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区域经济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一) (本次作业包括第一章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2、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是与区域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问题。其含义包括:第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第二,以技术步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城市化水平提高。3、区域经济规划 区域经济规划是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具体安排,是战略思想的细化。4、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5、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
2、总和。6、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狭义的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曾加,以实物形式表示,。广义的是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生产需要量的曾加等。7、均衡增长理论 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着生产与消费的低水平的均衡状态,这些地区的经济要增长,就必须打破这种均衡状态,使整个区域的经济同时得到增长。 8、非均衡增长理论 非均衡增长理论与均衡增长的现实基础一样,都是不发达地区的低水平均衡现象,但主张打破这种均衡的方法和路径是不同的。9、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 10、增长极 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特定城市的集聚而使经济的高效发展,同时在这种集聚
3、基础上又进一步向外围地区扩散,带动这些地区的发展。11、区域开发部门空间转移的理论 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设或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 12、区域经济开发部门空间转移规律 是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分配、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13、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开发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 二、简单题 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
4、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
5、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2、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容无所不包,各种经济社会现象及其影响因素都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3、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几个部分组成? 答:由三部分组成。区域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区域政策理论。4、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 答:现代区域经济学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区域经济学的三大流派:新经济地理学、新制度学派和区域管理学派。(1)新经济地理学派将区域经
6、济学带进主流经济学的殿堂。(2)新制度学派将制度要素引入到区域分析当中,研究政府及其体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区域政策,协调区域发展。(3)区域管理学派在区域管理中引用管理学的内容,区域管理分为:区域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和环境管理。5、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界正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潜心研究。(1)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2)区域经济学发展的影响机制和制度创新。(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关系。(4)区域经济政策(5)区域开发6、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答:区域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资源是决定区域产业结构的基本
7、因素,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及时空组合特征是决定区域发展方向,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依据之一。区域的发展需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各种资源对区域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各区域区位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不一致等原因,区域内不同资源的数量、质量及获取的难易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各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资源特征,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可分为自然资源星、社会资源型、综合型及资源缺乏型等四大类。7、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几方面?答:传统的观点认为,自然资源由于存在于大自然中,因而是无价值的。随着生态学研究的深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崛起,这一传统的观点日益为人们抛
8、弃,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资源是有价值的。人类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所耗费的劳动,就构成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实体。所以,不是因为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使得资源具有价值,而是在自然资源稀缺的迫使下,人类必须对自然源投入劳动,形成新的资源产业,维护或产生新的人工自然资源。正是因为耗费了劳动,才使这种进入生态经济系统运转的自然资源具有了价值。自然资源具有价值,把自然资源看做一种财富也就顺理成章了。就自然资源讲,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人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矿物质、能量、土地及动植物无疑都是财富。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系统状况也要求我们必须树立自然资源的价值观、财富观,把破坏自然资源、自然物质的生产行为同样看做是破坏文明的
9、行为。8、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 答: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增长;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发展模式相适应;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交易成本的区域最小化,是制度安排合理化的最终体现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原因包括:区域垄断及其竞争;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9、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1、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量少,地域分布不均匀,可更新资源趋向负荷极限人口的增加与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的矛盾日益增加,特别是中国正处在经济大发展的高潮中,资源的小号趋势潜伏着巨大的危险。2、资源需求与消费的矛盾不断加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力
10、量和对环境治理的能力有限,人民生活水平较低,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满足其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物资,并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而消费观念、价值观念、社会道德与行为规则还没有纳入持续发展的轨道,加之政策法令不够完善,从而加重了资源的压力和负担。3、传统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以“高投入、低效率、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在我国的资源开发中还占有优势。这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国情发生尖锐的矛盾,真正改变这种发展模式,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10、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 答:(1)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2)中间投入的拉动的驱动机制;(3)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4)先
