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34KB ,
资源ID:39697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697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试题解析版.docx

1、历史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试题解析版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1.“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为此封建国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A. “均田”或“限田”B. 废除土地私有制C. 取消农民的赋税D. 禁止租佃关系发展【答案】A【解析】“强者规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居”是指土地兼并,这会导致农民失去土地而衣食无着,所以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危及统治,所以封建国家会采取措施以限制土地兼并,这就是“均田”或“限田”,故选A;封建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所以不可能废除土地私有制或者禁止租佃关系发展,故排除BD;农民

2、的赋税是封建政府的财政来源,所以政府也不会取消农民的赋税,故排除C。2.美国学者卡尔贝克尔说: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同时他又说:历史事实会为自己说话。他强调的是历史研究A. 应该重视史料研究B. 是主观认识的过程C. 兼具相对性客观性D. 应不断提出新观点【答案】C【解析】“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的意思是:历史事实或结论的得出与研究者的个人学识、史料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密切相关,具有相对性;“历史事实会为自己说话”意思就是历史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故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能体现“历史便是我所知道的历史”含义;B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会为自己说话”;D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3、。3.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筹,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A. 稳定统治秩序B. 体现贵贱有序C. 调节人们情绪D. 凝聚家族亲情【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不同场合,不同身份的人,不但礼仪有别,所用的音乐也不一样,故A项正确。B项属于“礼乐”的表现,而非目的,排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不是“乐”的目的,排除。所以选A4.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

4、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A. 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B. 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C. 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D. 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答案】C【解析】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怎样干预经济运行秩序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普通大众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不是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故B项错误;提高普通阶层的生活不等于压制特权阶层,故D项错误。点睛

5、:材料“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是解题的关键。5.19521966年,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一大批学生的考试分数都超过了清华大学的录取分数,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材料反映了A. 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B. 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较高C. 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D.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时代背景【答案】A【解析】根据时间“1952- 1966年”“但他们的第一志愿都是钢铁学院冶金系”可知是一五计划以及大跃进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影响下的产物,故A项正确;北京钢铁学院生源素质

6、较高是对材料断章取意的理解,故B项错误;报考清华大学,也能体现青年学子建设国家的高涨热情,故C项错误;材料“北京钢铁学院共培养学生约14400人,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至少有32人”材料的意思是北京钢铁学院可以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但不能等同于干部选拔注重学校和专业素质,故D项错误。6. 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该思想旨在A. 避免专制独裁B. 实现人民主权C. 遵守社会契约D. 建立法治社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

7、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如果是同一个人,在运用这三种权力,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说明权力不能集中在一个人手中,必须避免专制独裁,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民主权,故B项错误;材料与社会契约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法治,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7.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这反映了周以后A. 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B. 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 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D. 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中,由“天”为最高神到“顺

8、天应民”的天命观变化,增加了“应民”的内容,实际上是关注了人民的利益,是历史的进步。宗法制强调的是以父系血缘关系维系等级制度,“应民”与血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处于奴隶社会,其社会性质决定了其维护的是奴隶主阶层的利益,人民的主体地位确立不正确,故B项错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巩固等级秩序,“家”“国”相结合,此为借助人伦秩序,题目中的天命观只是增加了“应民”与人伦秩序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项正确。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天命观8.北洋政府农商部于1914年4月11日颁布了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11月3日又颁布了森林法,规划

9、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1915年6月30日,颁布造林奖励条例:“凡经营特种林业于国际贸易有重大关系者,或胜造船筑路等各种大工程之用者,农商部认为有被助之必要时,得按其面积株数,核给奖金。”这些奖励政策A. 体现了北洋政府崇尚宪政,重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 得益于新文化运动对政府执政理念的影响C. 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工业布局的调整D. 促进了农业的多种经营,改善了生态环境【答案】D【解析】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北洋军阀政府通过颁布法律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宪政,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国际贸易的发展,故C项错误;

10、根据材料中“颁布植棉制糖牧羊奖励条例”得出主张农业多种经营,根据“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得出注重环境保护,故D项正确。【点睛】“1914年4月11日” “森林法规划在黄河、长江、珠江上游地区营造保安林,以预防水患保养水源”是解题的关键信息。9. 徽商兴盛于明代,清乾隆末年处境愈来愈困难,鸦片战争后加速衰败。徽商的经营理念是“贾道儒行,以人为本”,该理念反映了A. 传统商业和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B. 传统文化与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C. 传统商业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D. 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选项,AB明显错误,与时代

11、不符;徽商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而不是传统文化,故贾道儒行,以人为本”反映了“传统商业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所以C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10.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答案】A【解析】从孔子“德治”,孟子“仁政”,董仲舒“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正君心”可知,儒学家都要求统治者关注民本

12、,行“仁政”和“德治”,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11.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部门年份农林渔牧业工矿建筑业商业运输业地产房租业18017550543040501220183179501171059002200A. 工业革命完成,阶级矛盾趋于缓和B. 地主阶级消亡,王权开始受到削弱C. 资产阶级壮大,责任内阁制度出现D. 社会结构变动,议会改革势在必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数据反映出工矿建筑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

