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643.07KB ,
资源ID:40672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672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食检专业建设总结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食检专业建设总结报告.docx

1、食检专业建设总结报告食品营养与检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总结报告二00年十二月一、项目概况我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于1999年举办,以培养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专门技术人才为专业办学特色。当年招生,目前在校生337人。 本专业是同类专业中全国最早举办的高职专业之一,是广东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站、教育部高职高专食品教指委食品检测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单位。2005年确定为学院教改试点专业,同年被立项为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2010年通过广东省示范性专业建设验收;2008年被立项为国家示范性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一)建设目标 以满足广东食品工业与农产品加工业对高素质高技能检测与质量控制人才的迫切需求为目标,以实

2、施工学结合为主导,通过“食品检验项目驱动、专业技能分项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企业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高水平“双师”结构教学团队、校企共建的食品检验中心等建设,将本专业建成对高职同类教育发展起引领作用的国家示范专业、水平一流的食品检测人才培养基地和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技术服务中心,推动广东食品加工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辐射和带动,使整个专业群得到充实与发展,对广东生活产业及区域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二)建设内容1.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1)深入探索实践“食品检验项目驱动,专业技能分项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企业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工作流程,以食品检验与质量安全控制为专业核

3、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食品检验和质量安全控制岗位工作过程分析为依据,通过整合、整理等措施,构建“食品理化检验类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类技术”和“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等6大课程模块,形成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将食品检验和质量安全管理国际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全面融入于课程教学内容中。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共建4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修订课程标准;全部专业主干课程网络化,建立教学资源的共享平台;新开设食品毒理学基础和食品感官检测技术两门新课程;编写正式出版3部(种)教材。(2)通过引进行业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和采取各种培养措施,到2010年,建成一支年龄结构、专业

4、结构、职称结构、知识与技术技能结构合理,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过硬,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配备有职教能力和管理能力强,能把握专业建设方向,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2名;专业技能、职业素质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并能根据行业岗位群开发课程的高素质骨干教师6名以上;具有高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同时,使兼职教师有较高的教书育人能力、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能力,兼职教师的数量与专业专任教师总数之比达到1.5:1以上。(3)根据食品检验与质量控制的专业特色,在校内,校企共建1个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训练为主,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企业化运作和管理的、共享型的、融教学

5、与服务及科技开发为一体的食品检验中心。建设60家以上的校外实习基地。实施有效、可行、可控的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制度,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平台,按规定管理学生的专业实践。2. 落实社会职责,积极开展科技与社会服务主持各类科技项目19项,参与各类项目12项,其中省级科技项目8项;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1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4项获授权);积极开展食品检测服务和全国高职高专食品检验技术类师资培训工作。3. 素质教育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贯彻学校“高素质为本,高技能为重,高就业导向,创新促发展”的办学理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特别加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创新能

6、力、独立工作能力、艰苦奋斗精神等素质。4. 以食品营养与检测示范专业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建设借鉴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群内各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通过检测技术、质量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的软硬件平台的建设,全面带动群内各专业的发展,形成群体优势,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和为社会及生活产业服务的综合能力。建成一支技能水平高、知识结构合理、能够承担较高水平技术服务、专职教师总数达到35人、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1:1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各专业均有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两年内参与企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到企业锻炼的教师要达

7、到100%。专业群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以上。拟将生物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为省级示范性建设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建设为学院重点专业。(三)资金预算 本项目建设总资金为1350万元,其中: 1重点专业:国家建设资金:328万元 省建设资金: 392万元 学院自筹资金: 70万元2专业群: 省建设资金: 560万元二、项目建设情况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据食品企业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的工作特点及专业岗位工作能力形成的特点,按照“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专业教学与岗位工作融合、职业素养融入教学”的原则,进行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在长期实践中总结经验。 1.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

8、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根据食品企业检验与质量控制岗位的工作特点、分析检测技术体系相对独立的特点以及专业能力形成过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设计了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技术路线,如图2-1所示。图2-1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技术路线 (1)专业调研 专业调研路线专业调研路线如表2-1所示。表2-1 专业调研路线序号调研目的调研对象调研方法调研成果形式1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1、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2、食品安全事件调查;3、政府对食品安全监控的政策、法规;4、食品行业对检验人才需求调查1、政府工作报告解读;2、新食品安全法解读;3、行业专家咨询、网络

