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0.72KB ,
资源ID:40567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567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伊索寓言》的教学设计.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伊索寓言》的教学设计.docx

1、伊索寓言的教学设计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李建荣【教学理念】 寓言,多以比喻、夸张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伊索寓言是世界最早的寓言集。寓言像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让我们既看见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指导学生学习寓言,就是要通过“这座桥”,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现象,去发现生活的内在意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复述故事。2结合语境,理解“无能为力、惊慌失措”等词语,体会文中“人物”的不同心情。 3在理解寓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教学重难点】在理解寓

2、言故事的前提下,品味寓言的语言,感受寓言的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 抗战胜利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学生们,听说先生要回四川老家省亲,特设宴为大师饯行,并邀请梅兰芳等名流出席. 宴会开始,张大师向梅兰芳敬酒,调侃道:“梅先生,您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您一杯!” 梅先生愕然,忙问:“此话怎讲?” 听了张大师的解释,众宾客频频点头,开怀大笑。 您能猜出张大师如何解释的吗?(答案是:“有句俗话,叫君子动口,小人动手,您唱得一口好戏,誉满天下,我不过靠一只手作些画,所以,您应该上座。”) 这是关于“君子”与“小人”

3、的一个寓言谜语。 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学生交流,老师做适当点拨寓,寄托之意。寓言,就是在浅显的文字中寄托着某种道理。) 2再次猜谜语。 尖尖嘴,细细腿,狡猾多疑拖大尾。(打一动物) 一半是孤独一半狂野。(打一动物) 同学们真聪明!但是,今天,有位客人比你们更聪明。猜猜它是谁?(揭示课题) 2这篇课文是一则读读课题,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质疑,老师相机进行归类)【设计意图 由寓言谜语开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接着的两个谜语,就像一个陷阱,旨在引出课题。这样的引入,增强了开课的艺术性,容易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

4、课文,学生注意倾听。 2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做到:读准: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 读通: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不重读,不漏读,不错读。 读熟:反复读,读熟练。 3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指名读文,遍读遍纠正读音。 葡萄狐狸费劲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可以引导换成其他词语) 馋 够 无望 费劲无能为力 4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吗?【设计意图 课文较短,学生容易做到读准,读通,读熟,这是为后面的理解做准备的。关于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好像有些不合时宜。但这样的短文,学生一读就基本会懂的,只是不要让他们大概懂,而要真正懂,也就是要理解到每个词语身上。最后的用一句话概括寓言所讲的故事,

5、实质上是要训练学生说话的简洁、扼要、准确。】 三、研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研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这段中有几句话?这三句话是一种什么关系? 2重点关注: 第一句中“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的“垂”可以换成“挂”吗?为什么?作者为什么一开始就要说是“成熟的葡萄”? 你能把“馋得直流口水”换成哪个成语?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馋涎欲滴”? 比较朗读,看看哪个给我们的感觉更生动?(体会用语的准确) 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突出“直流口水”) 狐狸看到了,馋涎欲滴。 他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白费劲。”猜猜看,狐狸想了哪些办法?怎么才算是想“尽”了办法?你觉得它为什么会白费劲?“白费劲”正好回扣了前面的哪

6、个词?在文章中,这叫做什么? 3你能读好这段话吗?试试看 4.从对这段话的学习中,你感受到什么?(可以从内容上谈,可以从写作技巧上谈,也可以从用词的考究上谈,还可以透过这段文字想开去。) (二)学习第二段 1齐读第二段。 2你是怎样理解“只好”的?它为什么还回头?这时,狐狸为什么还要回头望?它“回头望”的眼神里充满了什么?你能一边读一边配上动作吗? 3“肯定”是什么意思?狐狸为什么那么肯定?这“肯定”里,包含着狐狸你此时怎样的心态? 4你从狐狸“想尽了办法”和“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两处,看出了狐狸的心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它会有这样的变化?从而说明了什么? (三)联系实际,理解寓意

7、 1什么是“无能为力”?什么是“时机还没有成熟”?你是怎样理解“无能为力”与“时机还没有成熟”之间的关系的?在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认识的人? 2齐读第三段。再读。读了这则寓言,你认为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联系生活、学习实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设计意图 这则寓言,表面上看没什么值得研究的。但是,从上面的设计就不难看出短课文,怎样长教,浅课文,怎样深教。我们所说的“深”教,就是要教出内涵,教出味道,教出学生的思考。语文学习,就得要引导学生学会“咬文嚼字”,对文本作深入解读。对寓言的寓意的把握,不要生搬硬套,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只有把知识变活了,才是真正的有价值的语文学习。】 四、

8、复述故事,背诵寓言 1.指名学生扮演狐狸,其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寓言、背诵寓言。 2.小结收束。把话题延伸到多角度、辨证地看问题上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的多元化,个性化,生活化。【板书设计】狐狸和葡萄葡萄: 垂 成熟=酸狐狸:够不着 只好=无能为力,还找借口 爱慕虚荣 表里不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指明讲述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然后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 2教师讲述一个同学在随笔本上写下的题为“随机应变”的小故事: 如今的岳岳已经从最初撒谎时的表情不自然“进步”到脸不红心不跳了。一天晚上,他请爸爸吃饭时说洗过手了,后来来到餐桌前跟妈妈商量:“你就说我洗了手了。”想串通妈妈做伪证。

