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9.86KB ,
资源ID:405544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554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五夜望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五夜望月.docx

1、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思想感情。2理解每首诗中诗人借月所寄托的情怀,并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3养成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所感悟。2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3分析诗歌的形象的语言,特定的环境,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学习情景交融写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人大都有“月亮情结”,不管科学如何发达,也认定月亮上有美丽的嫦娥,有砍树不止的吴刚,有辛勤捣药的玉兔有了这份想象,我们就可以举杯邀月,对酒当歌,寄托人生的理想、追求

2、、忧思,甚至愁怨。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这三首吟月诗词来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各种内涵。二、学习第一首十五夜望月1文题理解。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作者在夜晚赏月时,怅然于家人离散,怀人之情油然而生,作者用这首诗,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2背景理解。 本诗选取自王司马集,诗题一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这里是以官名称人。在唐代咏中秋的篇章中,本诗是较为著名的一首。(1)诵读。二人小组互读,正音,划分节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齐读。小组推荐代表朗读,集体评价。(2)品读。配乐诵读十五夜望月(听录音)。师生活动,感

3、受诗中的意境。 听完,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喜欢诗中的哪些词句?为什么?(学生自由谈想法。)进一步展开讨论,品读诗中精彩处?哪些地方有不同的见解或补充?预设如下: “中庭地白树栖鸦”,诗人在这句诗中写到了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出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宁静。诗人没有采用正面直接抒情方式,而是用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一个“落”字,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

4、间似的。 “冷露无声湿桂花”一句,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进一步揣摩,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月中的桂树。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思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而且岂止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板书设计: 十五夜望月 王建 写景 中庭地白树栖鸦地白夜静 意境清美 冷露无声湿桂花夜冷花湿 抒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普天望月 思深情长 不知秋思落谁家思随辉来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1、学会

5、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阅读自己需要的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分析。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过程与方法方面:1.学习欣赏古词的方法。2.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 1、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养成良好的诵读诗词的习惯。 2、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本词情景交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初步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

6、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合作探究、踊跃发言,课外查找资料,自主探究,拓展迁移等。 2)诵读品味法:在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意后,通过反复朗读,读出词的韵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联想想象法:通过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2、教具准备:笔记本电脑、PPT课件、配乐FLASH动画等。3、教时安排:1教时。教学过程: 一、唤起体验 1、导语设计: 昨天是什么节日?(中秋节)同学们是怎样过的呢?中秋节又有哪些习俗呢?(吃月饼、赏月等

7、)同学们知道哪些与中秋咏月有关的诗词呢?集体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一首唐诗王建的十五夜望月。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中秋咏月的宋词苏轼的水调歌头。(出示相关课件,板书课题。) 2、交流作者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出示相关课件): 1)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8、,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2)题解及写作背景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全词。2、学生自由试读。3、学生齐读。4、播放配乐FLASH动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让学生初步感知词的意境及音乐美。(可以边看画面边想像词的意境)5、学生默读全词,结合注释,感知词意。 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点拨(边点拨边出示相关PPT课件): 1)上半阙: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宫阙(qe):宫殿。归去:回到天上。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不胜(shng):经不住,承担不了。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大意: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

10、中宫殿的高寒。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2)下半阙: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不该。何事:为什么。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千里:相隔千里的人。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大意: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

11、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三、品赏探究1、联想想象,感悟情境。 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词的意境描绘出来。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后,教师边出示PPT课件边点拨: 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夜,孤身在密州的苏轼一边饮酒,一边赏月。他端起酒杯,遥问青天: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于是,只好在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我陶醉,清冷的月宫怎么比得上人间! 夜色渐渐的深了,月亮还是那般明亮,他回到了房里准备休息。只见那月

12、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又慢慢贴近雕花的窗户,却照得我无法入眠!他想:那可人的月亮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别离的时候又圆又亮?哎!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乐,月亮也会阴天隐藏、晴天出来,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永久圆全。既然如此,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吧!2、品味词句,体会诗情。1)诵读全词:女生读上半阙,男生读下半阙。(要读出情景交融的意味)2)找出你认为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够表明作者情感的词句,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并尝试分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点拨。可能有(适当出示课件):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

13、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归去”带有归隐、超然

14、世外的意思。)“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有什么作用?(“转”、“低”描写月光慢慢转移,表明夜渐渐深了。“无眠”表示离情正浓。“朱阁”“绮户”与上阙的“琼楼玉宇”对照,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自然过渡到怀念弟弟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长向别时圆”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体现

15、了词人的什么感情?(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表明了“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开始自解自叹、自我安慰了,巧妙转入下一句。)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它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非人力所能左右,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正因为蕴涵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的流传千古的名句。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安慰

