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61.26KB ,
资源ID:39985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985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简本红蓝.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简本红蓝.docx

1、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简本红蓝第一章 国土规划的理论基础与国情依据第一节 国土规划的概念辨析一、国土1国土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地域空间,包括领土、领空、领海和根据国际海洋法公约规定的专属经济区海域的总称。二、自然资源及其分类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与欲望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或可认为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2自然资源的分类2 (1)按自然资源的存在形态,可分为10种资源:土地、水、矿产、森林、牧草、物种、海洋、气候、旅游和自然信息。(2)按自然资源的不同功用,可分为6种资源:物质资源、能量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空

2、间资源和时间资源。 (3)按自然资源的固有特征,如耗竭性、可更新性、可变性、重新使用性等进行分类。三、国土资源1广义和狭义的国土资源概念2 广义的国土资源包括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自然资源、全部社会资源(如人力资源、社会文化资源等)和经济资源;狭义的国土资源仅指一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全部自然资源。国土规划的“国土资源”主要指狭义的国土资源,同时也兼顾广义的国土资源。2国土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区别1在外延与内涵上都有区别。国土资源增加了“主权管辖范围”的内容,受国界等因素限制,有着有限性。四、规划“规划”与“计划”在我国学术界用法并无严格界限,只凭习惯来区分。但人们习惯上将短期计划(5年以内)称为计

3、划,将长期计划(10年以上)称为规划。五、国土规划及其技术特质11国土规划的含义综合国内外学者的不同观点,结合我国的国情,我们认为,国土规划是指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所进行的综合性战略部署,也是对国土重大建设活动的综合空间布局。它在地域空间内要协调好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四者之间的关系,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城镇体系的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网的配置,把国土建设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的整治保护密切结合起来,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土规划是一个地区比较长远、全面、综合的发展构想。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地区的发展条件,从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出发,明确规划地区社会经

4、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地区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做出总体部署,对资源产业化的重大项目和国土建设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规划的实施政策和措施。2国土规划的技术特质2国土规划是为避免市场配置资源失灵而建立的,它是一种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 首先,国土规划是一种知识性或分析性的活动,这是政府其他部门所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特质。其次,国土规划可减少政府国土资源开发整治的不确定性,帮助政府实现决策的理性化。再次,国土规划能够把握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系统的有效运行。六、国土规划概念的区分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时间可分为年度计划、中

5、期计划(5年)和长期计划(10年或10年以上)。与国土规划相比,二者都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但还是有较大区别的。2区域规划 在实际工作中,两个名词概念可相互通用。国外对二者概念并无严格区分。但按某些国家对国土规划的广义理解,国土规划可包含区域规划和经济区划。由此,国土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区域规划是国土规划的组成部分。3经济区划从工作性质看,最好是先开展经济区划,然后再按经济区分别进行区域性国土规划,或者将经济区划工作与区域性国土规划工作结合在一起同步进行。4城市规划 一般城市的地域范围比城市所在的区域范围相对要小。城市规划必须在国土规划的宏观控制下编制,国土规划可为城市

6、规划提供有关城市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的重要依据。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土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是国土规划中关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深入和具体化。第二节 国土规划的理念、内容和性质一、国土规划的理念和思维1国土规划的理念(1)问题的理念。(2)市场的理念。 (3)全球化的理念。(4)发展的理念。2关于规划的思维 (1)动态思维。(2)人本主义思维。(3)政治思维。(4)契约思维。(5)弹性思维。二、国土规划的内容1地区发展问题分析及资源综合评价2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空间开发战略研究3明确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目标及基本方针4合理确定国土资源配置的空间规模和结构5重大国土开发利用

7、和整治保护项目以及建设活动的空间布局6制定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三、国土规划的性质 规划工作一般都具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目的性。前瞻性。动态性。国土规划除具有一般规划的共同特点外,还具有以下显著特性。1战略性;2整体性;3空间性。第三节 国土规划的类型和体系一、国土规划的类型11经济区国土规划 (1)聚类经济区;(2)经济协作区;(3)经济特区;(4)部门经济区;(5)综合经济区。2行政区国土规划 行政区是国家为了更好地行使国家主权和执行国家任务,而将全国国土按照若干层次划分出来的地域。3自然区国土规划 按自然区进行国土规划,多与统一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改造、治理自然环境有关。经济区、行政区与自

