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潜山县年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潜山县2017年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实施方案 潜山县水利局二一七年二月审核:徐文英校核:言革编写:言革彭 波潜山县2017年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一、地理位置及气候潜山县位于省西南部,大别南麓,长江北岸、皖河中上游。西北与岳西县、舒城县毗连,东北与桐城市接壤,东南与怀宁县相邻,西南与太湖县交界。潜山县地处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四季气候特点是:冬季干冷,春雨连绵,夏热多雨,秋高气爽。累年平均日照时间1973.9h,太阳辐射总量110千卡/cm2,全年无霜
2、期240d,多年平均气温16.4,极端最高气温40.2C,最低气温-15C。区域风向随季节转变明显,全年盛行风向为西南风,多年平均风速2.5m/s。潜山气象站多年平均降雨量1411.6 mm,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778.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7%,气候条件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由于潜山县处于我省江淮之间,春末夏初梅雨期间冷暖气团活动和交锋频繁,使该县降雨量年际、年分配不均。丰水年降雨量可达2373mm,枯水年仅为762.8mm,年际极差3.1倍,雨量集中在48月,约占全年雨量的70%;暴雨多出现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降雨的年际变化大、年分配不均是造成易旱易涝的主要原因之一。二、 地理位置及
3、气候潜山县境地形复杂,山区、丘陵区、圩区并存。全县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为大别山余脉,高山峻岭、峰峦叠障,海拔高程在100米以上,最高峰为猪头尖,海拔1539米,次之天柱峰1508米;东南部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地形破碎,海拔高程在40米以下,最低处丰收圩海拔16.8米,山圩之间为丘陵,海拔高程在30 -100米之间。境高低处高差最大达1500 余米,地面坡度1/25。全县山区、丘陵区、圩区面积分别为998km2、403km2、285km2,占总面积59.2%、23.9%、16.9%。三、土壤潜山县境土壤深受地形、母质、生物、气候及人为生产活动影响,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土
4、壤。其水平分布由南向北过度,地带性红壤与黄壤呈犬牙交错,非地带性土壤与地带性土壤相嵌。其垂直分布自下而上为黄壤土棕壤山地草甸土。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分类暂行方案,本县土壤面积计207.58万亩,其类型分为8个土类,14个亚类,43个土属,81个土种。其中耕地涉及7个土类,13个亚类,31个土属,59个土种。非耕地涉及6个土类,9个亚类,12个土属,22个土种。第二节社会经济一、县域概况潜山县县域总面积1686.03Km2,辖11个镇5个乡,173个行政村,12个居民委员会,5681个村民小组,2015年全县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3万人,城镇化程度低,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
5、自然增长率为-4.03左右,人口密度为346人/ km2;全县有农村劳动力31.85万人。二、经济情况2015年全县实现国生产总值13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10.12亿元,农业总产值35.5亿元,财政收入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36元。潜山县是较早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县之一,也是国家建成的商品粮基地县。现有耕地面积49.28万亩(统计亩),其中水田35万亩,旱地14.28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71.0%、29.0%。现行生产体制实行分田到户,以户经营,以农户作为最基本的生产单元;积极推进按“水系流转土地”,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村民委员会是农村最基本的经济组织。潜山县农业生产以
