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06.66KB ,
资源ID:39873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873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疆呼图壁煤矿.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疆呼图壁煤矿.docx

1、新疆呼图壁煤矿井田位置及交通 新疆准南煤田呼图壁县石梯子东沟煤矿位于呼图壁县城正南56千米处的天山北麓石梯子小西沟呼图壁林场一带。勘探区的地理坐标:东经:864123-864330;北纬:434400-434530,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64227,北纬:434515,行政区划属呼图壁县石梯子乡管辖。勘探区东西长1.34-3.18千米,南北宽2.78-3.24千米,面积8.52平方千米位于省道S101线以南,由石梯子东沟煤矿沿矿区简易公路北行5千米至国防公路(S101),沿国防公路向东经硫磺沟至乌鲁木齐仅85千米;向西20千米后再向北50千米经雀尔沟镇在大丰镇与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和北疆铁路

2、相连,外部通行条件尚可。勘探区内部除东沟煤矿和矿区北部各有一条简易路能通行汽车外,其它地段均不能通行。总体通行较便利。1.1.2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勘探区位于天山北麓的中低山区,南北向岭谷相间分布;海拔1653-1975米,高差322米,地势南高北低,向北西方向倾斜,属侵蚀剥蚀中山地貌,植被发育,草木丰盛。 图1-1 2)河流与水体中部的小东沟勘探区河和西部的小西沟河为季节性河流,11月至次年5月河沟干涸无水;6-10月形成季节性河流,小西沟最大河水流量231升/秒。3)气候特征勘探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5,7月份平均气温22,最高34,1月份平均气温-12,最低-30,

3、6-9月份多雨,常成暴雨,每年10月降雪,次年3月底、4月初消融,年平均降水量410毫米,最大45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800毫米,最大冻土深度2米。4-5月多风,以3-5级的南风或西南风为主。4) 动、植物资源勘探区内及邻近区又为呼图壁县的牧业基地和林业基地。比较有价主要有野鹿、野猪、狐狸和狼等。有价值的植物主要为大片的松树林带。勘探区以南山区,野生动物资源丰富。5) 地震 勘探区位于沙湾县-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地震带上,据新疆地震局资料,近百年间临近该区50千米范围内共发生MS4.7级的中、强震14次,其中1986年12月23日沙湾县西南牛圈子八级大地震就发生在矿区以西约110千米处,故本区

4、是地震多发区。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2月2日发布的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勘探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1.1.3 本区经济概况 勘探区及邻近区为呼图壁县的能源基地,从事采煤业所需的生产、生活用物资需从勘探区以北的呼图壁县城及以东的乌鲁木齐等地购进。本区域内现有大小煤矿十余个,总人口达千余人,主要为汉族,少数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儿等民族,年产原煤100余万吨。主要供给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玛纳斯电厂、石河子市等地动力用煤和居民生活用煤。随着玛纳斯电厂三期工程的扩建及煤化工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加快该区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带动天山中部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呼图壁县的经济腾飞。1.1.4

5、 矿区煤矿概况勘探区内现有1个主斜井、1个行人回风斜井和1个副斜井。井田范围内有B1、B2、B3、B41、B42等五层编号煤层,采动煤层有B2、B42煤层。目前及9万吨矿井先期开采地段都在主斜井以上开采上山煤。以主斜井为界分东、西两翼开采,开采方式为房柱式,采区布置后退式;采区运输为轨道运输。目前,矿井东、西两翼同时开采,东翼开采现状为:B42煤层已掘进至695米,开采水平为+1586。西翼开采现状为:B42煤层已采动625米,开采水平为+1586,B2煤层已掘进至1450米,开采水平为+1573。1.1.5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煤矿位于呼图壁县城南56km处的天山北麓,石梯子小

6、西沟呼图壁林场一带,井田位于省道S101以南,由矿部沿矿区简易公路北行5km至省道S101,沿省道S101向东经硫磺沟至乌鲁木齐85km;向西20km后再向北50km经雀尔沟镇在大丰镇与乌奎高速公路、国道G312和北疆铁路相连,外部交通条件较为便利。2)电源条件矿井位于呼图壁县城正南56km处,矿井周边电源情况如下:河源110kV变电所位于本矿西北侧约31km处的雀尔沟镇林场,设计规模为240000kVA,配出电压为110kV、35kV、10kV,三侧均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分两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140000kVA)已建成,其现有1回110kV电源引自锦华220kV变电所,导线LGJ-240