8、然区这三种不同区域类型的规划并不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在实际工作中三种不同类型的规划区域亦可相互交错或重叠。二、国土规划的体系11按规划行政区域范围划分在我国通常按行政区域范围将规划分为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四个层次。2按规划详略程度划分(1)国土总体规划。 (2)国土专项规划。(3)国土详细规划。第四节 国土规划的地位和作用 国土规划是国家或地区最高层次的空间规划。主要表现在对国土资源的控制作用、协调作用、优化作用和保障作用四个方面。第五节 国土规划的理论依据一、区位理论11农业区位论;2工业区位论;3中心地理论;4市场区位理论二、外部性理论2外部性是在没有市场交换的情况下,一个

9、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影响了其他生产单位(或消费者)的生产过程(或生活标准)。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性和外部不经济性。前者是指一个生产单位(或消费者)因为另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或消费行为)的存在而受益。外部不经济性则相反。三、市场失灵和政策失效理论2 在理想市场状态下,个体利益最大化能够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当上述条件不能满足时,就会出现资源配置的扭曲,即市场失灵。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有4个:存在能影响价格的市场势力;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 理论上,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政策和改革制度来纠正市场失灵。然而,有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把市场进一步扭曲,这时就称之

10、为政策失效。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有:1决策判断失误;2利益集团的影响;3决策信息不全;4体制不健全。四、规模经济理论21规模经济和规模经济原理2适度规模和适度规模经营五、地域分工理论21地域分工的概念 分工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固有的现象,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规律。关于分工的概念,常用的有:(1)自然分工; (2)社会分工; (3)部门分工;(4)地域分工。2地域分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地域分工理论的基本观点可归纳为地域分工发展论、地域分工竞争论、地域分工层次论、地域分工协调论、地域分工合作论和地域分工效益论六大方面。六、人地系统共生理论2 人地系统是地球表层上人类活动与国土资源环境相互作用形成

11、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在这个复杂巨系统中,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其思维主线始终围绕人地和谐共生这一核心伸展。人地系统的协调共生应该成为国土规划的灵魂。七、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理论2 实际上真正提出的是生态可持续性的问题,而不是“可持续发展”。现在人们通常把可持续性与经济、社会、环境、增长等组合起来使用,形成了“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增长”和“可持续环境”等概念。就自然资源利用领域来讲,可持续性这一概念的定义应该是: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于支配这一生存空间的生物、物理、化学定律所规定的限度内,自然资源对人类福利需求的可承受能力或可承载能力。八、国土

12、开发的理论模式11倒“U”字理论2门槛理论3梯度理论4据点开发理论5轴线理论6中心地网络体系理论第六节 国土规划的国情依据一、资源短缺问题1二、资源地域分布不均问题2 (1)中国国土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比较突出。如耕地、草原、水资源、煤炭等。 (2)资源品质(天然禀赋)在种类和地区上的差异比较大。(3)资源的地区配套差异性比较大。三、资源粗放利用问题11水资源;2矿产资源;3海洋资源;4森林资源;5草地资源;6非农用地资源。四、环境退化问题11风蚀荒漠化问题;2水土流失问题;3土壤盐渍化问题;4工程荒漠化问题;5湿地面积持续萎缩问题;6水资源恶化问题;7环境污染问题。五、地区发展问题11土地

13、承载量超负荷问题2城镇化发展滞后问题3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问题4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和布局不合理问题第二章 中外国土规划的历史经验及教训第一节 国外国土规划的源流梗概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的国土规划2 特点是:国家有一个权威很大的国家计划机构,专门从事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计划,而国土规划就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其特点是政府高度指令,强烈干预。代表国家主要是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中国、东欧各国、朝鲜等。第三节 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国家的国土规划2一、统一领导,适度干预类型国家的国土规划国家对国土规划实行统一领导,有意识地加以适度干预和总体协调,国土规划在一个主管部门负责下按

