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通用版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诗歌阅读 第一编 如何读懂诗宏观中观第2讲中观上从题材上对接,触类旁通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诗大致有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咏史怀古诗、山水田园诗、即事(景)抒怀诗等几种类型。相同题材的诗歌,诗中的情感是相近的,手法是相似的。为此,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取得“读一首诗,知一类诗”的效果。(一)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对接教材: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容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
2、物讽世。(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象征、拟人和对比。(3)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标志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题目,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情感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应用体验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
3、)题。(11分)流莺注李商隐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注此诗大约是李商隐从桂管观察使幕(佐助人员)返京暂充京兆府掾属(佐助人员)时所作。(1)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漂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B“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C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D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E这首诗首先描述流莺的恓惶之状,第二联起,转入寄托,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流莺的
4、形象之上。第三联主要是时间上的跨度,以及境况的对比。尾联抒发伤感。解析:选CEC项,“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说法错误,莺虽然啼鸣了,但是并未实现本意,因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栖息的花枝。E项,还有空间的跨度。(2)诗人托流莺以寓怀,抒发身世之感,结合全诗,简要赏析。(6分)答: 解析:本诗托“流莺”咏怀,要分析“流莺”特征,再结合注解和作者的经历来分析作者的情感。流莺,指漂荡流转、无所栖居的黄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流莺的漂荡象征着诗人的飘零身世,“巧啭”象征着诗人的美妙歌吟,本意象征着诗人的理想抱负,也可以说是诗人所抱的政治遇合的期望。“岂能”“未必”,一纵一收,一张一弛,将诗人不
5、为人所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伤感曲折传出,在流美圆转中有回肠荡气之致。“风朝”与“露夜”、“阴”与“晴”、“万户”与“千门”、“开”与“闭”又各自成对,读来别有一种既整饬又流美,既明畅又含蓄的风调。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凤城”借指长安,“花枝”指流莺栖息之所。这两句是说,自己曾为伤春之情所苦,实在不忍再听流莺永无休止的伤春的哀鸣,然而在这广大的长安城内,哪里又能找到可以栖居的花枝呢?参考答案: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辗转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诗歌鉴赏流莺是唐代诗
6、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托物寓怀的诗篇,借流莺暗喻自身,寄托身世之感,抒写自己漂泊无依、抱负难展、佳期难遇的苦闷之情。首联描写了流莺的漂荡无依;颔联指出流莺内心的苦闷,未必有良辰佳期;颈联写流莺为了“本意”不管何时何地都在“巧啭”,艰辛备尝;尾联联系到诗人自身,点明“伤春”正意,明写流莺,实寓自身,读来既像是诗人对无枝可栖的流莺处境的关心,又像是诗人从流莺哀啼声中听出的寓意,更像是诗人自己的心声,语意措辞之精妙,可谓臻于化境。全诗咏物抒情,风格轻倩流美,情思深婉。(二)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王湾)、秋思(马致远)题材特征内容情
7、感常用技法内涵作者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内容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1)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3)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4)因梦寄情,虚实结合。标志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
8、、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情感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应用体验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诉 衷 情吴激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鸥似雪,水如天,忆当年。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注吴激:宋人,出使金国被扣,留仕于金多年。此词写于其归家途中。华颠:头发花白。(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9、残月照吟鞭”一句景中含情,用“残”字修饰“月”,暗示词人的悲伤孤寂之情。B“催上渡头船”与柳永雨霖铃中的“兰舟催发”情景相似,意绪相同。C“鸥似雪,水如天”两句,承上启下,词人由眼前水行所见,唤起对记忆深处美好情景的回忆。D词尾三句描写亲切温馨的场面,既富有戏剧性,又充满了轻松活泼的家庭气氛。E词上片以写景为主,营造氛围;下片重在抒情,情真意切。整首词用语清婉,哀而不伤。解析:选ABA项,“残月照吟鞭”是点明时间,主要表现的是词人急于赶路、急于归家的心情;B项,“意绪相同”错,“兰舟催发”表现的是不忍离别而又不得不离别的难舍意绪,“催上渡头船”表现的是游子思归的意绪。(2)词人“不成眠”的原因
10、是什么?“不成眠”与“残月照吟鞭”有什么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不成眠的原因:夜寒;思乡心切;久别将归的兴奋与激动。词人因为夜不能寐,所以索性早起,在残月之下扬鞭赶路。诗歌鉴赏远离故乡的游子,即将踏上归家的路程,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对于被强留仕金的吴激来说,这种心态显得更加复杂而深沉。词人以饱蘸感情的笔墨,运用白描的手法,既对这种归心似箭的情态作了生动描述,又吐露了一腔浓烈的思乡情意。“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两句写景,采用化景物为情思的手法。在凉秋深夜,游子独自歇宿于荒郊茅店,因久别将归而一时难以入眠;中天的月亮照着半夜起程赶路的游子,他不是因寒冷而满腹牢骚
