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8 ,大小:2.62MB ,
资源ID:40464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464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的报告new.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的报告new.docx

1、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的报告new项目名称: 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委 托 方: 杭州市规划局承 担 方: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规证甲字:0250084)院 长: 顾朝林 教授、博导总 工: 崔功豪 教授、博导项目总指导:崔功豪 教授、博导项目负责人:张京祥 博士、副教授项目参加人:陈 雯 博士、副研究员林炳耀 教授周诚君 博士黄春晓 博士罗震东 硕士王兴平 博士、高级规划师刘兆德 博士、副教授管驰明 博士向俊波 硕士曹敏娜 硕士方 倩 硕士特邀顾问: 范朝礼 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城市处 处 长朱家良 浙江省经济规划院 研究员 马裕祥 浙江大学建工学院 教 授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2、Concept Planning for Hangzhou City Development规划总报告规划专题专题一:杭州都市区功能定位研究专题二:产业分工与道路择定专题三:塑造创新的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专题四:提升杭州的中心职能金融和物流专题五:交通发展战略规划专题六: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规划专题七:杭州城市风貌与城市形象专题八:杭州旅游发展规划专题九:杭州都市区生态化建设专题十:杭州城市的人文与精神专题十一:经营城市与制度创新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Concept Planning for Hangzhou City Development规划总报告导 言城市是一个特殊复杂的巨系统,影响城

3、市发展的因素数以亿计。我们工作在城市、生活在城市,往往自以为对城市已经很熟悉、很了解。然而欲真正把握城市发展的真谛,却并非易事。时代在发展,人类在进化,信息在爆炸,社会在变革。城市变得越来越难以捉摸,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日趋增多。任何人期望驾驭城市发展的规律,都需要不断地重新认识城市。从这个意义上说,本概念规划,正是对杭州城市及其发展的系统再认识。世界城市发展的轨迹表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启动和起飞阶段,急迫需要大城市依靠其集聚度高、辐射力强的优势,承担起区域发展中心的职能。前不久,杭州的决策者果敢冲破缠绵多年的“西湖情结”,将钱江两岸的萧山、余杭划入杭州都市区。这是一个石破天惊、富有魄

4、力的大决断,是一个顺应规律、超越自我的大融合,也是一个抢占先机、影响深远的大手笔。本概念规划,正是这一重大战略举措的阐释和延伸。为赋予其应有的价值,我们未敢懈怠:以理性思考,力图把握杭州城的脉动;以纵横比较,力图唤醒杭州人的警觉;以前瞻眼光,力图解析杭州魂的未来杭州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总报告导言第一篇:发展与危机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7)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8)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3、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4、规避风险的内生优势5、颇具

5、磁力的人居环境三、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9)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2、优势不显的工业化之路3、尚未整合的都市区空间4、偏安一隅的杭州醉文化第二篇:人文与精神一、根脉与情结 (14)1、生态文化2、偏安文化3、工巧文化4、英烈文化二、撞击与反思.(14)1、自耕垄田2、勾留西湖3、醉浴暖风4、商唯坐售5、乐水乐静三、融合与再造. (15)1、扬弃2、融合3、再造第三篇:理念与目标一、建构认识城市的高境界城市竞争的新法则 (17)1、城市以功能比强弱2、城市以文化论输赢3、城市以空间视优劣4、城市以环境定胜负二、重构杭州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人间天堂的新理想(18)1、接轨国际

6、,充满活力的开放之城2、辐射带动,功能卓越的中心之城3、空间整合,弹性生长的有机之城4、山水城林,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5、灵秀文润,人居最佳的诗韵之城三、新构杭州在长三角中的关系坐标区域发展的新角色(19)1、杭州与上海:依托上海、错位经营、互惠互利、相对独立2、杭州与苏州:各为一翼、资源共享、良性竞争、局部超越3、杭州与宁波:依江借海、双赢联动、有扬有放、巩固中心第四篇:产业与路径一、产业战略:转变中的希望(21)1、产业体系从垂直分工到水平分工2、产业性质从综合型到特色化3、产业功能从生产中心到资源配置中心4、产业组织从碎石型到规模集群二、高新技术产业:孵化中的成长. (22)三、生产服务业

