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4.64KB ,
资源ID:39810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810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关于推进神木县中南部黄土丘陵区旱作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推进神木县中南部黄土丘陵区旱作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docx

1、关于推进神木县中南部黄土丘陵区旱作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关于推进神木县中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旱作农业发展的思考 神木县农技中心 1关于旱作农业1.1旱作农业的概念:旱作农业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合理的旱作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业高产稳产,使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农业。1.2神木旱作农业的基础。神木县地处黄河中游、长城沿线,毛乌素沙漠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按照县域的自然地貌,将其分为北部长城沿线风沙草滩区、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南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三个自然区域。其中的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

2、以下简称本区),沟壑纵横,降水量380420毫米,海拔10001300米,年平均气温810度,日照时数2875.9小时。干旱少雨,光照充足,蒸发量大,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肥力水平低,呈现本区域农业生产的基本现状。本区总耕地29.64万亩,其中水浇地2.7万亩左右。山旱地26.94万亩,占总耕地的90.9%。旱作农业是该区的主体,认真探索本区旱作农业的发展,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本区旱作农业生产现状。2.1区域及规模。依据一九八五年农业区划形成的神木县种植业资源和区划报告划分,中部黄土丘壑区主要包括神木镇的57个行政村(神木镇

3、12个、西沟24个、永兴21个)。高家堡镇的24个村,解家堡乡的46个村,栏杆堡镇的50个村、花石崖镇的48个村、乔岔滩乡的38个村、太和寨乡的26个村,共计289个行政村。农耕地30.6万亩,占全县农耕地面积的39.2% 。2.2主要种植作物的面积、单产水平。按神木县统计年鉴20062010年的统计数据看,本区主要作物有玉米、豆类(包括白黑豆、黑豆、绿豆、小豆、豇豆等)谷子、高粱、薯类(马铃薯、甘薯)、油料(黄芥、芝麻、花生等)、糜子等小杂粮为主的作物。从统计数据来看,小杂粮是本区域的主要作物类型,表现出种植区域集中,面积大,有规模,种类多,品质优良,单产水平较低等特点。2.3本区农业生产的

4、优势条件。2.3.1自然优势:土层深厚,土质好,多属黄土类型,富含多种作物生长所需的矿物质;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干物质积累;热量丰富,无霜期长,便于秋季作物生长。2.3.2资源优势:本旱作农业区域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及传统的栽培方式和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独特的小杂粮种质资源优势。经调查,该区种植保存的品种资源多达100多个,并且品质优良,其中的传统优良品种如白黑豆、绿豆、小豆、豇豆、谷子、荞麦等一直是国内外市场上的名品,深受中外客商的喜爱。本区域远离工矿业区,生产环境未受污染。2010年经杨凌国家农产品检测测试中心环评显示,本区域空气、水源、土壤均符合NY/T391国家

5、标准,是理想的无公害生产基地。2.3.3宏观环境及政策条件。近几年,我县农业发展按照“特色化富裕农民、产业化发展农业、城镇化繁荣农村”的总体思路,以先进的科技引领,良法良种奠基,农业机械提效,加工转化升级,政府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良好的发展趋势。20092010年以工业反哺农业,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全面启动了“一区五园十村”建设,认真实施了农民培训“阳光工程”、“一池三改”能源工程,农机具购置补贴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良种化肥、农膜补贴工程等,使全县农业立足高起点,配套全方位,目标产业化,特别在本区域分别建设赵家沟、王家洼两个旱作农业示范园区,墩梁等村以小杂粮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示

6、范推进工程,以典型引路、示范推进,初步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旱作农业发展格局。2.3.4生产潜力优势。依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俊、王元祥等关于黄土高原地区秋粮作物生产潜能模拟研究的成果,认定榆林、长治两地是黄土高原地区春播谷子光温生产潜力最高的产区,高达10000kg/km(亩均666.7kg),在水分满足率0.357时,气候生产潜力平均值仍可达3744 kg/km(亩均249.6kg)。春大豆光温生产潜力榆林为3677 kg/km(亩均245.1kg),马铃薯光温生产潜力榆林为18088 kg/km(折粮亩均1205.2kg),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潜力优势。我县自2008年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以来,示范效果

