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49.20KB ,
资源ID:39600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600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复习资料.docx

1、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 育一、什么是教育 1、从教育的起源谈起 神话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 、 双重需要说(动物界是否有教育?)人类社会特有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的词源学分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上所施,下所效也。” 3、教育的内涵:广义、狭义(学校教育)2、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师) 2、学习者(学生) 3、教育影响(内容、方法等)教育主体(人: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客体(教育内容)教育中介(方法、手段、环境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三、教育的本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四、教育的形态: 1、家庭教育、学校教

2、育、社会教育(与社会影响的区别) 2、制度化教育与非制度化教育 3、原始社会教育、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与信息社会教育(各个阶段教育内容、)五、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师;教育具有全民性。(目的、内容、形式) 2、农业社会教育(奴、封): 古代学校出现与发展;教育阶级性出现和强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1)奴隶社会: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目的培养统治人才 形式学校 (2)封建社会:内容“四书”“五经”; 目的“学而优则仕”; 形式官学、私学。 3、工业社会教育(资、社): 现代学校出现与发展;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

3、育民主性日益提高;教育复杂性提高,教育研究在教育改革中作用提高。 4、信息社会教育(后现代社会): 教育观念革命性变化,教育地位日益提高;学校教育发生重大变革;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全面理解;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日益明显;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第二节 教育学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研究学校教育事实和问题,揭示学校教育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的分支学科: (1)研究主要问题不同分类:教育原理、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管理学、教育史 (2)研究不同学校教育问题:小学、中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 (3)研究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结合:教育心理学

4、、教育经济学、教育政治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生态学。教育学的产生、发展(见教材)1、萌芽阶段:学记2、独立阶段:大教学论、普通教育学教育漫话、爱弥儿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论)3、多元发展阶段:杜威:现代教育(三中心论)4、理论深化阶段:“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二、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为什么)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鉴别教育行为(正确与否); 2、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3、巩固专业思想。(爱当老师会当老师)三、如何学习教育学(怎么学)第2章 教育人社会第一节 教育功能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一)功能的概念 功能: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 作用有正、负方

5、向;功能是正向作用,即功用。功能:器官和机件的功效、作用和能力。 (二)教育功能 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产生的一种功用、能力) 1、社会化功能: 促进个体由“自然人”内化适应为 “社会人”(身、心) (乌鸦搬家)(囚犯改造重新做人) 2、选择和分配功能 发挥甄别个人、实现其向劳动市场分配的功能。 学历能力(硕士生在其专科同学手下上班) 名牌学校与名牌专业 教育大众化“教育过剩” 功能:(1)社会发展(政治、经济、文化)(2)个体发展(社会化、个性化)二、教育规律 (一)含义:规律即事物的联系或本质的东西。 (二)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 1、教育的外部联系

6、规律 教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双向作用:推动、制约 2、教育的内部联系规律 教育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双向作用:推动、制约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的身心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具体指人作为生命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知识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增加而带来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过程。 1、 生理方面,包括人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展及其机能的成熟;(机体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 2、心理方面,它包括各种心理(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的发展,也包括个性的形成。(认知和情意)教育学要研究的是个体从7岁到18

7、、19岁即个体从儿童期,少年期到青春期这个阶段,即个体的基础教育阶段。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生物前提、物质基础 遗传又称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方面的生物特点。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 (素质的优劣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 所谓生理成熟指的是个体受遗传素质制约的生理机能和构造的变化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双生子爬梯实验)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人之间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别的,表现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某些差异,感觉器官的结构和机能上的差别等。

8、这些差别会对人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形成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如何看待“遗传决定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打地洞;一两的遗传剩过一吨的教育) 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因为:1、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这一种可能性只有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才能转化为现实性。2、遗传素质是可变的。3、遗传虽然存在个别差异,但对于一般正常的人来说,差别不大,而且这种差别也不是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因素。 (二)环境外部条件 环境是指直接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这些外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之环绕着人类并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

9、然界,主要由大气、土壤、水、岩石、植物、动物、太阳等。社会环境主要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和积累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自然:蒙古草原、青藏高原;东北、新疆、湖南) (社会:中东战乱、 穆斯林极端分子、 迷茫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 (孟母三迁 蓬生麻中 ) (三)教育主导作用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教育也属于社会环境范围,但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 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说)(华生)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与遗传因素和自发的环境的影响相比,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第一,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第三,有受过专业培

10、训的专职人员教师。并非教育都能起主导作用,起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教育起主导作用的条件: 1、教育物质条件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2、教师素质高低制约着教育的水平;3、教育管理水平制约着教育功能的发挥;4、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人的主观能动性决定作用 人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和适应这些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是在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相互作用(实践)。内因: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外因:遗传、环境(教育)(条件)。 三、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一)顺序性循序渐进 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的出现具有一定的顺序。(二)阶段性区别对待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的身心特点具有独特的年龄特征。(三)