9、信息收集。1、食品检验人才需求报告2企业岗位及其能力需求1、企业招聘食品检验岗位需求;2、质量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岗位需求能力要求。1、 1、近5年毕业生就业单位及岗位调查;2、问卷调查1、 1、近5年毕业生就业单位统计表;2、企业人员对专业人才岗位需求问卷调查;3核心就业岗位分布及能力反馈1、2009届(食检06级)毕业生 2、2008届(食检05级)毕业生 3、2007届(食检04级)毕业生 1、请毕业生回校座谈;2、通过邮件、电话形式问卷调查。1、岗位工作能力反馈问卷调查表;2、就业岗位及能力反馈总结报告。4岗位能力的确定企业兼职教师、校内专业教师研讨会1、工作任务的确定;2、岗位能力确

10、定。 岗位工作分析 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如图2-2所示。图2-2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过程与工作岗位示意图 岗位能力分析岗位能力分析如图2-3所示。图2-3 岗位能力要求(2)人才培养模式的确定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如图2-4所示。根据专业调研结果以及岗位能力分析,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教学实践的反复认证,本专业构建了“食品检验项目驱动、专业技能分项集成”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围绕学生的就业岗位工作特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典型食品、典型案例为载体,以企业实际检验任务为内容,体现了“专业教学”和“岗位工作”的一致性。图2-4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图2. 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特点 (1)以学生职业能力

11、培养为主线 首先,依据岗位能力的需求,将食品理化检验能力、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食品仪器的使用与维护能力以及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能力确定为本专业的核心能力;然后,依据核心能力设计教学模块,始终把岗位能力培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对学生进行认知能力、单项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循序训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得到阶梯式上升,从而使毕业生职业能力与食品检验岗位及岗位群的能力要求之间达到有机统一。 (2)专业能力分项集成 根据分析检测技术体系相对独立的特点,按专业核心能力形成过程的特点,将专业核心能力要求所对应的知识与能力构建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块,这些模块包含了相关检验技术基本理论、基

12、础技术、专业核心技术和由低级到高级的技能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些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一种相对独立的食品检验或质量安全控制知识和能力。 在专业的综合实践模块中,采用企业的真实案例进行教学,通过预定的项目、目标和仪器,学生综合运用各类检验技术完成检验分析任务,并完成检验报告,从而实现专业能力的集成。 (3)推行食品检验项目驱动教学法 在核心课程教学过程中营造职业情境,将课程内容置于食品检验岗位的真实情境中,全过程严格按企业样品检检流程进行,即:确定检验任务样品准备成分检验检验数据处理品质判断检验报告的撰写。学生接到检验任务(待检样品)后,严格按食品检验相关标准进行成分分析,认真及时填

13、写食品检验原始记录表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根据产品相关技术或质量标准作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最后形成完整的产品检验报告。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使教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检验的流程,熟悉食品检验原始记录表和产品检验报告等表格的设计与使用,掌握样品的检验技术、样品的管理以及相关文件信息资料的管理。实训时,由于从样品采集、检验准备到最终检验结果报告的全过程都由学生完成,使学生接受到系统的学习与真实工作任务的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责任心、自信心和自我判断能力,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形成紧密结合 在专业能力培养同时,注重

14、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将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专业能力培养的全程。在课程体系中,除了一些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在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中都将素质目标列入课程标准,并在课程学习的评价指标占有一定比例,使职业素养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通过实施专业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团队协助、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良好职业素养。(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 课程体系改革技术路线课程改革思路如图2-5。图2-5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2. 课程体系改革(1)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将课程体系重新构成 “公共基础与人文素质课程”、“食品理化检验类技术课程”、“食

15、品微生物检验类技术课程”、“食品仪器分析类技术课程”、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课程”、“综合专业实践”六大学习模块,如图2-6所示。图2-6 模块化课程体系示意图 (2)课程体系改革对照同以前课程体系相比,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由24门(2006级)18门(2009级),其中: 课程整合:将有机化学与大学化学整合为基础化学,食品微生物学与微生物检验技术整合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将食品安全体系与食品质量控制整合为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将微生物基础训练、微生物检验技能训练整合到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理化检验技能训练整合到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仪器操作技能训练整合到食品仪器分析技术课程。 课程增设

16、:为完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构成,在相应的课程模块中增加食品毒理学基础和食品感官检测技术和公共营养师基础课程。 课程时数:将专业实习5周增为20周,仪器分析64学时增加到84学时,校内生产实训4周增加到7周。 学时分配比例:学时分配比例如表2-2所示。表2-2 学时分配比例对比年份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及专业课单独设置实践课程选修课程2006年24.0%42.4%29.0%4.6%2009年22.5%36.3%36.6%4.6% (3)教学模式改革从2008年开始,将短期(48周)的生产实习改变为一个学期(20周以上)的顶岗实习,并实施“双轨制”教学模式。所谓“双轨制”教学模式,即是将一个教学班分为2个