6、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茶叶、蚕桑、瓜蒌、蔬菜等。第三节水系概况潜山县有潜水、皖水、大沙河、长河4条大河以及、牌楼河、茅岭河、梅河、鲁坦河5条小河。分属皖河流域和菜子湖流域,皖河流域三条一级支流长河、潜水、皖水均流经潜山县。长河进入下游后是潜山与怀宁两县的界河,在怀宁县的陶湾与潜水汇合;潜水发源于岳西县的多枝尖,经大龙潭水电站至牛肩岭进入潜山县,过水吼,在野寨出山,流经潜山县城,在怀宁县的陶湾与长河汇合。皖水发源于岳西县的黄毛尖,流经岳西县城、毛尖山水电站、雷公井水电站,至乌石堰出山,流经余井,在怀宁县的横坝头汇入皖水干流,基本情况见下表。菜子湖流
7、域大沙河发源于大别山南麓岳西县境,集水面积1395.9平方公里,沿途流经潜山县黄柏山区,自沙河埠出山后流至尖刀咀分为柏年河和人形河,河道全长90.79km,两河在乌鱼宕汇合后经8.54km河道至赌棋墩入菜子湖。大沙河有防洪任务的河段为沙河埠至赌棋墩,防洪堤线总长140.29km,其中人形河右堤(含人形河右堤)长33.87km。人形河206国道至尖刀咀堤防堤顶高程25.848.7m,国道以下堤防堤顶高程25.818.4m;乌鱼宕至赌棋墩堤防堤顶高程17.616.7m。所有堤防、外坡均为12,现状防洪标准约78年一遇。河道下游堤线已确定,防洪河道149.85公里,两岸筑堤防231公里,潜水、皖水县
8、城段堤防达20年一遇标准,其它堤段防洪标准仅5年一遇左右。潜山县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77座;有电力灌溉站141座,总规模13.88m3/秒;有10个万亩灌区,分别为红旗、水库2个中型水库灌区,五丰河、幸福河、乌石堰、朱湖圩、洋荡圩、同合圩、三保圩和粮川闸8个自流引水中型灌区,中型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8.29万亩,现有效灌溉面积仅20.58万亩,灌溉保证率仅55%,小型灌区灌溉保证率普遍在50%以下;潜山县圩区总面积285.45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6.9%。千亩以上圩口19个,面积235.56平方公里。低洼易涝面积217.13平方公里,占圩区总面积的92.2%。现建有电力排涝站17座,
9、总装机57台6259千瓦,排水流量65秒立米,排水面积115.17平方公里,占需排水面积的53%。第四节小型水利工程现状一、当家塘根据调查,全县现有大小塘坝共21327口,现状总塘容达8951.4万m3,现状蓄水能力为4975.5万m3,是我县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承担着23.18万亩农田灌溉面积任务。20112016年扩挖整治万方以上当家塘2486口,万方以下11436口。全县塘坝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淤积问题,所有塘坝均已淤积,因淤积严重,大多数塘坝都已成了“碟子塘”,有效塘容急剧减小,只占原设计塘容的60%左右,灌溉效益锐减。全县塘坝水质普遍较差,除了部分山丘区塘坝由于位置关系,集水区域无农
10、田和村庄,水质较好外,绝大多数都在类水以下,尤其是村头塘坝,水质更差,有的甚至达到类水,鱼类都无法生存。我县农村塘坝存在的问题除上述的问题外,还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一是兴建时无规划、无设计,当地干群只凭经验和适用要求,随意随地兴建,塘口大小不一,位置散乱,标准过低,灌溉渠系更是随意,配套建筑物不完善;二是塘坝运行多年后,淤积严重,有效塘容逐年减小,特别是取消“两工”后,情况越来越严重;三由于当时标准过低,施工水平有限,坝体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如因坝坡不足导致的崩踏、滑坡、渗漏等,还有放水涵漏水、断裂、溢洪道水毁等等;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运行管理和维护问题,塘坝运行管理是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最薄
11、弱的一项,原则上一般由受益村民组共同管理,但人员、职责不明,无运行管理办法又无管理经费,事实上呈无人管理的状态,还有就是维修经费无着落,建筑物毁坏后不能及时处理或重建,致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二、河沟全县共有农村河沟609条,截止2016年全县共治理403条,未治理的农村沟河共有206条。全县农村沟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淤积严重、阻水障碍物多。由于农村沟河多年未清淤扫障,平均淤积深0.75m左右,最大淤积深达1.0m以上,且长满水生植物,严重影响过水能力,导致既不能灌,也不能排,有的丧失了沟河的基本功能。二是堤坝单薄,防洪标准低。由于堤坝年久失修,变得越来越单溥,加上护坡护岸少,滑坡崩岸严重,现