7、:发展中的先机 (23)1、以错位服务培育区域专业金融中心2、以供应链管理建设现代物流中枢3、以环节经营发展技术中介基地四、旅游业:转型中的延伸 (25)1、市场延伸:由国内旅游走向国际旅游2、产业链延伸:从单一观光走向综合产业3、空间延伸:从西湖走向区域4、功能延伸:从发展旅游业走向提高城市竞争力第五篇:空间与环境一、拐点与中枢区域交通网络的构筑.(27)1、基于清醒判断的对策2、以主通道拓展城市影响腹地3、以强大功能支撑中枢地位二、容量与模式都市区空间发展方案比选.(28)1、都市区的人口发展预测2、都市区空间发展方案三、有机的秩序杭州都市区空间结构的重整.(30)1、轨迹与症结:城市空间

8、演化剖析2、东进或南下:都市区空间发展的基本走向3、双核拥江:都市区空间总体构造4、载体与内容:都市区产业空间布局5、雄心与步骤:杭州CBD21空间发展的构想四、优化配置都市区空间规划的政策导引(35)1、从旧八区到新八区:都市行政区域的再划分2、加大引导与管制的力度:都市区空间生长进程的调控3、对空间的合理调整:都市区重大要素的整合五、内外双修雕琢生态与文化并蓄的宜居环境.(37)1、复归自然:确立都市区发展的生态理念2、营建家园:构筑绿色的都市区生态网架3、融合文化:凸显城市底蕴与个性风貌第六篇:经营与创新一、城市经营城市政府的现实课题.(39)1、城市:政府可资经营的最大活化资产2、资金

9、导向和功能导向:明确经营城市的目的3、局部收益和全局代价:合理调控城市房地产业4、有形资源和无形资产:环境与文化资源的经营5、城市形象和注意力经济:知名度、美誉度的经营二、制度创新城市进步的必由之路. (40)1、政府职能定位:寻找有为与无为的契合2、土地制度创新:应用市场机制平衡多元发展主体需求3、城市与区域管治:弥合行政区与经济区的隙痕第一篇:发展与危机一、值得关注的大背景杭州城市发展的宏观环境1、汹涌澎湃的世界性浪潮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潜力将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Batten,1993):(1)能否把所有的有形实体网络(即基础设施)的节点、密度和效率连接到世界各地;(2)能否在世界无形网络体

10、系中,发挥人口知识、资金、货物和服务的全球性交换作用;(3)能否创新和适应性地不断开发网络中所有的协同作用,并起到超前示范向导作用。正如中国的其他诸多城市一样,杭州城市的发展不仅面临着传统的工业化背景,还必须全方位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宏观时代背景。(1)全球化影响日益加深。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城市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国家与地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为城市之间尤其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之间的竞争。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直接推动主体,其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导向,而且会影响别国政府的行为方式和决策导向。(

11、2)市场化考验十分严峻。当今世界,一个国家无论采取何种政治制度,经济的市场化取向都十分明显。我国主动选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也近10年。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计划体制的轨道上行事,因而,对政府来说,用计划的方针来指导市场经济,以计划的意识影响领导的思路,以计划的手段和方式寻求发展出路等现象仍较严重。而与此同时,市场化的浪潮势不可挡。政府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市场的力量,经营好包括城市在内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3)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信息化正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方式和力量重塑着当今世界的时空格局。它对城市功能、规模、形态的冲击,将彻底打破人们对城市

12、既有的传统而狭隘的认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种社会经济要素可以摆脱距离的约束,而按照其内在的需要在更为广大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运动。城市职能的高低越来越取决于其在信息网络节点中所处的区位,城市竞争力的大小也越来越取决于其占有、处理与支配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单一取决于城市规模。经济全球化非对称的竞争(4)现代化前景不容乐观。受世界不平等竞争规则的支配,尽管现代化已成为全球的共识和追求,但是并非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前景都光明灿烂。现代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的现代化,还必须包括基础设施、政府管理、制度环境、全民素质等的全面现代化;现代化的区域上不是仅限于城市,还必须包括农村;不是基于一座城市,还必须包括其周