9、妈妈说:“你不是要让爸爸带头吃饭吗,现在爸爸带头洗手去了,你也应该快去洗。”岳岳忽然就有了动力,凑到水池前,爸爸疑问:“你不是洗过手了吗?”岳岳顺口答:“没洗。”可能觉得不合适,立刻改口:“我洗得不干净。”现在的岳岳撒谎的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这个故事的核心词是什么?(撒谎)撒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许太为司空见惯了。不过,有一个人撒谎,却撒出了名气,走出了国门,来到了我们眼前教师一边说“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伊索寓言牧童和狼”,一边板书课题。然后组织学生齐读课题:牧童和狼。 3看见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教师相机归类板书)好,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对课文的学习。【设计意图 “温故

10、而知新”。温故,应成为常态课中不可忽视的环节。继而,用孩子们的同龄人写的小故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便于引导对新课的学习。随后的质疑,不是形式,一方面表现为关注题目,学习从题目入手;另一方面又是从题目开始,总领本节课的学习;再一个方面,只有引导学生学会了质疑,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嘛!】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大致了解故事大意;对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符号;读书中有什么感触,及时在书上作上简要批注。 2自学检查。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 你在书上作了什么批注?交流交流

11、。【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看老师讲得怎么样,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了。让学生带着要求自主读书,是教师“导”的体现,而对自学情况的检查,则是看学生的“学”是否落实。每节课不仅要有这样的环节,还要铿锵有声,坚持如一地训练,最终使学生形成能力。】 三、研读理解,品味语言 1指名朗读课文。 故事中的牧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爱搞恶作剧、撒谎成性)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一贯)“一贯”是什么意思?“一贯”与“常常”“经常”的意思有没有区别?谁能用“一贯”来说说你知道的某个人的某种行为? 2研读第一段。 课文哪里写这个牧童一贯是这样做的?(好几

12、次)“好几次”是什么意思?牧童三番五次地这样做,都获得了怎样的结果?(村民们闻声赶来)“闻声赶来”说明村民们什么?(动作迅速、相信牧童、害怕狼来了会吃掉羊) 猜猜看,牧童他连续好几次这样做,其本意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牧童在村边放羊) 他这样做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你又是从哪里知道的?(看到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他们”指谁?什么样子是“惊慌失措”?与“惊慌失措”相反的词语是什么?(镇定自若)村民们为什么会惊慌失措?谁能做做惊慌失措的样子? 面对村民们惊慌失措的样子,牧童的表现怎样?为什么牧童会“哈哈大笑”?想想看,牧童这样做,是否想到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后患? 3研读第二段。 俗

13、话说,“好事不过三”。正有这么巧,后来,狼真的来了。这次,“牧童吓坏了”,怎么理解“吓坏了”?牧童为什么会被吓坏了? 他是怎么做的?(慌忙大叫)怎么叫才是“大叫”?什么样子才是“慌忙大叫”?谁来学学他的“慌忙大叫”?(齐读,读出慌忙大叫的感觉。) 为什么他“喊破喉咙,也没有人前来帮忙”?这与第一段中哪个句子有联系?(哪里有什么狼!)“哪里有什么狼”后面为什么用感叹号,不用问号?从感叹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村民们对牧童的话隐藏着什么?村民们这次听到牧童“大叫”,他们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同桌交流后,再全班交流。)想像一下,村边现在的情况怎样?(相像狼吃羊的血腥场面、牧童此时的无奈和痛苦)如果你是

14、牧童,此时,你会怎么做?你估计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4齐读第三段。 用“即使也”说一个句子。想想看,用“即使也”说话,前面应该有什么前提条件? (再读第三段后交流) 想一想,牧童的“好几次”撒谎与最后的结果是一种什么关系?【设计意图 文章,就是要重点注意思维的逻辑连贯,注意语言文字的准确使用,注意突出“人物”的特点、个性,注意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行文。而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就是要逐段逐句逐层地分析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的,其间的逻辑思维是不是严密,遣词造句是不是准确到位,所写“人物”是不是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等。只有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才可能感受到寓言的语言之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同时,

15、也才能受到思想的陶冶,获得思维的启迪。】 四、拓展演绎,明理做人 1.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牧童的可悲结果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从总到分,最后回归整体,使学习显得完整、圆满。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做人的真谛,正是“师者”之“传道”的首要要求。】 五、改编故事,深层消化 找一找生活中的“撒谎”小故事,写一篇令自己反省的短文。注意学习寓言的语言之简洁美、内涵美和语句美。【设计意图 “读”“写”是紧密联系的。在读中学写,把读中学到的写作技巧及时运用到写作之中,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老师又一重要责任。】【板书设计】牧童和狼好几次大叫 闻声赶来狼真的来了 没人帮忙 撒谎的沉重代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