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2.53KB ,
资源ID:40049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049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docx

1、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教案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课程教案第一章 绪论(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把握农业生态学的特点及其应用领域;2 理解农业生态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学习方法;3 初步形成对本课程的整体了解。 (二) 教学内容第一节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环境保护的关系第三节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学习方法(三)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1.5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农业生态学的发展一、 生态学的概念公认的的定义是: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所说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微生

2、物等不同的生物类群,并涉及个体、种群、群落等不同的组织层次。环境则包括无生命的环境和生物环境。二、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生态学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朴素的生态学细想阶段;个体和种群生态学阶段;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阶段;全球生态学阶段。三、农业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农业生态学属应用生态学,它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则,运用系统分析的细想和方法,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使人、农业生物和环境三者协调。第二节 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环境保护的关系一、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现代生态学与环境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环境科学是研究与人类有关的环境过

3、程和环境问题的应用生态学。二、 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环境保护在研究目的、内容方面的关系农业生态学研究农业生物与农业环境的关系,并通过人为协调这种关系,以得到最高的生物量和最佳经济效果,维持农业再生资源的永续利用。三、 农业生态学与农业环境保护在生产实践方面的关系从生产实践看,农业生态学着重从宏观方面研究农业生产。第三节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学习方法一、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学科的特点:(一)性综合:(二)整体性:(三)实践性:(四)战略性:二、 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科学的学习方法(一)重视多科学的协作(二)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三)整体观 (四)层次结构理论 (五)新生特性原则(六)系统分析 作业: 1、生

4、态学的概念 2、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学科的特点第二章 农业生态系统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系统的概念、性质和类型; 2.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特征和类型; 3.把握农业生态系统的定义、组成和特点。(二)教学内容第一节生态系统第二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三节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五业的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1.5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生态系统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组分(一)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自然界得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它是由一定空间内的生物群体,及其所占据的环境所构成的,并具有一定结构和特定功

5、能的动态整体。(二) 生态系统的组分 生态系统均可以划分为而大部分:既无生命的环境部分和有生命的生物部分。无生命的环境部分包括三中成分:有生命的生物部分二、生态系统的特性生态系统是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存在的实体。三、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生态系统的分类有很多方法,按着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序可分为三类(一)自然生态系统 (二)半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是自然生态系统经人类改造而改造形成的。(三)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是人造组分与人工过程为主的生态系统,是经过人类强烈干预而建成的。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一、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与组成(一) 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农业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在一定的气

6、候、土壤等环境条件下,以作物、家畜为主体,包括林木、草地、病虫、杂草、微生物等,所构成的特有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系统。(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1. 无生命的环境部分: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组分。2. 生物部分:二、 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一) 系统的发展方向不同(二) 系统的开放程度不同(三) 系统的生物构成不同(四) 系统服从的规律不同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三个方面:A各组分量的关系B各组分的时、空配置C各组分间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的途径。(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平面结构(三)农业生态系统的垂直结

7、构(四)农业生态系统的时间结构(五)农业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能量流 (二)物质流 第四节农业生态系统五业的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农、林、牧、副、渔五业。一、农牧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运转关系(一)供求关系:(二)连锁关系:(三)限制关系:二、农林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运转关系三、农渔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运转关系四、农副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运转关系当前破坏浓、林、牧结构的问题作业 1、生态系统的概念 2、农业生态系统的概念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能量来源和热力学定律、能量转化率和生态金字塔; 2.掌握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具体表现。(二)教学内容 第

8、一节 能量来源和热力学定律 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第三节 能量转化效率和生命金字塔(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能量来源和热力学定律一、能量来源(一) 太阳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能源 (二) 辅助能 二 热力学定律(一)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意义(二)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意义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复杂的营养结构,能量流动和无知循环都是在其特殊的营养结构中进行的,所以说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一、 食物链二、 (一)食物链的基本类型 1. 捕食食物链 2.腐食食物链 3.混合食物链 4.寄生食物链(二)

9、食物链的基本特点二、食物网第三节 能量转化效率和生态金字塔一、 能量转化效率和十分之一定律二、 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具体表现为三种类型1.数量金字塔2.生物量金字塔3.能量金字塔,第四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转化一、 生态系统的生产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一)初级生产力的现状与潜力(二)辅助能与初级生产力三、农业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一)次生产的作用1.生产动物蛋白食品2.转化农副产品3.提高经济价值(二)提高次级生产力的途径作业 1、食物链的基本类型 2、生态金字塔的三种类型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结构及;2.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