7、/60.8km。雀尔沟35kV变电所位于本矿井西北方向约37km处,所内设有2台35/10kV 4MVA变压器,其35kV侧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10kV侧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目前仅一回35kV电源线路(塔雀线)引自塔西河110kV变电站,导线LGJ-70/55km;变电所10kV侧现有4回出线,已无备用位置。哈木斯特35kV变电所:位于本矿井西北方向约6km处,所内设有1台35/10kV 4MVA变压器,其35kV及10kV侧均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其电源由35kV塔雀线延伸而至,延伸电源线路规格为LGJ95,长约24km;其10kV侧共有2回出线,1回备用间隔。3)水源条件井田南部的东沟河

8、是一条常年性流水的河流,自西南部从井田穿过,主要接受井田南部的雪山雪融水及山区岩石地层渗出的水集中汇集成河流,河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MgNa型,溶解性总固体(矿化度)为526.8mg/L,pH值为7.85,常规阴、阳离子的含量均符合要求,另外,对水中的有毒元素Hg、As亦进行了测定,其结果为Hg0.0001 mg/L,As0.005 mg/L。依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以上所述各项测试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此河沟水水质良好,可考虑作为矿井的供水水源。4)其它建设条件矿井外部交通条件便利,建设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砖、木材等均可由呼图壁县或乌鲁木齐采购,建材供应渠道畅通

9、。综上所述,矿井外部建设条件较优越,可满足本矿井建设需要。1.2 井田地质特征1.2.1地质特征1)井田地层 井田内出露的地层为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和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洪冲积层(Q3-4pal)、第四系全新统坡积层(Q4dl)。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为一套不含可采煤层以湖相为主的碎屑沉积,地层稳定。岩性主要为深灰色-灰绿色-黄绿色泥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含砾粗砂岩、砾岩、细砂岩夹砂砾岩、叠锥灰岩、泥灰岩及炭质泥岩薄层、煤线,含大量的植物叶、茎碎片化石。井田外东边大滩煤矿ZK101孔控制了该组地层

10、,控制厚度122.85315.07m,平均厚度218.96m。底部常见有13m厚砾径最大56cm的砾岩与八道湾组地层接触,与下伏地层八道湾组呈整合接触,与中石炭统前峡组(C2qx)呈角度不整合接触。(2)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出露于井田西、南部一带的大部分地区,含煤地层为一套以湖相、湖滨三角洲相、泥炭沼泽相为主夹有河流相,覆水沼泽相的含煤碎屑沉积。主要岩性为灰白色、深灰色、灰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煤层、泥岩及炭质泥岩薄层,含植物化石碎片,井田范围内含4层煤,地层厚度为350m,井田范围内该组厚度变化不大,与下伏三工河组整合接触。出露于井田中南部,为井田内含煤岩组,呈北西西-南东东

11、向展布,倾向北北东,倾角717,为一套以湖相、湖滨三角洲相、泥炭沼泽相为主夹有河流相、覆水沼泽相的含煤碎屑沉积,主要岩性为灰-深灰-灰白色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泥岩及炭质泥岩薄层、煤层、煤线,含大量的植物叶片碎片化石。该组下段为含煤段,含可采、局部可采煤层5层。地层总厚371.53m。ZK204孔控制了该组地层,与下伏三工河组呈整合接触,与上伏头屯河组(J2t)平行不整合接触。该组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岩性段。各段特征如下:(3)西山窑组下段(J2x1)在井田南侧西南角和中部呈倒“V”字形少量分布出露,煤层在地表出露均火烧,呈团形宽条带状沿煤层走向形成砖红色、黑褐色烧变岩,在

12、石梯子西沟河东西两岸和西南角基岩出露处形成自然景观。由45个湖滨相、湖滨三角洲相、河流相、覆水沼泽相的含煤碎屑沉积旋迴组成。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与煤层互层夹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具水平层理和微波状层理,含大量植物叶片、茎干碎片化石。砂岩层见有不规则平行层理,透镜状层理和小型楔状交错层理,分选、磨圆中等偏好,钙质胶结为主。该段地层与上伏西山窑组中段(J2x2)地层为整合接触。该段地层厚114.55188.78m,平均厚136.76m(见表1-2-1)。井田内含可采、局部可采煤层5层,自下而上编号为编号为B1、B2、B3、B41、B4

13、2,平均总厚13.86m,含煤系数10.13%。可采总厚13.14m。表1-2-1 井田内钻孔控制地层厚度表孔号Q4J2tJ2x3J2x2J2x1J1sZK2011.6110.08188.785.96ZK20218.01118.26125.772.86ZK20386.28148.5416.35ZK2041.36191.69136.799.73135.119.18ZK3014.07117.6124.519.84ZK30245.55131.64126.191.58ZK4016.370.7119.07130.6110.11ZK40297.67115.13114.5512.63ZK40355.2814

