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2.80KB ,
资源ID:397185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7185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全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全文.docx

1、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全文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重点(全文)母乳被公认为是婴儿理想的天然食物,利于婴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和免疫系统的建立。母乳喂养不仅能为母婴提供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诸多健康益处,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1。其中,哺乳期乳腺炎及合并的母乳喂养问题是终止母乳喂养的重要原因之一。哺乳期乳腺炎(lactation mastitis)是一种常见于哺乳期女性的乳腺炎性疾病,可发生于哺乳期的任何阶段。因其缺乏规范化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流程,甚至进展为乳腺脓肿,或常反复发作,对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痛苦,同时对坚持母乳喂养具有潜在的负面影响。因此,哺乳期乳腺炎不仅仅是一种疾病,更应是一个公

2、共卫生问题。 为了规范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乳腺保健专业委员会及乳腺炎防治与促进母乳喂养学组专家对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形成了中国哺乳期乳腺炎诊治指南。本指南推荐的证据是基于系统证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以及临床实践,参照德国科学医学联合协会(AWMF)S3-Guidelines评价标准2,将每一个临床建议按照基于现有循证医学证据或其他标准(如患者偏好,伦理标准,适用性等)制定了相应等级(A级强烈推荐, B级推荐,0级不确定)。另外,在没有科学研究证据的情况下,基于临床经验共识,本指南专家组制定了基于优质临床实践(good clinical pra

3、ctice,GCP)的建议。 1 哺乳期乳腺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哺乳期乳腺炎是在各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基础上,引发的乳腺炎症反应,伴有或不伴有细菌感染。临床表现为乳房疼痛,排乳不畅,乳腺局部出现肿块,形状为楔形或不规则形,可发生于乳房的任何部位,乳房皮肤可出现红、肿、热、痛,病变区域皮温升高,有压痛;全身症状包括发热、体温可达39.040.0,伴有寒战、全身出汗、头晕、乏力等症状3。 2 哺乳期乳腺炎致病的危险因素 任何造成乳汁淤积和致病菌感染的因素都可能成为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以下情况为导致哺乳期乳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4:(1)乳头皲裂:多因哺乳时衔接姿势不正确造

4、成;(2)乳房外伤:如乳房受压(包括胸罩压迫,或汽车安全带的挤压等)、被婴幼儿踢伤、被用力按摩等使乳房局部受伤,组织水肿,局部压力增大;(3)因过度排空乳房造成乳汁过多;(4)哺乳间隔时间过长;(5)因婴儿疾病等导致的母婴分离;(6)母亲过度疲劳或严重的负向情绪影响;(7)婴儿腭裂或舌系带过短等导致含接困难;(8)既往乳腺炎病史。 3 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学 哺乳期乳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虽然仍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与乳汁的淤积及感染性致病菌密切相关。传统“污染学说”认为哺乳过程中婴儿口腔微生物及产妇乳头皮肤微生物随吸吮过程逆流进入乳腺管,是引起哺乳期乳腺炎的主要原因。哺乳期妇女因各

5、种原因排乳不畅发生乳汁淤积后,淤积的乳汁,加上合适的温度是致病菌良好的培养基。随着乳汁培养技术的发展, 研究者从乳汁中分离出感染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5,进一步肯定了感染性致病菌在哺乳期乳腺炎发病中的重要作用6-7。近年来,在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乳汁中也分离出了表皮葡萄球菌, 这种定居于人体皮肤和表面粘膜最常见的正常菌群也可能是哺乳期乳腺炎的致病菌8-10。 这些细菌的来源可以用“进化学说”来解释11,该学说认为:母乳本身有菌,是由母亲胃2肠道或阴道中的细菌通过内源性途径迁移到乳腺。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特征为母乳微生态失调( microbiome dysbiosis)的病变过

6、程,乳汁适宜许多微生物生长,包括那些可能导致哺乳期乳腺炎的细菌群落,这种共存、共进化的过程已形成一种母乳微生态的动态平衡状态。当这种平衡状态被破坏,就会发生局限性或弥散性的感染,导致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12。 4 哺乳期乳腺炎的辅助检查 4.1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判断是否伴有细菌感染(GCP)。(2)伴有高热者(38.5)行血培养及药敏检查及血生化检查。(3)乳汁、穿刺液或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血液、乳汁、穿刺液或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能够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既往哺乳期乳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

