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5.77KB ,
资源ID:40258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258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

1、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二单元检测卷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 1.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 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B 苏联政局动荡C 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2.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A 农业集体化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D “战时共产

2、主义”政策3.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A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 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C 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D 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4.政府职能的发挥,并不是无限制的,正当的职能发挥,能够使国家稳固、社会发展。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下列哪一变化符合这一说法()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B 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C 胡佛自由放任到罗斯福国家干预经济

3、D 斯大林模式确立到二战后的苏联三次改革5.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这一时期应是()A 农奴制改革时期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 新经济政策时期D 苏联解体时期6.学者莫斯统计,(苏联)从1927年到1933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从总数l/4增加到了l/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 农业集体化的推动B 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 与美争夺世界霸权D 经济危机趋于缓解7.学者余伟民认为,苏联模式的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缓解

4、了社会的紧张状态,但并未改变“经典体制”的基础。下列内容属于“这一时期的改革”的是( )A 将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 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办工厂C 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D 用经济管理方式代替行政命令8.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如下决议:“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将()A 征收所有余粮B 废除各种农业税费C 允许商品买卖D 实行市场经济体制9.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通过如下决议:“最主要的任务是在社会主义国营工业的领导下依靠合作社将日

5、益众多的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这表明苏联将 ()A 与美国展开经济战B 进行农业集体化C 增加国营企业自主权D 实行实物分配制10.美国人萨顿西方技术与苏联经济的发展(19301945年)一书介绍,斯大林曾说,“在苏联,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的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其余的,也大多是在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技术援助下建立的。”据此不能说明的是()A 苏联是大萧条时期的大赢家B 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多国取得胜利C 社会主义不再被看作是凭空想象的美梦D 苏联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1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 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B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C 解决国内经济危机和政

6、治危机D 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2.俄国史载,20世纪20年代,“社会主义商店”虽然享有政府的优惠待遇和较低价格,但常被人认为“不如私人商店”。因为私人商店一般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表明()A 新经济政策削弱了无产阶级专政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市场竞争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弊端日益显现D 经济状况的恶化催生了新经济政策13.某日苏联举行国庆游行,沿着大街开来了炮兵、机械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战术导弹、战略核导弹,破坏力一个比一个大;队列末尾却是两个带公文包的矮子。在看台上的勃列日涅夫惊讶地说:“这两个人破坏力比核导弹还大!他们是什么人?”苏联总理说:“他

7、们是国家计委的”该笑话暗示( )A 苏联的武器种类多B 计划经济使苏联的经济一塌糊涂C 苏联的综合国力强D 计划经济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14.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A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 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 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 一定程度上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15.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之所以失败可以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来概括。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严重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B 严重脱离了苏俄的国情C 有利于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D 很好地保护了人民的利益16.1956年以来,苏联一直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有

8、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决定优势地位;1985年以后,却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是因为( )A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 赫鲁晓夫改革C 勃列日涅夫改革D 戈尔巴乔夫改革17.“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A 余粮收集制B 建立集体农庄C 固定粮食税D 允许自由贸易18.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 十月革命B 斯大林模式C 新经济政策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9、,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要保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就必须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是指,实施()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政策D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0.1929年斯大林在大转变的一年中这样写道:“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至整个地区地加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央的推动和压力B 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C 农民资源,主动性增强D 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推动21.赫鲁晓夫改革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 不顾自然条件限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面积B 没有调动农民的生

10、产积极性C 揭露斯大林错误引起了国内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动荡D 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的束缚 二、 综合题 2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积极健康的农业政策有利于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它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之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1922年5月2日,全俄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再次颁布法令,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在三年,法令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二 政府得与农民签订合同,国家给

11、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在(美)农业调整法生效的头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播种面积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法案实施后,农产品价格回升到19091914年农业繁荣时期的水平。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材料三 (美国国会)授权农业部长,如棉花生产者书面同意将其1933年的棉花产量至少较上年减产30%,而且不增加每一英亩的施肥费用时,农业部长均得与之订立特权买卖合同,商定售予该生产者以数量不超过其前一收获年度所减产量的棉花。王春良世界现代史文献与要论选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苏俄调整农业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原因。(2)据材料二、三,概

12、括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分析其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美苏(俄)实施农业政策的不同特点。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共十七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世界历史杂志请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

13、化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1年底,列宁说:“粮食税减轻了全体农民的负担,这是用不着证明的。问题不在于拿农民多少粮食,而是在于实行粮食税以后,农民觉得心里更有数了,经营的兴趣也提高了,实行了粮食税,勤劳的农民在提高生产力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列宁全集第二版材料二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组织大生产,目的是为了加速生产力的发展,更有效地同小资产阶级作斗争。除了国家资本主义以外,还出现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工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沟通城乡经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品的需求。新编苏联史

