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38.51KB ,
资源ID:40753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753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天津市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天津市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1、天津市河东区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018-2019年度河东区九年级(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邮票(yu)筵席(yn)箪食壶浆(sh)B箴言(xin)鄙夷(b)鸠占鹊巢(ji)C宽宥(yu)坍塌(tn)妇孺皆知(r)D豢养(hun)冠冕(gun)觥筹交错(gng)【答案】C【解析】【详解】A邮yu;B箴zhn;D冠gun。故选C。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远不限于此。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怎有脚踏实地的淡

2、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A尽善尽美内容倘若境界B融会贯通内涵况且情境C炉火纯青内涵倘若境界D出神入化内容况且情境【答案】C【解析】【详解】(1)“尽善尽美”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融会贯通”意思是指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炉火纯青”用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或做事情达到纯熟的地步,或在某领域上造诣十分高。“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出神入化”和“炉火纯青”,两者都指达到很高的境界,但适用范围不同。出神入化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炉火纯青也可

3、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联系上下文,此处填“炉火纯青”。(2)“内涵”一指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二指内在的涵养。“内容”是指事物所包含的实质性事物。内容一般指表面,大家都看到的;内涵则注重内在,如不细细琢磨,是不容易让人体会到的。联系上文“工匠精神”,此处应填“内涵”。(3)“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倘若”表示假设。联系上下文,此处应填“倘若”。(4)“境界”既是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自我修持的能力。“情境”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情况的相对的或结合的境况。联系上文“物我两忘”,此处应填“境界”。故选C。3下列各句中,标点正确且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 )A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B年轻人要认真思考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又该树立怎样的事业观、价值观?C据最新统计,目前社会上有近20%左右的人将按月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D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原因,是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生态平衡受到破坏造成的恶果。【答案】A【解析】【详解】B这是一个陈述句,应将句尾的问号改为句号;C成分赘余,“近”与“左右”重复,删去其一;D句式杂糅,“原因是造成的恶果”杂糅,应拆解为两套句式“原因是”“是造成的恶果”,任选其一。故选A。【点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时

5、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C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三顾茅庐一课节选自三国演义,课文记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D我的叔

6、叔于勒选自法国著名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答案】B【解析】【详解】B有误,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也用以尊称对方。故选B。5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

7、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答案】A【解析】【详解】A对诗歌的理解有误。此题考查了句意理解及作者的情感,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前两句朋友为诗人设盛宴款待,可诗人诗人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所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是错误的。沙尘暴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

8、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

9、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与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

10、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每年正以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6下列对沙尘暴定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B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

11、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7下列对句子说明方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下定义)B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每年正以2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列数字)C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举例子)D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打比方)

12、8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C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经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答案】6B7A8C【解析】【6题详解】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的概括能力,要注意提取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的词语,这里要抓住关键句“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进行概括。分析四个选项,可知B项最符合。

13、其余三项表述不全面。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析。辨析说明方法要全面掌握说明方法的分类及各种说明方法的语言标志。A此句为沙尘暴的不完全特点,并非下定义而是作诠释。故选A。点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多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引用、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在学习说明文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仔细阅读第四段可概括出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

14、巨变;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生成速度。据此可知ABD三项正确。C项“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只是地质史上的一种现象,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后的一种结果,因而不是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故选C。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望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

15、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B是日更定矣是进亦忧,退亦忧C问其姓氏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日出而林霏开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B是金陵人,客此C故自号日醉翁D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11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B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C“痴”字与开头“独

16、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D本文字里行间委婉地传达出作者客居杭州的孤寂情怀和淡淡的愁绪。【答案】9C10D11B【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A消失;B这;C他们的/他们,指古仁人;D表顺承。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古文词类活用的能力。解答词类题型,首先要熟记课本中的例子,同时还要掌握各词类活用的特点,举一反三。A名词作动词;B名词作动词;C名词作动词;D名词作状语。故选D。点睛:文言文名词活用规律有: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17、;名词的后面带了补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与“所”组合,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在句中处在谓语的地位上,名词活用成动词。【1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B错误,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表达幸逢知己之乐故选B。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年代:明末清初参考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

18、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12补全诗句(1)人有悲欢离合,_,此事古难全(2)_,病树前头万木春。(3)野芳发而幽香,_。(4)_,心忧炭贱愿天寒。(5)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19、,溯游从之,_。(6)鸡声茅店月,_。(7)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抒发了作者身居陋室却忧国忧民,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句子是“_,_”【答案】(1)月有阴晴圆缺(2)沉舟侧畔千帆过(3)佳木秀而繁阴(4)可怜身上衣正单(5)宛在水中央(6)人迹板桥霜(7)安得广厦千万间(8)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详解】默写时,要注意缺、畔、帆、繁、阴、怜、宛、厦、庇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

20、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选自苏轼艾子杂说)【注释】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踣(b):跌倒。应侯:顺应时令。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岁苦支备(_)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_15通过艾子的话,苏轼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

21、道理?【答案】13(1)每年(2)隐患(祸患)14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15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解析】【13题详解】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岁苦支备”中的“岁”是没年的意思,“征戍侵虞之患”中的“患”是祸患、灾难的意思。【14题详解】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

