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24.16KB ,
资源ID:40483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483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二三.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二三.docx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二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一)姓名_班级_ 学号_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可知性 B、存在性 C、多样性 D、物质性2、设想运动可以脱离物质,必然导致 ( ) A、形而上学 B、不可知论 C、唯心主义 D、相对主义诡辩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出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物主义C、一元论和二元论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4、错误思想也可以通过人的活动对物质世界产生反作用,这是( ) A、唯心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2、、形而上学观点 D、精神万能论观点5、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 A、它可以重复出现 B、它是客观庶务本身所具有的 C、它是一种物质实体 D、它是不能被人所掌握的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绝对真理的体系 B、人类发现的最终真理 C、一切科学知识的总和 D、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科学体系7、庄子认为,生与死、可与不可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这是 ( )A、辩证法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D、普遍联系观点8、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 ( ) A、主观努力 B、社会实践 C、科学活动 D、思想斗争9、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是 ( ) A、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B、意识是通过遗传获得 C、意

3、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与物质都是社会的本质10、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1、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矛盾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12、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 A、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3、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 ( )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有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B、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

4、次完成 C、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14、真理就是 ( ) A、对人们有用的理论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性 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认识 D、对大多数人的普遍同意的意见15、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等级关系 C、生产关系 D、阶级关系1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理论联系实际 C、“三个有利于”标准 D、“一国两制”构想17、社会基本矛盾是指 ( ) 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 B、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社会主义

5、和资本主义的矛盾18、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就是( ) A、生产力水平不高B、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人口素质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19、上层建筑的核心是( ) A、政党 B、国家政权 C、政体 D、法律20、国体代表了一个国家的 ( ) A、经济制度 B、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中 C、法律制度 D、政权的组织形式21、历史是有目的、有意义的人参与的活动,由此 ( ) A、社会历史的发展不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B、社会是有人的思想动机决定的 C、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完全不同 D、社会发展的规律必须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22、社会形态是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6、体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体 D、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23、衡量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 ) A、科学技术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素质 D、管理水平24、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否祈祷促进作用,取决于 ( ) A、它是否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B、它是否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C、它是否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D、它是否保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漏选不得分。)25、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 ( ) A、二者是统一的 B、世界观就是方法论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7、 E、二者没有联系26、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 ( ) A、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区别 B、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别 C、普遍矛盾和特殊矛盾的区别 D、现实矛盾和非现实矛盾的区别 E、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27、“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 ) A、马克思注意世界观的根本出发点 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 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E、检验真理的尺度28、社会意识各种形式的共同点在于它们 ( ) A、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都是同时产生的 C、都是具有相对性 D、都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E、都属于上层建筑29、人口因素对社会反站的作用表现在( ) A、它是社

8、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 B、人口质量决定国家性质 C、它能够影响社会的效率 D、它能够制约社会发展的速度 E、它可以决定社会革命的发生30、社会进步包括 ( )A、物质文明的发展 B、精神文明的进步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人么思想道德水准的进步E、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一)参考资料: 一、(1)D (2)C (3)D (4)B (5)B (6)D (7)C (8)B (9)C (10)A (11)D (12)D (13)D (14)C (15)C (16)A (17)C (18)B (19)B (20)B (21)D (22)B (23)A (24)B 二、

9、(25)AC (26)AE (27)ABCDE (28)ACD (29)AD (30)ABDE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二)姓名_班级_ 学号_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 ( )A、哲学就是世界观 B、任何世界观都是哲学C、哲学与世界观毫无关系 D、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2、马克思注意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世界上某些事物和现象 B、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C、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D、具体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3、时间的特点是( ) A、顺序性 B、持续性 C、一维性

10、 D、广延性4、感觉是( ) 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B、人特有的 C、人与动物都有的 D、动、植物都有的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 A、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 B、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新发现 C、18-19世纪的德国古典哲学 D、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6、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指 (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一元论和二元论 C、辨证法和形而上学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7、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是 ( ) A、代替与被代替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C、模拟与被模拟的关系 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8、运动是物质的 ( ) A、唯一特征 B、根本属性 C、承担者 D、主体9、唯

11、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 A、矛盾着的对立面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景致辨证统一的观点10、发展的实质是 ( ) A、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B、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想符合的事物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的事物 D、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1、矛盾是 ( ) A、客观存在的 B、主观自生的 C、可能存在的 D、抽象存在的12、认识是主题对课题的认识,客体是 ( ) A、自然界的存在物 B、观念本身 C、人类时间和认识的对象 D、人类意识的创造物13、感觉、知觉、表象是 (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

12、形式 D、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4、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的原理,犯了 ( )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 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15、实践高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 ( ) A、绝对性的优点 B、普遍有用的优点 C、相对性的优点 D、直接现实的优点16、真理一元论就是指对于一个确定的对象来说 ( ) A、正确的认识只能一次获取 B、只能有一种认识 C、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D、用同一种方法获得的认识17、社会历史发展中,决定性因素是 ( ) A、人口素质 B、地理环境 C、国家政权 D、生产方式18、社会存在是指 ( )

13、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社会物质条件19、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哲学上不存在(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20、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 ) A、地理环境的反映 B、人口因素的反映 C、生产方式的反映 D、生产关系的反映21、国家是代表 ( ) A、剥削阶级利益的 B、统治阶级利益的 C、全社会成员阶级利益的 D、劳动人民利益的 22、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哲学 D、科学23、我国目前进行的改革是( ) A、社会主