12、有堤坝防洪标准不足3年一遇,极易造成涝,导致 “降雨一日行舟,天晴三日干旱”。三是污染日益加重,水质严重恶化。农村居民将村前屋后沟河当作天然垃圾堆放场所,无论是生活垃圾,还是生产垃圾都向沟河倾倒,更有沿沟沿河居民将人畜粪便直接排入沟河,再加上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除草剂、杀虫剂等残留物直接排入,导致沟河污染日益加重,水质严重恶化,发黑发臭,有的已经不能作为灌溉水源,更别论生活用水了。三是工程年久失修,建筑物配套不足。现有未治理沟河需各类配套建筑物2472座,现有配套建筑物1863座,现状配套率仅为75.4%,一般沟河建筑物配套率在50%左右,差的沟河不足30%;现有配套建筑物老化损坏需维修改
13、造635座,占现有数的34%左右,完好率只有59%;由于配套不足,完好率低,致使调度不灵,排灌不畅,工程整体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三、小型泵站全县现有各类小型灌溉排水泵站166座,总装机210台6875kw。其中,灌溉泵站154座,装机169台2870kw,灌溉流量18.57m3/s,设计灌溉面积16.78万亩,实际灌溉面积9.43万亩;排涝泵站11座,装机31台3355kw,排水总面积73.43km2,排水总流量33.01 m3/s,受益田亩7.65万亩;灌排结合泵站1座,装机10台650kw,排水面积16.08 km2,排水流量6.92 m3/s,受益田亩1.9万亩,灌溉流量0.4 m3/s,
14、灌溉面积0.4万亩。2011-2016年已完成更新改造小型泵站116座,尚有50座小型泵站未完成改造,大多数年久失修,设备老化,不能发挥应有效益,亟需安排更新改造。四、小型水闸全县现有已注册小型水闸76座,全部由集体单位管理,大多数为河道穿堤水闸,多为单孔水闸,闸门型式为平板式,启闭机型式为螺杆式,由于缺乏资金维护管理,大多数水闸安全类别为四类,年久失修,完好率低,致使调度不灵,排灌不畅,工程整体效益不能充分发挥。五、中小灌区全县现有15万亩中小灌区共6处,总灌溉面积17.23万亩。中小灌溉区多为水库灌区和河道灌区,主要分布在丘陵区和圩区。多年来,这些灌区为农业灌溉供水保丰收、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15、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当时经济技术条件所限,这些灌区在建设当初就配套不全,经过多年运行基本上未进行过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骨干灌排沟渠淤积、坍塌、渗漏,输水不畅,输配水效率低下;沟渠配套建筑物老化、损毁严重,功能退化;灌区灌排体系及配套建筑物配套不完善,有效灌溉面积萎缩;同时存在管理主体缺位,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影响效益的发挥,适应不了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因此,迫切需要改造配套。六、末级渠系全县末级渠系(灌溉流量1m3/s以下,排涝面积3万亩以下)普遍存在工程老化、淤堵不畅、配套不全、管理缺位、效益下降的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小灌区整体效益的发挥。“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业综
16、合开发、小农水补助及重点县、土地整治、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等项目,改造了部分末级渠系,解决了面上灌排系统不配套等诸多问题,恢复改善了灌区的灌排条件,但尚有不少末级渠系未得到治理,“毛细血管”不畅。第五节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规划情况潜山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2011-2020年)明确到2020年, 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85%,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除涝标准510年一遇;灌溉水的利用率提高到0.70,节水灌溉普及率达到70%,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到100%,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80%。规划在近期的基础上再改善灌溉面积22.2万亩,其中发展渠道衬砌节水灌溉1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2.34万亩;工
