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40.34KB ,
资源ID:407163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716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考古代文化常识.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考古代文化常识.docx

1、公考古代文化常识一、地 名(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八荒: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茺为荒远之地。八荒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3)九州: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杨州、梁州、雍州。 (4)山东:指崤山以东。 (5)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6)江左:即长江以东。 (7)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8)河北、河南、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0)南京又名建业、建意古代方位、地名的廉洁和现代不同的地方。 (11)开封又名大梁、汴州、东京。 二

2、、古代节日及有关习俗古代主要节日,(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元旦:正

3、月初一,亦称元日,有祭神贴桃符的习俗。相传东海度朔山大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能食百鬼。古人用桃木画二神像,悬挂在门口来驱鬼。五代开始在符上写联语,后来演变成春联。王安石有元日诗:千门万户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上元: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王家社日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寒食: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之山隐居,晋文公

4、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元镇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社无烟宫柳绿。 清明:清明节的习俗主要是踏青和扫墓。杜牧有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上巳:原定于三月上旬的一个巳日,所以叫上巳。曹魏以后,这个节日固定在三月三日。早先,人们到水边去游玩采兰,以驱除邪气。后来,演变成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杜甫有丽人行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

5、粽子的传统。唐以后端午成为大节日,朝廷有赏赐。杜甫有端午日赐衣:端午被恩荣。 七夕: 七月七日。民间传说此日夜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妇女们结彩楼,陈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和凝宫词:阑珊星斗缀朱光,七夕宫嫔乞巧忙。 中秋:八月十五日。八月十五在秋季的正中,所以叫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光最美,为赏月佳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韦庄送秀才归荆溪:八月中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 重阳: 九月初九。又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日月都逢九,称为重阳。古人认为此日带茱萸囊登山饮菊花酒可以免祸,于是便有了这一天登高饮酒的习惯。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腊日:腊

6、是祭祀名,岁末祭众神叫腊(所以十二月叫腊月)。古代十二月初八是腊日,村人击细腰鼓,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瘟疫。杜甫有腊日诗:腊日年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时间划分:子(鼠)时是(晚上)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 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

7、点; 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 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 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 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 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代的刑罚(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生殖器(司马迁)(06)(bin)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07)大辟:砍头(08)炮烙:将人烧烤死(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10)汤镬(huo):将人煮死(11)腰斩:从腰部斩断(12)

8、凌迟:又叫“千刀万剐”(13)弃市:暴尸街头,三、礼仪习俗1、年龄称谓,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13、期颐之年:一百岁,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谦辞和敬辞 窃:私下、

9、私自。 敢:冒犯、冒昧地。 蒙:承蒙。 请:请允许我、请让我。 枉驾:有劳大驾。 惠赐:指对方给以了好处。 四、科举职官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1) 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2) 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3) 所谓三甲,初始于宋朝

10、,殿试分三甲,一甲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和三甲的第一名同叫传胪(l)。到明朝,及至清朝,这种做法一直相沿,只是名称作了些变动,一甲限三人,二甲则称“赐进士出身”,三甲称为“赐同进士出身”。五、人名称谓(1)人名古人有名、字、号,当大官的死后有谥号。如欧阳修,字永叔,号六一居士,谥文忠。名和字间一般有联系,如诸葛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亮的意思;也有反义的,如韩愈字退之,退之就和愈(2)一般称谓。直称姓名,用于自称,称轻视的人或客观介绍。称字、号、斋名、谥号表示礼貌发尊敬。还有称官爵名,称籍贯(如康有为称康南海)。有几项边称的,一般是先烈是先官名,次籍贯,后姓名,如余在史馆,

11、闻翰林(官名)天台(籍贯)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马副使(官名)鸣录(名)。 (3)谦称。王侯自称孤、寡人,大臣自称臣,一般人自称仆、不地、不佞、愚等,女子自称妾。晚辈自称小子。 (4)敬称。对君王称陛丁、大王、皇上(已死的称庙号,如宋太祖,宋仁宗),对上官或长辈称公、君、足下、大人,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 六、文化典籍诸子散文-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风骚-诗经和楚辞的并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书。五经指易、尚书、诗、礼、春秋五部

12、儒家的经典。 六艺经传-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吕氏春秋-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又名吕览,系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编成。 左传-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系西汉刘向编订。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世说新语-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三言二拍-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 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文房四宝:文房四宝指笔、墨、砚、纸。五谷指稷、黍、麦、菽、麻。 近体诗和

13、古体诗:近体诗和古体诗,唐朝以前的,格律不严的诗称为古体诗;律诗和绝句形成于唐初,称为近体诗。词是古体诗歌体裁之一,起于唐,盛于宋,句子长短依曲调而变,故又称“长短句”。一般分小令和慢词两种,常分为上下两阕。词有固定的词牌(或叫“词调名”),如“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永遇乐”、“沁园春”、“忆秦娥”、“虞美人”等。 历史散文体例编年体是以年代时序为线索编写,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是以诸侯国别分类编写,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形式表现历史,如史记、汉书。 章回小说 我国元朝明朝之间形成的以分回目叙述故事为主要特点的古代白话长篇小说,这种形式就叫章回小说,如水浒、西游记