7、A)已逐渐成为哺乳期乳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菌7。 4.2 影像学检查 4.2.1 哺乳期乳腺炎超声检查:(1)哺乳期乳汁淤积超声表现:病变区域腺体层增厚、回声增强,导管明显增粗,有时可见圆形、椭圆形或细管状无回声区,其边界清晰。若积存为稀薄乳汁,表现为单纯无回声,若积存乳汁稠厚,则在无回声区内见到细小点状回声或脂-液平面,甚至后方可见衰减。CDFI:病变区域血流信号可正常。 (2)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病变区域因水肿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层回声增强。腺体层可增厚,一般腺体浅层回声增强、深部回声减低,其内无明显液性暗区。CDFI:病变区域血流信号丰富。多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3)哺乳期乳腺脓肿超

8、声表现:病变区域皮肤增厚,皮下脂肪层回声增强,腺体层厚度明显增厚,腺体回声不均匀增强或减低,其内可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可呈无回声、低回声或混合回声),病变边界不清,壁厚,形态多不规则,可位于皮下、腺体层、乳后间隙,破溃者可见液性暗区延伸至破溃口。CDFI:病变区域血流信号丰富,呈高速低阻。多伴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 4.2.2 乳腺X线检查:一般不被推荐用于哺乳期乳腺检查,只有在不能排除乳腺恶性肿瘤时才考虑进行乳腺X光检查(B)。 4.2.3 病理组织学检查:经正规抗感染治疗1周,局部症状无缓解或加重,不能排除炎性乳癌或其他特殊感染类型时,应考虑行空芯针穿刺活检明确组织学诊断(GCP)。 5 哺

9、乳期乳腺炎的诊断和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将哺乳期乳腺炎分型为: 5.1 乳汁淤积型:乳房局部肿胀、疼痛,可触及有压痛的肿块或增厚区,形状为楔形或不规则状,皮肤无明显红肿,皮温可升高,一般无发热、畏寒等全身症状。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例均不高。 5.2 急性炎症型: 乳房局部肿痛,存在硬结,在排除全身其他系统感染的前提下,出现以下一种情况即可诊断:(1)乳房局部红斑形成伴或不伴皮温升高;(2)全身炎性反应表现如寒战、头痛等流感样症状以及全身不适感;(3)体温37.3,血常规的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或C反应蛋白升高13。同时,急性炎症型按发生部位又分为两类:炎症位

10、于乳晕区以外区域为外周型乳腺炎;炎症全部或部分位于乳头乳晕区为中央型乳腺炎。中央型乳腺炎由于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易进展为乳腺脓肿,该型治疗困难,容易形成脓肿,因此中央型哺乳期乳腺炎应特别引起重视14-15。 5.3 乳腺脓肿:急性炎症型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恰当,则会发展为乳腺脓肿,病变部位皮肤红肿,可扪及肿块,可触及波动感,明显压痛。如果患者已使用抗生素治疗,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疼痛不明显,但病变部位可扪及肿块,可触及波动感,而且压痛多不重。若无波动感,行超声检查可诊断深部脓肿。 6 哺乳期乳腺炎的治疗治疗原则为保证充分休息,不中断母乳喂养,有效移出乳汁,合理使用抗生素、止痛药物,必要时适当补液。对于

11、形成脓肿者,提倡微创治疗。 6.1 局部治疗16-20 局部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局部水肿,有效排出淤积的乳汁,利于炎症的消散。 6.1.1 乳房按摩:有效的乳房按摩可以排出淤积的乳汁,刺激泌乳反射,保持乳管通畅,减轻乳房肿胀11。适用于任何情况引起的乳汁淤积及导管堵塞,但在乳房严重水肿时应避免局部直接按摩,应在该乳腺导管走行的其他无肿胀区域进行适当力度按摩,保持乳腺导管通畅,达到刺激泌乳反射目的即可(GCP)。在婴儿吸奶前,应先对乳房进行负压软化(Reverse Pressure Softening)21 (GCP)。其目的是在婴儿含住乳头前,在乳晕周围建立一个环形凹陷区域使婴儿更方面吮吸。注