17、程管理设施大为改善,管理体系得到加强,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潜山县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规划(20132017年)要求在全县围实施“5588”计划,即用5年的时间,通过5项改革措施,推进实施小水库、小泵站、小水闸、中小灌区、塘坝、河沟、末级渠系等“8小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到2017年底,使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0%以上。同时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使之更好、更长远地发挥效益,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针对2013年抗旱中暴露的小型水利工程薄弱环节,着重加强圩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全县除险加固小型水库25座、更新改造单站装机300千瓦以下
18、小型泵站5138千瓦、加固新建小型水闸40座、改造灌溉面积15万亩的中小灌区5处18.25万亩、清淤扩挖塘坝13774口、清淤整治农村河沟508条、改造灌区末级渠系19.82万亩,建立和完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新机制。第二章 工程基本资料及建设目标第一节工程建设及方案编制依据一、相关编制文件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7年度实施计划的通知。二、设计规、规程(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2)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SL10495);(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SL/T9196);(4)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DL50771997);(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19、);(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SL7294);(7)其它有关规程、规、等。三、有关规划及报告潜山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20112020年)潜山县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规划(20132017年)第二节工程建设任务一、当家塘在全县16个乡镇清淤、扩挖、加固当家塘坝3032口,根据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7年实施计划的意见,省财政对当家塘全部任务的三分之二进行补助,我县任务分解为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安排2021口,整合项目资金安排1011口,当家塘坝防洪能力达到5年一遇标准;工程建设后增加或恢复蓄水能力75万方,农田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增加恢复灌溉面积8092亩,改善灌溉面积41748亩。二
20、、农村河沟本次项目共清淤整治178条农村河沟,其中重点河沟120条,一般河沟58条。根据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7年实施计划的意见,省财政对河沟全部任务的三分之二进行补助,我县任务分解为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安排重点河沟80条,一般河沟38条,整合涉水项目资金安排重点河沟40条,一般河沟20条。实施过程中将以农村水利现代化建设总揽全局,以恢复河道引排能力为目标,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河道疏浚投入机制和管理体制。着力提高城乡防洪保安水平、农田灌排标准、改善农村水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治理标准上,排涝河道经疏浚后整治至少达到5年一遇标准,有条件的地方提高到10年一遇。三、小型泵