11、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11、区域经济增长有哪些模式?答:(1)均衡增长理论(2)非均衡增长理论(3)新增长理论 12、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答: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手段,是把区域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到主导部门的发展上来,通过对主导部门的投入,激活产业链条,扩大区域市场需求,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但是,主导部门的发展不可能是凭空造就的,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点。 13、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答:(1)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难以发挥。(2)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3)对外开放深入发展,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4)全国统一
12、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 3、论述题 1、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答: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
13、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中国已经多次错过参与世界发展的机会并因此受到太重的历史惩罚。中国没有理由再次错过历史的发展机遇也没有时间再次走经济发展的弯路。为此必须深入研究中国作为一个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人们利用规律驾御经济活动、提高发展效率的基本途径。这正是中国区域经济学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第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环境千差万别。全国资源有效利用必须落实到各个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利用各地区的资源条件使处
14、于传统工业化不同阶段的地区根据各自的区情加速工业化进程缩小与世界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化已经达到较高程度的发达地区及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某些城市则需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发展信息产业和知识经济、追赶世界发展步伐的历史重任。因此中国区域经济学者有义务回答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要求及人们有效作用于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途径与措施。第三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各级政府将在很长时期内承担区域经济发展第一主体的重任它们将负责制定各自区域的开发与发展规划并采取各项政策措施参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府官员需要一种系统阐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的理论该理论应能够回答区域发展各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基本使命。
15、 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答:一以人为本是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二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三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3、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答: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达到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的预定目标必须有完善的政策措施与之配套。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4、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 答:从区域经济增长的特征来看产值的增加并不意味着能够说明一个地区生产水平的总体的提高,也不意味着代表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把经济总量的提高、人1:3规模和产
16、品需求量的增加结合起来才能正确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含义。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时间序列过程有时我们必须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来观察才可能发现增长的长期趋势。由于经济本身所具有的波动性,增长也常常呈现出波动的态势。经济学当中的四个经济周期,在区域经济增长中都会有所反映,它们是:基钦周期(短周期)、尤格拉周期(中周期)、库兹涅兹周期(长周期)和康德拉捷耶夫周期(长期经济周期)。当然,区域经济增长的周期往往要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但两者不一定同期而至。就一国而言,发达地区往往宏观经济周期提前,落后地区则往往拖后。在某些时候就某些地区而言,区域经济也会出现与宏观经济周期不相关联的本身经济增长的周期。
17、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答:(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二)资源配置趋向合理 地区优势难以发挥 (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四)对外开放深入发展 西部大开发将成为新的热点区域经济发展将获得新的活力 (五)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将更趋紧密。区域经济学平时作业(二) (本部分内容包括第四章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经济增长,即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水平提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同于区域经济增长,前者的核心是质的提高
18、,后者则注重量的增加。2、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具有不同发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配第-克拉克定律 配第-克拉克定理是提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化的经验性学说。早在17世纪,西方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已经发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4、收入弹性 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5、制造业内部演变的规律 重工业化过程,即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加深工业化过程,即在工业结构中的深加工工业比重不断提高,技术集约化,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进一步表现出高技术化
19、的趋势。 6、霍夫曼系数 所谓霍夫曼系数是指消费资料正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用公式表达为:霍夫曼比例=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 7、地区主导产业 是指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8、地区生产专业化 是生产在空间上高度集中的表现形式 它是指按照劳动地域分工规律 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或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 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或某类产品 然后向区外输出 以求最大经济效益。9、区位商 区位商,是指某区域某行业就业人员数与该区域全部行业就业人员数之比和全国该行业从业人员数与全国所有行业就业人员
20、数之比相除所得的商。10、区位因素 在特定的点火在某几个同类地点进行经济活动比在其他地区进行同种活动可能获得更大利益的各种影响因素的集合。11、产业布局指向 产业布局指向是指在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共同作用下的产业布局,往往反映出分布于某一类地域的倾向。它是通过企业受各种因素和布局机制影响下向某类地域集中,从而形成产业的空间集聚现象。不同类别的指向,将使一定的地域呈现出不的产业布局特征。12、新工业区 50年代以后,尤其7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的传统工业开始衰落,许多企业的经济活动纷纷转移,发达国家的经济向没有传统工业基础的环境比较好的乡村或新开发的地域转移。13、区域贸易 是指一个地区与其他地区进
21、行商品交换的活动。14、贸易条件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输出商品价格与输入商品价格的比率,一般用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表示。(T=Px/Py*100%, T表示贸易条件。Px表示输出商品的价格总指数,Py表示输入商品的价格总指数。如果一个地区的T值不断增加,则意味着该区域输出商品价格总水平比输入商品的价格总水平上升的幅度大,说明区域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反之则意味着区域贸易条件恶化) 15、区域经济合作 指不同地区的经济主体,依据一定的协议章程或合同,将生产要素在地区之间重新配置、组合,以便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16、生产合作 合作生产又称协作生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以合作经营的
22、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各方的有利条件,共同生产某项产品。17、资金合作 指合作双方以资金的筹借与投放为核心内容进行的经济合作活动。 18、区域冲突 是指某个地区发生不正当竞争的手段二、问题题 1、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答:区域经济增长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加,包括地区GDP增长和人均GDP增长。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对中国是必须的。增强我国综合国力,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要求必须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当代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低速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在中美经济增长前景的比较中,可以更清楚地看