16、,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这句与上阙结束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以美好的境界结束。)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这首词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3、课堂小结。1)逐步引导学生对全词作小结。点拨并板书(参见板书设计): 本词上半阙写饮酒问月,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半阙写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探求人生哲理,进而表达对离人的祝福。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情景交融,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

17、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表达出作者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2)师生共同总结欣赏古词的方法(用PPT课件出示):第一步:初读全词,感知内容。第二步:联想想象,感悟情境。第三步:品味探究,体会诗情。 四、拓展迁移 1、创设生活情境,回答问题。 (1)中秋之夜,思念外出工作的亲人,这时可以引用水调歌头中哪一句来表达祝福? (2)你妈妈十分想念你外出上学的哥哥,请你引用水调歌头中一句诗来劝劝她,你会怎么说? 2、交流课外积累的咏月诗句。(师生共同交流,用PPT课件出示部分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举头望明月,地头思故乡。 李 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

18、对愁眠。 张 继枫桥夜泊 3、课外阅读我的思念是圆的,并尝试从内容、情境、语言、结构等方面将本课的三首中秋咏月诗词进行比较。 4、背诵本词,背诵中要想象(联想到)诗词抒写的情境。附: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 苏 轼上阙:饮酒问月 幻想超脱尘世,喜爱人间生活。 情景交融咏月 旷达的胸怀乐观的情致下阙:对月怀人 感伤离别,探求人生哲理表达对离人的祝福。21 、梦溪笔谈二则一、学习目标:梳理文中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回忆课文记述的两则生动的事例,说出你的感受。背诵课文。二、学习重点:有关文学常识。识记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句子翻译。三、学习难点:宋代的科学成就对我们的启发。易错点、易混点:易错的文言

19、实词“岁”“穰”“患”“贻”易混的文言虚词“之”“其”“以”“悉”四、教学设想本文是学生接触的第二篇文言文,疏通文意仍是重难点,因此,掌握一些常见的实词和虚词仍是本文的学习目标之一,同时课程标准阅读部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因此,以“通译选文,明确大意”为另一学习目标。好在本文二则的故事性比较强,且注释较详,加之有一定的文言基础,疏通文意的难度不是太大,宜采用小小组合作的形式,小组内解决,体现自主和合作意识。并通过练习二、三、四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另外,本单元是以“关注科学”为主题,而梦溪笔谈是宋代科学家沈括记录的我国古代,尤其对当时科学发展和先进技术的情

20、况的书,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在本课选的两则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科学思想?你在生活中有何启发?(或如何运用这些思想的?)引导学生收集一些生活中发现的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并简单说明其原理,为后面写作简单的说明文作准备。五、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1以虫治虫选自梦溪笔谈卷二十四杂志,文章记叙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从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事例,说明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某些农作物害虫的天敌消灭虫害,是促进农业增产的一项有效措施。2、学生自己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教师进行强调:沈括,北宋政治家、科学家,作品梦溪笔谈的内容等。(1)、 学生口述作者

21、及课文出处,教师补充沈括(10311095) 北宋科学家、文学家。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被国内外学者推为“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2)、 有关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沈括晚年在梦溪园中将他一生所见所闻和研究心得以笔记文学体裁写下的著作。书中关于科学技术的条目约占三分之一以上,内容涉及数学、天文历法、地理、地质、气象、物理、化学、冶金、兵器、水利、建筑、动植物以及医药学等广阔的领域。其中有不少对当时科学技术的忠实记录,还有沈括本人深入钻研的科学成果,是中国科技史上一部十分重要的著作。李约瑟教授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赞许他的著作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二、学习以虫治虫

22、1.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重音。(1)、给下列字注音喙(hu) 穰(rng)(2)、根据拼音写汉字狗xi( ) 其hu( )有钳 岁以大rng( ) 土rng(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记下疑难词句。重点句子翻译(学生口述)(1)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参考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里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

23、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都被咬成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3.小组提问,学生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点拨。(1)、 重点实词方:实在 为:成为 之:的 害:危害 其:它的 喙:嘴 蔽:遮盖则:就 以:用 之:代指方虫 悉:都 为: 成为 皆:都岁:年 以:因为 大穰:大丰收 其:这样 旧:过去 曾:曾经之:语气助词,无义 谓:叫 之:代指方这种虫的天敌(2)通假字土人谓之傍不肯 傍同旁,旁边(3)古今异义方为秋田之害 方:正当,正在;今义指地方 岁以大穰 岁:名词,年成;今义指年龄匠师云:云:说,动词;今义指年龄

