义】 民间的接触 1993年中秋

16、之夜,上海电视台曾与台湾的“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把这件传世名作采用现代技术,在电视屏幕上给拼接起来了。1 1999年7月“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圆合活动”在当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原创作地风景秀丽的富春江畔举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孔仲起、台湾中华艺文交流协会会长史元钦、台湾著名国画家李奇茂等30多位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联手临摹了富春山居图长卷。1 合展的交涉 新中国成立以后,浙江曾通过各种渠道和台湾沟通,希望两岸富春山居图能合璧展出,但没有得到反馈。1 2005年,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出现转机。凤凰卫视刘长乐总裁曾几次到台湾努力促成这件事情,也得到了台湾方面的反馈: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先去台湾

17、展览,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无用师卷来大陆展览的事先不谈。杨建新当时表态,希望实现两岸富春山居图的交流,有来有往。浙江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剩山图去台湾展览没有任何问题,但希望台湾方面承诺适当的时候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能赴大陆和浙江省博物馆的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1 2009年,两岸故宫博物院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办“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这是两岸故宫博物院60年来第一次合展,其中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有37件,包括多幅表现清宫生活的珍贵画像。在这个背景下,台湾方面多次托人带口信或者书面来信,他们准备办一个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希望能借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展出。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态度依旧

18、:浙江方面过去没问题,现在和未来都没问题,但是希 望能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实现双向交流,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在未来也能赴大陆展览。1 其后浙江接到了台湾来函,希望大陆能通过法律免扣押文物法,不扣留在大陆展览的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并表示,台北故宫博物院有70件文物内定为“限展国宝”,是从来不能出馆的,包括富春山居图。“言下之意就是你哪怕通过了免扣押文物法,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也不能到大陆展览。”杨建新这样认为。浙江在回函中希望两岸的交流能相互持久。台湾的同胞渴望看到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大陆的同胞更是翘首以待。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人。两岸同胞有资格、也有权利共享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

19、现实的条件下大陆专门通过司法免扣押文物条款是不现实的。以此为前提,等于排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到大陆展出的可能;其次,大陆的海关法律里面已经有这样的条款,所有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经海关批准暂时进口的货物(包括文物)必须在海关如数清点清楚,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交流任务,并且如数运出海关,一件都不能留下。如果留了一件,就要予以处罚,所以不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赴大陆展览被扣押的情况。1 2009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艺术委员会主任林百里曾到杭州商谈富春山居图一事,这也是十年来他第一次和台北故宫博物院高层直接面谈。“他说有难处,有些事不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可以决定的,我说做不了主没关系,我们一起反映,

20、一起争取!”杨建新认为两岸文化交流只有双向互动,才可能行之长远。1 在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刘长乐居中斡旋努力之下,浙江的剩山图将在2011年6月到台湾合璧展出。来自浙江的剩山图,和台北故宫另一半的无用师卷,隔了三百年,终于要在明年六月在台合璧联展,富春山居图终于要以完整面貌重现在世人面前,这也是两岸继二零零九年,雍正文物联展首航成功之后,另一项文坛大盛事,别具历史意涵。 篇三:富春山居图鉴赏及感受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82岁时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据记载,这幅画花

21、了好多年才完成,画家在这幅画的自提中说“阅三四载未得备”,清初画家元祁在麓台题画稿中说黄公望是经营七年而成。 下面是我对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的粗浅鉴赏以及自己对美术鉴赏的看法: 一、简介与背景 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元代画坛宗师、“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笔,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可谓空前绝后,历代莫及。在黄公望创作此后的数百年间,历代文人都珍视这幅画。据记载,这幅被称为精品中的精品的名作,转手与不少收藏家之间,饱经沧桑,差一点被当成富人的殉葬品化为灰烬。 这幅图卷就分成长短两段。一段被称做剩山图,长

22、约51.4厘米,另外一段称做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长636.9厘米。 富春山居图分前后两段。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所画富春江两岸峰峦树木,似初秋景色,几十个峰,一峰一状;几十棵树,一树一态,雄秀苍莽,变化多端。茂林村舍,渔舟小桥,亭台飞泉,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黄公望在写山水决中写到:“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个字。”他以80高龄之躯,以精微而不放纵之笔,热情而沉稳地抒写着对自然的感受。此图即是最好的印证。 与许许多多历史上成功的画家一样,黄公望初衷未必是当个纯粹的画家。黄公望也是在报国无门、仕途无望的情况下,以传道和绘画作为生存方式及性情之寄托。他虽号为“大痴”,但并没有

23、象徐渭那样疯赖,也没有象凡高那样极端。他性情温和、睿智,在官与隐、儒与道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平衡点。这是他的“吏员腑脏”发挥了作用,也是他后半辈子生活道路平坦、并享有高寿的主要原因。黄公望的晚年生活是安定的,但50岁以前却是穷途潦倒,扁尝辛酸。1269年,黄公望出生在江苏常熟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本姓陆,不幸自幼父母双亡,过继姓黄的人家做养子,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黄公望幼年聪颖好学,善诗歌,爱绘画,董源的山水画特别使他爱不释手。以后又博览群书,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修养,这为他以后来在绘画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奠好基础。黄公望来到富阳以后,沉浸在富春江美丽的自 然景色之中,江畔留下了他不少的足迹。他每到

