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11KB ,
资源ID:396118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6118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版第四章课程教案毛概.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版第四章课程教案毛概.docx

1、完整版第四章课程教案毛概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所属院系:_基础教育学院 _开设院系:_经济贸易学院 _授课专业:电商,国贸,金融,投资任课教师:_ 王永利 _ 石家庄财经职业学院制第4次课授课概况授课章节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是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正确理解社会矛盾的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思想内容。重 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初步探索中取得的正反两方面教训。难 点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所形成得理论成果对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企

2、业机房实训室现场课 型讲授课实训课习题课学时2教 学 过 程(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第一步:课题导入10min启发式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第二步:播放视频资料5min课件视频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第三步:讲授理论内容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二、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总结。65min讲授、讨论掌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成果第四步:小结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理论成果的重大意义。10min讨论、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作 业:社会主义初步探索阶段的理论成果和社会矛盾的认识?教学反思:教案(教学内容) 一、基本线索中心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阐述

3、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围绕着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理论探索;同时以苏联经验为借鉴,结合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制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正确的方针政策。二、主要内容(一)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的时候,毛泽东又

4、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向全党提出了进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伟大任务。2、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历程毛泽东率领全党以苏联经验为借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1956年和1957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及中共八大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都对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大意义。但是,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与错误两个发展趋向(1)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一是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要“把

5、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经济、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十个方面关系的问题。二是1956年9月,中国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制定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着重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问题。三是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问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提到了

6、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2)1957年以后,党和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指在探索中形成的一系列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积累的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经验。这些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仅在当时指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个是错误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指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一些错误的理论观点、政策思想和实践经验。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等。这些错误的东西,既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因此

7、,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3、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大会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社会依然

8、充满着矛盾;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有根本性的区别。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即通过社会主义自身的调整和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改革。2、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毛泽东在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关于社会

9、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学说。(1)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指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它们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采取专政的办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只能用民主的方法来解决。(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在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在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文化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在论述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在社会主

10、义条件下,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但还没有完全结束,但是人们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在于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这一思想不仅在当时有着非常紧迫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作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1959年底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认为社会主义可以分成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我国还处

11、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此后,毛泽东还多次指出,我们要建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100年时间是不行的。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上述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展,而且也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来源。(2)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64年12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

12、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第三个五年计划(1965年)开始,用15年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20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四)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党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党的中心工作、党所处的内外环境、党的成分和活动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等就预见了党执政后可能出现的变化,认为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骄傲自满和官僚主义。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了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特别是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以

13、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执政党建设的探索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有: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应该接受党内和党外的监督;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五)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政策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的八大上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在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上,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

14、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1962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主张,确定了“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在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探索上,我们党提出的方针政策主要有:社会主义经济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商品生产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则;在管理体制上,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模式。2、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针政策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扩大民主,加强法制建设;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

15、表大会制度,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民族问题上,民族平等的民族区域制度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在思想文化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繁荣科学文化事业上,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为发展科学与教育事业,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后,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任务,强调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充分地提高技术,发展

16、科学;科学是关系国防、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决定性因素,为此,特别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同时,提出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4、社会主义国防和外交方面的方针政策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党和国家确立了建设现代化国防,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与国防工业,加强人民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形成了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基本方针。在对外方面,为了给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有利的国境环境和条件,毛泽东、周恩来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17、、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中国面临来自公开的和潜在的威胁和压力,毛泽东在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同时,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于1974年正式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重要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周恩来提出了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将中共中央对台工作的思想概括为“一纲四目”。总之,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的这些方针政策,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丰富和发

18、展了毛泽东思想,也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渊源。三、重点提示1、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期取得的积极成果(参见主要内容)2、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1)中国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原因)及内涵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缺点错误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他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一些缺点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因此,他反复强调:学习外国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学习马克思主义也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指出,“中国工业

19、化道路”,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强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国的国情进行工业化建设,要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走适合中国情况的自己的工业化发展道路。(2)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的论述毛泽东高度重视工业化的问题。他认为,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标志。早在民主革命时期他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和论联合政府等文章中,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建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里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1956年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可以视为探索的集中体现。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首先阐述了如何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20、。他强调我们不能照搬苏联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模式,而要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通过更多地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办法促进重工业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他说:“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的问题”。由此可见,毛泽东把正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问题视为实现中国工业化的核心问题。(3)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在中国走出一条自己的工业化道路,还应该处理好其他一些关系,主要包括:沿海工业和

21、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4)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关联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是中央几代领导人始终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六大又对此做出了重大决策,因而也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年毛泽东提出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不仅为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确定了正确的根本指导思想,而且也为我们今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1)执政党建

22、设问题的提出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深刻预见了革命胜利后共产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内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第一次提出了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的问题。(2)执政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坚持“两个务必”加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毛泽东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会生长。因此,他向全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的论断,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官僚主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执政党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所以

2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特别强调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性。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长期统治的遗留物,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作风。为了反对官僚主义,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实事求实;必须以真正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党内和党外的监督。执政党需要实现党的内部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的监督。对此,邓小平在中共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党要领导好,就要不断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就要接受监督。他说,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党的监督。二是群众监督。三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监督。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

24、党的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后,毛泽东从防止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出发,于1964年向全党提出了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任务。认为这是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革命事业是不是后继有人的问题,是将来党和国家的领导能不能继续掌握在无产阶级革命家手中的问题,是我们子孙后代能不能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的问题。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而顺利的实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条基本经验。(3)执政党建设的内容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启示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参见教材的内容)四、思考题1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贡献及历史局限性?2结合实际阐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内容及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之梦的现实指导意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