7、显著。2009年创造了山旱地百亩黑豆平均亩产198.2公斤,百亩谷子平均亩产321.2公斤两项西部地区高产纪录。2010年,又创造了百亩山旱地谷子平均亩产407.8公斤,千亩花生平均亩产508公斤的全国纪录。均说明了该区域的生产潜力优势。2.4不利因素。2.4.1气象灾害。一是干旱,本区域年降水量为380420毫米左右。十年九旱是该区域气候的最基本特征。且降水分布极不均匀,36月份少,对夏作物生长及秋作物播种极为不利,7、8、9月份降水较集中,因而决定了该区应以秋杂粮为主的种植生产模式。降水与作物的生长发育期的关系非常紧密,如2010年,整体降水较为丰富,但是在玉米、绿豆、谷子等作物孕穗至抽穗

8、的生长关键时期,(7月15日8月3日)连续高温干旱,导致卡脖旱,结荚率降低,造成玉米、绿豆、谷子大幅度减产。此外冰雹、霜冻、大风、暴雨等对农业也有较大影响。2.4.2坡地多,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本区域总耕地32.9万亩,其中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9.8万亩,占耕地的25%,明显表现出坡耕地多对产量影响大的特点。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耕作粗放、土壤肥力提高缓慢,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单产低而不稳,严重制约着农业的整体发展。2.5 旱作农业试验示范的比较优势。2.5.1不同作物的种植效益比较。以赵家沟旱作农业示范园20092010年两年的种植效果进行比较,主要作物为:大豆、绿豆、谷子、玉米、马铃薯五

9、类作物(具体见附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马铃薯亩纯收入最高为2494元,其次为绿豆971元,谷子为711.2元,山旱地玉米为593.4元,大豆为490元。附表1:赵家沟村不同作物种植效益比较 单位:元、公斤作物年度亩投入亩产亩收入亩纯收入位次马铃薯2009381.01750.01750.01369.01位2010481.02050.04100.03619.0平均431.01900.02925.02494.0绿豆2009241.0120.0960.0719.02位2010241.0122.01464.01223.0平均241.0121.01212.0971.0谷子2009214.0321.210

10、27.5813.53位2010214.0242.0822.8608.8平均214.0281.6925.0711.2玉米2009480.0680.41156.7676.74位2010480.0495.0990.0510.0平均480.0587.71073.4593.4大豆2009371.5198.2991.0619.55位2010371.5152.5732.0360.5平均371.5175.4861.5490.02.5.2、同一作物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仍以赵家沟村旱作农业示范园为例(具体见附表2)。不论采取双沟覆膜还是全膜沟垄、沟垄种植技术亩收益均比露栽(传统耕作方法)要高。附表2: 赵家沟村

11、同一作物不同种植方式效益比较 (20092010年平均数) 单位:元、公斤种植方式效益绿豆大豆玉米谷子双沟覆膜亩产121.0175.4收入1212.0861.5投入241.0371.5纯收入971.0490.0全膜沟垄亩产587.7收入1073.4投入480.0纯收入593.4沟垄亩产281.6收入925.2投入214.0纯收入711.2露栽亩产78.193.8435.0205.0收入801.2458.8802.5656.0投入146.5170.5325.0214.0纯收入654.7288.3477.5442.0 3 本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3.1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力明显老、弱、妇女化。随