12、意事项:按摩前注意洗手、保暖,按摩的力度要适度,切忌暴力按摩,应避免导致疼痛的按摩和各种形式的强力按压,因为这会增加乳腺组织的损伤及水肿,加重病情。 6.1.2 物理治疗(GCP) (1)吸乳器的使用:推荐使用电动吸乳器进行吸乳治疗,可佩戴大小合适的吸乳护罩,通过刺激泌乳反射促进乳汁排出。注意吸力要适度,吸乳时间不宜过长。使用吸乳器时,最重要的就是将吸乳护罩放置在正确的位置。适用于所有哺乳期患者,禁用于中央区严重水肿者,因吸乳护罩会压迫中央区加重局部水肿。 (2)超声药物透入治疗:可使用超声脉冲电导于患处进行治疗。适用于局部皮肤无破损患者,对电导贴片过敏者禁用。 6.1.3 炎症区域(红肿痛部

13、位)的药物治疗(GCP): (1)25%硫酸镁 湿敷 20分钟/次,每日3次;3%高渗盐水 湿敷 20分钟/次,每日3次。适用于局部皮肤红肿患者,禁用于皮肤破损处。 (2)中药外敷:如意金黄散用蜂蜜调糊,均匀涂抹在大纱布上,再以一张纱布将其覆盖成片,将制成的金黄散敷贴放在患处,每日1次。适用于急性炎症型及脓肿型患者,对金黄散过敏或局部已有皮疹者禁用。 6.1.4 乳头皲裂及疼痛的处理 每次排乳后以母乳或羊脂膏外涂,并注意母乳喂养时的正确含接,羊脂膏能有效缓解乳头干燥疼痛,滋润肌肤;用水凝胶护垫贴覆盖乳头,能缓解疼痛,以湿性愈合疗法促进愈合并保护伤口;可以使用亲密接触型乳头护罩贴覆盖乳头后再行哺

14、乳,避免乳头反复受损;戴乳头保护罩,以减少衣物摩擦影响创面愈合(GCP)。伴有乳头红肿者,可口服抗生素治疗35天,预防感染22。 如果婴儿吮吸乳头时疼痛严重,导致母亲不能继续患侧乳房哺乳,不管用手法还是吸乳器排乳均需确保乳汁有效移出(按哺乳的频率进行)。母乳中有血液不是停止母乳喂养的理由(GCP)。 6.2 全身治疗 6.2.1 抗生素治疗: 6.2.1.1 抗生素使用指征13 发病时症状较重,包括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如局部明显红肿、压痛,体温高于38.5,血常规白细胞计数 12109/L(A级);乳头皲裂伴感染(B级);症状轻微的乳腺炎,经保守疗法 (有效移出乳汁与物理治疗) 2448小时之

15、内没有改善,或是病情进展,应使用抗生素(B级);乳汁培养明确存在致病菌(A级)。 6.2.1.2 药物选择及安全性 (1)经验性用药(GCP):在取得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前,推荐使用耐酶青霉素类(如苯唑西林钠)、头孢菌素一代(如头孢拉定)或头孢菌素二代(如头孢美唑),在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时,建议使用大环内脂类(如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或林可胺类抗生素(如克林霉素,但克林霉素应用于分娩1月内产妇时可能引起婴儿伪膜性肠炎,应引起重视)。 (2)应根据致病菌检测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对婴儿无明显损害的抗生素23。 6.2.1.3 使用时间及停药指征 抗生素应足量足疗程使用,推荐抗生素使用疗程为10-14天2

16、,3,11(B级)。停药指征包括(GCP):局部体征消失,体温正常超过3天,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 6.2.1.4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处理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已成为哺乳期乳腺炎感染的重要病原菌,是否能继续母乳喂养尚存争议,但大多数专家认为早产儿不宜继续母乳喂养,应挤出乳汁扔弃(GCP)。其次,MRSA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经验性用药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可继续足疗程使用原抗生素至细菌培养阴性;若患者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时,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推荐使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利福平抗感染治疗24(B级)。 6.2.2 疼痛及发热的处理: (1)非药物

17、治疗:热敷和冷敷交替作用于乳房可以促进乳汁排出和减轻疼痛。热敷适用于哺乳前,并在热敷过程中按摩乳房,可以刺激泌乳,但在局部明显红肿的情况下不推荐局部热敷(GCP)。冷敷适用于哺乳后、乳房按摩或吸入器使用后,可以减轻乳房肿胀和疼痛。局部应用卷心菜叶、土豆片外敷(0级),即使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其有效性,但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应用,也是可以被推荐使用的(GCP)。 (2)药物治疗:推荐使用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GCP)。止痛可以帮助喷乳反射,促进乳汁有效移出,3。发热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2,3,11,推荐布洛芬口服及物理降温对症。 6.2.3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及时纠正水电解质

