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625.33KB ,
资源ID:4002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40020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docx

1、第一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第1讲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知识体系】【知识网络】王族 缴纳贡赋 地方割据 分封制 血缘 中央与地方 小农经济的分散性 三省六部制 郡县制 御史大夫科举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维点拨】1专制主义不等于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而中央集权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但中央集权不一定实行君主专制。2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存在本质区别: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是君主专制的产物,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是民主的体现。3封建社会形成地方割据的根源不是地方存在独立性:封建地方割据的根源在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分散

2、性,因此,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完善不可能消除封建割据。4古代皇权至高无上,皇位独尊,但并非毫无约束:古代皇权存在众多制约因素,例如相权、地方豪强势力,“天人感应”“民贵君轻”等思想观念,“祖宗家法”等,都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5分封制是对郡县制的否定:分封制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决定社会等级;郡县制是按照地域关系进行管理,淡化了血缘关系。【考点探究】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1政治制度的演变(1)夏朝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实行王位世袭制度的王朝。(2)商朝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加强王权。(3)西周三种政治制度: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宗法制,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

3、秩序,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礼乐制,维护等级差别的工具。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1)早期政权(王权)和神权结合,如商朝。(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族关系深刻影响当时的政治关系。(3)最高统治集团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是一种间接的松散的管理,地方的独立性、自主性都比较强。思维点拨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的区别“封建制度”和“封邦建国”这两个历史概念,由于字面的接近,一些同学对此不甚了解,存在思维误区。“封建制度”是奴隶社会解体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是以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和剥削农民阶级为标志的社会制度;而“封邦建国”是指分封制,是周王在保证周王室强

4、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广建封国,用以巩固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 分 封 制宗 法 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

5、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关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和稳定实施。 构建体系 核心梳理1中央官制的演变 2地方机构的演变3.相权的变迁思维点拨四方面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个核心皇权至高无上;两对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三种制度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监察制度,其中行政制度是主体,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是配套制度;四个阶段萌芽(战国)、确立(

6、秦朝)、完善(汉至元)、强化(明清)。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1)秦朝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直接由皇帝任免;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2)汉朝中朝制度、刺史制度和推恩令:在中央,汉武帝建立中朝制度,中朝参与决策,限制相权,加强君权。在地方,设刺史监察地方;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3)唐朝三省六部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4)北宋“强干弱枝” (5)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6)清朝设军机处:雍正帝为处理西北军务增设军机处,此后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内阁有名无实,六部只

7、是执行皇帝的诏令。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2认识(1)皇权与相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两对最基本的矛盾。(2)总的发展趋势是皇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相权、地方权力不断遭到削弱(明朝时废除了丞相制度)。(3)分权是削弱相权的重要手段。(4)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手段:打击诸侯王的势力、削弱武将军权、分割地方官权力、削除地主割据的物质基础。 构建体系核心梳理朝代形式内容评价夏商周世官制官职世袭、世卿世禄贵族垄断政权秦皇帝任免郡县长官均由皇帝考核、任免任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汉察举制汉武帝令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成为士

8、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入仕,出身低微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很难出任高官。成为世家大族把持政权的工具,以致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现象。隋朝科举制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选官、任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沿用,影响深远。唐宋元科举制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增加录取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北宋考试分三级,殿试成为定制。明清八股取士(1905年废除)固定文体,不准发表

9、自己的见解。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培养了顺从的奴仆。思维点拨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有利于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学习过程中注意分析二者选官标准的不同,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而科举制重视考试“分数”,从客观性来讲,科举制有利于社会一般民众通过科举获取功名。 1选官制度趋势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人才选举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用人权由地方向中央转移。2监察制度(1)演变:中国历代王朝重视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建设。秦朝

10、中央设御史,监察百官,历朝沿用,但地方监察制度有一些变化。西汉:汉武帝设13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王以及地方高官;北宋: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公文必须经知州和通判联合签署才生效;明朝:地方设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2)评价: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对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成为强化皇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1(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A西

11、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C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2(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有在宗法系统里,天子和诸侯同时具有大宗与小宗的双重身份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将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宗法制主要是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A B C D3(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确定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顺序() A B C D4(2014北京东城普通校高三12月联考5)右图秦朝中央官制图反映的正确信息有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互不相属,彼此牵

12、制丞相位高权重,是百官之首“三公”直接管理地方事务A B C D5(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8)秦朝律法中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长、广袤亦必等。” 在两千多年前,秦已经按照“国标”大规模生产各类标准化兵器。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有利于规范民间手工业生产的统一性 B统一度量衡是秦标准化生产的条件之一C秦朝手工业生产具有垄断性 D反映了秦代民营手工业的标准化生产 6(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6)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

13、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C“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7(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7)秦朝的文化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C“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 D“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8(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以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抨击秦的专制暴政 B否定中央集权制度C肯定秦的郡县制度 D主张恢复分封制度9(2014北京朝阳高三第一学期期

14、中3)秦朝的郡县制()A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 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其行政长官受到刺史的监督10(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3)柳宗元封建论中说:“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基于这种认识汉朝实行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11(2014北京东城普通校高三12月联考10)与下面两幅地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朝代是()A秦、西汉 B唐、元 C秦、唐 D 西汉、元12(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9)某同学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最早出现于哪位君主在位时期()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

15、祖 D汉武帝13(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8)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汉文帝()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14(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4)一位历史学家评价某制度是“现代分权制度的雏形”。这一制度最有可能是()A秦朝的郡县制 B西汉中朝制度C唐朝三省六部制 D清朝军机处15(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8)唐代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均号称宰相,共同承担政