13、边的广大区域。中国现实的资源与环境基础,质量尚不高的社会与经济运行体系,国际化进程中可能占有的有限空间,以及快速崛起而竞争力强大的周边国家环境,都使得中国现代化的前景不容乐观。思考和研究杭州城市的发展,必须以开放的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广阔的时空背景为参照,以清醒现实的认知态度为基础,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竞争力为目标。2、正在转变的全国性格局随着世界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经济实力最强、经济潜能最大、经济活力最盛的地区之一。“9.11”事件后,中国尤其是包括长三角在内的沿海地区,可能成为世界上投资最安全的地区,极有可能迎来一个国际投资的新高潮和产业专业的新高潮。有必要

14、指出的是,这次产业的全球性转移将有可能区别于80年代、90年代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而大规模的高新技术行业甚至一些生产性服务业将更为青睐中国,青睐中国的沿海地区。从全国产业战略布局的发展态势看,正在实现由“一个大局”向“另一个大局”的转变。本世纪将进一步形成由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西部大开发构成的H型格局。这既使得长三角中的杭州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也面临一个巨大的国内环境挑战:国家对东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要素投入将大为减少,包括杭州在内的沿海城市必须凭借自身的实力来不断扩大国际竞争中的份额;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多条经济轴线和多个中心城市的形成,对国内的资源、要素及对流入中

15、国的国际资本、要素的争夺将大为加剧,而杭州此前在这些方面并不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在资源、劳力、土地等方面对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明显加强,杭州等沿海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国内双重压力。3、激烈重组的长三角区域与经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另一个趋势是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长三角不仅是中国城镇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中国最大的核心经济区,是中国在新世纪有望首先与国际经济接驳的地区。经过80、90年代以国内市场为主要对象的一轮发展竞争以后,目前长三角正处于一个为构筑更高竞争平台而激烈重组的时期,这是包括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空间架构、设施建设在内的全方位重组过程。在这个高度竞争、迅

16、速变动的内部环境里,杭州能否找准位置、抢占优势、强化中心地位,妥善处理好与周边城市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将直接决定杭州未来长远发展的成败。4、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浙江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随着加快城市化进程战略的实施,一批实力强大、后劲充足的中心城市(宁波、温州等)正在加速发展,而诸多具备各种比较优势的中小城市也如繁星闪耀于浙江大地。总体而言,浙江省内目前各级城市都在极力强化要素的集聚发展,竞争的态势有增无减。在这个极化竞争的省域环境里,杭州的影响腹地不断缩小,杭州的中心城市地位不断受到其他城市的挑战。二、古今江南的富庶地杭州城市发展的稳健步伐若要高度概括杭州城市自古至今最显著的发展特

17、征,那就是两个字:“富”和“稳”。1、富甲一方的江南都会 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秦时,杭州因其优越的区位而成为钱塘江南北岸商贩活动的中枢。隋代大运河的开筑,以杭州为终端,使之“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辏”。唐、宋、元时期,杭州一直是全国水陆驿站交通枢纽,也是通往中亚、东欧各地的东西陆上交通线的起讫点,一直处于全国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地位。南宋时杭州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杭州城“辇彀驻跸,衣冠纷集,民物阜藩,尤非昔比”,一跃而为全国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的综合中心,可谓世界的第一大都会。元时,杭州政治地位虽有

18、所下降,然作为海外贸易的重要港口,经济发达、城市繁华,仍不失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大都市、并享有“天堂之城”、“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马可.波罗游记)等美誉。表:杭州市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在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排名变化指标1990年1995年1999年GDP地区866市区1511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地区181210市区252011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地区171112市区181412自然科学方面从业人员地区282116市区312816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注:这里的“市区”未包括萧山、余杭。明朝海禁,使得杭州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南京、扬州等城市。但其仍是“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是农业