11、,倒像是高兴得自言自语,且行且吟。“寒”和“照”不仅写出了游子的感觉与视觉形象,而且丰富了感情的容量。“黄花细雨时候,催上渡头船”以自然景物来渲染气氛,细雨霏霏,秋菊盛开,在他人眼中,本该是饮酒赏菊的美好时光,但一个“催”字却使意境陡转,表现了游子急于归家的心态。词人生于江南,长于江南,“鸥似雪,水如天”之景诱发了他对谙熟事物的亲切感。“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的情景十分亲切动人,然而这只是词人想象中的一幕。(三)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对接教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
12、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内容送别诗涉及的范围极广,有君臣官场赠别,有市井朋友相别,有亲人情人离别。(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人的伤离之深。(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乐景写哀或反衬)。(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 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情感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对友人的
13、安慰与勉励;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应用体验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远怀舍弟颖、观等杜甫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云天犹错莫,花萼尚萧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注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安史之乱后杜甫曾流落荆州。错莫:纷乱昏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
14、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B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标题中的“怀”字来写。C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这两句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E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距离很远,不能相见的感伤。解析:选ABA项,“老去无为的感慨”无中生有,作者借这两句表达了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B项,“虽无一字写思念之情”有误,“吟诗正忆渠”直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6分)
15、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分析出这两句的含意,再判断其运用的手法,最后结合情感和表达效果阐释。“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是回忆往昔兄弟们相聚一堂、欢乐畅快,引得邻人羡慕的场景,属于虚写;也正是回忆的快乐反衬出了现实分离的痛苦。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运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在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四)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对接教材: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内容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
16、,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标志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情感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奋勇杀敌、英
17、勇无畏的英雄气概。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向往。应用体验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塞下曲(其二)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开头四句写军士饮马渡河时的所见所感,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塞外苦寒的景象。B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见边,画面清新绮丽,气势恢宏。C临洮,古县名,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发生战
18、争的战场,见到临洮,自然会联想到过去在这里发生的战争。D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在生动的场景描写中将战争的残酷深刻地揭示出来,因而更具震撼人心的力量。E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场遗迹的描写,来侧面表现主题。解析:选BDB项,“清新绮丽”错误,落日、平沙等意象组成的画面应是阔大、雄浑的。D项,“七、八两句以议论收笔”错误,七、八两句写的是临洮这一代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抛露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并没有议论。(2)本诗蕴含了诗人游历边塞时的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通过描写边塞自然条件和军旅生活,表现了对军旅艰
19、辛生活的感慨;通过写蓬蒿间杂乱的白骨,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诗歌鉴赏开头四句由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写出了塞外广袤苦寒的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地域所写的内容。写苦寒,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地域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平沙”谓沙漠之地。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是长城的起点,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落日,境界阔大,气势恢宏。最后四句将战争的残酷深刻地揭示了出来。诗人并没有否定“意气高”,只是觉得仅仅看到长城战中战士们斗志高昂这一个方面是不全面的,所以七、八两句写出了战争残酷的另一个
20、方面,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此诗在构思上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有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五)咏史怀古诗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内容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