21、站本方案更新改造小型泵站共500kw,根据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7年实施计划的意见,省财政对小型泵站全部任务的三分之二进行补助,我县任务分解为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安排335kw,整合涉水项目资金安排165kw。工程建设后增加或恢复供水能力25万方,农田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增加恢复灌溉面积4908亩,改善灌溉面积17892亩。四、小型水闸本方案共加固新建小型水闸8座,根据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7年实施计划的意见,省财政对小型水闸全部任务的一半进行补助,我县任务分解为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安排新建2座规模以下水闸、加固2座规模以下水闸,整合涉水项目资金安排加固1座小(2)型、新建1座规模以下
22、、加固2座规模以下水闸。工程建设后增加或恢复蓄水能力35万方,农田灌溉保证率提高到85%,增加恢复灌溉面积1440亩,改善灌溉面积7860亩。五、中小灌区本方案共改造中小灌区1.85万亩。根据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7年实施计划的意见,省财政对中小灌区全部任务的一半进行补助,我县任务分解为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安排0.85万亩, 整合涉水项目资金安排1万亩。中小灌区改造后将改善灌溉面积1.85万亩。六、末级渠系本方案共改造末级渠系5.0万亩,根据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2017年实施计划的意见,该项目由整合涉水项目资金安排。改造后将改善灌溉面积5.0万亩,进一步改善田间灌溉条件。第三章工程技术第一
23、节工程措施选择原则按照“农民自愿、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因地制宜、整体推进”的原则选择工程措施。丘陵区主要围绕增加蓄水能力,解决工程性缺水的矛盾;山区主要围绕加固除险,兼顾增加蓄水能力,解决工程防洪安全的矛盾。第二节工程措施的技术要求一、塘坝清淤扩挖1、塘坝指蓄水容积小于10万m3的蓄水工程。2、塘坝型式应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选择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工程形式,要考虑生态和美观效果,一般采用碾压式土石坝。塘坝高度小于5m且无交通要求时顶宽为 24m,有交通时顶宽为46m,坡1:2,外坡1:3;塘坝高度在5m以上的,在距3米处设置12米宽的平台。3、塘坝大坝采用碾压式土石坝型式时,迎水坡采取砌石或混凝
24、土护砌固脚,高度不应超过正常蓄水位,上部采用草皮护坡,背水坡采取草皮护坡,排水设施应完善。4、塘坝放水涵一般采用卧管式取水设施,放水涵直径视灌溉面积大小确定,一般灌溉面积200亩以下采用200砼圆涵,200亩以上采用300钢筋混凝土预应力圆涵。放水口控制,可采用木板、钢筋混凝土平板直接控制或斜卧管笛子眼控制,也可以采用铸铁闸门启闭机控制。5、塘坝溢洪道底高程较塘坝顶高程低11.5m,宽度参照原河(沟)断面确定,重要当家塘根据计算洪峰流量确定。6、为体现景观水利、生态水利,塘坝大坝、溢洪道、放水涵等需美观大方、园林化、景观化,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力求人水和谐。7、塘坝竣工验收后,要落实管护主体,
25、产权移交农民用水户协会、所在村委会或实际承包人,负责运行管理,签订管护协议。二、沟河整治1、工程等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农村沟河工程等别为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2、防洪标准: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我县农村沟河整治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3、主要加固措施:(1)河道清障。拆除沟河的违章房屋、穿河建筑物,清除沟河农村生活垃圾等阻水建筑物。(2)河道清淤疏浚。对河道的淤泥进行疏浚,河道疏浚的底宽根据沟河的防洪标准及结合河道现状综合确定,使河道不得有树木、杂草等,弃土、杂物必须清出分水岭以外,做到沟底、边坡三面平整,边脚线平直圆滑,弃土、杂物
26、堆放整齐。(3)河堤加固。对冲刷毁坏严重的河堤进行加固,河堤顶宽不小于4m,临河侧边坡不低于1:2,背河侧边坡不低于1:2.5;非常严重、重要的河道或河段进行固脚或护坡,固脚、护坡的型式主要为浆砌石挡墙、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砼面板护坡等。4、主要施工方法和标准:(1)堤基表层不合格土、杂物等必须清除,地基围的坑、槽、沟等,应按堤身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处理;(2)地基起伏不平时,应按水平分层由低处开始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堤坝断面上的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将地面坡度削至1:5以下;(3)严禁砂(砾)料或其它透水料与粘土混杂等不合格土料上堤;(4)采用推土机碾压土块直径不大于10cm,一次铺设