14、、三国演义、红楼梦这明清四大名著。 历史名人简称 二圣 有两种说法,一是周公和孔子,二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二王 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程 指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二陆 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七贤 也叫“竹林七贤”,指魏晋时期的名士文人嵇康、阮籍、向秀、阮咸、王戎、刘伶、山涛。 十才子 有两种说法,一是唐代的“大历十才子”卢纶、司空曙、钱起、吉中孚、韩?、夏侯审、苗发、崔峒、耿?、李端;二是明朝的文学家李梦阳、徐祯卿、边贡、何景明、朱应登、顾?、郑善天、陈沂、王九思、康海。 八大家 有三种说法,一是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二是清八大诗

15、家汪琬、王士?、王士禄、曹尔堪、宋琬、沈荃、施闰章、程可则;三是清八大骈文家袁枚、邵齐焘、刘星炜、洪亮吉、孔广森、孔星衍、曾燠、吴锡麒。八怪 指清朝乾隆年间的汪士慎、金农、黄慎、高翔、郑燮、李?、罗聘、李方膺,也称“扬州八怪”。 八仙 一般指李白、贺知章、李?、李适之、崔宗之、张旭、焦遂、苏晋。 三杰 指西汉的张良、萧何、韩信。三苏 指北宋文学家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曹 指汉魏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 五霸 指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 阖闾、越王勾践;或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五君 指阮籍、阮咸、嵇康、刘伶、向秀。五子 指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

16、朱熹。 四大家 指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也称“元曲四大家”。 四杰 指唐初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君 指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也称“四大门客”。书圣 指晋代王羲之。诗魔 指唐代白居易。诗豪 指唐代刘禹锡。诗圣 指唐代杜甫。诗囚 指唐代贾岛、孟郊。诗佛 指唐代王维。诗鬼 指唐代李贺,也称诗怪。诗仙 指唐代的李白。豪放派词人 主要指宋朝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词人 主要指宋朝柳永和李清照。七、古史纪年记时(1)十二月别称十二月别称指中国农历习惯用法。一月称“陬(zu)月”、“正月”、“孟春”;二月称“杏月”、“如月”、“仲春”;三

17、月称“桃月”、 “季春”;四月称“清和月”、“槐月”、“余月”、“孟夏”;五月称“端月”、“榴月”、“皋月”、“仲夏”;六月称“荷月”、“且月”、“伏月”、“季夏”;七月称“桐同”、“霜月”、“相月”、“巧月”、“孟秋”;八月称“桂月”、“壮月”、“仲秋”;九月称“菊月”、“玄月”、“季秋”;十月称“小阳春”、“阳月”、“孟冬”;十一月称“葭(ji)月”、“辜月”、“仲冬”;十二月称“嘉平月”、“腊月”、“涂月”、“季冬”。(2)二十四节气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节令。二十

18、四节气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它在我国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二十八宿(xi) (3)十二时古时候,我国把一日分为“十二时”。这十二时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中、日中、日碟(di)、晡(b)时、日入、黄昏、人定。这“十二时”,大致上把一昼夜二十四小时进行了等分。每一“时”相当于现代计时的两个小时。 2、古代纪年法:(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干支纪年: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B、天干和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C

19、、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2)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可兼用,如:顺治二年乙酉四月(3)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三牲:指祭祀所用的牛、羊、猪。五服:指的是上推至高祖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和自己,下推至玄孙即自己、子、孙、曾孙和玄孙等亲属五世的血缘亲系。古人习惯上以“五服”以内为亲,以“五服”以外为疏。所以直到现在,民间还有“出”了“五服”的同姓本家可以通婚联姻。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三教:指儒教、释教(即佛教)、道教。九

20、流: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九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上九流是:一流佛祖二流天,三流皇上四流官,五流阁老六宰相,七进八举九解兵。(注:进是进士。举是举人。)中九流是:一流秀才二流医,三流丹青四流皮,五流弹唱六流金,七僧八道九琴棋。(注:丹青指画家。皮指皮影。金指卜卦算命的人。)下九流是:一流高台二流吹,三流马戏四流推,五流池子六搓背,七修八配九娼妓。(注:高台指唱戏的人。吹指吹鼓手。推指剃头匠。修指修脚师。配指配种。)礼貌称谓称别人的亲人:父亲为令尊,母亲为令堂,哥哥为令兄,姐姐为令姊或令姐,弟弟为令弟,妹妹为令妹,儿子为令郎,女儿为令媛。称自己的亲人:父

