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41.24KB ,
资源ID:4028649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286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docx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第一部分 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

2、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订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

3、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1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

4、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

5、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

6、。 , 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修模2 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 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 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1 思想政治2 思想政治3 思想政治4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

7、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选修课程 科学社国家和 科学 生活中公民道德 经济学 会主义国际组织思维 的法律与伦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常识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主要环节。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

8、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二、分类目标 知识 , 知道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意义。 , 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

9、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理解当代中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 获得正确选择人生发展道路的相关知识。 能力 , 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面对实际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 , 提高主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能力。 , 提高在社会生活中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关系的能力。 , 培养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 增强依法办事、依法律己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 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热爱中国共产党,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祖国

10、命运,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 关注社会发展,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诚实守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主法制观念,培养公民意识。 , 热爱集体,奉献社会,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倡导团结友善的精神。 , 乐于学习,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 热爱生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 热爱和平,尊重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关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培养世界眼光。 4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 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

11、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知道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认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诚信的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一、生活与消费 1.1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 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作用。 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货币的基本职

12、能。 义。 ,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 讨论:“金钱万能”吗, 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 供给和需求的变化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化,而影响供求关系的因素有生产、地域、时义,评述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间、文化等。 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 撰文:“街头广告面面观”。 , 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的涵义。 1.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求时尚等;消费行为,如 “租赁消费”“贷款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消费”等。 费观。 , 针对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讨论“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13、, 主张“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的意义。 二、投资与创业 2.4解析银行存贷行为,, 银行贷款与储蓄的计算;购买保险、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券、股票的回报与风险;利润、利息、股息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产生。 5 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 不同的投资行为,都是追求价值的增行为。 值,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 模仿:制订一项家庭投资或贷款投资经营的方案。 2.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 图解: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型,描述公司的经营表现与发异同。 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 依法注册公司的基本条件;破产、兼并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与联合等现象反映公司的发展状况。 值。

14、, 经营表现:正面的事例,如加强管理、降低成本、重视研发、创立品牌等;反面的事例,如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 2.6评析劳动者依法维护, 一定数量劳动者的失业,在经济发展中自身权益的案例;列举几种就是难免的。 业途径和创业方式;树立诚实, 讨论:“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的现象,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 观念,确立正确的择业观。 , 讲演: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的素质。 , 活动: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寻求各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 三、收入与分配 3.7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 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的

15、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 讨论: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兼顾公平”的原则。 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 , 模仿:为一家公司设计合理的分配方案。 3.8评议一个由政府财政, 政府财政支持的项目,如文化教育、公承担的工程项目,说明政府的共服务、地方治安、社会保障、重大基础设施财政支出对大众生活、经济发和工程、应对突发灾变等。 展的影响和作用。 , 可评议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特大型建设项目,也可评议影响公众日常生活的公共设施。 3.9分析个人所得税、增, 征收个人所得税对调节收入的作用。 值税等重要税种;知道税收是,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偷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理解依税、欠税、骗税、抗税

16、是违法行为。 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 公民的纳税意识,包含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两方面意义。 6 四、面对市场经济 4.10阐释市场是配置资, 市场能指示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么源的基础,分析用法律和道德生产。 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阐明, 讨论:经济生活中制定和遵守规则有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么好处;信用在经济生活中有什么意义。 义。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11解析政府在市场经, 市场调节的作用不是万能的,政府有必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典型事要采取适当手段矫正市场调节的弊端。 例,说明发展社会

17、主义市场经, 发展市场经济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调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控和监督管理等。 , 以某地经济发展为主题,综合考虑政府职能、市场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居民生活等,共同设计一个合理的发展方案。 4.12列举实例,阐释实行, 汇集事例:勾画各种所有制经济存在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式的轮廓和特征,进而讨论其作用和特点。 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材料演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别是进入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 的基本国情。 , 设计展板:用当前经济建设中的实例和资料,展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4.13描绘小康社会经济, 例如,提高人均GDP,完

18、善经济体制,建设的目标,阐明科学发展观扭转工农、城乡、地区三大差别,以及健全社的涵义;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体系等。 会,最根本的是以经济建设为, 讨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产力。 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 , 图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等现代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4.14评述遵循世界贸, 生活中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有各种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感跨国企业的品牌,由此可以感受市场的全球开受经济全球化进程,明确对放性。 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 围绕“引进来、走出去”的典型实例,讨论如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19、 , 从正反两方面,讨论应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典型案例。 7 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了解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与合作对于我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1引述宪法对公民政治, 联

20、系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观察身边权利和义务的有关规定,说明的政治生活现象。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 活动:从各种媒体的报道中,从对所在义。 社区的考察中,收集公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积极表现。 , 讨论:有序或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 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 民主选举的意义,如代表民意、举贤选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公能等。 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 针对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正确态度。 差额选举、竞选的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 , 民主建设要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 , 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