14、3.6130.46117.09ZK501173.24120.92ZK50246.11127.74130.21121.6ZK5032.3890.82143.35123.36118.77两级值平均值(点数)1-18.014.96(7)191.69127.74-143.35137.85(4)99.73-131.64121.37(7)114.55-188.78136.76(8)19.18(4)西山窑组中段(J2x2)分布于西山窑组下段之上,在井田内为不含煤段,出露于井田南部和中部。该地层由23个湖滨相、湖滨三角洲相至覆水沼泽相碎屑沉积旋廻组成。岩性主要为灰黄色、黄绿色、灰白色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与

15、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炭质泥岩、煤线、泥岩。该段地层厚99.73131.64m,平均为121.37m(见表2-3-1)。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中水平层理发育,含植物叶片、茎干碎片化石;砂岩层中见有不规则状水平层理和楔状层理。底部为灰白灰黄色厚层状粗砂岩、中砂岩与下段分界。该段地层与上伏西山窑组上段(J2x3)地层为整合接触。(5)西山窑组上段(J2x3) 分布于西山窑组中段之上,为不含煤地层,出露于井田中部,呈带状分布。该地层由67个湖滨三角洲相至浅湖相的沉积旋廻组成,岩性主要为灰白色、黄绿色中-粗砂岩、砂砾岩、细砂岩与浅灰色、灰黄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泥岩、炭质泥岩。泥质粉砂

16、岩、炭质泥岩中见水平层理、微波状层理,含植物叶片、茎干碎片化石;中-粗砂岩中,发育不规则状平行层理和小型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地层厚度127.74143.35m,平均为137.85m(见表2-3-1)。该段顶部有冲刷剥蚀现象,与上覆头屯河组平行不整合接触。(6)侏罗统头屯河组(J2t) 分布于井田中北部,为一套河流相为主的陆源碎屑沉积。岩性主要为灰黄黄绿色砾岩、粗砂岩与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互层,底部为一层210m厚砾径250mm的砾岩、砂岩与西山窑组分界。地层厚度大于191.69m(见表2-3-1)。其底部以一层厚的砾岩与西山窑组(J2x)地层分界。与下伏西山窑组上段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17、 新生界(7) 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洪冲积砂砾石层(Q3-4pal)主要分布于石梯子西沟河冲沟、石梯子东沟河冲沟内,为洪冲积砾石、砂、亚砂土等组成,松散无固结,厚度1.0018.01m,平均厚度4.96m。(8)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风积层(Q3-4eol)主要分布于井田中北部地区,覆盖在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头屯河组地层之上,由土黄色亚砂土、粘土、有机土等组成,地表有大量植被发育,出露厚度不等,揭露厚度0.502.35m。 (9)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坡积碎石层(Q3-4dl)主要分布于石梯子西沟河冲沟、石梯子东沟河冲沟南岸及附近,为沉积碎屑岩石的小块石、第四系上更新统全新统洪冲积砂、亚砂土等组成,厚度

18、022.13m,平均厚度10.51m。 2) 含煤地层井田内煤层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下段(J2x1)地层中。其中编号煤层5层,自下而上依次编号为B1、B2、B3、B41、B42。其中B1、B41煤层为全井田连续的局部可采煤层,B2、B3、B42为全井田可采煤层。煤层全层厚12.7322.41m,平均厚17.99m,含煤系数为10.13%。井田内煤层可采总厚12.7321.58m,平均可采总厚13.14m。(1)B1煤层该煤层控制深度163.93568.15m,煤层全层厚度0.832.35m,平均1.26m。该煤层在矿区西北及中南部部分区域不可采,在ZK502孔最厚达2.37m。煤层结构简单,

19、局部含1层夹矸,夹矸厚0.110.37m。顶板多为砾岩、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底板多为细砂岩、粉砂岩。与其上的B2煤层间距7.7621.12m,平均18.86m。煤层可采厚度0.832.00m,平均可采厚1.26m,厚度标准差为0.34,变异系数为35%,煤种分类为31BN,整体呈西厚东薄的趋势(见图2-3-1),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的薄中厚煤层。 (2)B2煤层该煤层控制深度202.40549.31m,煤层全层厚度3.357.56m,平均5.15m。该煤层在ZK402孔附近最厚达7.56m,在ZK204孔附近最薄3.35m。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含03层夹矸,夹矸厚0.150.52

