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解答(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言、符号系统,它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有活动只停留在个体层次上。而人类具有高级语言符号系统,藉此系统,人能将经验类化,使人类具有自觉的类意识,能自觉地维持类的发展,并在资源共享的条件下,使人能为共同的利益做出自己的贡献。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动物一旦长成之后,就离开自己独立的生活,它的“教育”历程也告终结,而人的教育则绝不会止于生理的成熟。二、大教育观的最
2、终形成,是否意味着学校的消亡?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教育不仅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也往往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最终目标是为了维持或改善生存处境,提高生活质量。这种教育基于提高人的能力学习能力,从而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最终实现人类自身的发展。(终身教育:时间、空间、方式、性质)三、学校是怎样产生的?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不定期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1、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2、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3、
3、文字的出现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四、你怎样看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产业化 4、教育民主化 5、教育国际化 6、教育现代化 7、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方法、教育形式、教育的文化背景)现代教育的特点是:鲜明的生产性、大众化道路、内容科学化、班级授课五、你认为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有意识地影响他人身心发展为目的的人: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凡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教育中介: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个人行为、言谈举止、处世方式、与学生态度是否公平)之间起桥梁作用的物质(包括器物)和意识形态(教育内
4、容、社会文化、风俗、乡土人情、教育目的、方法、手段)的东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动态联系:关系:教的活动中,教育者是主体性、必须在受教育者的“学”中才能成立学的活动中,受教育者是主体,必须教育者的“教”与之相对应才能实现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教育者是主体,教育中介是客体。教育中介都是教育者直接作用的对象,教育者是行为的发出者,总是教育者利用教育中介传达意识,教育者必须选择、认同、吸收这种中介,而后才能影响自己在施教活动中的具体实施方案和行为。受教育者与教育中介的关系:受教育者是教育行为和意识中介的直接承受者,是物质中介的直接受利者,但这并不意谓着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有受教育乾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5、,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受教育者,发挥他对教育中介的主体作用,即发挥复合主体的作用,教育中介才起到教育中介的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和价值观,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教育中介,促进自身的发展。教育中介仍只充当客体,处于客体地位。(二)、教育学的诞生与发展赞诃夫凯洛夫高难度可接受性高速度循序渐进理论指导直观性学习全过程学习最终结果(结论)全体大多数发展附:教育学理论知识:未完待续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任务是什么?(一)教育学的理论建设1、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2、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
6、教育理论体系3、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4、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二)、教育学的实践运用1、教育学要为个体身心的全面发展提供某种规律性的东西,提供一些具体实施的原则和方法。2、教育学还必须为当代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论证和解释。3、普通教育学还必须研究如何使教育理论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实践运用的问题二、谈谈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原因: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外部科学向教育学渗透;表现在各个教育学的分支也日益发展,教育学内部各子学科也相继出现;综合表现为将各种先进理论
7、综合为一体,将理论指导和运用综合为一体,是当今教育学发展的重要趋势)2、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理论是指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主张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主张引进各种自然科学的观察、实验和测量手段,使教育学迈向科学化的轨道,采用归纳、实证、自下而上的方法;人文主义主张解释、体验和主观介入的方式,坚决反对照搬自然科学的方法,采用演绎、思辩、自上而下的方法)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利用现代知识体系的多学科进行多角度、多测面、多层次的研究;值得我们思考的新问题:首先是方法的适用性问题,其次是多元方法的互补性问题,最后是方法的协调性问题)三、怎样将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1、类比方法(
8、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归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分为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演绎方法(由一般到特殊,分为三段论、关系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2、比较方法(从同一*物间寻找其差异性,或从具有差异性的事物间寻找其同一性的思维方法)分类方法(通过比较建立集合的方法)3、分析方法(将被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并分别加以考察,从而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综合方法(将已有的关于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方面、因素和层次的认识联结起来,形成对研究对象整体性的认识)4、系统方法(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的部分与部分
9、、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5、自下而上的方法(指从一个先念的形而上的概念推演出一套教育学的逻辑体系,如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体系)自上而下的方法(强调从具体实证的经验现象出发,从对事物的归纳中概括出教育规律及其体系,如杜威的实用教育学)四、怎样运用个案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去研究教育问题?个案研究法:将一个具体单位作为案例,对它的若干现象、特征和过程作全面、深入和长时间的调查研究,摸清它的来龙去脉的研究方法调查法:研究者采用一定的手段获得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弄清事实,探求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在人工控制因子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自变量的变化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10、P60(三)、教育与社会发展一、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经济对教育的作用1、经济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财力与物力)2、经济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3、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二)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技术,从而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通过教育,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让人掌握,并应用到生产中去)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教育的主机职能是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它同
11、时也担负着发展科学、生产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在高校表现更为明显)二、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对教育的作用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制约教育制度3、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二)教育的政治功能1、宣传思想,形成舆论2、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三、联系我国当前实际,说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教育的作用1、社会文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2、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3、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4、社会文化的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