11、发展的不均衡性 -抓关键期 发展的不均衡性是指人的发展虽然是有顺序的,但其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它主要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在发展的同一方面上,不同的年龄阶段,发展的速度不均衡。 二是人的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均衡,显示出一定的关键年龄或最佳时期。 (四)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发展的差异性,主要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包括身体素质、智力水平、个性倾向、性别差异等很多方面。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1.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决定受教育权;决定内容和性质。2.教育对

12、政治的作用: 培养政治人才; 促进政治民主(启迪民主观念 、教育权力平等和机会平等); 引领社会(美国发展 、“五四”运动 女子大学)。二、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生产力教育(推动和决定) 1)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教育目标的制定;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育的结构和教育的内容; 4)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教育形式和手段的更新。教育手段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评议模仿,方法手段是口耳相传,动作模仿;第二阶段是文字的产生和纸张的发明,方法手段是粉笔黑板;第三阶段是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方法手段仍是粉笔黑板,纸质教科书盛行;第四阶段是信息技

13、术时代,教育方法手段进入了多媒体教学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方式”时代 。 2、教育生产力(促进作用) 1)教育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的重要手段。 19791982年,我国高校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奖的有116项,占发明总数428项的27%;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有57项,占总数的45.9%。1982年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上报科研成果570项,已推广运用的有349项,年经济效益达5亿元以上,大大促进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北大方正”、“清华同方”。 讨论:先发展经济,还是先发展教育?(2)教育与

14、生产关系( 略)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即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文学、宗教、传统习俗等等及其制度的一种复合体。 (一)文化教育(制约作用) 1.文化制约着教育内容 2.文化传统着人的教育传统 (观念、模式)(二)教育文化 1.教育具有保存、传递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生产、创新文化的功能 四、教育与人口 1、人口总量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和调整; 2、教育影响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五、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5、,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1.教育具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教育与政治经济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第一节 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表述(培养人才的总体要求)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无论具体培养社会什么领域和什么层次的人才,都必须努力使所有学生都符合国家提出的总要求。(二)教育目的的体系 四层次说 1)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2

16、)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 或:宏观目标 中观目标 微观目标二、教育目的的功能(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四)对教育活动的激励功能 三、教育目的的选择和确立(价值取向)(一)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依据 1)要根据社会关系的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社会关系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利益关系的总和。一个社会的社会关系是否和谐、是否稳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2)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变化,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它已经成为制定教育目的不可忽视的直接因素。

17、 2、人的依据 1)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是确立各级各类教育目的(目标)的重要依据。 2)人的发展需要也是确立各级各类教育目的(目标)的重要依据。(二)几种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1、个人本位论 1)代表人物 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是其全盛时期,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人都属于这一思想流派。 2)主要精神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决定,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3)基本观点 第一,倡导人性本善良,强调教育的价值。 第二、尊重人的自然本性。 第三、关注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4)简要的评价 个人本位论突出了个人的独立性与能动性,强调了个体的自

18、然属性的价值,这对于正确地认识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功能、提高人的价值等是有价值的,同时,它在揭露封建教育的落后、腐朽、批判了封建社会对人的发展的束缚摧残,要求尊重人的价值、给人以发展的自由。个人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对我们认识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准确地把握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社会本位论 1)主要精神 教育的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决定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目的。 2)基本观点 第一,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 第二,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以外,并无其它目的。 第三,教育的结果只能以其社会的功能来加以衡量。 3)简要的评价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要指向于国家利益

19、和公民培养,并据此来满足社会需要,是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的。但是,它的不足也是明显的。主要在于它过分夸大了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并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人工具化,这是不足取的。4、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建国以来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毛泽东( 1957):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二)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2、要求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个性创造性的发展) 3、坚持社会主义的性质 (三)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 1、德育 2、智育 3、体育 4

20、、美育 1)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何谓美?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时代性、阶级性、场合性) 5、劳动技术教育 6、心育 (四)教育目的的实现策略 1、正确领会何把握全面发展1)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 2)全面发展不是忽视人的个性发展 讨论:全面发展是否会导致全面平庸? 2、正确认识和处理各育之间的关系 五育之间既是相对独立又是相互联系的,在教育实践中,应坚持使学生在体、智、德、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防止和克服重此轻彼,顾此失彼的片面性,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第二节 教育制度一、内涵 教育制度P63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学校教育系

21、统,包括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二、现代教育制度的形成及类型 1903六三三学制五二二、五三二、五三三、六三三、五四、 六四单轨制 美、双轨制 英、分支制 中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方向:民主性教育制度 (强制性、民主性) 1、多元学科制度 2、自主学校制度 3、终身教育制度 4、有限教育行政制度(去行政化)四、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构成及改革趋势1、大力加强基础教育 2、积极发展职业教育3、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4、继续发展成人教育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第一节 教 师一、教师含义 1、职业:一种专门的 职业,是“教书育人”的职业; 2、人:指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即教师。 3、职业角色二