20、m,夹矸岩性为高炭泥岩、炭质泥岩、粉砂岩。顶板多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与其上的B3煤层间距5.2714.32m,平均10.03m。煤层可采厚度3.016.78m,平均4.69m,厚度标准差为1.57,变异系数为30%,煤种分类为31BN,整体呈西厚东薄的趋势(见图2-3-2),为全井田可采的稳定型厚煤层。(3)B3煤层该煤层控制深度155.92531.37m,煤层全层厚度2.255.08m,平均3.97m。煤层结构简单较简单,含03层夹矸。顶板为粗砂岩、粉砂岩、炭质泥岩、泥岩;底板为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炭质泥岩

21、。与上部的B41煤层间距7.8015.97m,平均9.52m。该煤层可采厚度2.254.75m,平均3.82m,厚度标准差为0.77,变异系数为19%。该煤层在ZK201孔最厚达4.55m,在ZK203孔最薄2.25m,煤种分类为31BN(局部41CY),整体呈西厚东薄的趋势(见图2-3-3),为全井田可采的稳定型中厚厚煤层。 (4)B41煤层该煤层控制深度187.11518.09m,煤层全层厚度0.772.73m,平均1.78m。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含12层夹矸,夹矸厚0.200.67m,夹矸岩性为高炭泥岩、炭质泥岩和粉砂岩。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

22、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炭质泥岩。与上部的B42煤层间距0.6911.90m,平均4.42m。煤层可采厚度0.982.73m,平均1.64m,厚度标准差为0.37,变异系数为23%。该煤层在ZK201孔最厚达2.73m,在ZK204孔最薄0.71m,煤种分类为31BN和41CY,整体呈西厚东薄,深薄浅厚的趋势(见图2-3-4),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型薄中厚煤层。 (5)B42煤层该煤层控制深度136.3850.24m,煤层全层厚度2.455.23m,平均3.47m。煤层结构较简单,局部含1层夹矸,夹矸厚0.341.54m,夹矸岩性为高炭泥岩、炭质泥岩和泥质粉砂。顶板为粗砂岩、含砾粗砂岩、

23、中砂岩和细砂岩;底板为中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煤层可采厚度2.453.77m,平均3.13m,厚度标准差为0.85,变异系数为24%。该煤层在ZK503孔最厚达5.23m,在ZK203孔最薄2.45m,煤种分类为31BN(局部41CY),整体呈东薄西厚,深薄浅厚的趋势(见图2-3-5),为局部可采的稳定型中厚厚煤层。综上所述,井田区内共含5层编号煤层,其中B1、B41煤层属于较稳定薄中厚煤层,其它的B2、B3、B42等煤层均属于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的中厚厚煤层。因此,井田内煤层稳定性属于稳定类型(即一型)。1.2.2构造地质 1)褶皱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归属准噶尔盆地南缘乌鲁木齐山前拗陷西

24、段的中部,位于三屯河宁家河单斜构造带上。中新生代地层由南向北,从老至新依次排列,倾向为北北东向单斜,倾角1060。F6断层使单斜带重复,其南盘(下降盘)单斜倾向没有大变化,倾向为北北东向,倾角10 33。F6断层北盘(上升盘)受断层控制西段倾向北东,东段转为北北东,倾角西段25 60,东段倾角为1538。其中,南部及北部地层倾角略陡,中间地带(含煤地层西山窑组分布区)地层倾角略缓,矿区西南部和东南部见有小型褶曲,对矿区构造无影响,矿区没有其它褶皱。 2)断裂矿区内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大多分布在井田外,在井田以南区域的中部发育有石梯子-干沟逆断层(F6)和与之平行的F7逆冲断层以及北东向二条平推小

25、断层,断层简述如下: (1) 石梯子干沟断层(F6):该断层西起石梯子乡经干沟、库尔萨依、铁热克铁,向东延至三屯河,长约24.5km,从西向东断层走向145185125146108,断层倾向北东,倾角3553,断距8001000m。该断层是北盘(上盘)上升,南盘(下盘)下降的压扭性逆断层。F6断层向南东进入八道湾组而成为层间走向断裂。 (2)F7逆断层:位于原石梯子乡附近,F6断层北西端的南盘上,相距150m。F7断层为一逆冲断层,走向北西向,倾角60,长约3.3km。c北东向平推断层:位于井田以西3.5km附近,由二条平行小断层组成,错断F6和三工河组、西山窑组,断层长约900m,但对本井田