16、务,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巩固王朝统治C分割宰相权力 D利于集思广益16(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5)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17(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4)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A重视文教 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 D缓解“冗兵”问题18(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7)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有()解除统军大将和地

17、方节度使兵权 实行将兵法以控制军队由中央掌控地方财政 派文官管理地方政务A B C D19(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0)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 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 D枢密院和三司使20(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2)“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

18、产生严重弊端D北宋结束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21(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3)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这表明,内阁()A在太祖时期正式建立 B在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成为朝廷的法定中央机构 D六部百司为大学士属官22(2014北京东城普通校高三12月联考13)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19、() 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扩大了统治基础 A B C D23(2014北京东城普通校高三12月联考14)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 皇权更加巩固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实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A B C D24(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7)以下对于明朝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A在明太祖统治时内阁开始取代宰相 B内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的决策C票拟制度使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明朝统治时内阁的地位逐渐下降25(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4)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

20、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皇帝下令()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26(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8)清朝雍正帝统治时,创立军机处。关于设立军机处的理解,正确的是()A从此使内阁成为法定最高行政机关 B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中枢决策机构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行政效率低 D面聆皇帝旨意撰拟机要文书强化了皇权27(2014北京东城高三期末33)(8分)秦始皇推行的秦律和唐太宗颁布的唐律,是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法律,请阅读以下材料。秦律规定偷窃别人桑叶,价值不到一钱

21、,要罚三十天劳役。刑罚主要分三类:一是死刑,通常有弃市、枭首、腰斩、车裂、磔。二是肉刑,有黥、劓、刖、宫和笞。三是徒刑,一年至五年。另外,有野蛮的连坐法和族刑。唐律有造意(主谋)从重、随从减轻、犯罪者自首可酌情减免、区分故意和过失,以及累犯加重等规定。死刑分绞、斩两等。允许除十恶以外的其他罪以钱赎罪。还对老、幼、废疾和妇女在一定条件下减免刑罚。 摘自陈光中我国古代刑法的演变归纳秦律和唐律的各自特点及其对政治走向产生的影响。(8分)28(2014北京西城示范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49)(本题13分)古代中国政治文明成果斐然,近代中国历经东西文明对接,浴火重生。材料一 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周末风俗条中

22、,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指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战国时期,法律制度普遍建立起来,法律成为维护新的政治秩序的主要工具。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1)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中发生的变化。举例说明战国时期法律对新政治秩序的维护作用。(4分)材料二 中国文明能结合内聚、弹性、磁力于一体是很令人惊奇的,因为这些特性很难在如此大规模的成长之中维持不变。自古以来的外族侵略者也每每屈服于中国文明的优越,即便在战场上把中国人打垮,例如元代的蒙

23、古人、清代的满族人无一例外;尽管被统治的汉人总视他们为异族,统治者却都迅速彻底接受中国的传统。摘编自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著文明的力量(2)结合所学,从政治领域方面论证上述观点。(5分)29(2014北京西城普通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49)(18分)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材料一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吴兢贞观政要(1)根据材料,指出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结合所学,指出唐代选官的措施。(4分)材料二 任人(依靠保举)而不任法,则法简而人重;任法(依靠规则)而不任人,则法繁

24、而人轻。法简而人重,其弊也,请谒公行而威势下移;法繁而人轻,其弊也,人得苟免,而贤不肖均,此古今之通患也。夫欲人法并用,轻重相持,当安所折中?苏轼私试策问人与法并用请谒公行:私下求官风气盛行贤不肖均:无论是否有德才同样为官(2)结合所学,列举史实说明中国古代“任人”和“任法”的制度,并指出“任法”制度产生的影响。(8分)30(2014北京海淀高三第一学期期中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

25、,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韦庆远中国官制史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26、(6分)【答案】1.A 2.B 3.C 4.C 5.B 6.C 7.D 8.C 9.C 10.D 11.D 12.C 13.C 14.C15.B 16.C 17.B 18.C 19.B 20.C 21.B 22.A 23.D 24.B 25.C 26.D27.秦律轻罪重罚,刑罚严酷。秦律成为了秦始皇实行暴政的工具,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农民起义,最终二世而亡。(4分) 唐律减轻了刑法,采取区别对待不同情况,实行宽严相济和比较人性化的措施。唐律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稳定统治秩序,推动了“贞观之治”繁荣局面的形成。(4分)28.(1)变化:旧政治秩序崩溃,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严重破坏;新政治秩

27、序形成,强国对峙,法律成为新政治秩序的维护工具。(2分)作用:秦商鞅变法确立国君控制地方官吏、以军功受爵、推行什五连坐,维护统治秩序。(2分)(或魏、楚、韩、秦等国纷纷变法废除旧贵族特权、确立新兴地主的统治地位)(2)观点:中国文明具有内在稳定性和吸引力,能同化其他民族。(1分)证据:元借鉴唐宋政体实行中书省和行省制度;清沿用明朝内阁、六部制、建立近臣掌权的军机处。(或元、清统治者实行了仿效汉族官制和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政治体制)(3分)结论:少数民族政权的政治体制汉化过程,说明中国政治文明具有稳定性和优越性。(1分)29.(1)标准:德才兼备。(2分)措施:发展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2分)(2)制度:“任人”如汉代察举制、三国两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任法”如战国二十等爵制、隋唐之后科举制等。(各举一例即可,4分)30.(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4分)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4分)(2)朱元璋: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3分。如果仅答出“朱元璋废除丞相”,得1分) 黄宗羲:明朝废除了丞相导致了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3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