12、着我县工业化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除交通干线及自然条件较好的村组外,6080%的村组出现了人去楼(窑、房)空的现象,大量中、青年劳力及“能人”,转向了二、三产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有:一是农业生产收入低。二是城乡教育、医疗等公益性资源分配不均衡。致使留守在家的劳动力明显呈老、弱、妇女化,受传统农业的束缚,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缓慢。3.2 农牧两者之间,发展不相协调。实行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以来,我县中南部旱区退耕还林还草面积应在2030万亩之间,特别是人工种草面积达20万亩之多。然而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留守在家的劳动力凸显不足,多种经营力不从心,种植业比重明显占主要地位

13、。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南部旱区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71.9%,畜牧业20.9%,畜牧业不足种植业的1/3,畜牧业的生产优势还远未发挥出来,致使大量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等,自生自灭,无人问津,无法加以合理利用。3.3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从生产方式看,本区农业生产仍以密集劳作和畜力工具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耕作栽培技术粗放,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而不稳,一部分村组仍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同时,由于科技力量薄弱,农民文化素质低,新技术、新成果转化速度缓慢。从农村劳动力从业结构看,绝大多数劳动力局限在种植领域,并且劳动力显现老、弱、妇女化。从农产品的商品性看,生产仍处于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生产方

14、式。种植种类多、品种混杂、退化,商品质量普遍较差。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商品率低下。从农业生产的投入水平看,源自系统外部的物质能量输入十分有限。1982年土壤普查,本区域9个乡镇的旱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601% ,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启动,经土壤化验室测定,同类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0.728%,经28年之久土壤有机质含量仅提高0.127个百分点,速度缓慢,反映了只用地,不注重养地的现状。4发展思路。旱作农业发展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它不仅决定于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业基础建设,先进的农艺技术,更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农业结构,现代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林、牧整体功能的发挥。针对本区域

15、自然及生产条件现状,提出的发展思路为:强化农牧结合和土地用养结合,以农养牧、兴牧促农,开发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形成一个性能稳定的节水型农牧业生产结构,农业系统生产力可持续提高的发展框架。5发展对策及措施。5.1注重用养地结合,提高土壤肥力。配合退耕还林草政策,应该将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进行退耕,扩大优质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等品种的种植规模,推进草畜产业发展,确立草畜肥粮良性循环体系,使豆科牧草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氮素及有机物,以有机粪肥的形式,集中向农田转移,并配合以磷、钾等无机矿物元素的人工补充,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依托,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从而逐步提高农业单产水平及产品质量。5.2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16、继续从水平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集雨蓄水补灌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抓好基本农田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实行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草)政策,逐步恢复植被覆盖度,扼制生态环境恶化,保持农业生产后劲。5.3优化农牧业及种植业内部结构。植物生产与动物生产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大面积退耕还林草,必然带动以草食家畜为主的养殖业发展。草畜肥粮物质循环体系,体现了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并存、共同发展的依赖关系,优化农牧业结构,眼光应当长远。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上,确立以小杂粮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稳定豆类种植面积,形成豆科作物同禾本科及其它作物的合理轮作倒茬。从生产实践出发,扩大种植效益高的作物马铃薯生产面积(因马铃薯生

17、长发育阶段需水与降水的季节分配吻合度较高,生产潜力最高),压缩耗水较大的作物如旱地玉米等作物生产面积,优化种植业结构。建立豆类禾谷类马铃薯三年轮作制度。充分发挥本区域远离矿区、城市、无环境污染的区位优势,打造绿色食品农产品生产基地。5.4引进研究旱作农业综合生产技术。目前我县旱作农业综合技术,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地表覆盖、集雨窖灌、地表微集水(如水平沟垄沟)、草田轮作等技术综合实施,在生产中必将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后在加大以上先进技术的推广力度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的旱作农业技术。深入探讨主要作物的增产潜力措施,揭示障碍因素,研究提高降水利用率和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优化农牧业生产结构的合理配制等关键性技术问题,为生产实际提供理论依据。5.5继续加强主导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以不同特色区域为重点,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依照该区域产业发展布局和规划,重点发展小杂粮产业生产基地、马铃薯产业生产基地和草畜产业生产基地,以示范园区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全县特别是本区域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 2010年11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