14、义基本政治制度的改变 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改变 D、社会主义形态的稳定24、科学技术是 ( ) A、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 B、现实生产力 C、一种特殊的生产力 D、生产力的四个要素25、以下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 A、宗教 B、艺术 C、大部分社会科学 D、自然科学26、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 ( ) A、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 B、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 C、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D、对社会发展没有影响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漏选不得分。)27、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基础实现

15、了 (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D、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E、时间和空间的统一28、以下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 A、心外无物 B、理在气先 C、绝对观念是世界的本质 D、道生万物 E、存在就是被感知29低级运动形式和高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B、前者可以转化为后者 C、后者中可以包含前者 D、他们的运动主题都是物质 E、他们之间不是并列和等同的关系30、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上,正确的观点是( )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人脑胜利活动的产物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D、意识是通过

16、先天遗传获得的 E、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31、唯物辩证法是关于 ( ) A、世界本原问题的科学 B、普遍联系的科学 C、联系和发展的科学 D、一切规律的科学 E、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32、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 ( ) A、严密完整的科学真理体系 B、具体真理 C、客观真理 D、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E、绝对真理的体系33、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表现为 ( ) A、对社会发展的动力回答不同 B、对科技作用的回答不同 C、对社会发展有无规律性的回答不同 D、对谁是历史创造者的回答不同 E、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回答不同34、我们判断一切工作

17、的成就,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利于 ( ) A、生产力的发展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关系的变革 E、人的思想水平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二)参考资料:一、(1)D (2)B (3)C (4)C (5)C (6)A (7)C (8)B (9)C (10)A (11)A (12)C (13)D (14)D (15)D (16)D (17)A (18)D (19)D (20)C (21)B (22)A (23)C (24)C (25)D (26)C 二、(27)AD (28)BCD (29)无 (30)ACE (31)CE (32)ABCD (33)ACDE (34)A

18、BC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三)姓名_班级_ 学号_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1、物质的唯一特征是( ) A、运动 B、客观实在性 C、存在 D、可以被感知2、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的本原是( ) A、宇宙精神 B、人的意识 C、神的意识 D、物质和精神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承认意识的能动性 D、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系统性5、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 ) A、人们制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 B、经常出现的现象

19、之间的联系 C、事物本身具有的本质和必然稳定的联系 D、事物之间的偶然联系6、假象是指( ) A、正面的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B、对事物现象的错觉 C、从反面歪曲的表现本质的现象 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7、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 A、本原和诞生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根据和条件的关系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唯

20、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10、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B、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C、与客观事物武官的自由创造物 D、借助于抽象逻辑思维形式达到对事物本论的把握1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一根本观点告诉我们( ) A、一切知识归根结底来自直接经验 B、无需学习间接经验 C、一个人的知识大量来自直接经验 D、必须事事学习直接经验12、对不可知的论予以最有力的驳斥的是( ) A、客观事实 B、哲学理论 C、客观真理 D、社会实践13、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 ) A、可能与现实的统一 B、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21、归纳和演绎的统一 D、分析和综合的统一14、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 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 C、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D、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积累15、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这就是绝对了我们对真理的根本态度( ) A、任何真理都不能变动 B、任何真理都可以变动 C、既要坚持真理,又要修正错误 D、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16、在认识中坚持反映论的原则( ) A、是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 B、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17、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 ) A、两种不同的国体 B、两种不同的社会状态 C

22、、两种不同的政体 D、两种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8、生产力是人们( ) A、改造整个世界的能力 B、改造、利用自然界的能力 C、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D、认识世界的能力19、社会运动的两对矛盾之间的关系是( ) A、相互并列 B、互不相干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起决定作用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起决定作用20、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是如何回答( ) A、哲学基本问题 B、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C、世界的本原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的问题21、社会进步的基本动力是( ) A、人的创造里 B、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C、革命阶级的推动 D、科学技术的进步 22、“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23、”的观点是( ) A、唯物史观 B、唯心史观 C、辩证法的全面观 D、群众史观23、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 ) A、巩固公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 B、发展生产力 C、开展上层建筑领域的革命 D、搞好按劳分配24、生产力诸因素中的主导要素是(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劳动工具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或漏选不得分。)25、静止是( ) A、绝对不动 B、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C、测量运动的尺度 D、有条件的 E、相对的26、辩证法发展的基本历史形态是( ) A、古代朴素辩证法 B、近代机械辩证法 C、近

24、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D、马克思注意的辨证唯物论 E、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27、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表现在( ) A、理性认识以来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到理性认识 C、二者互相依赖,互相渗透 D、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 E、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28、“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理表明( ) 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B、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 D、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 E、认识是不可靠的29、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 ) A、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才能证明其是否可靠和正确 B、发挥理性认识

25、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C、标志着认识的最终完成 D、使人们能够改造客观规律 E、使理性认识得到修正和发展30、下列属于上层建筑的是( ) A、图书馆 B、大学 C、法院 D、议会 E、军队3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表现为( ) A、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B、只对某些社会起制约作用 C、当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发展时,轻易改变它会受到惩罚 D、生产关系不可能长久地落后于圣餐里的状况 E、对社会主义社会不起作用32、国家的实质是( ) A、以军队为主要成分的暴力机关 B、阶级统治的工具 C、调和各阶级之间的矛盾的机构 D、维护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机构 E、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专政机关

26、33、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理论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 A、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维护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机构 E、一切社会成员的利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二)参考资料:一、(1) B (2)B (3)A (4)A (5)C (6)无 (7)C (8)A (9)D (10)D (11)A (12)D (13)B (14)C (15)D (16)A (17)B (18)B (19)D (20)B (21)B (22)B (23)B (24)A 二、(25)BCDE (26)ACE (27)ABCDE (28)ABCD (29)ABE (30)CDE (31)ACD (32)ABE (33)ABC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