19、和手工业发达的城市。“东南财赋地,江浙人文薮”。清末,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祥地之一的杭州,工业资本总额仅次于上海、广州、天津、武汉,居全国第5位。金融业也异常繁盛,并以“江浙财阀”而享誉全国。民国时期,杭州与上海有着密切的地缘和商缘关系,是我国东南部大宗农产品的集散地和工业品的中转地、浙江省的金融中心。2、平稳上升的经济大市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20余年来,杭州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杭州已经不仅是浙江的省会城市,更是全国的一个经济大市。“九五”时期,全市GDP年均增长率12.4%,2000年GDP总量达1382.6亿元,是1978年的48.7倍。在长江三角洲

20、地区中,杭州GDP总量紧随上海、苏州之后;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杭州GDP位于广州、深圳之后列第三;其在全国1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中的经济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多项主要指标的排名显著提高。在自身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发展波动较大或跳跃式前进的城市相比,杭州的发展步伐相对比较稳健。考察近20年来杭州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其年度增幅平均震动率为0.98,而同期的苏州、无锡分别为1.81和1.64。杭州的发展一直维持着和缓增长的模式,即便是浦东开发的外缘效应,对其影响也没有苏州、无锡那么明显。3、贴近市场的运作模式浙江省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育最早、发育最快的地区,在这个区域氛围中,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和

21、全省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已经逐步确立了贴近市场的经济运行模式。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绩效提高为标准,使得杭州经济体制创新者在不完全违背原有经济体制规则的前提下获得了政策运用收益的最大化。浙江精神“讲求实效、注重功利”的精髓在杭州城市发展中也得到了巨大的彰显。在经济发展的总体过程中,杭州人以务实的精神首先在事实上尽量摆脱了旧体制、旧规则的约束,创造了新的所有制关系和新的分配模式,从而比全国其它许多城市捷足先登,在市场经济逐步确立的过程中占据了一定先机,捕捉到了更多的获利机会。杭州大多数企业发展已经形成贴近市场的灵活机制及自我投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稳健格局。4、规避风险

22、的内生优势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灵活高效的市场经济模式以及由此而成长起来的发达的私营个体经济,在杭州的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份额与地位,使其在连续几年不振的国内经济疲软大环境中保持了稳定、高速的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再度显现了“浙江模式”的优越性。杭州大多数企业正在自主地走向市场,自我投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正在形成。此外,杭州目前欠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客观上使其对外资的依存度较小,对国际经济风险有一定的规避性和抵御能力。5、颇具磁力的人居环境 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不再是仅仅面向杭州古往今来“占尽湖山秀,最宜烟雨开”的杭州,一直以其美仑美奂的自然环境,成为人

23、们向往的“人间天堂”,“家住西湖山水间”的梦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融入她的怀抱,“欲寻盘古去,被西湖留住,尽消受六桥烟景,三竺风光”(高英)。连漂泊半生的白居易都不得不发出“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的感慨。在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而生活环境、生活品质却不断受到下降威胁的今天,杭州极具魅力的人居环境表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尽管杭州房产价格居高不下,但其旺盛的房地产市场引力已不仅是局限于杭州市、浙江省,甚至已经影响全国。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杭州房地产购买者中,60-80%是外地人,由此可一窥杭州城市的磁力所在。三、难以维系的安逸梦杭州城市发展的潜伏危机富饶而美丽的杭州城令多少人沉醉而神往,然而

24、曾经的辉煌并不代表永久的辉煌。枕于安逸的杭州人在新一轮区域经济竞争的帷幕拉开之时,开始逐步意识到自身发展的潜伏危机。1、受到挑战的区域中心地位表:长江三角洲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及排序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排序上海91.41南京45.92苏州43.13杭州42.34宁波36.95南通32.56扬州30.47无锡29.98常州29.79绍兴26.310嘉兴25.711湖州23.412苏锡常地区55.5苏嘉湖地区49.4资料来源:苏州经济,2001.nO.4一项资料表明,在最近10年中,杭州市竞争力由第8位降至第10位,而宁波却由第12位升至第8位,苏州由第11位上升至第5位(陶松龄,2001)。杭州区域