14、统一程序分级进行。代表国家多为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美国没有全国性的规划来统一规制国土的开发、利用和整治,却有跨州、市组成的区域规划委员会,它主要起规划协调、顾问、参议的作用。二、统一领导,强烈干预类型国家的国土规划日本的例子 日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采用统一领导,强烈干预模式的典范。在一套分工合理、责任明确、高度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下,从1962年至1998年,日本批准了五次全国性综合开发计划,每次编制的目标重点和开发方式都有所不同。第四节 国外国土规划的共同特点、新趋势及启示一、国外国土规划的共同特点 综观世界各国国土规划工作,有许多共同的地方,主要是:(1)规划体系完整,有一套科

15、学的方法。(2)规划目标主要在于使本地区的社会经济更好地、更稳定地向前发展,高度重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3)就业问题、土地利用问题、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发展问题以及环境问题是国土规划普遍关注的研究课题。(4)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二、国外国土规划的新趋势1国土规划的理论从多元走向融合2两种体制下的国土规划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走向趋同3社会文化与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规划的主题4国土规划中公众参与和政治参与的有机协调5国土规划中的立法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6高新技术和方法在国土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第五节 中国国土规划的源流、特点和初步构想一、中国国土规划的源流1中华

16、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国土规划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国土规划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土规划历程,粗线条地可划分了20世纪50年代的高潮期、6070年代的低潮期和8090年代以来的高潮期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土规划的若干特点1国土规划的宏观背景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2国土规划的内容、目标、基本思路发生变化 3多种类型与不同时空尺度的规划互补并进4规划理论日臻完善。高新技术逐渐得到应用三、中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和初步构想1当前中国国土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工作中贪大求全、计划经济色彩仍较浓,对市场的作用重视不够。 (2)宏观战略过多,可操作

17、性较差。(3)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没有有机结合,存在着互相分离的现象。(4)缺乏从个案研究到普遍规律的提升和推导论证。 (5)国土规划的类型与层次结构不全,整体性较差,没有很好处理国家级国土规划与地方性国土规划的关系。(6)对国土规划缺乏统一管理和协调。 (7)国土规划制定后,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加以保证实施。2中国国土规划今后发展的初步构想第三章 国土规划编制的模式与程序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土规划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2由多国学者组成的里斯本小组认为:全球化包括7方面内容,几乎涵盖了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对而言,经济全球化争议较小,但也只能大体定义为:指商品(包括服务

18、)、信息和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世界经济越来越趋于一体化的过程和趋势。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 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2弱化传统上的“国界”对经济的分割和屏蔽作用3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大三、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国土规划1国土规划战略取向的变化(全球竞争战略、信息化)2研究对象的拓展(智力资源)3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政策取向的变化(外资、私人投资)第二节 国土规划的基本思路2一、国土规划的目标应是持续协调发展的二、国土规划的体系应是多层次的三、国土规划的原则应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效率优先论、公平优先论)四、国土规划的编制应具有弹

19、性(留有余地)可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规划期限的弹性问题;2规划目标体系的弹性问题;3规划布局的弹性问题;4规划弹性发展思路和弹性发展政策问题。五、国土规划的方式应是公众参与型的六、国土规划的实施应充分考虑市场机制第三节 国土规划的模式设计与技术路线一、国土规划的模式设计 (一)不同管理体制下国土规划的生成模式11政府控制型的国土规划模式2政府主导型的国土规划模式3市场主导型的国土规划模式(二)新时期我国国土规划模式探讨1我国现有国土规划模式存在的缺陷2新时期我国国土规划模式选择的出发点 (1)必须重视规划中国家干预与市场机制的适度结合 (2)必须重视规划中公众参与与政治参与的有机协调综上

20、所述,有公众参与基础的政府主导型的国土规划模式不失为现阶段我国国土规划模式的首选。二、国土规划的技术路线21规划准备工作2地区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3地区发展问题的系统分析与诊断4进行地区发展战略研究5地区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6规划方案设计与优化7方案初审8公开征询9规划方案评审报批10国土规划实施及追踪监控与调整第四章 国土规划的基本方法与模型 资源评价、指标预测和规划决策是国土规划中三项基本工作。1第一节 国土资源评价的基本方法国土资源评价涉及自然、社会、经济三大体系的资源。广义上说,国土资源的评价包括对资源数量的评价、资源质量的评价、资源地理分布特点的评价、资源开发潜力的评价,以及资源