23、出来。仅仅保持高增长速度还是不够的,对于发展中的打过而言,经济发展更加重要。区域经济发展则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方面含义:1、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2、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3、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是具有内在本质差别的两个概念,增长注重量的增加,发展的核心是质的提高。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增加了,产业结构没有升级,发展质量没有提高那么就是没有发展的增长,是低质量的增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这样的增长是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是难以持续的。2、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
24、? 答:1.配第克拉克定律 克拉克主要研究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转换规律。他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就是配第一克拉克定律。 , 这是克拉克总结出来的定律之所以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是因为早在17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就曾经揭示过关于劳动力转移的这种现象。配第认为:制造业比农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种
25、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由低收入部门向高收入部门转移。克拉克认为自己发现的规律只是印证了配第的观点,在理论上总结出来罢了,因而称其为配第定律。后来人们就称该定律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兹(Simon Kuznets)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库茨涅兹在他的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这两个方面,对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作了分析研究,并得出结论: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与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
26、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的速度会快于后者。在工业化后期特别是后工业化时期,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会不同程度地下降。第三,第三产业创造国民收入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地处于上升状态,其中在工业化中、前期阶段、其劳动力比重的上升速度会快于国民收入的比重。 三次产业机构演变的动因:(1)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是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2)各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第二因素。3、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 答:第三产业提供的商品是“服务”,决定了第三产业不能够像第二产业那样实现大机器生产,它始终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性,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作用
27、不如第二产业明显,因此,第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不如第二产业大。但是,它能够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第二产业难以解决的大规模就业问题。到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新兴服务业为主。新兴的第三产业既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特性,又具备技术密集型特性,从而既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力量。可见,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的不同,决定了它们在技术进步过程中创造财富能力的增长状况不同,以及它们对劳动力需求的不 同从而决定了三次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对比关系的变化。只要技术进步过程不断进行,那么三次产业之间的演变规律就会客观地起作用。 4、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 答:一个专业化部门要成为地区
28、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必须同时具备如下4个条件:(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 q 值2以上或专业化系数在0.5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2) 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发展。 (3)与区内其他主要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4) 能够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主导产业是在较长时间内支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因而必须是有发展前途的、代表区域发展方向的产业。 5、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 答:正确处理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是任何地区都面临的问题。一个
29、地区,除了发展主导产业以外,还应该发展如下性质的产业,以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与主导产业直接产生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联系的产业。包括为主导产业直接提供原材料及其他发展条件的产业,利用主导产业产品进行深加工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技术进步进行研究与开发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培训的教育产业以及金融业、广告业等等,这些产业与主导产业一起构成地区主导产业群,主导产业群在区域经济中所占份额不低于50%。(2)基础设施产业。基础设施是区域内一切经济社会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是衡量区域投资环境硬件的主要指标。任何地区都需要努力发展基础设施产业,尽可能提高基础设施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地区基础设施与全国
30、甚至与世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接轨。 (3)为地方生产和生活提供服务的产业。包括商业、饮食、卫生、教育等传统的服务业以及旅游、娱乐、保健、保险等新兴服务业,这些产业为中小企业提供广大的发展空间,对于扩大就业、丰富生活、活跃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答:(一)自然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二)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和劳动力,资金、市场和运输等。(三)科技因素,包括技术进步,投资软环境和智力资源等。 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什么? 答:如果说影响产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是产业布局的外生变量,那机制则是内生变量。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考察布局的机制,可以揭示产业布局
31、变化的规律。 1.目标驱动机制:产业区位选择机制所含的内容,包括其对产业布局活动的约束作用和推动作用两个方面。从其约束作用来看,关键是对布局目标的约束。 2.利益驱动机制:利益驱动机制是产业区位选择机制中的主体部分。无论杜能、韦伯,还是胡佛、艾萨德的理论当中,所强调的都是如何实现布局利润的最大化,亦即体现了利益驱动型布局的这一指导思想。 3.宏观调控机制:产业区位选择还必须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是控制投资的规模和方向。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国家的直接投资和财政税收等手段。国家的直接投资虽然目前在社会总投资中的份额较小,但都是投在重大项目上,对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起着重大作用。 而
32、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 则是从收支上来制约区域的投资行为。其中转移支付等手段 可以用来平衡地区的资金差距。 4.市场调控机制:市场机制的特点首先是由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所决定的。 企业生产的产品、采用的技术、选择的生产地点,都由企业法人来决定。 企业法人通过衡量不同地区的收益收入,并对投资进行风险分析,最终确定所选区位。他们衡量的这些内容,必须通过市场来检验,亦即通过生产产品的市场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来检验其选择是否合理,以及是否要改变这个选择。 8、产业布局指向有哪几种类型? 答:1.燃料、动力指向。这类部门包括:火电站,镁、铝、铜等有色金属冶炼,电冶合金,稀有金属生产,合成橡胶以及石油化工等。另外,重型机械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