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67.68KB ,
资源ID:40602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602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等数论精品课程申请及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等数论精品课程申请及大纲.docx

1、初等数论精品课程申请及大纲宿迁高等师范学校合格课程创建申请表推 荐 学 科 数 学 课 程 名 称 初等数论 课 程 层 次 专 科 课程负责 人 袁 珍 艳 申 报 日 期 2012年1月15日 一、课程负责人情况姓 名 袁珍艳性 别女出生年月 7512最后学历 本科职 称副教授电 话学 位 硕士职 务所在学科 数学家庭住址宿迁市明珠公寓3栋310室近三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20069-2007.6 初等数论、高等代数、数学分析 2007. 9-2008.6 初等数论、数学 2008. 9-2009.6 初等数论、数学近三年来主持的研究课题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教学队伍情况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学

2、 历职 称学科专业主讲课程袁珍艳女197512本科讲师数学初等数论概述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教学经历、教学效果我校任教初等数论课程的教师共有3人,他们平均年龄不到30岁,2人硕士在读,1人本科,2人为中级职称,知识结构、师资梯队基本合理。近三年来,他们中间袁珍艳从事初等数论教学3年以上。在几年的初等数论教学过程中,他们认真备课,潜心钻研教材,及时捕捉初等数论教学的信息和改革的动向,切实联系我们学校的办学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摸索了具有地方办学特点的初等数论教学路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的独特风格。他们兢兢业业、严于律己、作风严谨、敬业爱岗、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担当了大量教学任务,

3、在教学中不断探究,教研相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也受到了学校领导肯定和老师们的一致认可。二、课程建设规划本课程的建设目标、步骤、时间、课程资源、上网计划等1.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本精品课程为学生而建设,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而发展,以面向高等教育新形势、拓宽基础和视野、培养能力和素质、促进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将课程建设作为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使本课程成为精品课程。2.建设步骤及方案 (1) 将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作为培养实施精品课程教师的过程,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鼓励教学改革与创新,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造就一流的教学队伍;(2)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依托并继续申报教改

4、项目,以改革促发展,持续深入的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3) 按照科学性、创新性、适用性、实践性、现代性、层次性的标准,升级现有的立体化系列教材。 (4) 抓紧制作初等数论课件网络资源并随时更新。(5) 针对高等教育新形势和五年制师范教育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研究并推行具有特色和创新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3.课程资源上网计划二、审批意见学科组意见:教务处意见:校教学委员会意见:初等数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数学专业四年级使用)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初等数论”课程是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数学学科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数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可以加深对数的性质的了解与认识,便于理解和学习与其相关

5、的一些课程。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很古老的数学分支,其初等部分是以整数的整除性为中心的,包括整除性、不定方程、同余式、连分数、素数(即整数)分布以及数论函数等内容,统称初等数论(elementary number theory)。 初等数论的大部份内容早在古希腊欧几里德的 几何原本中就已出现。欧几里得证明了素数有无穷多个,他还给出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即所谓欧几里得算法。我国古代在数论方面亦有杰出之贡献,现在一般数论书中的“中国剩余定理”正是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下卷第26题,我国称之为“孙子定理”。 近代初等数论的发展得益于费马、欧拉、拉格朗日、勒让德和高斯等人的工作。1801年

6、,高斯的算术探究是数论的划时代杰作。高斯还提出:“数学是科学之王,数论是数学之王”。可见高斯对数论的高度评价。 由于自20世纪以来引进了抽象数学和高等分析的巧妙工具,数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开阔了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代数数论、解析数论、几何数论等新分支。而且近年来初等数论在计算器科学、组合数学、密码学、代数编码、计算方法等领域内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疑同时间促进着数论的发展。 二、课程教学目标初等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学科,历史上遗留下来没有解决的大多数数论难题其问题本身容易搞懂,容易引起人的兴趣,但是解决它们却非常困难。本课程的目的是简单介绍在初等数论研究中经常用到的若干基础知识、基本概

7、念、方法和技巧。数论是以严格和简洁著称,内容既丰富又深刻。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关于整数的整除性、不定方程、同余式、数论函数及简单连分数的基本知识,掌握数论中的最基本的理论和常用的方法,加强他们的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数的整除性(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整数整除、公因子、公倍数的概念及相关性质,理解质因数分解定理,熟练掌握用裴蜀恒等式求最大公因子、最小公倍数的方法。2、理解素数与合数的概念、素数的性质,理解整数的素数分解定理,会用筛法求素数。3、了解抽屉原理的简单与一般形式、会用抽屉原理构造一些具有特殊性质整数。(二)教学内

8、容1、整除性、公因数、公倍数两个整数整除的概念、剩余定理;最大公因子的概念、性质及求最大公因子的方法;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性质及最小公倍数的求法。2、素数与整数的素因子分解素数与合数的概念、素数的性质、整数关于素数的分解定理、素数的求法(筛法)。3、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简单与一般形式、抽屉原理在构造具有特殊性质整数方面的应用。重点:整除、公因子、素数的概念及性质,裴蜀恒等式,求最大公因子的方法,整数的素数分解定理。难点:整数的素数分解定理的理解与运用函数x、x的概念及其应用。(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作业布置1设四个自然数只和为1989,求证:它们的立

9、方和不是偶数。2试证明:不存在2个自然数,它们的和与差的乘积等于1990。3设是一组数,他们中的每一个都取+1或-1,而证明:n必须是4的倍数。4设n证明:能够表示成n个连续的奇数的和。5、搜索中小学关于此类问题的题目,理解与体会方法的运用。6、查寻奇数,偶数在中小学问题中的运用,拓展思维,灵活运用。7、求(1)(5767,4453) (2)(3141,1592)8、求144,4809、求证:若,则 (1) (2) 或 10、求出能使成立的两个整数。 11、二数之和是432,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是36,求此二数。12、对于任意的整数,证明:总可以找到个连续的合数13、求72与480的最大公约数与最