27、厚度不大于0.3m,碾压次数3-5次,不得漏碾。严禁出现界沟、弹簧土现象,若有发生应及时进行换土处理;(5)草皮护坡按1*1m方格或菱形栽植,草皮宽度0.10.15m;(6)质量要求:干密度0.9以上,干密度合格率80%以上。坝顶、坡面平整,坝脚、地坝肩棱角分明,线条平顺,草皮宽度、方格或菱形间距一致。5、为体现景观水利、生态水利,沟河清淤需美观大方、园林化、景观化,与周边其他水利、交通工程及环境协调一致,力求人水和谐。6、沟河整治竣工验收后,要落实管护主体,产权移交农民用水户协会、所在村委会或实际承包人,负责运行管理,签订管护协议。三、小型泵站更新改造1、小型泵站指装机功率小于500kw的灌
28、溉泵站、排水泵站、灌排结合泵站。小型泵站设计除参照本技术标准外,应符合泵站设计规(GB/T 50265-97), 泵站更新改造技术规(GB/T 50510-2009)的要求。2、泵站选用的主泵应能满足设计扬程与设计流量的要求;在加权平均扬程下,水泵应在高效区运行,并具有良好的抗汽蚀性能;在最大扬程与最小扬程下,水泵应能安全稳定运行,不得产生汽蚀和动力机过载。选用的水泵允许采用改变转速、车削叶轮和调整叶片安放角等调节运行工况的措施。3、小型泵站选用的主泵台数按流量大小宜取15台,根据泵站的重要性可设12台备用泵。4、泵站动力机应首先采用电动机。对电源紧缺且非经常运行的泵站,可采用柴油机,但必须设
29、置能储存燃料油的储油设备。5、泵站选用的动力机与水泵应配套合理。动力机功率备用系数,电动机可采用1.051.3,柴油机可采用1.151.5。如选用电动机,应对其启动特性进行校验。6、净扬程高于3m的轴流泵站与混流泵站,其装置效率不宜低于70%;净扬程低于3m的轴流泵站,其装置效率不宜低于60%。离心泵站的装置效率,抽取清水时,不宜低于65%;抽取多泥沙水流时,不宜低于60%。7、从河道取水的泵站站址选择和总体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源、动力源等条件确定,并应满足防洪、防冲、防淤和防污要求。取水口应选在主流稳定靠岸、能保证取水的河段。取水建筑物设计应考虑河床变化的影响,并与河道整治工程相适应。
30、8、从多泥沙河道取水的泵站,应采取防沙、沉沙、排沙和抗磨蚀等措施,控制过泵水流挟沙量不超过7%。9、高扬程提水灌溉工程,应根据灌区地形、分区、提蓄结合等因素确定一级或多级设站。多级设站时,可结合行政区划与管理要求等,按整个提水灌溉工程动力机装机功率最小的原则确定各级站址。10、排水泵站的布局,应根据自排与提排、排除涝水与降低地下水位、排水与灌溉相结合,以及现有和计划兴建的灌排渠系布置的要求,因地制宜选用集中或分散建站、一级或多级排水的方式。排水泵站出水口不宜选在迎溜、岸崩、河床不稳定或淤积严重的河段。11、有部分自排条件的排水泵站,宜与排水闸合建。12、灌排结合泵站站址,应根据外水引和水外排的
31、要求确定,总体布置应紧凑合理,配套涵闸的过流能力必须与泵站抽水能力相适应。13、泵站的泵房位置以及引渠和出水管道的长度,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流、泥沙等条件,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引水式布置应在引渠首部设进水闸,岸边式布置宜使进水建筑物前缘与岸边齐平或稍向水源凸出。14、泵房结构布置必须满足泵房机电设备布置、安装、运行和检修的要求,并应符合通风、采光、防火、防噪声的规定。15、泵房应选择在岩土坚实和抗渗性能良好的天然地基上。泵房地基岩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指标较差,且工程结构又难以协调适应时,可采用桩基、沉井基础或其它人工地基。16、泵站前池或进水池应设置拦污栅,必要时应设防涡设施。17、进水管道不得
32、吸入空气和形成气囊。管道应不断向主泵方向上升,且坡度不小于0.005,管口应有足够的淹没深度。管道接头应密封。18、出水管道的出口上缘应淹没在出水池最低运行水位以下0.10.2m,末端应安装拍门或快速闸门。虹吸式出水流道顶部应设置真空破坏阀。19、出水池与输水渠道的联接应采用渐变段,渐变段的平面收缩角不宜大于40o。出水池流速不应大于2.0m/s,且不允许出现水跃。20、高扬程、长管道的泵站,应对压力管道进行水锤计算。必要时应设置水锤防护设施。21、小型泵站要建设园林式的泵站管理区,办理确权划界,建立管理区。泵站厂房、管理用房要美观大方,厂区配电、管理、生活、休闲设施齐全,建设生态园林站区。22、小型泵站竣工验收后,要落实管护主体,位置重要、防洪标准高的、跨行政边界的小型灌排泵站,可将产权移交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