17、组,分别在学校与实习单位进行专业学习半年,然后轮换学习环境。其运行模式如图2-7所示。图2-7 双轨制教学运行 (4)教学方法的改革 实施“教、学、练”一体化教学建立多功能实训室,进行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进行现场教学,改变传统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分离、将实践作为理论教学延伸的观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项目引导,以工作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学、练一体,以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本专业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均已建成课程网站,网络教学平台内容包括课程的课程信息、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单元练习题、综合测试题、交流讨论,最新消息等栏目,定期进行

18、更新和充实,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另外,学校优良的网络教学环境提供了许多主要的食品检验、食品标准、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网站的链接。 3. 核心课程建设 (1)校企共同构建课程成立四个核心课程建设组,每个课程组48人,各含有2名以上来自企业的技术人员。具体建设情况如表2-3所示。表2-3 核心课程建设一览表课程名称负责人合作企业建设内容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杜淑霞、莫慧平、吴玉銮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广东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修订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内容(增加农副产品检测项目、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等),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建立试题库,制作教学录像,修订课程考核办法,建

19、成网络课程。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陈维新、刘利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修订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内容,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建立试题库,制作教学录像,修订课程考核办法,建成网络课程。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姚勇芳、杨冠东、高东微广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中心、广州微生物检测中心修订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合,改革课程内容(致病菌及毒素的快速检测等),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建立试题库,制作教学录像,修订考核办法,建成网络课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贝惠玲、赵虹广东省质量监督局、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修订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整合,改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材、实训指导书,建立试题库,制作教学录像,修订课程考核

20、办法,建成网络课程。 (2)依据岗位技术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参照最新职业资格标准,进行课程内容改革 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以糕点面包、乳及乳制品、调味品、啤酒及软饮料、罐头食品、粮油及其制品典型食品为载体,以常规的理化检验项目为重点教学内容,涵盖当前食品检验的新技术、新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将微生物学课程与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强化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贯通,将食品微生物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分散到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各个相应技术原理中。将微生物学中“微生物营养需求”安排在“培养基制作技术”教学中、将“微生物生长与代谢”整合到“微生物培养技术”

21、教学中、将“细菌形态学分类及大小、结构”整合到“细菌菌落形态观察技术”教学中。根据岗位技术知识点、技能点和最新的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常规检验和典型检验的实际,以“检验目标引导教学”为主线重新组合教学内容。课程内容重新组合为“食品微生物鉴别技术模块”、“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的建设模块”、“食品卫生检验技术模块”、“真菌学检验技术模块” 、“食品中常见病原微生物检验技术模块”等。 食品仪器分析技术:以可见分光光度计、紫外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pH计、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为典型检测仪器,借助典型产品为载体,以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为教学内容。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依据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相关文件起草、实

22、施管理过程情况记录、卫生管理、QS等认证申报工作,满足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相关工作要求,选择典型的食品生产为载体,以“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为核心重组课程内容。(3)建设课程标准,改革课程考核 结合行业岗位标准,根据岗位技能、知识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和学习内容(项目、任务),通过对课程性质、教学目标、课程学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含时间分配、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考核)等方面作出规范,建立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课程标准。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由核心课程团队与行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研究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组织、评分标准等问题,建立考核体系,以多种形式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

23、素养等。核心课程以专业技能考核为重,以行业岗位要求、职业技能标准为核心,重点考核操作的规范性和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如图2-8所示。图2-8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评价指数 4. 教学资源建设 (1)开发与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工学结合优质教材 根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及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需要,引入企业、行业和国家职业标准,吸收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编写,将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编入教材中。教材建设情况如表2-4所示。表2-4 教材建设一览表教材建设名称出版单位特色内容食品检验技术:理化检验感官检验科学出版社内容上突出项目引导

24、,理论与实践结合,操作技能为核心。 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科学出版社以企业案例为主线,引导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学习。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科学出版社以“检验目标引导教学”为主线,以国家食品检验职业标准为依据重新组合教材内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项目指导书校内出版突出项目引导,包括指导教师规范操作注意事项经验传授。食品检验校内生产实训指导书校内出版指导书涵盖核心课程全部实验内容,按国标检测程序编写,有配套实训报告书。(2)精品课程建设 通过教学团队的优化,工学结合特色的体现,教学模式的改革,教材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措施,具体进行食品理化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食品仪器分析技术、食品安全