12、革(二)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对文化的创造和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说明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2、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五、评“教育要发展,教育要先行”的观点教育先行,是指在一定社会物质生产发展条件下,为了经济的发展,首先必须发展教育。教育先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在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投资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在教育活动中,要为未来的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人才,兼顾经济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1、它是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2、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仍需要经
13、济发展提供要求评“教育产业化”的观点1、经营目的具有特殊性(以育人为已任,不以赢利为目的,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性)2、功能发挥具有特殊性(除了经济功能之外,表现更明显的是精神陶冶功能)3、投入和收益具有特殊性(投入渠道多方面,回报和投资补偿是多方面的)4、生产产品具有特殊性六、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角度,论述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其主要任务。(四)、教育与人的发展一、名词解释1、个体身心发展身,指人的自然的、有机体的构成;心,指人的全部心理构成。发展,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整体的积极变化过
14、程。2、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认为,为了使教学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至少应该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解决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儿童可能完成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解决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解决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3、个体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有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4、个体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特征。5、环境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于其中,能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与对
15、象(2)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6、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的能力,达到某种水平的可能性最大的时期。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个体自身的素质(先天素质与后天素质)、社会环境和个体活动。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在个体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个体活动体系的三个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三、如何理解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规定个体身心发展的方向,对个体的发展起引导作用。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身心发展的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
16、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四、教育应怎样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促进其发展? 教师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合理设计教育活动,以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就必须了解这些最基本的规律,遵循并适应这些规律。1、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具有的顺序性(身体、行为、记忆、思维、情感)和阶段性(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做到循序渐进地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发展性教育的理论依据是“最近发展区” )指导:顺序性和阶段性的规律,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顺序的要求,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还应看到,我们在确定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时
17、都必须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使全部教育和教学工作在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表现出相应的特点。2、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差异性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中是不均衡的;不同方面的发展表现出不均衡性。从而使某些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指导: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也是不均衡性的表现,这种不均衡性不是表现在同一个个体内部的各部分和过程的各阶段,而是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除了要掌握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必须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了解个体不同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式,了解每个个体的兴趣、爱好
18、、特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充分发挥个体的特殊才能、潜力和积极因素,弥补各人的短处和不足,选择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使具有各种个别差异的学生获得最大可能的发展,从而使个体的身心得到最充分的发展3、教育要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规律,做到从实际出发,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在身心发展阶段、发展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与速度大体是相同的个体身心发展的可变性是指不同的教育活动和环境中,同一年龄阶段个体身心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活动、教育措施的改变,身心发展呈现出可变性指导: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
19、发,为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加快他们的身心发展速度,提高其水平。4、教育要我我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促进所有受教育者全面发展。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充;互补性也存在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指导:使教育者乃至每一个人树立起这样的信心:不管个体自身条件处在怎样的状态下,只要生命还存在,发展的可能也就存在,生命与发展的可能永远共存。(五)、教育与人、社会发展关系的历史统一*一、分析我国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问题,并指出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影响。教育的的取向,是指教育活动的决
20、策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1、教育活动个体本位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体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个体处于中心地位,而社会是个体之外的外部环境,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1)强调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和对立这类思想认为人生而平等,人性的自然性是天生合理的,因此反对任何社会因素对自然的人性进行规范和束缚,甚至认为现有的一切文化,包括传递现有文化的教育都是对个体发展有害的。代表:卢梭。(2)调和个体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这类观点认为,调和个体本位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冲突,他们以个体本位为出发点,也强调个体的价值是最高的价值,但并不认为全体价值的实
21、现必须要和社会发生冲突,企图调和二者的分歧,做到个人与社会两者兼顾,甚至对上述的片面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导:丰富了人们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强调个人的需要、兴趣,主张教育应促使人的个性化,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及其教育的作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从而有助于全面认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但它把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化,看不到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社会,这实际上把社会看作为个人的简单集合,认为只要每个人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发展,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完美的社会,从而忽视了社会内在组织的改造和社会组织结构内在结构的完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片面的观点。2、教育活动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
