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35.15KB ,
资源ID:39834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834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西铜冶炼及加工产业.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西铜冶炼及加工产业.docx

1、江西铜冶炼及加工产业江西省铜冶炼及加工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广泛应用于 军事工业、电子电气、通讯、建筑、轻工、机械制造和交通 运输等众多领域,是我国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战略原料。铜 产业是江西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为 了引领我省铜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 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实把江西建设成为在全国有突 出竞争优势、在世界有重要影响的铜产业基地,特制定江 西省铜冶炼和加工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一)产业基本情况1、产业现状截止 2008 年底,我省共有铜矿 111 处,其中伴生铜矿23 处。累计查明铜储量 194

2、9 万吨,保有铜资源储量 1306 万吨,占全国的 16.9% ,居全国第一位。相对丰富的铜矿资 源为发展我省铜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基础和优势。我省铜产业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以江铜集团为龙头,以 鹰潭、南昌为中心,沿浙赣线多个工业园区科学布局,在鹰 潭、上饶、南昌、抚州、吉安等市已形成多个产业聚集区, 具备了一定集群效应和产业规模。目前,全省已有约近三百 家铜企业。经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采矿、选矿、冶炼、压 延加工和研究、设计等较完整产业体系 。 龙头企业江西铜业 集团不仅是江西工业领头羊,也是中国铜行业排头兵,在全 国乃至全世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2、“十一五”发展回顾经济总量和产品产量跃上了一

3、个新的台阶。 2008 年我省 铜产业以单个有色金属品种主营业务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 成为江西首个千亿产业。铜冶炼能力达 100 万吨 /年, 2010 年精炼铜产量 93.6 万吨, 约占全国五分之一, 列全国第一位。 铜材加工能力超 200 万吨 /年, 2010 年铜加工材产量 176 万 吨,占全国生产总量的 17% ,列全国第三位。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我省铜产业已形成上 下游配套、从铜精矿到加工产品完整的产业链,铜加工产品 品种较齐全、产量大幅增加,各类铜产品在全国占据重要份 额,完成了从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的转变过程。 。正处 于从铜材料基地向铜精深加工基地转变、铜精

4、深加工基地向 涉铜终端产品生产基地转变过程。随着我省铜产业不断转型 升级,美国耶兹、浙江金田、宁波兴业等一批国际国内先进 的铜加工企业已经落户江西,大大提高了我省铜加工能力和 水平。金田铜业的黄铜棒、耐乐铜业的内螺纹铜管、乌尔巴 兴业公司的铍青铜板、带材为业内知名品牌,拥有国内先进 甚至世界先进水平。江钨新材料开发的低品位紫杂铜生产高 导电铜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铜资源保障能力,十一五期间,我省再生铜资源利用从 无到有,已初具规模。铜拆解能力可达 100 万吨/ 年(折铜金 属约 30万吨)。鹰潭拟建设全国最大的铜废旧原料回收利用 基地和再

5、生资源集散中心。我省铜精矿自给率居全国首位, 铜精矿生产能力约 25万吨 / 年, 2010 年生产铜精矿 24.45 万 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五分之一。在对省内矿产资源开采进一 步挖潜的同时,我省铜企业积极走出国门,通过参股、控股 国外铜矿山,提高铜资源的保障能力。产业基地和配套基地建设基本完备。 铜冶炼及精深加工 产业基地被列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八大新型工业产业 基地”之一。鹰潭市正着力打造世界铜都,获得“中国再生 资源循环利用基地” 、“中国铜产业基地”及工业和信息化部 首批 “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产业基地 的建设和发展将带动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 优化产业