25、与质量控制技术4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其他主干课程网络课程的建设。(3)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为教学、科研提供丰富的多元化教学素材,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课程内在逻辑关系,将专业丰富优秀的知识点素材、课件、数字化媒体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基本素材组成媒体资源系统。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文献资料以及网络课程的链接等。(三)师资队伍建设 依照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双师”素质教师建设工程、兼职教师建设工程,通过企业顶岗实践、教育培训、参观学习、科技服务、社会服务、教研活动等方式进行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

26、、“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并根据培养目标和建设目标进行考核、评价。 1. 专业带头人培养按照专业带头人培养目标,两位专业带头人莫慧平、郭剑雄在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基础上,被派送到国内外教育机构考察或学习,其中包含到新加坡、加拿大、美国、台湾等地多家学校的学习,并到企业挂职锻炼,还通过主持科技及教改课题,增强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把握专业建设方向等方面能力和行业影响力。 2. “骨干教师”与“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骨干教师”与“双师”素质教师包括姚勇芳、贝惠玲、杜淑霞、徐丽、陈维新、魏强华、朱晓立、李平凡、范瑞、万俊杰、张冬青、秦文淑、李胜、凌浩等。按照“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双

27、师”素质建设工程,安排这些教师到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或检测机构进行专业实践,例如,到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等单位,通过专业实践,更新专业技术,追踪行业发展动态,获得企事业工作经验,从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派送这些教师到国内示范院校考察,参加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支持专业教师主持或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组织教师参加对口的社会公益活动,从而达到“骨干教师”培养目标和“双师”素质建设目标。3. 聘请并培养兼职教师从校外实习基地、食品检测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安全认证机构等单位中聘请高级技师、工程师以上职务的兼职教师27

28、名,讲授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同时帮助专职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对兼职教师实施“教前培训”计划,进行了职业教育思想、教学能力、教学规范等方面培养;定期邀请兼职教师参加教研活动,邀请兼职教师核心课程开发及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兼职教师的专业建设潜力。(四)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主要包括校内食品检验中心、仿真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室内涵等方面建设。通过新建一批实训室,改造一批实训室,完善与规范实训室管理制度,建设具有鲜明特点的实训室文化,使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得以全面改善,从而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 1. 校内食品检验中心的建设与

29、检测机构等相关企业合作共建校内食品检验中心,食品检验中心主要包括食品理化检验实训室、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室、食品感官检验实训室和食品专用仪器实训室等四大功能室。在建设过程中,新建了1个食品感官检验实训室、1个食品理化检验实训室、1个食品微生物检验实训室、1个食品专用仪器实训室、1个食品样品资料储备室、1个食品与生物工程系仿真实训室,总面积达到1880 m2,增加工位数213,可同时满足300人实训或顶岗实习。另外,引进广州天创冰淇淋技术有限公司、湖南世旭食品有限公司共投入资金715万,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1566 m2,为检验专业提供真实的教学环境,为本专业及专业群学生提供校内的顶岗实习岗位。

30、 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合作办学、提供技术开发与服务、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共同培养等途径,近三年新建了广州市南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研究室等41家校外实习基地,使校外实习基地总数达到66家,能满足本专业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环节的教学需要。3. 实训室内涵建设 在实训室内涵建设方面,制定或修订了实训室管理文件,包括实训室功能简介、实训室安全守则、学生实训守则、实训指导教师岗位职责、有毒易燃药品管理、实训室进出记录、设备仪器使用记录、设备仪器一览表、设备仪器操作规程、玻璃仪器清单、药品试剂清单、有毒易燃药品试剂清单、实训室建设档案、食品检验中心分析测试工作程序、有

31、害微生物管理、样品登记等;根据实训室建设情况,编写或修订了各实训室的实训指导书;同时,为了营造实训氛围,对各实训室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建设。(五)专业群建设1. 专业群建设总体情况通过食品营养与检测重点专业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公共资源平台建设等方面,带动食品加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生物技术与应用、生物化工工艺、生物制药技术5个专业共同发展,形成一个以食品营养与检测重点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在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吸取了重点建设专业的成功经验,实现师资、校内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共享,开发了具有各自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实训项目,办出了各自专业的特色。2. 专业群师资建设情况在专业群师资建设过程中,采取措施包括:(1)食品营养与检测重点专业师资参与专业群中各专业的相关教学工作;(2)注重选拔、培养或引进专业带头人;(3)加强骨干教师的引进和培养;(4)鼓励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