22、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闻”是听说的意思,“孰”是谁、哪一个的意思,“欣”是欢欣、愉悦的意思。点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故事主旨的理解。故事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说理。通过讲述故事来达到说理的最终目的。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齐王筑城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教育人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注意眼前利益,应该把二者结合起来,才会做到福国利

23、民。所以做事要顾全大局。译文: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城墙,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墙,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

24、着天哀嚎。我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长城,等到长城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风筝王安忆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在她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1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1米等于多少市尺就

25、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1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何道理来反驳,于是只能跳脚了。其实,她辅导我语文恐怕更合适一些,可她并不辅导,只管制我读书。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在我小学四年级,妈妈把那些不适于我读的地方全部用胶布贴了起来,反弄得我好奇难熬,千方百计想要知道那胶布后面写的是什么。后来,我和姐姐先后去插队,终于离开了家。可我们却像风筝,飞得再高,线还牢牢地牵在妈妈手里,她时刻注意我们的动向。后来,我到了一个地区级文工团拉大提琴,妈妈凡是路过那里,总要下车住几天。有一次,我告诉她,我们去了一个水利工地演出,那里有一座大理山,有许多大理石。妈妈便说:“这是个

26、散文的意念,你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时候,我已年过二十,大局已定,身无所长,半路出家学的大提琴终不成器。妈妈在我们身上寄托的理工之梦早已破灭,又见我一人在外,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反倒生出许多无事烦恼,便这么劝我了。之后,我闲来无事,写成了一篇散文,不料想这成了我第一篇印成铅字的作品,给了我一个当作家的妄想。然后,我便开始舞文弄墨,每一篇东西必须让妈妈过目,然后根据她的意见修正,才能寄往各编辑部,再次聆听编辑的意见,再次修正。她比编辑严格得多,意见提得极其具体、细微。我常有不同意之处,可是总不如她合乎逻辑,讲不清楚,于是又只好跳脚了。然后,我去了北京讲习所,风筝的线仍然牵在她手里,每一篇东西总是先寄

27、给她看。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妈妈同意让我听了编辑部的意见以后,再考虑她的意见。这时,我如同闸门打开,写得飞快,一篇连一篇,她实在有些应接不暇了。终于有一天,她紧接一封谈意见的信后又来了一封信,表示撤销前封信,随我去了。风筝断了线,没头没脑地飞了起来,抑或能飞上天,抑或一头栽了下来,不过,风筝自己也无须有什么怨言了。长大以后,说话行事,人家总夸:“你爸爸妈妈教养得好。”有所不满,总说:“给你爸爸妈妈宠坏了。”似乎,对于我们,自己是一点功绩也没有的。或许也对。小时候,我喜欢画画,画的画也颇说得过去,老师总说:“和你姐姐一点不像。”可无奈大人要我学外语,请来教师,每周上3次英语课。只能敷衍应付。到

28、了末了,连敷衍也敷衍不下去了,只得停了课。如今,我每周两次,心甘情愿地挤半小时汽车,前往文化宫学习英语,苦不堪言地与衰退的记忆力做着搏斗,不由想,假如当年父母对我拳棒相加,也许这会儿早能看懂原版著作了。再一想,假如当年,大人听顺我的志趣,或许现在也能画几笔了。倒是这样似管非管,似不管非不管,弄出了个写小说的梦。想来想去,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他们管也罢,不管也罢,都是他们的作品。风筝或许是永远挣不断线的。(选自新星出版社空间在时间里流淌,有删改)16本文从女儿的视角写了妈妈的“管与不管”以及自己当时的感受,阅读全文,填写下面表格。妈妈对我的管与不管我的感受辅导我换算嫌她多事(1)_好奇难熬劝我写

29、散文(2)_(3)_总不如她给我写信,表示随我去了(4)_17文中我两次“跳脚”,这一动作反应了我当时怎样的心情?_18作者为自己的文章取名“风筝”,结合全文,说说“风筝”在文中有何作用。_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母亲眼里,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需要照顾,作者由此赞美天下的母亲,揭示了她们最爱操心、最疼爱子女的共性。B母亲就像牵着风筝一样,将子女牢牢地牵在手中。作者和姐姐远到农村插队,仍觉得没有离开母亲温暖的视线。C作者走上创作之路源于“我”身无所长,无所事事,而母亲的耳濡目染促成了一篇散文,开始有了当作家的梦想。D母亲对“我”的教育和管理,促使“我”转向了创作,作者由此生发出“儿女总是父母的作品”的感悟,再次扣题。E文章选取了一系列普通的生活素材,写得一波三折,富有戏剧性,鲜明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心和支持。【答案】16(1)管制“我”读红楼梦(2)心下一动(或“有所触动”)(3)给“我”提意见,让“我”据此修正(4)怅然若失17这一动作描写写出了不愿意接受妈妈的观点,又找不到理由驳倒妈妈的话,只能接受妈妈管束的无奈与焦急的心情。18“风筝”是文章的线索,起着联系材料,穿针引线的作用;风筝不仅是一种事物,它更是母爱的象征,突出了作者对母爱的赞美之情。19BD【解析】【16题详解】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认真阅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