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0.80KB ,
资源ID:40021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021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3.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3.docx

1、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试题3尤溪七中2017-2018学年(下)“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高一历史试题时间:50分钟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80.0分)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2.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

2、.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9月人民日报根据决议精神发表了“先把人民公社的架子搭起来”的社论;到11月,就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人民公社。这一运动()A. 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导致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C. 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4. 1960年冬,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方针。该方针的提出说明()A.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迅速好转 B. 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C. 国家开始

3、干预国民经济发展 D. 中国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5.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制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 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 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6. 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7.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

4、所有制。19531956年则通过合作化道路,把农民个体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种改变的根源在于A. 要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B. 小农经济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C. 要改变当时中国的落后面貌 D.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8.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箭头”的主要原因是()A. 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B. 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C. 上海开放时

5、间早,经济基础好、整体实力强D. 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9. 1984年3月,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实行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C.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10. 如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 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 B. 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 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 D. 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11. “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亿公斤;

6、1981年产粮亿公斤;1982年产粮亿公斤。”这则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A. 凤阳县粮食产量的逐年提高B.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地调动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D. 改变了凤阳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A.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C. 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 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3.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A. 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B

7、. 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C.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D.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4. 新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场“读书热”,年轻人奋发读书、立志成才、改变命运,年长者也勤奋学习、不甘落后,誓言“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补回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人们都处于饥渴阅读状态之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华民族面临复兴的重任B.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C.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D. 世纪之交,中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5.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

8、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16.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坚持()A.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 计划和市场相互结合C. 计划经济的基础作用 D. 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17. 春天的故事唱道:“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

9、”这个“春天”是指A. 设立了深圳等特区 B. 邓小平“南方谈话”再一次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 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D. 中共十五大的召开18. 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 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 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19.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多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这一思想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的中国A. 已经明确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 B.

10、 正处于改革开放新的探索时期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D. 开始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0. 50年代后期粮票开始出现,到90年代初期粮票逐渐废除,粮票的兴废体现了 粮食产量的变化 法制建设的变化 管理体制的变化 分配制度的变化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万吨)1952年1953年1956年1959年1961年1962年1984年1990年1639216683192751700014750160004073144624材料二从1958年夏季开始,只短短几个月时间,全国七十四万多个

11、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二万六千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民有一亿二千多万户,占全国各民族总农户的99%以上。当时提出人民公社的集体所有制完成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快的三四年,慢的五六年,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式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在中国最贫穷的省份,特别是安徽,中国领导展开了叫“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1983年,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灭了。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材料四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

12、,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分析1958至1961年中国粮食产量下降的原因。(12分)(2)据材料一、三,结合所学,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6分)(3)据材料四,指出促进现代化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尤溪七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

13、期“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答案和解析【答案】1. A 2. B 3. A 4. B 5. B 6. A 7. B8. B 9. D 10. C 11. C 12. C 13. D 14. C15. D 16. A 17. B 18. B 19. B 20. C 21. (1)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超越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成积极性(6分);苏联的背信弃义和我国的自然灾害也加剧了当时的困境。(6分) (2)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分);农业科技的发展,如杂交水稻的推广等(2分)。(3)因素:科技(或农业

14、科技)(2分)。【解析】1.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一五计划”,要求了解“一五计划”建立的内容和成就,理解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一五”计划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因此为了重点投资重工业,在国家经济还很困难时期,其它方面的投资必然不足或减少故A符合;当时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所以国民经济结构肯定不是平衡故B排除;重工业发展同样需要基本建设,住宅建设只是基本建设的内容之一,故C项以偏概全,与史实不符合,排除;D项中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有悖史实,当时东北三省的许多工业城市得到迅速发展故D排除故选A2. 根据题干中关键词“高炉”、“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可以

15、看出是大炼钢铁,这是大跃进大办工业的表现,大跃进是左倾错误指导下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的运动,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 大炼钢铁(过度注重重工业)严重导致了国民比例的严重失调,故B项正确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题意不符,故 C项错误 大跃进是一次严重挫折,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大跃进考查大跃进的后果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大跃进影响的掌握 本题的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高炉”、“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判断出是大跃进,结合所学得出大跃进的后果需要掌握大跃进的影响“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

16、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3.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阻,故A项正确 B项是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人民公社化运动之所以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就是因为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结果,不利于工业化的实现,故CD两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和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的识记同时注意掌握大跃进运动的影响4. 1960年9

17、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倾向,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左倾错误,即对左倾错误开始局部纠正,故B项正确 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是在1965年,故A项错误 国家开始干预国民经济发展是三大改造时期,与题干时间“1960年”不符,故C项错误 开始摆脱照搬苏联模式是从1956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考查八字方针的实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和对八字方针的相关知识的掌握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八字方针实质的理解“八字方针”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而言的,是以调整为中心,整个工业、农业、商业以及科学、教育、文化等方面