21、的讽喻。(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标志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字眼。情感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应用体验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11分)酹 江 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胡世将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塞马晨嘶,胡笳夕引,赢得头如雪。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阃外何人,回首处、铁骑千群都灭。拜将台欹,怀贤阁杳,空指冲冠发。阑干拍遍,独对中天明月。注兴元
22、:地名,今陕西汉中市,南宋时为宋金对垒前线。作者曾任川陕宣抚使。一范一韩人物:指北宋抗击西夏、巩固西北边防的范仲淹与韩琦。汉家三杰:指辅助刘邦夺取天下的张良、萧何、韩信。阃(kn)外:指统兵在外。拜将台:传说刘邦在此拜韩信为将。下文中的怀贤阁是为纪念诸葛亮而建的。欹(q),倾斜。(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神州沉陆,问谁是、一范一韩人物”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B“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写出现在缺少可以抵御外侮的名将,国家半壁江山已沦入敌手。C“试看百二山河,奈君门万里,六师不发”,词人对朝廷软弱避战、不积极保卫河山的做法表示
23、痛惜。D该词写出了作者面对破碎的山河的万千思绪,自己身处战争后方无力扭转战局,心中充满失望与忧愤。E词中“三秦往事,只数汉家三杰”一句,借古人之事,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解析:选ADA项,“当年为国建功的名将已逐渐被人们淡忘”说法错误,词人对他们无比仰慕与怀念。D项,“自己身处战争后方”错,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当时身在战争前线,这一点可从注释中看出。(2)“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是词作中两组对仗的句子,请任选一组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作用。(6分)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塞马晨嘶,胡笳夕引”写出了边塞军情紧张,敌人兵临城下,大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场景,暗示
24、了作者此时面对紧张局势内心的焦急,与下文“赢得头如雪”的无奈形成了对比。(示例二)“拜将台欹,怀贤阁杳”写出了古迹毁塌湮没,勾勒出一幅苍凉的景色。暗指英雄人物及他们的豪情业绩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追思和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之情。诗歌鉴赏此词为感时而发,指斥和议之非,期待真有抱负才能的报国之士实现恢复大业。它用东坡赤壁怀古韵,此词亦可称“兴元怀古”。在“神州沉陆”、北宋沦亡之后,面对“北望长安应不见,抛却关西半壁”的山河残破的形势,不能不令人临风怀想古来于此为国立功的上述先贤。这也是作为边帅初到兴元的胡世将通过怀古以咏怀见志,表示他希钦和追慕的目标。但在首句“神州沉陆”之后,紧接着“问
25、谁是、一范一韩人物”,实是在深慨当代没有这样的人物。下面说“汉家三杰”已成“往事”,拜将台与怀贤阁则一“欹”一“杳”,都是暗寓“时无英雄”之慨。当时张浚是个名望很高的主战派领袖,主张“中兴当自关、陕始”,自请宣抚川陕。可惜他志大才疏,轻师失律。建炎四年九月,他所指挥的五路之兵四十万人与金兵接战后溃于富平(今属陕西),从此关、陕丧失不可复。胡世将上痛和议之非,近伤富平之败,和则非计,战则非能,抚今怀古之余,内心更加感到自己责任重大,既愤且忧,“赢得头如雪”了。以功业论,胡世将还算不上什么“中兴名臣”,但此词忧怀国事,着眼大局,不失阃外边帅的气度。“塞马晨嘶,胡笳夕引”两句,有西北战场特有的边塞气
26、氛。篇末写怒发上指,阑干拍遍,情怀激烈,显示内心忧愤之既巨且深,再也无法平复了。(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对接教材:过故人庄(孟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山水田园诗是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内容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白描与工笔;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27、(3)常用的抒情方法: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乐景写哀情(反衬)。标志山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情感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应用体验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分)村居书喜陆游红桥梅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
28、深老亦耕。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中“红”“白”相互映衬,色彩明丽自然,描绘出早春乡间清新的风貌。B“花气袭人”从嗅觉的角度,写出天气骤暖,春花绽放,香气浓郁芬芳扑面而来的景象。C“鹊声穿树”将无形的喜鹊叫声描写得生动可感,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D“贫犹醉”的深沉感叹与杜甫登高中的“潦倒新停浊酒杯”有异曲同工之妙。E这首诗前两联描写了初春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联表现了诗人田园生活的乐趣。解析:选CDC项,“突出了林中幽深静谧的环境”错,这里描绘的是鸟语花香热闹的山林美景。D项,“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诗人晚年贫苦,因病不
29、能喝酒,表现的是羁旅的愁苦与孤独;“贫犹醉”意思是虽然家贫,幸得乡间酒贱,犹能常买一醉,表现了诗人悠闲惬意的晚年生活。(2)本诗中写了诗人村居生活中哪些可喜之事?请简要概括。(6分)答: 参考答案:春水已生,天气骤暖,雨后新晴;晚年有酒相伴,身体硬朗,悠闲自在;官赋已交,整年不会有小吏催租。诗歌鉴赏此诗是一首表现田园生活乐趣的抒情诗,嘉泰二年春作于山阴,诗人时年七十八岁。首联写村居所见的水乡远景,红桥白塔,晓山春水,色彩鲜明,风景如画。颔联写庭院园林中的近景,花香鸟语,声色具备,春意盎然。颈联写诗人村居生活的乐趣:虽然家贫,幸得乡间酒贱,犹能常买一醉;虽然自己年老了,还是勉力到原野耕地,舒散一
30、下筋骨。尾联庆幸自己乡居生活无人打扰因为自家已经提前交足了赋税,整整一年没有官吏来敲门了。(七)即事(景)抒怀诗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诗,一般来说并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如怀亲、送友、思乡,抒发人生感慨、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地称之为“即事(景)抒怀诗”。对接教材: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内涵即事(景)抒怀,指的是作者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内容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虚实结合;衬托(以动衬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