25、地位的下降是由杭州整体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的下降造成的。首先,上海调整并明确了“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功能定位,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的辐射影响力日益加强,杭州中心城市原有的一些功能已逐渐被上海所替代。加之沪甬跨海高速通道的即将兴建,宁波、温台地区与上海的关系将日益密切,这些地区的发展计划亦显得雄心勃勃。而杭州原有的产业结构正变得越来越缺乏竞争力,相应城市功能的模糊与不合理界定,以及高昂的要素成本和交易成本,都使得杭州的吸引力在弱化,区域中心影响力也日渐式微。先进制造业南移一个不确定的命题表 杭州、苏州、无锡的企业规模比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规模(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

26、从业人员规模(人)规模以下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杭州2715568024842苏州3002641628736无锡2702574126438资料来源:杭州、苏州、无锡三城市统计年鉴,2000。近10年来,长三角南翼的发展总体上表现出市场经济制度的相对优越性;而长三角北翼则率先与国际经济体系接轨,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比南翼遥遥领先。针对这一态势,有专家认为,随着北翼土地供给的减少,先进制造业将会移至长三角南翼。根据我们的研究,制造业南移还只是一个很不确定的命题。在现代全球经济发展充满变数的背景中,区域发展的机遇与轨迹一般是不会再简单重复的。长三角南翼是否会迎来类似北翼的发展机遇,

27、尚难预料,更乏充足依据。即便有此可能,北翼也不会暂停或放缓发展以等待南翼的追赶。长三角庞大的制造业基地是否会南移,取决于南北翼两地对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等多种因素的竞争。当前,杭州制造业的发展面临一系列的制约,诸如技术投入不足、金融体系不健全及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偏高,都已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障碍。杭州乃至浙江如果在竞争环节上没有重大突破,先进制造业的大规模南移,就只能是聊以自慰的美好期待。 如此态势,制造业南移的前景乐观吗表: 浙江省四市各项指标占全省比重及杭州地位一览表(1999)指标杭州温州宁波金华GDP占全省%20.44 12.23 17.37 8.34 人均GDP(元)19961

28、 10186 19405 11271 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占全省%21.03 15.42 23.36 6.54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全省%23.27 12.57 16.96 7.17 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省%34.04 4.59 32.36 1.6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17.30 17.98 16.67 7.42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占全省%23.53 8.82 21.57 6.86 资料来源:浙江省统计年鉴,2000。强市弱中心一个尴尬的角色现代意义上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其对区域要素资源的聚集能力和运作支配能力。杭州经济总量名列强市行列,然而,这一经济强市地位和其实际表现出的

29、对区域发展的中心组织作用,却是很不匹配的。作为浙江省域的中心城市,杭州独领风骚的中心地位已不复存在,宁波、温州已经崛起为能够与杭州相抗衡的新的区域中心城市,并已在浙江省内同杭州一道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交通体系的重构,宁波、温州乃至更低层级的市镇,与上海的关系日益密切,对于它们来说,杭州更多的只是一个办文、听会的地方。作为省会城市,全省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地位尚在;而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杭州的发展实力已使其无法被其它城市心悦诚服地认同。 杭州已不再是浙江唯一的中心影响腹地缩小一个远去的区域族群杭州的区域弱中心地位使其传统的影响腹地正在被不断袭夺。由于大区域发展态势及交通格局的变化,杭州的经济中心组织作用大为下降,以其为中心的杭嘉湖绍区域经济板块正在明显解体。根据我们对交通、信息等要素流的调查,杭州的强力影响腹地已经收缩到了市域范围和南部的金华地区。周边上海、宁波、苏州等城市的吸引、扩张力量已将杭州团团包围,随着宁杭通道的建成,或许南京也会很快加入其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腹地的丧失是对杭州巩固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冲击。虽然长三角北翼中心的南京,也面临着苏锡常腹地逐步丧失等类似问题,但其自成体系的产业结构和在宁镇扬、安徽邻近地区不断成长的“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