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41.50KB ,
资源ID:4007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250道试题).doc)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250道试题).doc

1、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 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之名出现于世。 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A

2、.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 )首创。A.杜能 B.韦位 C.克里斯泰勒 D.廖什 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 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D.生产地域综合体 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 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E科学性10.下列不属于通

3、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A.经济地理学概论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中国经济地理学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12.三次产业分类法创始人是( )。A.克拉克 B.库茨涅兹 C.配弟 D.费希尔13.下列著名经济学家中,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无关的是( )。A.配弟 B.库茨

4、涅兹 C.克拉克 D.佩鲁14.从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演变的历史进程看,属于知识密集型工业发展的阶段的是( )。A.以轻纺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B.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时期C.以高技术工业发展为主的时期 D.以加工制造工业为主的发展时期15.产业布局主要模式有( )。A.增长极布局模式 B.点轴(线)布局模式 C.网络布局模式 D.“飞地”布局模式16.有关增长极,说法错误的是( )。A.增长极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但他忽视了地理空间B.布代维尔强调了地理空间,并把增长极与城镇联系起来C.增长极通过集聚作用发展成为城市,在自身成长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增长D.增长极适用于发达地区的

5、产业布局模式17.下列各种线状基础设施中,( )对点轴布局模式影响最大。A.交通线 B.动力供应线 C.水源供应线 D.通信线路18.区域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 )。A.区域内平衡与不平衡问题 B.优化产业结构问题C.空间结构合理化问题 D.区域发展政策问题19.下列各类产业中, ( )占区域GDP比重最大,( )处于技术最前沿,( )关联性作用强,( )必须超前发展。A.基础产业 B.主导产业 C.支柱产业 D.新兴产业20.点轴(线)布局模式适用于 ( )。A.经济落后地区 B.中等发达地区 C.经济发达地区 D.以上答案都不是21.在区域发展政策中,( )是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A.区域

6、产业政策 B.区域组织政策 C.区域调控政策 D.区域税收政策22.在区域发展政策中,( )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保证。A.区域产业政策 B.区域组织政策 C.区域调控政策 D.区域税收政策23.在区域发展政策中,( )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手段。A.区域产业政策 B.区域组织政策 C.区域调控政策 D.区域税收政策24.下列属于主导产业基本特性的有( )。A.阶段性 B.关联性 C.区域性 D.增长性24.下列属于主导产业基本特性的有( )。A.阶段性 B.关联性 C.区域性 D.增长性25.下列产业布局战略和开发重点,属于东部地带提出的是( )。A梯度开发战略 B.中间突破战略 C.反梯度开发

7、战略 D.跳跃式开发战略26.下列产业布局战略和开发重点,经济效益最高的是( )。A梯度开发战略 B.中间突破战略 C.反梯度开发战略 D.跳跃式开发战略27.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有( )。A.有限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动态性28.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不是产业布局的( )。A.前提 B.基础 C.充分条件 D.必要条件29.热带经济林木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 )。A.高温 B.高湿 C.静风 D.沃土30.下列技术要素中,( )属于软技术范畴。A.工具设备 B.工艺流程 C.生产技能 D.管理水平 E 操作方法31.下列关于现代科学技术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知识、智力

8、愈益成为制约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B.良好的环境和基础设施成为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因素C.电子工业和信息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上升D.生产向综合化、大型化和国际化方向迈进,经营向小型和分散化方向发展 32.深圳原先是一个小渔村,改革开放后,因毗邻香港实行特区优惠政策,今天已成为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说明了( )。A.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三位一体,深圳位置条件的变化引起交通和信息条件根本性的变化B.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属于历史范畴,始终是处于变化之中的C.位置、交通和信息条件是重要的经济资源D.正确的区域发展政策可以促进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优化33.智力倒流现象对流出区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

9、.给第三世界国家和落后地区遭成重大人才流失B.实质是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反向援助C.不利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知识经济的发展D.影响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赶超发达国家的步伐34.产业布局评价的原则有( )。A.全面考察与突出主导因素相结合 B.辩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C.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D.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35.下列产业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 )。A.纺织工业 B.食品工业 C.包装工业 D.汽车工业36.下列产业属于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有( )。A.采煤工业 B.采油工业 C.汽车工业 D.服装加工业37.下列产业中,对自然资源约束条件最大的是( )。A.纺织工业 B.冶金工业 C

10、.服装加工工业 D.采掘业38.人口数量及其变化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人口越多,产业的产品就越大,劳动力供应就大,价格就便宜B.一个地区的人口越多,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的干扰程度就越大,就业压力也越大C.人口规模不大时,适度的人口增长率对于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都是必要的D.人口数量过大和增长数量过快不利于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因此,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长期的零增长或者负增长39.狭义的农业指( )。A.种植业 B.畜牧业 C.副业 D.渔业40.农业生产的特点有( )。A.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 C.强烈的地域性B.强烈的季节性、连续性和周期性 D.

11、对土地具有特别的依赖性41.农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 )。A.环境 B.植物 C.动物 D.微生物42.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特征有( )。A.农业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投入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农业生产的产物B.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是由人类经济活动所决定 C.农业生态系统的价值流D.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与物质的输出和输入是商品交换所造成的43.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德国农业地理学家( )。A.佩鲁 B.克拉克 C.韦伯 D.杜能44.1826年, 一书出版了,系统地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A.经济进步的条件 B.孤立国C.德国南部的中心地 D.安全与进步的冲突45.经济作物也称为( )。A.技术作物 B.粮

12、食作物 C.工业原料作物 D.谷类作物46.经济作物的布局原则有( )。A.因地制宜,择优布局,适当集中 B.尽可能在产区建立加工工业C.产区应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D.产区应有充裕、技术素质较好的劳动力47.农业产业化的组织形式有( )。A.公司+基地+农户 B.主导产业+农户 C.专业市场+农户 D.农户48.在杜能的同心状农业图中,( )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最高。A.自由农业区 B.林业区 C.轮作农业区 D.谷草农作区E.三圃农作区 F.畜牧区49.在杜能的同心状农业图中,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最低的是( )。A.自由农业区 B.林业区 C.轮作农业区 D.谷草农作区E.三圃农作区 F.畜牧区50.下列有关杜能农业区位论的理论模型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费是决定利润大小的唯一变量B.利润加运费是个常数C.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通过农业布局来达到节约运费D.同一种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生产成本之差是常数E.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提高产品价格或者降低产品成本来最大限度增加利润51.第二产业包括( )。A.工业 B.农业 C.建筑业 D.交通运输业 E.商业52.下列属于工业生产与布局特点的是( )。A.工业生产的过程主要是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过程B.工业生产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