6、结构,增强铜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和完善铜产 业链条,提高铜产业规模化水平。江铜集团龙头企业地位更加牢固。 十一五期间,江铜集 团深化了内部改革,通过整体上市,明晰了产权关系,建立 了现代企业管理体制。 总资产从 2005 年底的 185 亿元增加到 2010 年的 548 亿元;在中国企业 500 强的位次逐年前移,龙 头企业地位不断巩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升了矿山能力。 集团自产矿铜产能从 15万吨 /年 增长到 2010 年的20万吨 /年以上,并参与了两个国外铜矿建 设项目。 二是扩大了冶炼规模。 铜冶炼能力由 40万吨 /年上 升到 100 万吨/年,进入世界前三。 三是形成

7、了较完整的铜加 工体系。 铜加工产能由 16 万吨/年上升到 50万吨/年,形成了 五大体系、十大类产品的铜加工体系,并在铜加工高端领域 占据了一席之地。 四是加大了科研创新力度。 五年来,江铜 先后完成省部级以上重点课题 5项,成功申报国家专利 300 多项。“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 2009 年落 户江铜集团,是中国铜工业唯一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存在的主要问题我省铜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铜冶炼技术处于世界先 进水平,但资源保障水平仍然有待提高、铜加工高端产品占 比偏低。( 1 )铜原料自给率偏低制约产业发展。虽然我省是国 内铜精矿自给率最高的省份,但也只能满足需求的 4

8、0 左 右。且目前废杂铜回收、拆解体系刚刚建立,以废杂铜为原 料的企业开工率不高,并且缺乏处理低品位杂铜的先进工艺 装备,原料适应能力较差。( 2 )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我省铜加工企业规模 总体偏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许多铜加工企业来自江浙的 产业转移,基本是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抗风 险能力比较弱。高端深加工、应用产品比例仍然偏小,铜加 工产品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大部分铜加工企业以铜杆、板 材和异型材为主产品,普通铜加工材比重较大,产品附加值 低;企业与企业之间、上下游产品之间关联度不高,尤其是 下游终端铜消费企业聚集度不够。( 3 )人才结构不合理。虽然我省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

9、 的学科体系,拥有较丰富的人才资源,部分重要领域的研究 开发能力已跻身国内先进行列,具备科学技术研究的基础和 能力。但人才结构不合理,采、选、冶人才所占比例偏高, 而铜精深加工人才短缺,发展铜精深加工主要依靠引进国外 技术工艺装备,铜精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制约。(二)铜产业发展趋势1.亚洲成为全球铜产业生产重心国际铜业研究组织 (ICSG) 公布数据显示, 2010 年全球铜 产量1,905万吨,铜消费 1,936 万吨,供需缺口 31万吨。 中国精炼铜产量 462 万吨, 比上年增长 11.09% ,表观消费量 747 万吨,比上年增长 3.78% 。我国精炼铜产量从 2006 年 开始

10、超过智利,成为世界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随着中国和 日本精炼铜产能的增加,亚洲精炼铜产量比重不断增加,约 占世界的一半。世界铜加工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美洲和亚洲这 三大地区。 2005 年亚洲铜加工材产量已占据世界总产量的 50% ,2010 年这一比例超过 70% ,亚洲已经成为世界铜加工 材的主产区。十一五期间,中国铜加工材产量从 2006 年的 523万吨,到 2010 年的1009 万吨, 5年时间增长近一倍,使 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加工材生产国。2.世界新兴经济体将实现铜产业和铜消费升级 目前全球铜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国。随着加 工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 10 年来发

11、达国家铜消费增 幅放缓甚至出现回落,而发展中国家铜消费出现迅猛增长。 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会继续承接欧美 地区铜加工材的产业转移;将继续通过五金、家电、轻工、 机电等产品实现铜材消费向欧美地区的输送。随着经济的崛 起,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经济体将完成铜加 工材产品以间接消费为主导向以最终消费为主导的角色转 变。3.废杂铜回收利用缓慢增长 废铜供应主要来源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 区,上述国家和地区废铜供应量约占全球废铜供应量的 80% 。 2008 年全球废铜供应量为 687.9 万吨,较 1999 年的 598.3 万吨增长 15.0% ,年均年增长率为