13、中地位上升,这表明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实力上升,地位日益重要。他们要求更多的民主权利。在这种形势下,1832年议会改革,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BC时间不符。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12. 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智者学派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B. 智者学派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C. 智者学派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D. 智者学派强调人类的

14、理性,否认绝对权威【答案】D【解析】普罗塔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其思想属于人文主义的萌芽,材料强调的是肯定人的认识,否定了神的绝对权威,故D正确;A过于绝对,错误;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排除B;智者学派的思想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无关,排除C。点睛:本题容易错选A,A选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材料“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生态破坏。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虞部,聘请

15、通晓农林知识者担任“农师”,为民众种植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如宋太祖曾下诏,“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有司岁申明之”。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朝廷任命谢德权领护汴河,在京师河段“植树数千万(株),以固堤岸”,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材料二英国是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如何解决生产越多环境污染越严重的难题,英国人在立法上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规定,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议会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

16、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1848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在英国环境治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概括古代中国宋朝和近代英国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宋朝与近代英国在环境保护措施方面的相同之处,并分析环保措施对各自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原因:中国:宋朝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人口集中;手工业

17、发达,大量使用煤炭作为燃料;人口增长;对土地、森林的过度垦殖等。英国:工业革命;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政府自由放任政策;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等。(2)相同:都注重环保立法;强调政府干预;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影响:宋朝:自然环境的治理,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城市环境治理,推动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英国:环境治理,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析】(1)原因:中国:根据“宋代手工业发达,特别是煤炭的大量使用,导致空气污染”“宋代生齿日繁,对土地、林木资源难免出现过度开发之趋势,这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与

18、生态破坏”概括归纳。英国:根据“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成为支配企业的法则” “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并联系工业革命的影响以及民众的环保意识薄弱等分析总结。(2)相同:根据“朝廷还制订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令”“公共卫生法”得出都注重环保立法;根据“宋代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部门”“在法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干预”得出强调政府干预;根据“起着重要作用的还有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社会各个群体的不懈努力”得出发挥民众的积极作用;根据“令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鱼,弹射飞鸟”“宋政府对绿化尤其重视”“使企业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得出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城市环境治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影响:宋朝:根据“为民众种植

19、作物、林木提供技术指导”“促进了汴京沿河商业环境的改善”分别从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推动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回答。英国:根据“最终所有的努力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可从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分析总结。14.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年春,置五经博士。八月,征吏民有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

20、员,学者益广。汉书武帝纪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

21、灯笼)”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李贽焚书卷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重视儒学的主要措施,分析其作用。(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3)材料三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4)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其主要原因。【答案】(1)措施:设五经博士;起用儒学家参政;兴办学校,大力提倡儒学。作用:有利于巩固统治;

22、初步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教育体系;儒学思想逐渐成为正统思想。(2)理学强调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中华民族的气节,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感。(3)观点:李贽认为道学家个个都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原因:明代晚期吏治腐败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理学日益僵化。(4)原因:儒学本身的自我调整适应了统治阶级需要和时代要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学的发展。从汉代儒学、宋明理学、李贽等方面来分析。(1)“措施”可直接从材料中找出,如设置五经博士、征选儒家学者做官、提倡儒学等;“作用”需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发展教育和儒学地位变化等角度分析回答。(2)从材料“理学强调通过道

23、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3)第一问,由材料“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可见李贽认为道学家个个都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结合所学,要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李贽产生的背景。(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学自身的调整与统治者需要和时代要求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

24、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烦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竞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规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

25、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答案】(1)特点: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2)影响:“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26、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西汉建立后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并结台所学知识,即可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古代历史改革魏晋法律改革16.【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

27、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材料二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

28、地位”的表现。【答案】(1)主张:罗斯福强调大国的责任,主张以大国联合来维护和平。实现途径:二战中,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大国主导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建立联合国,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2)军事上美国援助并联合中国对日作战。政治上美国扶植和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说明罗斯福强调大国的责任,主张以大国联合来维护和

29、平。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其实现的途径:二战中,在美国倡导下建立了大国主导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二战后建立联合国,安理会实行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原则,重建世界和平。(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体现了政治上美国扶植和支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主张中国同美、英、苏三大国共同承担维持国际社会和平的职责。材料二中“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30、。”说明军事上美国援助并联合中国对日作战,扶植中国的军事崛起。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的新阶段17.【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

31、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2)据材料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答案】(1)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洋务人才非常缺乏;在科举仍占统治地位的中国,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鄙视和排斥。转变:由追求科举功名到宣扬维新思想。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进步思想的影响;科举之途的无望(个人经历及品质)。【解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认知能力,学生不容易入手,从而本问具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即在于把握住当时(同治年间)中国的时代背景。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学习洋务的全面认识。“爱”的方面,即体现“兴办洋务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恨”的方面,即体现“洋务遭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鄙视和排斥”。答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