10、小公倍数。14、(1)迪泼瓦尔曾断言: 对所有n1,6n+1和6n-1中至少有一个是质数、 举例说明他的断言错了。 (2)证明:有无穷多个n使6n-1和6n+1同时为合数。 15、设P是合数n是最小素因数,证明:若P,则是素数16、容易验证90、91、92、93、94、95、96是7个相邻的合数。 试写出9个相邻的合数。 17、检验539是否为质数 18、证明:在n2时,n与n!之间一定有一个质数 分析:由于(n!-1.n!)=1,则1到n中的所有质数均不能整除n!-1,那么必存在质数p,pn,且pn! 第二章 同余理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理解整数同余的概念及同余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同余的

11、基本性质,会利用同余简单验证整数乘积运算的结果。2、理解剩余类、完全剩余系的概念,熟练掌握判断剩余系的方法。3、了解Fermat小定理,熟练运用之。4、理解中国剩余定理,掌握中国剩余定理的简单应用,掌握求解简单同余式方程组的方法。(二)教学内容1、同余的概念及性质整数同余的概念、同余的基本性质,利用同余简单验证整数乘积运算的结果。2、剩余类、完全剩余系剩余类、完全剩余系的概念,判断剩余系的方法。3、费马小定理费马小定理及其应用,求余数的方法。4、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的应用,求解同余式方程组。重点:剩余系的判定,欧拉函数的定义及性质,中国剩余定理,同余性质的运用。难点:剩余系的

12、判定,中国剩余定理,费马小定理应用。(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作业布置 1、若k1(mod4),问6k+5与0.1.2.3中哪一个mod4同余? 2、 在314592653=29193685中,积有一位数字遗漏,而其它数字是正确的,遗漏数字是什么?3、求被7除的余数。4、证明:15不能整除。5、除以7,余数是多少?6、证明:若a和b均不被质数n+1整除,则被n+1整除。7、证明:645是伪质数。8、证明:若a和b均不被质数n+1整除,则被n+1整除。9、对于一切a满足的合数n,称为绝对伪质数,最小的绝对伪质数为561,验证:341不能整除,从而34

13、1不是一个绝对伪质数。10、解同余方程组11、试用同余方程的解法,求解不定方程 第三章数论函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欧拉函数的定义及性质。 2、了解欧拉定理,掌握循环小数的判定方法(二)教学内容 1、函数x、x、欧拉函数及其应用 函数x与x及欧拉函数的概念、性质2、及其运用的含义,公式的推导。3、欧拉定理及其应用 欧拉定理,循环小数的判定条件。 重点:公式的运用,欧拉定理 难点:欧拉定理的运用(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作业布置1、设是正整数,证明 2、设是任意实数,那么有 或+13、求使为整数的最大自然数。4、证明:方程 没有实数解。5、

14、若是2的幂,则是奇数;6、为什么数时,=8?7、证明:8、若是偶完全数,证明:;9、其中为正整数,试给出的计算公式。10、证明:如果的末位数字为7,那么一定有一个倍数,它的数字全不为0。11、计算 第四章 不定方程(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的形式、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有整数解的条件,熟练掌握利用辗转相除法求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方法。2、知道不定方程的整数解的形式。(二)教学内容1、二元一次不定方程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形式,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的形式,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有整数解的条件,利用辗转相除法求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解。2、不定方程不定方程的整数解的形式,Fermat大定理的简单介绍。

15、重点:二元一次不定方程解的形式,二元一次不定方程有整数解的条件,利用辗转相除法求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解。难点:不定方程的整数解的形式,(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作业布置1、 解不定方程 2、求不定方程的正整数解 (1) (2) 3、把100个苹果分成两堆,使得一堆的个数能被7整除,另一堆的个数能被11整除4、求不定方程满足,而且的全部解为。第五章 连分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连分数、有限、无限连分数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连分数、渐近分数及其之间的递推关系式,理解有限、无限连分数与有理数、无理数之间的关系。(二)教学内容 1、连

16、分数、渐近分数及其之间的递推关系 连分数、渐近分数的含义,它们之间的递推关系式 2、有限、无限连分数,它们与有理数、无理数之间的关系 有限、无限连分数的概念,它们与有理数、无理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连分数、渐近分数及其之间的递推关系;有限、无限连分数与有理数、无理数之间的关系。 难点:连分数、渐近分数及其之间的递推关系(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本章主要采用课堂讲授、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四)作业布置四、教学学时分配现将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分配到课程的各章节。(见教学学时分配表)教学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章节) 学时讲授讨论实践实验备注第一章 数的整除性106第二章 同余理论82第三章 数论函数102第

17、四章 不定方程4第五章 连分数433五、教学环节要求与安排1、自学自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方式,自学能力的培养也是师范教育的重点之一,本课程的教学要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掌握必要的知识,也为今后继续学习做好铺垫。2、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服从于教学大纲、文字教材,采用讲解、讨论、答疑等方式,通过解题思路分析,基本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基本运算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作业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作业内容以教材中的习题为主,通过这些习题的练习,逐步加深对课程中各种概念的理解,熟悉各种基本解题方法,达到基本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目的。六、考核办法考试题目要全面,符合大纲要求,同时要做到体现重点,题量适度,难度适中,题量和难度的梯度应按照教学的三个不同层次安排。不出难题,怪题。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作考试要求。考核结果按三三四制,即平时成绩占总分的百分之三十,期中考试成绩占总分的百分之三十,期末考试成绩占总分的百分之三十。七、教材选用 单墫主编初等数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八、教学参考书 闵嗣鹤 严士健初等数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九、相关说明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