12、 1.67% 。国内废杂铜 主要来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前消费的铜,回收量不大,远不 能满足国内的需求。 2009 年,国内废杂铜回收量达到 47 万 吨,较2005 年的30万吨增长了 56.5% 。回收集中在江苏、 浙 江省以及华南、华北地区。未来十年国内废杂铜回收量将缓 慢增长,预计 2015 年回收量将超过 80 万吨。4.中国铜加工产能继续扩张,区域转移明显 中国铜加工材产量的快速增长使得 2005 年以来世界铜 加工产品产量处于稳定增长状态,铜加工材生产能力向中国 转移趋势明显。2007 年以前,浙江、 江苏、 广东一直是我国铜加工材产 能最大的三个省份。 2007 年以后, 江西取代

13、广东成为我国铜 加工材产能第三大的省份。 2005-2010 年,我国铜加工材产 能区域集中度逐渐下降,铜加工生产重心已经开始从浙江、 江苏、广东等南方沿海省份向江西、安徽、河南等成本较低 和具有资源优势的内陆省份转移。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龙头企业和国家级铜产业基地,加 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调整铜产业结构、延伸铜产业链为 主线,以强化资源保障、发展铜精深加工产业为重点,以科 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引导铜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 努力降低资

14、源和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努力实现我省铜 产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构筑结构优化、 布局合理、 效能突出、 环境和谐的铜产业体系。(二)基本原则1.优化布局与兼并重组相结合 坚持从我省现有的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出 发,科学规划铜产业的布局,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推动生 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引导产业聚集,促进优势企业 和特色工业园区发展。以现有骨干企业为主继续推进企业兼 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产业链。2.发展铜冶炼及加工与发展铜消费产业相结合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提高铜冶炼、铜加工整体水平基 础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高度 重视用铜终端产品开发,鼓励发展电线

15、电缆、家用电器、汽 车船舶、电子通讯、水暖卫浴等终端产品,构筑上下游产业 配套发展的格局。3.自主发展与重大项目带动相结合 在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力量和资源优势进行自主发展的 基础上, 谋划实施具有创新点、 增长点、 制高点的重大项目, 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以重大项目聚集生产要素和科技人 才,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产业链。4.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推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 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关键技术由 引进向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由注重单项技术研究开发向集 成创新转变,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地位,积极采用先进

16、适用技术,加快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培 育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 增加产品品种,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减少 “三废 ”排放。5.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相结合积极推动省内骨干企业参与国内外铜矿开发、再生铜资 源利用,不断增强铜资源保障能力。依靠技术进步,大力推 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低碳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集约 利用。6.铜产业发展与生态立省相结合铜产业的发展与资源和环境密切相关,坚持将生态建设 和环境保护放在铜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资源和生态环境 的承载能力作为铜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科学规划铜产业布 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谋取发展,形成积极推进清洁 生产,淘汰落后产能,

17、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发展目标 做精做强铜冶炼环节,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销对路产 品、替代进口高端产品和应用产品为切入点,到 2015 年,构 建较为完整的以生产电线电缆、家用电器、汽车船舶、电子 通讯、水暖卫浴等用铜产品为主导的铜产业链。铜产业主营 业务收入 4500 亿元,力争5000 亿元;实现利税 450亿元,力争500 亿元。年度分解目标如下:1.2011 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 ,利税总额 185 亿元;2.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2% ,利税总额 230 亿元;3.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9% ,利税总额 280 亿元;4.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