22、个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完全是受社会决定的。(1)教育活动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具有客观性(2)教育活动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具有两重性(3)教育活动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具有局限性二、分析教育两大功能在教育活动中的区别与联系,举例说明发挥教育功能应遵循的原则。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的结果和作用,即教育在与个体及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所发生的作用。它主要是指教育活动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已经产生和即将产生的变化和结果。教育的个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发挥教育功能应遵循的原则:(1)辩证统一原则(2)平衡协调原则(3)社会导向原则(4)个性自主原则三、什么是教育规律?举例说明如何处理
23、教育两大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P148教育规律是教育活动中内外各种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它是教育系统在运动发展过程中,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教育规律是客观的教育实践活动的规律。P146教育两大规律: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一般是循着两条线索逐步深入的,一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教育必须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这是教育活动两条最基本的规律。(六)、教育目的一、试论教育目的的本质?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
24、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二、试评教育目的中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以卢梭等为代表,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最完善的发展,注重个人的价值,注重个人的身心和谐,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本位论”以柏拉图为代表 ,基本观点是:教育目的应完全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P161三、试分析受教育者发展中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理想抉择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人类在探索世界和发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两种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是人类文化的同体
25、两面,它既使我们认识物性,又使我们认识人性。P163四、试评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2、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3、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二)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首先“以人为本”,把人当作目的,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其次,把全面发展的完人培养成为现实社会所需要的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五、设计教
26、育目的中的社会本位与个个本位的价值的取向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抉择。(七)、教育制度一、(1)什么是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企业年限、领导体制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2)制定学制的客观依据是什么?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政治经济制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3)为什么不同社会制度的学制有相同之处?相同社会制度国家学制有不同之处?双轨学制(欧洲现代教育)、单轨学制(美国)、分支型学制(前苏联)。P186二、当代学制改革的基本趋向是什么?1、三种类型学制并行、共生互补2、各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整体衔接3、阶段性教育向终生教育发展三、结合我
27、国学制改革的实际谈谈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中央集中领导与地方分权管理相结合我国学制结构的改革1、幼儿教育逐步普及,量力而行2、义务教育因地制宜、多种分段3、中等教育多样化、综合化4、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全面开放5、成人教育体制灵活,类型多样(八)、教师与学生一、(1)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特殊的复杂性(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即学生身心发展的复杂性;教师劳动任务的多面性;学生在成长中受教师、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影响);独特的创造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因材施教;对教育原则的运用、教学方法的选择、教育内容的处理;教师的教育机智);鲜
28、明的示范性(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法去影响学生。表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显效的长期性(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师劳动的社会效益要在学生参加工作以后才能得到体现或检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会随着学生学业的结束而结束,教师在学生身上曾经付出的劳动往往影响学生的一生,成为学生一生发展的宝贵财富。)(2)它对教师素养提出了什么特殊要求?(一)现代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育活动观) (二)良好的素质1、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2、科学文化素质(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基本的美育知识) (三)教育能力
29、素质(加工教育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交往能力) (四)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 (五)创新素质(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能力、创新的人格特征)二、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哪些素养?(一)现代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新的学生观、新的教育活动观) (二)良好的素质1、职业道德素质(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2、科学文化素质(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的教育科学知识、基本的美育知识) (三)教育能力素质(加工教育内容,选择教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交往能力) (四
30、)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 (五)创新素质(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能力、创新的人格特征)三、论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1、学生是教育对象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育的结果就体现在学生身上。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必须通过学习的积极思维,通过其自身的思想矛盾运动才能实现。学生的社会地位:1、青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2、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安全的权利)四、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五、如何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树立
31、新型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教育学原理题库一、选择题: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B)。 A雄辩术原理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民主主义与教育2、教育教学立足于发展关键期或发展最佳期的目的是因为(C)。A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B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C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 D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3、我国正式颁布并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D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4、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C)。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5、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B )。A教育内容 B教育目的 C学生 D教师6、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 B )。A遗传的重要性 B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C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D教育的重要性7、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C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