21、亲为家父或家严,母亲为家母或家慈,哥哥为家兄,姐姐为家姊,弟弟为舍弟,妹妹为舍妹。父母称高堂、椿萱、双亲。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配偶、伴侣、伉俪。妻父称岳父、泰山、丈人;妻母称岳母、泰水、丈母娘。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夫死女方未再嫁称孀、寡。反之称鳏。父母亡故分别称先父、先严、先考和先母、先慈、先妣。称亡故的同辈人则为“亡夫”、“亡妻”、“亡妹”、“亡弟”等。称别人家庭院为府上、尊府、贵府。称自家庭院则为寒舍、舍下、草堂。 五声五声又叫“五音”,指古代所谓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 六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律制,古乐的十二调。十二调是按照乐音的高低的标准,把乐

22、音分为六律和六合。合称为十二律。从低音算起,十二个音阶中,排列奇数的六个调叫律,排列成偶数叫吕。六吕是十二调中除去奇数的六律,其余偶数的六个调整为六吕。律吕:就是六律与六吕的合称。八音:不是音阶说法,是古人把乐器按制作材料分成八种而得知。古书上有归类记载,如周礼说:“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po)、竹。”东汉郑玄注说:“金指钟钹(b),石指磬,土指埙(xn),革指鼓鼗(to),丝指琴瑟,木指?(zh)?(y),匏指笙,竹指管箫。” 金榜:封建科举时代俗称殿试录取的榜。乡试:是明清两朝代时期,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考试,考中的人称为“举人”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由皇帝

23、亲自主持在皇宫内大殿上举行。科举:形成于隋唐,从此盛行直到清朝时期。它是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唐代文科的科目很多,每年举行。明清时期文科只设进士一科,考八股文;武科考骑射、举重等武艺,每三年举行一次。两榜唐朝时期,进士会试分甲、乙两科,即称为“两榜”。到了清朝,会试即进士会试,乡试即举人试,分别为甲榜、乙榜,合称“两榜”。 夺魁:指在科举乡试中荣获第一名者。 五魁指在科举乡试中荣获前五名者。 八股是明、清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一种考试文体。这种文体通称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股组成。 中州:古时,现在的河南省一带由于位居当时的全国中心,因此叫

24、中州。中国:也叫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现在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山东省的西部、河北省的南部和山西省的南部。这是我国古时习惯说法,指这一带封建王国。大河特指黄河。大江特指长江。 三山: 古时相传神仙所居的三座山,有蓬莱、方丈、瀛洲。三辅:所谓三辅,是汉朝太初元年。置京兆、左冯翊和右扶风三个相当于郡行政级别的行政区,管辖京都及附近地区。 四海:四海是我国古时所指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泛指海内之地,也泛指全国各地。五岳,指我国古时所称的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湖指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这是我国古代一般说法。但在国语、史记里专指太湖及其附

25、近的湖。五洲泛指全世界。五湖四海泛指全中国各地。五岭指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等交界处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方指东、南、西、北、中央。六合指上(天)、下(地)和东西南北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九州是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来即成为“中国”的代称。 九天指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后来形容极高极高的天空。 七、天文历法常识 二伏也叫中伏,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也指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时间。三伏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夏至

26、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第一天,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10天或20天。 有时,也泛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三伏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有时,也可以特指末伏。 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分为孟春、仲春、季春。我国习惯上指立春到立夏的三个月时间为春季,也指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等三个月四时也叫四季,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季三个月。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用它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中医则用它来说明生理病因种种现象。迷信的人而用它所谓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命运。十干也叫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

27、、辛、壬、癸。这是我国自古以来,传统用作表示次序的符号。十二支也叫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传统用做表示次序的符号。 一般把天干(十干)地支(十二支)合而简称为干支。传统做法是,拿天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地支和“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天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地支的“丑、卯、已、未、酉、亥”相配,共配成60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二十八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上的说法。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可见星分成28组即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d)、房、心、尾、箕;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

28、、柳、星、张、翼、轸(zhn);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mo)、毕、觜(z)、参(shn);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在古印度、古阿拉伯、古波斯也有类似我国二十八宿的说法。 三坟五典:相传“三坟五典”是我国最古的书籍。三坟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指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八、文学典籍1、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作者不详)(2)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春秋.孙武)(3)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春秋.左丘明)(4)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5)左传: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丘明)(6

29、)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 司马迁)(7)汉书: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 班固)(8)孔雀东南飞: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作者不详)(9)离骚: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战国 屈原)(10)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 许慎)(11)尔雅:我国第一部词典。(汉代经师汇集)(12)马氏文通:我国第一部语法书。(作者不详)(13)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南朝 刘勰)(14)狂人日记:我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现代?鲁迅)(15)女神:我国现代第一部新诗集。(现代 郭沫若)(16)屈原:我国第一位诗人。(战国)(17)陶渊明:我国田园诗的开创者。(东晋)(18)谢灵运:

30、我国山水诗的鼻祖。(南北朝)(19)陆游:我国古代诗歌最多的诗人。(南宋)2、古代文化名著四书也叫“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四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六书指汉字造字的方法,即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十三经指周易、尚书、周礼、诗经、礼仪、礼记、春秋左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孝经、论语、孟子、尔雅。甘四史即二十四史,指旧时称为正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唐书(旧唐书)、新唐书、五代史(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等。 二十五史指二十四史再加上新元史。 八、古代伦理道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