18、收入19.1% ,利税总额 355 亿元1.资源保障增强。 我省铜企业掌控的国内外铜矿资源和 再生铜资源基本满足自身需求。一是加强省内铜矿山和铜拆 解发展,到形成铜精矿 30万吨/年、铜拆解 300万吨 /年(折 铜金属约 90 万吨)的规模。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境外铜矿资源的开发。2.产业结构优化。适度发展铜冶炼和铜加工,形成电解 铜200万吨/年、铜材加工 500万吨/年生产规模。 大力发展高 精度、高性能铜精深加工产业,高端铜加工材比例达到总量 的 20% 。3.创新能力提升。省内主要铜企业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 入的比例达到 1.5% 以上。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19、数占铜企业 总数比例高于 20% ,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铜产业主营 业务总收入的比例高于 50% 。主要铜企业研发投入、国家级 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国家实验室建设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掌握较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核心 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铜产业实力大幅提升。全省主要铜冶炼企业单位产品 能耗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铜产业“四率”水平有较大的 提升,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高,铜加工材产量和市场占有率 在全国的排位前移,培育 3 4个国内知名铜加工产品品牌。三、产业布局和发展重点(一)产业布局 积极整合现有产业优势,适度发展铜冶炼、废杂铜回收 和中低

20、端铜加工产品的产业规模,依托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以鹰潭为中心,以南昌、上饶和吉安为重点展开全省铜产业 布局。鹰潭以江铜集团为核心,主要布局在鹰潭工业园区、贵 溪工业园区、余江工业园区,继续打造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基 地、铜废旧金属再生利用基地、铜产品加工基地,加快世界 铜都建设步伐。南昌以高新产品研发为主导,建设铜精深加工及新材料 基地。上饶、赣州、抚州和吉安以铜材深加工为主导,大力 发展特色铜产业基地和配套基地。(二)发展重点1.强化铜资源保障体系。铜精矿和再生铜是铜产业的基 本原料,也是我省铜产业发展的瓶颈。在铜精矿方面,一是 加大现有矿山深部和周边的风险探矿力度,争取现有矿山的 铜资源储量有

21、较大增加。继续对矿山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技 术装备水平,扩大产能。二是通过收购、参股等合作方式, 控制国内外更多的铜资源,创造条件进行有效开发,不断提 高资源利用率和自给率。在再生铜方面,一是加快建设鹰潭 铜拆解基地建设,早日达到设计规模。三是以丰城、赣州等 现有第七类废物进口许可为基础发展铜拆解产业,不断扩大 规模,成为我省铜资源供应的有力补充。四是鼓励铜拆解企 业引进新设备、研发新工艺提高回收处理各种铜废物的能 力。2.巩固冶炼环节优势地位。保持技术装备领先、质量成 本领先、循环利用领先,跟踪国外先进冶炼技术,实现铜冶 炼技术经济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对接,扩大竞争优势。通过 兼并重组和内部优化

22、,进一步扩大铜冶炼规模,巩固铜产能 国内第一、品质最好的地位,博取规模效益。3.发展铜精深加工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替代进口为 目标发展铜精深加工产业,主要从四个方向发展铜精深加工 产业,延伸我省铜产业链,力争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品 质最好的铜加工产品制造省份之一。(1)发展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带、覆铜板用电解铜箔、 电子产品用轧制铜箔。集成电路用引线框架带 :高速发展的移动通讯产业,迫 切要求高质量的引线框架材料为其配套。目前该类铜合金引 线框架带材在我国还需大量的进口。覆铜板用电解铜箔及电子产品用轧制铜箔 : 电解铜箔的 生产和消费远大于轧制铜箔,主要应用于生产印制电路,是 电子工业的专用

23、基础材料。轧制铜箔 (压延铜箔 ) 的延展性、抗弯曲性能、导电性能优越于电解铜箔。在可靠性要求比较 高的情况下,如滑盖手机板和折叠手机板仍需采用压延铜 箔。其它如汽车管带式散热器、箔绕式变压器、音响设备印 制板都要用压延铜箔。(2)发展特高压输变电用铜产品、微电机用漆包线、 铁路电气化接触线等高端电线电缆产品。电线电缆是输送电能、 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 电器、 仪表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 必要的基础产品。虽然我国已经是一个线缆大国,但国内所 需高端电缆几乎全部依赖进口。预计未来 5 年国内特种电缆 的市场规模约为每年 400亿元500亿元,约占国内线缆市 场总规模