24、但逐层布板讫 但,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匠师如其言 如:动词,遵照;今义通常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4)一词多义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七百里即纵横七百里)方为秋田之害(方,正当,正在。副词)之:方为秋田之害(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则以钳搏之(则,连词,相当于就)尽:旬日子方皆尽(尽:完,没有了) 触草木,尽死(尽,全,都)岁:岁以大穰(岁:年成,年景,收成) 岁赋其二(岁:年)患:患其塔动(患:担心)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患:忧患,祸害)布:臣本布衣(布:麻布) 未布瓦(布,铺,排)履:郑人买履(履:鞋子) 人履其板(履:鞋子)自: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自:自己 有朋

25、自远方 自:从自非亭午夜分自:假如(常与非连用) 自不能动 自:自然,当然持:六幕相持 持:支撑 驰担持刀 持:拿起盖:盖以诱敌 盖:原来 盖钉板上下弥束 盖:因为,连词如:故如此 故:因此,所以 问其故 故:原因故人具鸡黍 故:旧,原来的4.理解、探究(出示图片,加强直观感)(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方法。虫害发生的时间:虫害发生的季节:虫害发生的范围:解决虫害的经过:(2)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他例子吗?(3)说说以虫治虫给我们的启示。三、合作探究,赏析课文,完成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傍不肯”这种虫子的形状和消灭“子方虫”的办法。2.岁以大穰的原因是什么

26、?答案:害虫天敌的出现,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业增产,保护了生态环境。3.动物中还有哪些天敌,学生比赛发言。例如:猫鼠 青蛙害虫4、那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对现代农业的看法。要点:粮食增产,农药的使用对人体有害。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提倡绿色农业。5.出示幻灯片,检测重点词句的解释。(1)方为秋田之害。(2)其喙有钳。(3)如途中狗蝎。(4)千万蔽地。(5)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6)土人谓之傍不肯。(7)则以钳搏之。(8)悉为两段6.小结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1、梵天寺木塔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本文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的生动事例

27、,说明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二、检查预习1.听写字词(包括第一则)2.朗读课文三、小组合作,疏通文意,记下疑难词句。重点句子翻译(学生口述)(1、未布瓦,上轻,故如此。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所以才这样。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3、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4、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参考译文:钱氏王朝统治浙东浙西时,在杭州梵天寺修建一座木塔,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工匠师傅说:“木塔上没有铺瓦片,上面轻

28、,所以才这样。”于是就叫人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没有办法时,匠师就秘密地派他的妻子去见喻皓的妻子,拿金钗送给她,要她向喻皓打听木塔晃动的原因。喻皓笑着说:“这很容易啊,只要逐层铺好木板,用钉子钉牢,就不会晃动了。”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因为钉牢了木板,上下更加紧密相束,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那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当然不会晃动。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四、小组提问,学生无法回答的问题,可有教师进行点拨。(1)、 重点实词方:才。 级:层。 患:担忧。 云:说。 布:铺排。 故如此:所以这样。故,所以。如此,

29、这样,指木塔不稳定。乃:顺接连词,当“于是,便”讲。 以:介词,用。 而:转折连词,当“但是”讲。初:从前,当初。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密:暗中,秘密地。 使:派。其:他的,指匠师的。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贻:赠给。贻以金钗:即以金钗贻(之),用金钗送给她。以,用,把。金钗,旧时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问:询问,打听。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因:原因。此:这,指解决塔动问题。易:容易。 耳:语气词,可不译。 但:只。 讫:终了,完毕。实:使坚实。 钉之:钉木板。钉,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钉子钉。之,指木板。如;遵照。 其:他的,指喻皓的。 言:话,言论,指上面喻皓讲的一番话。遂

30、:于是,就。 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弥束:更加紧密相束。 六幕: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相:互相。 联:连接。 如:像。 履(旧):走,踩踏。 其:那。持:支撑。 自:自然,当然。 伏:通“服”,佩服。其:他,指喻皓。 精练:高明。(2)、 通假字人皆伏其精练(伏,通“服”,佩服)(3)、 词类活用a患其塔动(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担心。)b便实钉之(实:使动用法,使坚实。钉:名词做动词,用钉子钉。)c人履其板(履:名词用作动词,走,踩踏。)(4)、一词多义A如土中狗蝎: A乃以瓦布之:如 B六幕相联如胠箧: 以 B岁以大穰:C匠师如其言: C. 贻以金钗:钉 A便实钉之: A方为秋田之害B钉板上下弥束 方 B方两三级:方为秋田之害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塔动之因 患其塔动则以钳搏之 其 匠师如其言之 土人谓之“傍不肯” 其喙有钳钱帅登之 其虫旧曾有之便实钉之(5)、古今异义但逐层布板讫(但:只。今常用于转折连词)盖钉板上下弥束(盖: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因为”。今常用于“盖房”“锅盖”等义)人皆伏其精练(精练:精熟、高明。今常用于文章或讲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句)患其塔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