24、一处游览,总是带着笔墨纸张,一发现优美的自然景色,就把它素下来。他在80高龄的时候还坚持这样做。这一些,为他创作著名的富春山居图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从长期的写生实践中,黄公望还独创了“赭墨山水”画法。这种用水墨略加赭色的画法,与传统的山水画技法相比,别有风味,独具一格,被子人称为“大痴法”。他的富春山居图象一张画家的“心电图”,既充分体现了他清冷明洁的道家风骨,又表现出儒家仕大夫从容不迫的严正步履。这也许就是他被推为元四家之首,及数百年来山水画史上被奉为“南宗正脉”的基本因素。 二、赏析 1.构图和布局 这件作品的不凡之处首先体现在构图布局的章法和技巧上。富春江南起建德梅城,经过桐庐到富阳,在杭

25、州注入钱塘江,沿途时而群山夹峙、滩多水险,时而丘低山远、江宽流缓。古人称赞说“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面对百里山川,画家并没有刻板的照搬,也没有意义罗列两岸名胜古迹,而是则其要、删其繁,“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 从图卷的艺术技巧上分析,该图境界阔大,气势恢宏。随着画卷的展开,起首只见一座高岗,犹如文章的开门见山,继而平坡沙渚、水波不兴;再接层峦叠嶂,江水似乎不见但是有山涧溪流暗通消息,这一段山景是画卷高潮做在,之后一路平缓,寂寥空阔,看去虽平淡,但是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笔法。使简略的景物蕴含连绵不绝之意,结尾处有事一座山岭陡立,与卷首呼应。整幅作品中,起伏的山形成自

26、然的段落,水势贯穿始终,景物疏密有致、起承转合、环环相扣引人入胜。画中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或雄浑苍茫、或推洁飘逸,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都生动的展示了江南的优美风光,可谓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了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 。 山峰多用长披麻皴,准确地表现江南丘陵的特征;平沙则用淡墨勾勒,恰如其分地做到了文人画所推崇的“惜墨如金”审美要求。在布局上采用积树成林,垒石为山的方法。基本上是从江南董、巨两家的演变与传承。但黄公望把宋人的“深远”以“阔远”代之。宋画的构图,通常是由近景到远景层叠上升,正是这一“阔远”使宋画成为元画。对宋人传统的继承上,

27、还包括了“思”与“景”两方面的有机联系。对黄公望而言,董源的程式语言和风格特点,使他自然地联想到故乡常熟虞山的景观特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最能引起共鸣的。而富春江两岸的风光,又恰好进入到他以往的审美理想之中。所以, 师传统与师造化在这幅杰作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笔法和墨色 虽然黄公望出于董源、巨然一派,但是富春山居图用笔利落,更简约,更少概念化,因而也就更详尽了表现了山水树石的灵气和神韵。画中皴笔线条略长,平行交错、乱而有序、条理清晰、线条疏松。笔法既有湿笔披麻皴,另施长短干笔皴擦。用墨或擦或染,浓淡相间、干湿有别,山水多以干枯的线条描绘,树叶用浓墨、湿墨,显得山淡树浓,在披峰之间还用了

28、近似米点的笔法。浓淡迷蒙的横点,逞足笔力、唯情是求。更为难得的是,画家在为山水传神的同时,并未脱离山川形质,将客观物象是自然状态表现得恰如其分。整卷作品几经简约、空灵疏秀、墨色清润、挥洒自如,堪称展示山水画笔墨意蕴的佳作,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极其注意层次感,前山后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屏风式的排列,而是由近而远的自然消失。并不夸张虚境和实境的对比,而是在虚实之间,用微妙的过渡层次加以渲染。画中的树木尽管未做细致的刻画,但是不同树木的质感和空间对比都表现的几位充分,连座位点缀的草亭人物,也都描绘的生动严谨、笔力合适。画面仅用水墨渲染,若明若暗的墨色,经过这位大师的巧妙处理,超越了随类赋

29、彩的传统观念,自然地笼罩在景物之上,化为一种明媚的氛围,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令人产生亲切之感,反映了黄公望对客观外界和主观感受的高度尊重。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 清初画家恽寿平在赞赏此图时说,“凡数十峰,一封一状,数百树,艺树一态,雄秀苍茫,变化极矣”。这幅作品在元代文人中,的确是一幅从真善真水中提炼概括出来的杰作。 三、感受 从以上鉴赏,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不仅可以学到美育知识,更可以培养创造美的能力。对我们的性格,感情,认识,人生观,思想观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培养我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艺术素养、人文修养得到提高。另外,富春山居图的鉴赏使我了解了中国另一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的优秀思想和人生价值观,它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对培养我们的认识世界的能力 ,审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及未来的人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诸多年来,两岸画家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破镜重圆”,重新拼合此画。我们也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愿望一定能够实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