22、、地位 荀子:“天地君亲师”3、教师职业 (一)教师的任务:教师的基本任务就是教好学生。 教师的具体任务是: 1.教好功课 2.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3.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4.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5.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 6.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二) 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性 (三)教师劳动的价值: (潜伏性、长效性) 1.教师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2.教师劳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3.教师劳动对教师个体发展的

23、意义和作用四、教师素质 (一)合格教师的基本素质 1、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2、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 第一以学生为本的人文关怀观念; 第二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三,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观念; 第四、优化资源、创设优良教育环境的观念; 第五,活出事业与生命价值的观念 3、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师德): 第一,热爱教育; 第二,热爱学生(亲近感理解感期待感); 第三,为人师表; 第四,团结协作。 4、教师的业务素养: 第一,比较精深的专业知识; 第二,比较广博的文化修养; 第三,比较扎实的教育科学知识。 5、教师的能力素养: 第一,细致观察学生,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能力。

24、第二,组织能力。 第三,教育机智和自制能力。 第四,善于表达的语言能力。教育机智 训练:黑板上画着你的肖像,旁边写着:“某某老师之遗像。” (二)教育现代化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1、教育家的意识 2、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 3、教育科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4、健康的心理素质 5、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 7、法律意识五、教师角色 1.教师的“教员”角色 2.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 1) 解决人生方向问题。 2) 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和改造。 3. 教师的“心理医生”角色 4. 教师的“青少年的朋友”角色 5. 教师的“榜样”角色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1

25、、专业:是一种职业,一种特殊的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职业;或是在社会分工、职业分化中形成的一类特殊的职业,它以有生命的人或无生命的物为对象,以特有的知识技能进行专门化的处理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推进社会进步。 2、专业化:专业化是指一个职业从普通职业向专业性职业的转变过程。一是专业性职业,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二是半专业化职业,如护士、图书馆管理员等。三是非专业性职业,如售货员、操作机器的工人等。(二)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周期 1.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周期的概念: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它既指专业素质各个方面(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能力)

26、的一起成长,也指一个有步骤和阶段性的成长过程。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作为教师从事教师职业的整个过程。2.教师职业生涯周期主要阶段及特点 (1)准备期(新任教师) 职业准备期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以前的阶段,是接受教育和学习的阶段。(2)适应期(合格教师) 职业适应期是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由没有实践体验到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具备最基 本、最起码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其他素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实现从书本知识到实际操作,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解决适应实际工作和环境所需要的基本功的矛盾。(3)发展期(骨干教师)发展期是教师在初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后,继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

27、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熟练的程度的时期。主要矛盾是学生和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更高的素质要求与教师的实际素质还不熟练之间的矛盾。 (4) 创造期(专家教师) 职业创造期是教师开始由固定的常规的自动化的工作进入到开始探索和创新的时期,是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教学风格的时期。 第一,在素质上,发展创新性素质。 第二,在活动上,具有探索性。 第三,在成果上,注意理论总结的工作,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 第二节 学 生 一、学生的本质 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一)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具有主观能动性,有思想情感,有个性(二)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发展中的未成年人: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成 长发展中,是

28、可塑性极大的时期,他们的品德、观念、行为习惯都在形成中,容易接受正面教育也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三)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一)学生的权利 1.生存的权利。 2.受教育的权利。 3.受尊重的权利。 4.安全的权利。(二)学生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三、学生的时代特点 (一)主体意识增强 1.自主性:自主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对于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和能力。 2.能动性: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学习、主动探求外界世界。

29、3.创造性:学生在吸纳和融会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具 有的一种能“创造”新文化、新知识、新产品的能力。有的学者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创造的本能,与其责问我国的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有创造性的人才,不如反思我们的教育把人的创造性弄到哪里去了 (二)信息获取方式多样 (三)受多元化冲击较大 (四)受同辈群体影响较大 (五)心理问题增多四、当代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理念:教育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的课程适合学生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二)尊重的教育理念(三)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四)自我教育的理念第三节 师生关系一、内涵: 教师和

30、学生在交往和相互作用的中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关系。二、基本内容: 1、业务(工作)关系:教与学 2、伦理(道德)关系:伦理责任 3、情感(心理)关系:态度、感情(教师对学生喜欢或满意态度,学生对教师尊重、亲近或敬畏、疏远等)关系。3、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及其建立(一)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民主平等 2.爱生尊师 3.教学相长 4.心理相容(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1.理解学生 2.建立教师威信 3.善于同学生交往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P111-112六点第五章 课程与课程改革课程:教什么教学内容 怎么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可选应选能选 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定义 1、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氛围等。也就是说,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