21、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等方面。一、国土资源评价的一般方法1室内评价与实地评价相结合2单一成分评价与系统综合评价相结合3纵向与横向对比评价相结合 4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二、国土资源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对于不同国土资源类型,其质量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如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不可再生资源与可再生资源,承载性资源与条件性资源,都应有各自的评价特色。国土资源的质量评价方法可以概括为六种:综合指标评判法、多因子综合评判法、主导因子评判法、最低限制因子评判法、标准值对照评判法、地域对比评判法。111综合指标评判法 选取公认的能反映某一资源质量的综合性指标,并进行分级,用以评定该种资源的等级。该方法技术路线比较简

22、单,通常在规划时间比较紧时运用。但,综合指标往往受到非资源因素的影响,所以该评价方法往往需结合其他方法。2多因子综合评判法2选择确定各评价因子,并赋予权重及评分标准,再通过加权平均或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确定评价对象的分值,然后将分值与已建好的等级标准分值进行比较,确定评价对象的质量等级。这是最常用的资源评价方法。3主导因子评判法 是多因子综合评判法的特殊运用。是在多个影响因子中,选择一或两个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子作为评判资源质量的依据。4最低限制因子评判法也是多因子综合评判法的一种特殊运用。是选取多个限制因子作为评价因子;不同之处在于,最后以限制因子评定的最低级别来确定被评对象的等级。该方法常用

23、于适宜性评价。5标准值对照评判法 是按照国家(或国际上)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者科学界公认的质量分级标准,将它与被评的某一资源质量的实际值相对照,藉以评定其等级。6地域对比评判法是将某一资源与具有同一资源的地域单元通过反映该资源质量特征的各有关指标的系统对比,来评定资源的相对质量,得出相对优劣的评价结论。第二节 指标预测的基本方法预测方法大体上可分为直观预测法、因果预测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法。直观预测测法一般用于定性预测,而因果预测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法主要用于定量预测。11在选择预测方法时,一般要考虑6个基本要素:预测的应用范围、预测的资料性质、模型的类型、预测方法的精确度、适用性和使用预测费用。一、直

24、观预测法1常用有头脑风暴法、专家会议法、主观概率法、特尔菲法等。特尔菲预测法也称专家匿名调查征询法。基本思路是由预测工作小组对每一轮意见进行整理汇总,并作为参考资料再发给每位专家,作为提出新一轮意见的参考依据;如此多次反复,专家的意见日趋一致,结论可靠性增大,从而取得满意的预测结果。1特尔菲法的原则三条原则:一是匿名性。二是反馈性。三是统计特性。2运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的程序(1)预测工作小组成立。 (2)意见调查表设计。 (3)聘请专家进行咨询。(4)意见整理汇总。 (5)预测结果的确定。 特尔菲法的主要优点是简明直观,避免了其他专家预测法受到权威和大多数人意见牵制的弊病;可通过信件、电子邮件

25、等通讯途径进行,不受地区和人员的限制,费用较低;由于进行了意见反馈,能引导专家的思维。 但是,特尔菲法也存在着缺点,主要是预测结果受主观认识制约,专家思维的局限性会影响预测的结果;同时在技术上仍不够成熟,如专家的选择没有明确的标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尚缺乏严格的科学分析。二、因果预测法2 因果预测法有回归预测法、前导指标法、投入产出法等。其中回归分析法最为常用。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2非线性回归模型 (1)幂函数回归预测模型;(2)二次函数回归预测模型;(3)指数函数回归预测模型。三、时间序列预测法2 时间序列预测的模型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有曲线(直线、抛物线、指数、对数)外推模型、指数平滑模型、移动