14、第110112页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当时苏俄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实施的?(2)根据材料二,说说国家资本主义的具体形式,并解释当时苏俄实行这种政策是否改变了社会性质。答案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的信息:“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指的是D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仅未能重新驱动停滞已久的苏联经济,反而使它陷入空前的危机;最根本的就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取消党的领导、抛弃无产阶级专政。2.【答案】D【解析】农业集体化政策是斯大林模式时期的内容,与材料时间和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苏俄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15、从而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时期的内容,与材料时间和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特定环境下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相符,故D项正确。3.【答案】D【解析】从材料“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说明采取的是余粮征集制,取消商品贸易,由此判断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挫伤劳动者积极性,故A项错误;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的是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战

16、时共产主义”政策破坏了国民经济,故C项错误;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积极意义,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4.【答案】B【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特定环境下,国家垄断了全部经济,取消自由贸易而实行的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允许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与材料“过度的职权扩大乃至极权,则会给国家和民族带来难以预计的后果”意思相符,故B项正确;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坚信资本主义制度的自行调节功能,让经济进行“自我治疗”,罗斯福新政作为调节国家干预来

17、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三次改革都是以政府主导,国家干预的形式展开,想摆脱斯大林模式带来的弊端,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5.【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苏俄在农村强制实行余粮征集制,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B项正确。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27年到1933年”“技术学院”,斯大林执政期间,推行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故B项正确。7.【答案】C【解析】题干中“政治结构开始从极端回到“正常”形态”,指的是赫鲁晓夫改革。A、B两项分别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

18、策,可排除;D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不符合题意,也排除。故C正确。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是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它允许商品买卖,故C项正确。9.【答案】B【解析】材料中提到将“农户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轨道”形式的是合作社,说明了苏联正进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关的内容是农业集体化。10.【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下,西方的技术输出对苏联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多国取得胜利的问题,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苏联在大萧条时期的飞速发展打破了社会主义是空想美梦的观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了美英等

19、国家的技术援助,推动了苏联大量企业的建成,是苏联的一五计划(19281932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之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解析】联系苏维埃政权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可知,当时苏俄国内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为了克服这些危机,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决议。12.【答案】B【解析】材料中出现“社会主义商店”和“不如私人商店”,说明是自由贸易,结合时间“20年代”,可知此时不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C项错误;而新经济政策实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故A项错误;从材料看,“能提供更快捷、更舒适的服务和较好的质量、较多的品种”,这是竞争的结果,故

20、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新经济政策是如何产生的,故D项错误。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从材料中“破坏力大”“国家计委”,可知计划经济严重破坏了苏联经济,故选B项。14.【答案】D【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C两项错误;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15.【答案】A【解析】由“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损害了人民的经济利益,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故选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排除B项;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

21、,沙皇统治已被推翻,排除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利益,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注意关键词“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其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从根本上变革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正确。17.【答案】C【解析】解读题意可知是要提高农民的待遇,使农民与非农业人口差距缩小,促成该现象的措施应该是保障农民利益的举措,而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的,实质是对农产品的无偿征收,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故A项错误;建立集体农庄是苏联成立后,斯大林采取的农业措施,与题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以固定

22、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照顾了国家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极大程度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C项正确;允许自由贸易是新经济政策中的商业政策,不是保护农民的措施,故D项错误。18.【答案】D【解析】由材料“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可知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选D项符合题意;而新经济政策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故C项不正确;“十月革命”是成功的,故A项不正确;斯大林模式实行时,列宁已经逝世,故B项不正确。19.【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分析,说明原先实行的政策存在一定的缺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严厉的措施,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23、,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不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使得经济好转,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故答案选D。20.【答案】A【解析】由于苏联推行了农业集体化方针,才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A正确;B、C不符合史实; D错误。2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的束缚是赫鲁晓夫改革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22.【答案】(1)措施:征收粮食税;允许出租土地;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措施: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鼓励农民减产并予以补贴。作用:调整了农产品结构

24、;防止了农产品过剩;提高并稳定了农产品价格;农民收入有所提高。(3)特点:苏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减少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美国:以计划手段调节生产(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启示:农业政策要适时调整;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解析】第(1)问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关内容回答。第(2)问措施可以结合材料;“作用”根据所学回答即可。第(3)问特点比较两个国家对农业政策方法;“启示”属于开放型题目。23.【答案】(1)措施: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提出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开展19281937年的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为配合国家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结果:19

25、37年实现国家工业化,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形成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权力高度集中于一党。【解析】第(1)问材料二中给出了斯大林的部分工业化措施,如:建立计划经济体制、以重工业为中心、实行单一公有制等,联系教材,可知还有实行五年计划等。这些措施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苏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第(2)问材料二中明确提到“计划经济”“只允许公有制形式存在”“一切权力集中于党”等特点,此问要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总结概括。24.【答案】(1)新经济政策。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为发展经济、巩固政权而实施的。(2)国家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是租让制和租借制。这种政策不会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因为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其目的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从而恢复农业,恢复整个国民经济,以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解析】从材料一中的“1921年”“粮食税”等字眼不难判断当时苏俄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的,其目的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和部分恢复私营企业奠定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