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2.58KB ,
资源ID:405206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5206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综合基础知识》培训笔记.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综合基础知识》培训笔记.docx

1、重庆综合基础知识培训笔记第1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1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哲学是关于世界的学说。(判)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判)3.(多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依据。4.(多选)在哲学史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同唯物论统一起来,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从而使哲学第一次获得了

2、真正的科学性,成为完全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由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研究社会历史问题的各门学科像研究自然学科一样,具有精准的科学性,从而也能真正揭露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了科学。5.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6.历史唯物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7.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起揭露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以下都不可分) A.物质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2.根本特性客观实在性,立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在时间、空间中运动、变化发展的。(判)B.

3、运动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2.运动:无条件绝对的永恒的 静止:有条件相对的暂时的3.宇宙中的所有事务,一方面是相对静止的,另一方面又是绝对运动的。C实践1.是人所特有的改造世界物质的对象性活动。2.性质和形式: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3.基本特征:客观实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4.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社会变革。D意识1.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2.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应。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3、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1.世界是普遍联系

4、的整体2.是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3.客观性、普遍性。B发展1.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过程中有偶然性和必然性。3.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是一致的。4.规律是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5.规律的特点:客观性、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C三大基本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质、量、度。2.否定之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否定方面和肯定方面的辩证统一。每一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否定性,即趋于灭亡的必然性。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的发展结果。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否定的实质就是杨弃。否定之否定不是肯定。揭

5、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3.对立统一(矛盾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贯穿矛盾始终、绝对的。4、认识的本质和过程A认识1.认识是人的一种求知活动,是人的思维和外部世界的一种关系。2.认识是以实践为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3.主体:从事认识的人(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指与主体相对的,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所指向的客观对象。4.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在实践中获得统一。5.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实践关系认知关系价值关系审美关系6.认识的表现过程:感性-理性7.感性的表现形式:感觉、知觉、表

6、象 特点:直接性、具体性、丰富性。8.理性的表现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特点:抽象性、概括性、全面性。B实践1.认识依赖实践,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 决定性作用的表现: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C真理1.客观性(任何真理均包含不依赖于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2.价值性(真理对人类时间活动的功能性,揭示了客观真理具有能满足主体需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人类社会的本质和结构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是社会关系得以建立的基础,实践是社会发

7、展的动力。3.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4.劳动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是全部社会历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生产劳动的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5.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或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物质生产实践是社会物质生活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它对社会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7.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物质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 8.社会经济结构:同生产力发

8、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9.生产力要素: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10.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11.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对生产关系的性质起决定作用。 1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13.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 1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a) 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性b) 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平衡c) 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 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9、。e)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6、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变化要求。2.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规律,是贯穿人类社会必须适应的最普遍的规律。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不可分的统一体。在这一矛盾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5.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6.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活动。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

10、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第2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商品和货币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2.商品是一个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4.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a.商品特有的本质属性。b.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使用价值a.商品的有用性,即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交换价值a.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5.劳动二重性决定了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

11、值的两个因素具体劳动-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价值 6.货币是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一种特殊的商品。 7.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9.价值规律的作用通过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 10.价格作为价值的表现形式,一方面由价值决定,受价值调节,另一方面还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2、资本和剩余价值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2.货币与资本的区别a.流通形式的不同b.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3.当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货币就转化为资本4.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两个前提条件a.

12、劳动者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从而丧失了生活资料来源,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一无所有)6.剩余价值a.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由雇佣工人创造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b.剩余价值的来源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c.剩余劳动是劳动者生产自己和家属生活必需品的必要劳动以外的劳动。d.分类:绝对剩余价值(延迟工作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其实质都是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实践而进行的。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a.不变资本是转变成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b.可变资本是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c.能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因此叫可变资本。3、资本的积累和资

13、本的循环1.社会再生产按其规模可以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2.资本主义的特征就是扩大再生产3.剩余价值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4.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则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5.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6.企业三个阶段a.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 资本三个形式b.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7.产业资本的循环要保持连续性,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a.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b.这三种职能资本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8.资本的周转的速度影响剩余价值的生产。4、垄断资本的经济实质和特征1.经历的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2.垄断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最深厚的

14、基础3.垄断资本主义五个特征:a.垄断组织在经济中起决定作用。b.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c.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d.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e.最大的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经济本质。第3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是反映早起无产者群众解放要求的社会主义学说。2.空想社会主义杰出的代表: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3.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客观上起了唤醒工人阶级革命觉悟的促进作用4.空想社会主义严重的历史局限性:a.他们的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心史观

