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42.51KB ,
资源ID:4030444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3044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3原君节选.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3原君节选.docx

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3原君节选课后针对训练13原君(节选)一、语言文字应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量:衡量,考虑C固其所也 固:固然D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博:取得解析:C项,固:本来。答案:C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句是()A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B亦犹夫人之情也C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D不如因而厚遇之解析:A项,勤劳:努力劳动,不怕辛苦。古今义相同。B项,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C项,古义,交

2、错相通;今义,指运输事业。D项,古义,趁机;今义,连词,表结果。答案:A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独私其一人一姓乎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不耕而食,不织而衣C吾王之好鼓乐 D轻暖不足于体与解析:A项,尊敬,尊重;与例句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B项,名词活用为动词,穿;C项,名词活用为动词,演奏;D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轻而暖的衣服。答案:A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是以其未得之也 B.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C而良人未之知也 D此我产业之花息也解析:D项为判断句。答案:D5下列句子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B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C视之如

3、寇雠,名之为独夫D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解析:C项,“雠”同“仇”。答案:C6填空。原君的作者是_,其主要作品有明夷待访录,他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_、学问家。答案:黄宗羲思想家二、课内文本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710题。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

4、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A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毕世:一生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 博:取得C曾不惨然 曾:曾经D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 奉:供解析:C项,曾:竟然。答案:C8下列各项中,文言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也B以C者D之解析:B项,均为介词,把。A项,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语气助词连用,加强反诘语气。C项,表判断;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助词,的;动词,去,到。答案:B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时把天下人放在主要位置,君主放在从属位置,凡君主毕生经营的一切,都是天下人的。B现在把君主放

5、在主要位置,把天下人放在从属位置,所有使天下没有一个地方得到安宁的原因,都在于有了君主。C现在的国君剥削天下百姓,供自己一人享乐,认为这理所当然。D这段文字运用对比手法指出国君是天下的“大害”,具有时代意义。作者希望社会回到没有国君、没有剥削的过去。解析:D项,“作者希望社会回到没有国君、没有剥削的过去”属于无中生有。答案:D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译文:_ (2)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译文:_答案:(1)我原是为子孙后代创业啊。(2)唉!设置君主的原因和道理,原来就是这样的吗?三、课外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学校黄宗羲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

6、,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住自拔

7、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乃论者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选自黄

8、宗羲明夷待访录)注: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

9、立之/何与解析:根据并列句式和语气词进行断句。答案:B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阎: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阎,指里巷的门。闾阎,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B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该词一直到战国时期,都是指夏、商、西周。秦朝之后,“三代”的含义才开始包括了东周,并一直沿用下去。C科举:科举制,又称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作科举。科举制从宋朝开始实行。D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

10、,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解析:C项,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答案: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使学校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事例的目的,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D黄宗羲关于学校的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

11、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解析:B项,文中的“君安而国可保也”,可见黄宗羲思想的局限性。答案:B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译文:_ (2)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译文:_答案:(1)三代以后,天下事的对错完全由朝廷来判断。(之的;是非对错;一全都)(2)就连不肯出来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罚,指责这些人“带领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仕做官;有刑施以刑罚;率带领)参考译文:学校是用来培养士人的机构。不过古代圣王设置学校的用意不止如此,还要让治理天下的手段都出自于学校,这样设置学校的意图才能得到完

12、全实现。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朝廷会议、发布政令、尊养老人、抚恤孤儿、计检战功,以及出兵征伐之时检阅将士、审理重要案件时召集吏民、举行重要祭祀之时祭奠始祖等等这些事情都要在辟雍举行。而是无论朝廷之上,还是民间之中,都要经过学问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家都有诗书中所蕴含的那种宽厚的气象。天子认可的未必对,天子否定的未必错,因此天子也不敢以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是非,而把判断是非的任务交给学校的公论。所以培养士人固然是学校的职责之一,但是学校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士人而设置的。三代以后,天下事的对错完全由朝廷来判断。天子赞扬过的,大家就全都认为是对的;天子贬抑过的,大家就全都指摘是错的。文书、限期、赋税、司

13、法、军政等等,全都交给庸俗的胥吏去处理。在这种风气之外,偶尔有稍具才干的人出现,也会认为学校这种地方不算什么要紧的事情。其实他们所说的学校,不过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喧嚣争竞,一心想争取功名富贵,所以他们才能利用朝廷掌握的权势和利益改变了学校的本来意义,而真正具有才能的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与学校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学校就连培养士人这一点作用也失掉了。于是学校一变而为书院。可是,书院中人认为不对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对的,并且加以表彰;书院中认为正确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错的,并且加以摧辱。朝廷或者禁止所谓“伪学”,或者禁毁天下书院,都是用政治权力来与书院争胜。就连不肯出来做官的,朝

14、廷也要施以刑罚,指责这些人“带领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开始的时候,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后来,朝廷跟学校事事相反。学校不但不能培养士人,反而成了迫害士人的场所,这样的话,朝廷还要沿袭前代的名目而设立学校干什么呢?东汉的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宋代的太学生聚集到宫门之外,擂鼓上书,请求起用李纲。这两件事还算接近于三代的风气。如果当时在朝廷当政的那些人,认同太学生的是非判断,一定可以使盗贼奸邪们屈从于正气的权威!皇位得以安稳,国家能够保全。可是居然还有将太学生干预政事看成是衰世的表现,却不知道东汉之所以灭亡,正在于抓捕党人,而北宋之所以灭亡,则在于将陈东、欧阳澈编管,从而破坏了学校,怎么反而责怪学校中人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