26、无影响。井田构造受区域单斜构造控制,井田总体呈一向北缓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1025,倾角1015,浅部稍缓,深部略陡的变化特点。井田内除在西北部发育有F6逆冲断层外,地表未发现有褶曲等其它构造。石梯子干沟断层(F6):西起石梯子乡经干沟、库尔萨依、铁热克铁,向东延至三屯河,长约24.5km,从西向东断层走向145185125146108,断层倾向北东,倾角3553,断距8001000m。该断层为北盘(上盘)上升、南盘(下盘)下降的压扭性逆断层。F6断层向南东进入八道湾组而成为层间走向断裂。F6逆冲断层是一区域性断裂构造,使井田内煤层在此被断开,但该断层对其以南的煤层稳定性影响不大,只是造成煤层

27、在井田范围内该断层以北的区域缺失。此外,在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侵入。因此,井田的构造类型总体上属简单构造类型(即一类)。1.2.3井田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井田位于天山北麓中山区哈拉巴斯陶特力斯嗄单面山体区段,山体走向NWW-SEE,呈带状分布,地层主要由侏罗系砂岩、砾岩及煤系地层组成。山北坡地形坡度1520。坡面多被第四系黄土覆盖,不利于大气降水垂直渗入补给。山南坡岩石裸露,尤其是在中粗粒砂岩出露地段,微地形均呈陡坎状,不利于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渗入补给。在泥岩、粉砂岩裸露区段,地形坡度较大,降落于地表的雨水,易汇成暂时性地表水流,向冲沟排泄,所以,地形地貌对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不利。矿区属大

28、陆性半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5,7月份平均气温22,最高34,1月份平均气温-12,最低-30,69月份多雨,常成暴雨,每年10月降雪,次年3月底4月初消融,年平均降水量410mm,最大450mm,年平均蒸发量1800mm,最大冻土深度2m。45月多风,以35级的南风或西南风为主。总体而言气象因素对地下水的形成有一定的补给,但不充分。 区内常年性较大河流有呼图壁河。该河发源于南部高山区,由南而北沿地层倾向径流。据呼图壁白杨沟石门水文气象站1982、1983、1986年提供的资料,呼图壁河6-8月为洪水期,月平均流量28.8-72.1立方米/秒;1-4月为枯水期,月平均流量1.46-3.

29、83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15.26立方米/秒。由于井田所处的位置较高,而呼图壁河距离井田较远且切割较深,河流和井田地下水之间的补给不存在。2)含(隔)水层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含水层的岩性特征及分布和埋藏条件,将区内含水层划分为种不同地下水类型的含水组,即: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组、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含水组和基岩裂隙含水组。根据各含水层的岩性结构、水力特征、富水性等,按层分述如下:(1)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含水组a、第四系(Q4al+pl)冲洪积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河流的河床、阶地一带,岩性由砂砾石、卵砾石等组成,颗粒粗、孔隙大、透水性好,补给条件充足,地下水量丰富。b、第四系(Q4dl

30、)坡积透水不含水层主要分布于南部山梁地带,由黄土、砾石、角砾混杂堆积,厚018.01m,不含水。(2)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含水组a、上侏罗统(J3)孔隙裂隙弱含水组主要分布于东北部部分地区,岩性由侏罗系齐古组的砂岩、砾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互层组成,单泉流量一般小于0.5 L/s,最小0.01 L/s,泉群最大流量1 L/s,水量贫乏。b、中下侏罗统(J1-2)孔隙裂隙中等富水含水组主要分布于中山区一带。岩性由侏罗系头屯河组、西山窑组、三工河组的砾岩、砂岩、粉砂岩、煤组成,砂岩平均裂隙率为6.15%,单泉流量一般大于0.5L/s,矿化度小于1g/L,富水性中等。(3)基岩裂隙含水组分布于高山及中

31、山地区,含水岩性为石炭系(C)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片麻岩,裂隙率为0.92%7.2%,分布极不均匀。单泉流量13L/s,最大流量为20L/s,地下水矿化度为0.10.2g/L,水量丰富。 井田内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岩类、侏罗系沉积碎屑岩类组成,划分的依据主要以岩性组合特征、地层富水性及地层冒落带、导水裂隙带作为含(隔)水层(段)的划分依据。沉积碎屑岩的各类岩石,其单层厚度沿走向方向的变化较大,可由数厘米变化到数米,尤其以砂岩最为明显,沿走向、倾向变化极大,因此只能以较大的岩性段来划分含(隔)水层(段)。通过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当钻进到粗砂岩、砾岩段时,孔内出现水位稍有变化或冲洗液漏失,而钻孔进入至泥岩等细颗粒岩段时,孔内水位变化不大或冲洗液不发生变化,将泥岩等细颗粒岩石划分为相对隔水层,而将粗砂岩、砾岩等岩石划分成含水层。 3)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