18、紊乱。 6.3 哺乳期乳腺脓肿处理 6.3.1 一线方案: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冲洗术(A级)。大多数情况下,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引流可以代替外科切开引流,成功治愈乳腺脓肿25-27,目前已成为哺乳期乳腺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案。穿刺失败的风险因素包括:脓腔大于3cm、脓液量较大、较长病史。以局部炎性症状消失,超声检查无明显液性暗区为治愈标准。 6.3.2 二线方案:小切口置管冲洗引流术28-29(B级)。适应证包括:脓腔大于3cm;对于脓腔内坏死组织多、脓液粘稠、分隔,穿刺冲洗困难;穿刺引流后感染症状不能有效控制者;病变位于中央区,感染症状重;病人不能忍受多次穿刺冲洗治疗者。引流液20ml,且引流液内无坏

19、死组织或为纯乳汁时,可去除引流管,换药处理。 6.3.3 三线方案: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A级)。切开引流术引流彻底、显效较快,但是愈合后往往留下明显的瘢痕,影响乳房外观;术中难免切断乳管导致乳瘘;术后需要频繁更换引流条,切口愈合时间长,导致产妇因无法忍受痛苦而终止母乳喂养。适应证为:脓肿已破溃或穿刺引流术及置管引流术失败后选择方案,目前已不首先推荐该治疗方法30。 6.3.4中央区乳腺脓肿31-32:是指中央区(乳头乳晕区)的乳腺脓肿,多合并乳头乳晕水肿,乳汁排出不畅,病变范围广泛,疾病恢复较慢,治疗较其他位置困难。通过超声引导下脓肿穿刺冲洗治疗出现治疗失败的概率较高,但也不是选用超声引导下脓

20、肿穿刺冲洗术的禁忌证。首选穿刺治疗后,发现治疗效果不佳应尽早改为手术治疗(首选小切口置管冲洗引流术),以免延误治疗(GCP)。 6.4 回乳的处理 6.4.1 回乳的医学指征:脓肿切开引流后,脓液污染乳头乳晕区域,无法继续母乳喂养;脓肿切开引流后乳汁漏,影响脓肿愈合;产妇因身体状况而不建议母乳喂养的如:精神病,传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急性传染期,艾滋病,结核活跃期等33。但哺乳期乳腺炎并不是回乳的医学指征(GCP)。 6.4.2 回乳药物选择(GCP):(1)口服或肌肉注射雌激素类药物,如口服乙烯雌酚,每次5mg,每日3次,连服35天;或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每次2m g,每日2次,连续注射3

21、5日。 (2)口服中药类回乳药亦可有较好效果,如炒麦芽120g ,加水煎汤,分3次温服。 目前卡麦角林、溴隐亭在内的多种麦角类药物回乳(0级),已被CFDA(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禁用于哺乳期乳腺炎回乳,仅限于医疗原因而不能哺乳的情况,如死产、新生儿死亡、母亲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情况(A级)。 6.4.3 回乳注意事项: 回乳过程应循序渐进,快速回乳易导致乳房过度充盈,进而导致乳腺炎的发生。饮食上应控制汤水摄入,回乳过程的前3日在乳房充盈时,可挤出少许乳汁减轻乳房肿胀,并佩戴适度松紧的、有支撑的胸罩(GCP)。 6.5 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33 (1)产妇成瘾,如烟草,酒精,药物

22、,母乳喂养仍是大多数婴儿最好的喂养方式,但 HIV 避免母乳喂养。 (2) 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或携带者可在婴儿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特异性高效免疫球蛋白,继之以乙肝疫苗免疫后给予母乳喂养。若母亲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或携带者,足月产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早产儿需暂停母乳喂养。 (3) 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后,乳汁中放射性物质清除后可恢复母乳喂养。 7 预 防如果从一开始就避免可能导致乳汁淤积的情况发生,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脓肿是可以得到有效的预防9。包括正确的哺乳,各种原因导致的乳汁淤积都要马上采取措施,切忌暴力排乳,充分有效的休息,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保持愉悦的心情等(GCP)。其中,产后抑郁焦虑也是乳腺炎形成的诱因之一34,建议一旦出现及时至心理科就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