10、几种重要物质的循环; 3.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特点 第二节 几种重要物质的循环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5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特点和类型一、 物质循环的基本概念类型(一)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二) 气相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 (三)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 1. 库:物质在运动过程中被暂时固定、贮存的场所。2. 物质流:物质在库与库之间的转移运行称为流。二、 物质循环的特征 1 . 生物量与现存量:2. 周转率与周转期 3. 循环效率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

11、系5. 物质循环的调节 第二节 几种重要物质的循环一、碳循环(一) 与碳循环有关的环境问题(二)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碳素流动 (三) 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干扰及全球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二、氮循环 :氮是氨基酸和叶绿素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一)氮的贮存库(二)氮素的输入和输出 1. 输入:生物固氮,工业固氮,2. 输出:燃烧,挥发反硝化 , 渗漏 (三)、氮循环 1、人类活动对氮循环的影响 2、农田氮素控制的途径 3、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氮素循环三、水循环(一)生物圈中水循环的特点(二)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因素四、磷循环 :磷素是有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一) 磷的贮存库及循环过程 (二) 农业生态系统

12、磷的循环(三) 人类活动对磷循环的影响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中得养分循环一、养分循环特点 1 有较高的养分输入率和输出率2 系统内部养分的库存量较低,但流量大,周转快3 养分保持能力弱,流失率较高4. 养分供求同步机制较弱 二、养分循环的一般模式 农业生态系统的中养分循环与环境问题(一)化肥对环境的影响1.氮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2.磷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3.控制化肥对环境污染的措施(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农药对环境的影响2.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作业 1、物质循环的特征 2、养分循环特点第五章 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生物种群;2.掌握农业生物群落的机构特点;(二)教

13、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生物种群 第二节 农业生物群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5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农业生物种群一、生物种群(一)生物种群的概念: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并能相互交配(相互交换遗传信息)的同一生物的一个群体。(二)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的空间分布特征:种群内的个体分布,一般有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成群分布三个类型2.种群的数量特征: 3.种群的遗传特性:即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而且随时间进程改变其遗传性、及进化、适应能力。(三)种群的增长规律1、种群的增长 是生物潜力和环境阻力共同作用的结果2、种群的指数增长(J型增长)3、种群

14、阻滞增长(“S”型曲线)(四)种群的调节种群的调节:指种群自身及其所处的环境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使种群数量表现有一定的动态变化和稳定性。二、农业生物种群(一)农业生物种群的分类(二)农业生物种群的特征第二节:生 物 群 落一、生物群落(一)生物群落概念: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群落的集合体(二)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1、种群有一定的种类构成2、群落有其特定的外貌3.群落的时相: (三)群落内的种间关系种群内的种间关系是种与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关系,生物群落内的种间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三、农业生物群落的特点(1)种类构成简单 (2)水平结构复杂(3)垂直结构层次较

15、少 (4)群落的年周期变化明显(5)营养结构简单 作业 1、生物种群的概念 2、农业生物群落的特点第六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限制因子原理;2.掌握生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适应和影响,生态平衡以及生态演替。(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和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限制因子原理 第三节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适应和影响 第四节 生态演替 第五节 生态平衡(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演示法;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3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环境与生态因子的基本概念一、环境系统的层次生态学所指的环境是生物、生

16、物群落、生态系统周围的影响其生存和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一)五大自然图层1、大气圈 2、水圈 3、岩石圈 4、土壤圈 5、生物圈(二)区域环境、生境、小环境二、生态因子的分类 生态因子:自然环境中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称为环境因子或生态因子。三、生态因子与生物的分布(一)日照长度 (二)温度(三)水分(四)土壤第二节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限制因子原理一、最小因子律 2、在因子间的相互作用中,最小因可能出现第二种情况: (1)最小因子的利用率可能以其它的因子存在而发生变化。 (2)有时环境中所缺乏某种物质,可以部分地为化学上相近的其他物质所替代。二、耐性定律耐性定律的补充:(一)耐性是有一定