21、 例如,向政府的信访机构、人民代表反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体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等。 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 交流:观看反映舆论监督的影视节目的和价值。 感受。 , 活动:一次民主监督行动的参与过程。 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 例如,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 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 模拟一次听证会。 和法规,理解公民行使民主决, 在调查本社区生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策与管理权利的途径和方式。 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一项改进社区管理的建议。 8 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例如,交通管理、公共设

22、施的修建、市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场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 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 讨论:根据自己或家人的感受,对本地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政府行使各项职权的表现排序,并发表各自的和作用。 看法。 , 演示:公民在生活中依法寻求国家机关帮助。 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 撰文:针对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选择政务公开、质询、民主评议等措施,阐明明政府的权力不能滥用,行使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 讨论:“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或“有望。 权威的权力与没有权威的权力的区别”。 三、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政 治 文 明 3.7

23、引述宪法规定,明确,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主义国家;说明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府两院”是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 撰文:“假如我是人大代表”。内容涉及人大代表的产生及职责,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 3.8阐释中国共产党始终, 汇集历史和现实资料印证: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益,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和人民的选择;明确中国共产

24、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讲座: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系。 度。 , 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 3.9阐明立党为公、执政, 资料演示: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的表现。 的本质,理解把“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体现了党的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想的深远意义。 , 采用多种活动方式,发掘本地资源,讲述当代共产党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事例。 3.10阐述民族区域自治, 用各民族互助的实例,说明坚持民族平9 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等

25、、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基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表达全国本宗教政策。 人民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 , 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法有关自治权的规定,用实例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 正确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3.11概述发展社会主义, 综合有关资料和事例,说明共产党执政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国家的权力,实行民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有机统一起来。 权。 , 综合有关资料和事例说明:

26、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四、当代国际社会 4.12知道国际社会由主, 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权国家和国际组织构成;确认家的基本要素。 主权国家的权利和义务;说明, 演示:我国在联合国的作用。 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 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的国家。 用日益重要。 4.13评述国家之间合作、, 例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俄关系竞争与冲突的实例,印证国家发展变化的实例。 利益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 在影响国际关系的各种因素中,国家利因素,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益是最重要

27、的。 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 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己国家利益”为主题,举办一次演讲或讲座。 4.14引述有关资料,表明,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新的表现、恐怖主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义危害上升的有关事例。 题;展示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 相关事例: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欧际竞争的特点;阐明我国外交盟。 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 当代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促进共同发展。 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 汇集资料:反映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的外交成就。 10 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8、认同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懂得文化传承、文化交融和文化创新的意义,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一、文化与生活 1.1观察不同区域、不, 资料演示:都市文化生活、乡镇文化生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边远地区文化生活等,展现了文化在精神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生活中的印记。 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 日常生活的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有的现象。 等,体现着生活环境的文化价值。 , 文化生活具有不同于经济

29、生活、政治生活的特殊性。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 请学生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动或文艺形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 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 调查:当地文化产业及文化消费的状交融的意义。 况。 , 资料演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 讲座:某一文化作品的鉴赏或解读。 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 请学生推荐自己所钟爱的文化作品,并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说明理由,分享积极向上的文化体验。 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 辩论:以“网吧文化的两面性”为主题。 意

30、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 讨论:“物质富有,精神贫困”;“物质发展的重要作用。 贫困,精神富有”,“物质、精神都富有”。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2.4解析中华民族传统, 讨论:如何看待传统习俗的价值。 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从古籍文献中摘录一些至今仍被频繁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引用的传统道德格言,讨论:继承和发扬中华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传统美德在今天的作用。 , 设计展板:我国一些建筑、艺术、服饰等风格和形式的变迁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美。 11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 例如,西方文艺复兴的作品、近代世界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经典名著、前苏联著名作家和我国 “新文化重要根源,

31、阐述推陈出新、运动”中的作品等。 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 点评:时代精神的融入对文化创新的意途径。 义。 , 文化创造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和责任。 2.6赏析不同民族文化, 资料演示:各民族传统节日各具民族文的精粹,展现不同民族文化化韵味。 的差异,确认文化多样性的, 从理解和尊重多种文化的角度,讨论多价值,树立尊重不同民族文元文化存在的意义。 化的观念。 , 讨论或撰文: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为主题。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 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交融,对现代文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明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 资料演示: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的推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动。 径。 , 撰文:“不同文明间的借鉴、交流和融合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伟大动力。” , 讨论: “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拿来主义”的片面性。 2.8列举现代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有多种途径;传播和借鉴对文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 讨论:“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承的影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响”。 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 教育具有选择、整理、传递、保存、改影响。 造和创造文化的重要功能;教育和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