18、都要贯彻执行“八字方针”的提出是党在这个阶段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指导方针的一次重要转变其实质是对农村中的左倾错误的局部纠正,它是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为战胜困难而采取的重大战略决策5. 本题可明显排除C、D两项,因为C项中的“灾害”应发生于1959-1961年,不符合题干中的“一五计划”(1953-1957),D项的时间是“一五”计划之前的事情-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而这恰恰是“一五”计划实施的前提条件A项与题目无关,如果更改为“有利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是正确选项计划供应对于扩大积累,推动我国工业化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

19、知识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相关知识点的理解6.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超过英美国家,故A项正确;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冷战下的东西方对抗不会制约美英工业发展,故B项错误; 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两极格局下巩固国防的需要,并非急躁冒进,故C项错误;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不及中国,是因为其已经确立优势地位,达到较高水平,与产业衰落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片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本题通过图片的形式考查了一五计划,解题的关键在于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7. 本题主要

20、考查建国初期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的建国初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故A项的表述错误;C项应为“一五”计划的实施,与题目中的事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符,故排除;D项发生于民主革命时期,早于题目中的时间段“19531956年”,故排除;1950年的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导致分散性的小农经济大量存在,不利于即将开展的工业化建设,即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以,19531956年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B。8. 1990年,中央政府决定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发公

21、司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对外开放及影响,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追随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选择在当代,世界最新通讯技术的运用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变革,使各种交往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国际经济生活的时空大大缩短,使国际交往互惠更加便利;资源、劳力、技术、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普遍纳入经济生活国际化的洪流之中,生产、流通和消

22、费领域的社会化、国际化、一体化普遍要求各国打开国门,采取更加开放的政策世界市场的扩大,要求各国实行开放政策,既发展自己,也推动全世界的发展9.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旨在考查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题目提供的时间即“1984年3月”着手分析。1984年,我国即将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将企业搞活。因此材料中厂长经理们“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就是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企盼,故D符合题意;A与题意无关,且材料未体现,故排除;B错在“完全”,且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

23、烦人,C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排除。故选D。10. A材料中体现出拖拉机这样一种新的机械化生产方式,没有反映出农民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公社化是从1953年三大改造开始 B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拖拉机只是个别现象,没有得到普及 C拖拉机代表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说明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将由传统的手工生产转向机械化生产 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高潮是在1955年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发展,要求学生结合,1949年到1952年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来分析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国家经济一穷二白的现实进行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在农业领域,土地改革同时进行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另外,改进了农业耕作方式,发展农

24、民,组织生产互助小组,引进机械化生产手段,到1952年农业恢复工作基本完成11.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从而极大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深层次原因,因而是本质问题,C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导致了ABD所述现象的出现,据此说明ABD并非本质问题。故选C。12. A项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1992年十四大提出的,时间不符故排除; B项扩大外贸,吸引外资是直接目的之一,不是根本目的,故排除; C发展社会主义

25、经济,符合,因为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是开放的根本目的,故C正确; D项错误,因为WTO成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时间不符,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材料问题明确,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要求掌握我国开放的原因、目的、过程及影响 本题重点考查基础知识概念,难度不大,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和理解13. 题干材料大意是:1992年之前中国改革没有目标与方向,1992年之后找到了目标,找到了方向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在1992年的十四大上,把建立社

26、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这种改革,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进行,只应该促进而绝不能损害社会的安定、生产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和国家财力的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的调整和改造在中国,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起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基本目标是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所有制方面,实行以公有制为主

27、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推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在分配方面,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14. A材料反映的是文革结束以后的事实,选项,表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特征 B三大改造完全是文革之前 C文化大革命造成我国教育受到巨大的摧残,拉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文革结束以后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教育上也进行了拨乱反正,为青年人读书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D材料反映的是文革刚刚结束到90年代之前这段时期,而不是世纪之交等时代特征 故选C 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十一届三

28、中全会以后中国教育发展的表现来分析材料 “文革”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一、我国高考中断了十年,缺乏了选拔人才的机制 二、上大学的大多数是工农子弟兵,学校政治化严重且学生的素质较低下 三、许多大中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卷入文革的活动中,教育课堂和教育活动一片混乱 四、文革十年更拉大了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和西方国家教育的距离,使我国的教育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15. 本题主要综合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思想、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理论的共性,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和题意可知,20世纪20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在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提出的;毛泽东是根据

29、中国国情选择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所有这些都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D正确。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并没有学习资本主义,故 A错误。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无法反映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优劣,故B错误。C项评价不够全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物,忽视了客观条件和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故C错误。故选D。16.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并

30、结合所学可知,市场经济曾经就是资本主义的代名词,后来认识发生了变化,市场经济只是一种经济手段,因为社会体制不同,中国要搞市场经济当然会要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就是要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A符合题意; B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17. 本题考查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以南方谈话为基础,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故B项正确;A项是在1979年;C项是在1982年;D项是在1997年,均排除。故选B。18. 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

31、大突破是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1992年党的十四大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整个改革开放指明了新的方向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把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欲想把这一改革引向深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