26、平均模型、灰色预测模型等等。1指数平滑模型 是根据过去的实际数和预测数,通过加权平均,来预测未来趋势的方法。所谓平滑就是反映历史情况的时间序列,对统计数据大致加以平滑,消除部分波动起伏,以便分析事件的发展方向和趋势。2移动平均模型 是采用与预测相邻的若干期数据的平均值作为预测值,然后随着预测值的推移,相邻若干期数据的平均值也相应向前移动,作为移动预测值。3逻辑斯蒂曲线模型 适合于预测对象存在着增长极限的情况,尤其对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高等预测非常适合。逻辑斯蒂曲线模方程的一般性形式为 式中,y为函数值;t为时间变量;k、a、b为模型参数。四、指标预测的常用模型1人口预测模型常用的有人口总量趋

27、势外推模型、人口因果预测模型和人口差分方程预测模型。2生产函数预测模型在工业、农业生产预测中,常用生产函数模型加以预测。3环境预测模型环境预测模型通常包括水污染预测、大气污染预测、固体废物污染预测、噪声预测等。一般比较常用的模型有回归预测模型、环境数学应用模型等。第三节 规划决策的基本方法1 决策是针对某一问题,根据确定的目标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制订多个候选方案,然后按一定的标准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一、确定型决策 在国土规划中,许多决策往往是转换成确定型的,即假定在特定状态下研究问题。常见的确定型决策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倒推法或顺推法)等。二、随机型决策 常见的随机型决

28、策方法有数学期望法和决策树等。三、不确定型决策1最大最小收益值法;2最大最大收益值法;3最小最大后悔值法;4最大平均值法。第四节 资源开发的效益分析模型资源开发必定涉及成本和效益。成本一效益的评价一般可归纳为三种准则:最有效准则:即要求在一定成本目标下,使效益目标达到最大值;最经济准则:即要求在一定的效益目标下,使成本目标达到最小值;效能比准则:即追求效益对成本之比的达到最大值。一、资源利用最佳投入模型1边际与弹性的概念;2资源最佳投入模型二、耗竭性资源开发模型耗竭性资源指资源实体只可一次性使用,使用后不再具有当前资源的禀性。耗竭性资源一般又可分为不可更新资源和可更新资源两种类型。不可更新资源

29、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或虽有循环但其速度远逊于人类的开发利用速度,比如矿产资源。可更新资源处在快速的自发的循环过程中,其循环速度接近或大于人们的开发利用速度,比如渔业资源。三、可重复利用资源开发模型可重复利用资源指资源实体可多次性使用,使用后仍然具有当前资源的禀性,如土地、旅游景观、交通网等它们可以重复利用。这类资源的重复利用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周期,稀缺性往往表现在“等待容量空出”方面。可重复利用资源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承载性资源,比如土地、交通网等,其容量可用每单位当量的承载能力或服务能力来衡量;二是条件性资源,它们作为某种优越条件而表现出资源的特点,如气候资源、风景资源等,它们提供了某种有效性或

30、有利条件而且表现出相对稀缺性。可再生利用资源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主要问题是资源潜力的退化或容量的收缩。 可再生利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最优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即最小费用目标和最短时间目标。第五节 资源分配的基本模型 资源分配可分为两类问题,即资源在部门之间的分配和资源在代际利用上的分配。第六节 系统综合评价模型 系统综合评价模型很多,常用有层次分析、模糊评判和可能一满意度等三种方法。第七节 规划动态模拟的系统仿真模型现代意义上的系统仿真是建立在计算机仿真技术的基础上,也就是将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一定的算法或表达(模型转换)在计算机系统上加以实现。系统仿真的模型一般可分为连续性模型和离散性模型两类。在规划动态模拟方面须以连续性模型实现,尤其是采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可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第五章 国土规划的指标测度第一节 国土规划指标的概念一、国土规划指标的概念22指标是国内外规划中常用的反映总体现象的特定概念(即指标名称)和具体数值(即指标数值)。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指标量化和具体化,才能将国土规划的目标、内容、基本思路与规划方案明确地表达出来。二、国土规划指标的类型 较为重要的分类有七种:第一种,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第二种,经济指标和非经济指标;第三种,描述性指标和评价性指标;第四种,正指标、逆指标与中性指标;第五种,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