24、的20%30%。当前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方向 是提高电缆的科技含量,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产品结构的高 端化。(3)发展建筑用水管、装饰等铜产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管材的选择。 而铜水管质地坚硬、耐压、耐腐蚀、抑菌等优势,建筑用铜 水管和装饰是发展趋势。(4)开拓船用冷凝管、核电、风电热交换用管等省内 空白高端铜产品市场核电、风电热交换用管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核电和 风电等新能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展核电、风电热交换用 管产业,可有效提升管材附加值和利润率。船用冷凝管 :我国船舶行业的飞速发展,使我国成为世 界上最大的船舶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而冷凝管在我国造船 工业中的用量最

25、大,每年约为 6 万吨,目前国内仍有部分供 应缺口,关键部件还需要进口。目前我省还没有此类项目,应鼓励省内有实力的企业参 与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此类项目早日落户投产。四、保障措施(一)加强规划保障与政策扶持。加强铜产业规划与电 力、交通、科教、城镇等专项规划衔接,落实产业用电、运 输、人才、用地等外部发展条件。依法简化环评,优先支持 铜产业基地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从快从简办理具体建设 项目的环评批复。对认定的省内自主创新材料产品优先采 购,鼓励在城市建设、公共建筑以及重点工程建设等领域推 广使用。(二)壮大铜产业建立资源保障体系。一是切实加大铜 资源的地质勘查投入,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

26、铜资源地质 勘查工作,努力增加新的铜矿资源储量。为铜矿资源地质勘 查积极争取国家勘查基金和国家地质大调查等专项资金项 目,并做好现有铜矿山的接续工作,为我省进入开采中晚期 的铜矿山积极争取接替资源找矿勘查项目,加强深部、周边 和外围找矿,延长现有铜矿山生产年限。二是大力实施“走 出去”战略,鼓励铜企业开发利用国内外资源。支持江铜集 团到省外、国外合资、合作开发铜矿资源,为我省铜产业发 展建立稳定的外部资源供应渠道。三是加快建设我省铜拆解 园区,改进现有废杂铜加工处理设备和技术,逐步实现零排 放和零污染的绿色发展,建立从回收、拆解、熔炼到深加工 的产业链,提高我省再生铜利用规模。(三) 以产业基

27、地为平台,加快铜产业转型升级。抓住 我省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的历史机遇,以铜产业合作推进为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 进铜企业,大力建设鹰潭国家级铜产业基地。支持鹰潭、上 饶、吉安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建设省级铜产业基地。(四) 提高铜产业创新能力。一是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 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铜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 是加强铜产业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工作。对能够引进 的国内外先进的铜深加工技术工艺,要坚持开放创新,在积 极引进的基础上,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三是加强铜产 业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重点开展新型铜材和合金材料 等方面的铜精深加工技术工艺的研发,

28、在铜产业发展方面形 成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五) 加强人才支撑体系建设。一是引导省内高等院校 积极适应铜深加工技术工艺的要求,合理调整和设置相关专 业、学科,有针对性地培养铜产业发展所需人才。二是鼓励 企业加强在职教育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六)鼓励各种资本介入,加强融资保障。鼓励各种投 资资金投入铜产业,带动铜产业项目建设;逐步消除资本进 入铜产业的体制障碍和壁垒,鼓励金融机构向重点项目倾 斜,保障金融信贷资金对重点项目的投放,为产业发展提供 有力的金融信贷资金支持。完善创业资本进入机制,鼓励多 元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积极做好企业上市的各项准备和服务 工作,加快重点骨干企业上市步伐,形成政府资金引导、社 会投资主体、金融信贷支撑、风险投资补充的资金保障体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