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 ,大小:26.38KB ,
资源ID:398996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8996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期末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期末考试分数:50分*考试范围:第一、二、三章,第四章的第一、二节*题目形式: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论述等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2)从阶级属性讲,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3.作

2、为中国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4.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二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条件:(1)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条件:表现为以机器大生产和雇佣劳动制度代替了封建社会古老,陈旧的生产方式。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

3、难以克服的痼疾。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2)阶级背景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2马克思主义所批判地继承的人类文明成果:(1)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费尔巴哈(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3

4、)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英国的欧文三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它的根源在于它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四

5、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 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2哲学的基本派别(1)根据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2)根据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6、,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时不能被人所认识或者不能被完全认识的)(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4)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意识(

7、1)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2)意识从其起源上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经历过三个发展阶段,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成为人类的意识;同时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识从其本质上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3)二者的关系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方法论:尊重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

8、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2)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是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3静止(1)静止的定义: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 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时间

9、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二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1实践的定义: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最基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科学实验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一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定义: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3方法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二)事

10、物的永恒发展1发展是上升的运动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二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一)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的定义: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2矛盾的基本属性或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又称之为斗争性,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不同事

11、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2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三)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

12、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四)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辨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走向新事物;否定式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一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一)规律及其客观性1规律的定义: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根本特点:客观性3方法论: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是可以利用规律指导实践,同时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

13、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一)意识的作用1意识的能动作用定义: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2意识的作用的表现: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方法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物

14、质活动。(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1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2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受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二)辨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反映表现在:反映具有摹写性;反映具有创造性三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认识运动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一)从实践到认识1认识运动

15、的辨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2感性认识:人们建立在实践基础上,有感观直接感受事物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是用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直接反映外部世界。3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4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5认识的辨证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

16、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左右。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有些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起着消极作用,应以正确的理性认识去指导和调控。(二)从认识到实践1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原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也永远不会完成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2真理具有客观性的原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

17、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原理,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反映伦的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人们认识的内容是来自客观世界的,是能够和客观相符合,相一致的。承认了这一点,也就承认了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3主观真理论的典型: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就是真理”(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任何真理都必须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的客观内容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这的物质世界,认识每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真

18、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三)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2真理与谬误既对立有统一。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联系的,没有谬误就无所谓真理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三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价值是指具体历史过

19、程中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表现: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式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20、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2社会意识以理念,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但社会意识又有其相对独立性,同时表现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1)生产力的定义: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2)生产力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

21、象;劳动者;生产力中还包含着科学技术2生产关系(1)生产关系的定义: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专一的经济关系(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式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基本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经济基础的定义: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制度化

22、的物质社会关系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是社会基本经济制度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2上层建筑的定义: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思想上)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政治上)(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国家政权是核心)(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四 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

23、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主要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史推动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重要动力)(每一次革

24、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即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如“全球问题”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唯心史观:是从社会

25、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抹杀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因而这样的观点被称为英雄史观唯物史观:“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人是现实的社会中的人,要说明历史创造者问题,必须全面,具体,历史地考察和分析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们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因: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二 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四)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

26、持科学方法唯物史观主张评论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基础的矛盾一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资本主义萌芽:14世纪末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2资本主义萌芽的途径: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二)资本的原始积累1定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2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用暴力手段掠夺财富二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1自然经济是一种以自给自足为特

27、征的经济形式2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3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前提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想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

28、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对立统一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4劳动的二重性的定义: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5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三)价值量的决定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指导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则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

29、必要劳动时间3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大。4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5商品的价值量筒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关系;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寸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2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价值的本质:价值是一种社会关

30、系,是商品的一种社会属性。3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价值规律及其作用1价值规律的定义: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3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3价值规律的消极后果: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

31、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六)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 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一)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1劳动力的定义: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总和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者是自由人;劳动者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1像任何商品一样,劳动力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1劳动力的价值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它包括: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