17、限度的 (二)同种生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不同一般在幼年、繁殖期耐性范围较窄 (三)耐性的相互作用 (四)耐性与生物分布 (五)耐性与竞争 三、限制因子的综合概念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度的状况都可以是限制因子。第三节 生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适应和影响一、生物对自然环境的生态适应(一)生态型(二)生活型 (三)生态位 二、生物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森林的生态效应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增加降水量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4、净化空气,防治污染5、降低噪音,美化大地 6、提供燃料,增加肥源(二)农田的生态效应1、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8、 2、对水土保持的影响3、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4、对环境的净化作用(三)草原的生态效应(四)淡水水域的生态效应第四节 生态演替一、生态演替的概念和一般过程(一)生态演替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使生物群落及其所占据的环境向着一定方向进行有顺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这种变化过程称为生态演替。二、农业生态系统的演替第五节 生态平衡一、生态平衡与失调一)生态平衡的概念一般认为,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生物与生物,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相互补偿,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及相应的功能,这种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19、1、生态平衡的特征、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比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各组成成分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2、生态平衡的原理: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 二、农业生态平衡农业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农业生态系统各组成之间;农业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过程之间,通过彼此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及系统内部的调节和人工调控,达到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转化、价值转换、信息流通的相对稳定状态。(一)农业生态平衡的内涵1、输入与输出平衡。 2、结构平衡。 3、功能平衡。 (二)导致农业生态平衡失调的内在因素 (三)调整农业生态平衡作业 1、耐性定

20、律的补充有哪些内容 2、生态平衡的概念 3、农业生态平衡第七章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目的、调控机制、调控原则和层次;2.了解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调控内容和稳态调控机制; 3.掌握农业生态系统技术调控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及农业生态工程的相关技术;(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目的 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生态农业(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目的一、 提高系统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农业生态系统的

21、生产力,就是指某一农业生态系统在一定时间内,一定面积上生产的农产品多少。二、 维持系统的稳定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系统的稳定性,就要指系统在遭受外界干扰时,仍能保持其稳定平衡状态,维持其特定功能的特性。第二节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基本原则一、所谓生态效益,就是指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过程、能量流动和转化过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以及对环境的治理和改善等方面的好的效果和影响。第三节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基本内容一、 生物调控 二、 环境调控 环境调控的目的就是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物理环境,有利于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三、 输入输出调控 四、 系统综合关系调控作业 1、生态效益的概念 第八

22、章 农业环境问题(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及农业环境问题现状;2.掌握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的现状和防治策略。(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由来 第二节 环境污染 第三节 我国农业环境的现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4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由来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 (一)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第二节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生物或环境质量造成的不利影响。一、 污染源 污染源是指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来源,即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或过程。二、主要

23、污染物及其危害污染源生产、排放的对生物与环境有害有毒的各种物质和因素,统称污染物。(一)大气污染及其主要污染物 (一) 水污染及其污染物 (二) 大量的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以后,使水的饮用、养殖、灌溉、游览等功能遭到破坏,称为水环境被污染。(三) 土壤污染及其主要污染物第三节 我国农业环境的现状一. 我国农业环境保护的成就二.我国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一)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加重,土地质量退化(二)气候恶化,水源枯竭,自然灾害加重。(三)森林和其他生物资源减少(四)农业环境污染严重(五)农村能源不足,利用不合理,约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仍以木柴和秸秆为燃料,能利用率只有10。(六)人口基数不大,净

24、增长率高、科学文化素低,人口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口过多、素质不高与资源有限的矛盾,是产生一系列农业环境的文踢得根本原因,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基本限制因素。作业 1、环境污染的概念 2、我国农业环境存在的问题第九章 农业环境保护(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农业环境管理的基本知识;2. 掌握农业环境监测和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3.把握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和对策。(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农业环境的监测、质量评价与环境管理 第二节 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讨论,调查研究;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2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 农业环境的监测、质量

25、评价与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监测,是对农业环境是对农业环境质量进行调查,连续或间断的测定农业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观察污染状况的变化、污染物对农业环境影响的过度与程度,分析、判断农业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并以此作为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的基础,为农业环境管理、环境科研、环境治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二.农业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或整体环境的优略状况。(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和程序(三)确定区域环境背景值是指一定区域内未受污染的各个环境要素,如水域、大气、土壤、动植物或人体组织中,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各种有害成分的自然含量。(四)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三)农业环境管理、第二节 农业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一.农业环境的对策二.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1.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治理2.水资源的保护与治理3.大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4.森林资源的保护5.草原资源的保护6.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作业 1、农业环境监测的概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