15、b.未能找到实现无产阶级解放和建立理想社会的根本力量和有效途径。5.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a.客观物质条件:19世界中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迅速发展b.社会政治条件:19世纪30-4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丝织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c.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初空想社会主义学说。6.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正式诞生。7.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a.资本主义的必然灭

16、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b.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c.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道路d.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e.关于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为要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而斗争的理论f.关于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相互关系的理论。g.关于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的理论。8.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a.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b.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运动推进了一个新阶段c.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了一个新

17、阶段d.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两大运动合流,整个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2、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后,首先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代表人物是列宁。2.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a.第一次从根本上推翻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b.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新时代c.十月革命的胜利动摇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统治地位,开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纪元。d.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

18、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广泛传播和无产阶级政党在各国的建立。3.1924年1月 列宁逝世,1928年开始,苏联终止了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体制模式:斯大林模式,基本特征在于高度集权。4.20世纪70年代中期,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多时达到16国,现在无产阶级政党5个。3、社会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1.一些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50年代开始改革,运动发端于南斯拉夫。2.20世纪50年代初期,东欧各国也相继改革3.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a.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b.开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4.越南、老挝、朝鲜、古巴、中国继续坚持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2章

19、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及其伟大胜利(1921年7月-1949年10月)1.“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3.“三大”(1923),国共合作、国民一大为标志。4.“四一二”(1927、4、12) 蒋反革命5.三大起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1927/8/1) 深入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6.长征(1934/10/10)7.遵义会议(1935) 毛中央政委、张替博负责中央总责任。挽救了中国革命。8.长征结束(1936/10) 一二、四 甘肃会宁 会师

20、9.1937/7/7(3个7)卢沟桥事变10.1937/9/25 第一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11.1941-1943 最艰苦阶段 十大政策 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为中心12.七大 1945 毛泽东为指导思想。13.日本投降 1945/8/15 14.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口号:和平、民主、团结15.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6.1946/6/26 蒋撕毁“双十协定”和“停战协议”17.1948年秋,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18.七届二中全会 1949年3月 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工作重心 乡村到城市19.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10/12、中国共产党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

21、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2.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而在我国初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4.1956/4,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5.八大(1956/9) 提出了党和人民今后的主要任务 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27.八届九中全会(1961/1)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8.1976/10,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政治

22、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9.1978/5/11,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3、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努力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 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工作重点转移的决策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6)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

23、想的伟大意义,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胜利完成。3.十二大(1982/9) 大会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十二届三中全会(1984/10)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5.十三大(1987/10)加快和深化改革,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方针,确定了我国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6.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重要的南方讲话,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7.十四大(1992/10)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

24、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8.一国两制 1997/7/1 香港回归 1999 澳门回归9.十五大(1997/9)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后,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0.三次重大政治斗争:抗议以美国为首轰炸大使馆,李登辉两国论,法轮功11.2000/2 三个代表12.十六大(2002/11)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本世纪头20年的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2节 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1.党的性质(2个先锋队,一个中心,

25、一个利益,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十六大党章: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自己的行动指南。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路线1.十六大党章: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在现阶段的任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26、。2.十六大党章: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3、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党的队伍的先进性,使党成为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2.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党的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3

27、.党的作风建设: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要内容4.加强党的建设,还要重视加强党的制度建设。5.十六大党章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关于纪律)6.党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7.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就是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形成的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一致,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动上的一致。5、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和党的干部a) 党员是党的细胞,是党的基础b) 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

28、动人民普通的一员,所有共产党员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c) 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骨干,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d) 干部标准:德才兼备e) 干部队伍的基本方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第3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1节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2.历史依据:是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

29、产物。3.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4.思想理论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5.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6.1915年,新文化运动。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开始萌芽、初步发展、走向成熟、继续发展2.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3.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4.提出红色政权,“工农武装割据”,以及人民军队建设、党的建设、土地革命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5.达到成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

30、到成熟。6.1942年-1945年整风运动7.继续发展:总结了十大军事原则;提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等一套战略策略思想;系统地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第2节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1.将中国资产阶级区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前者是革命的对象,后者是革命的动力。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3.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4.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土地革命5.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农村根据地6.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7.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共产党自身建设。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见书P25 需熟悉。3、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1.人民军队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3.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4.毛泽东提出了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