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40.82KB ,
资源ID:39533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533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发展心理学》练习题修订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精品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发展心理学》练习题修订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精品推荐.docx

1、发展心理学练习题修订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精品推荐发展心理学练习题(修订)一、单项选择题(第一节 概述)1发展心理学是研究( D )的科学。 (A)认知发展规律 (B)心理的种族发展 (C)心理的种系发展 (D)心理发展规律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A)个体从出生到衰亡全过程的心理发展现象 (B)解释心理发展现象 (C)揭示心理发展规律 (D)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3狭义理解心理发展是指( D )。 (A)心理的种系发展 (B)心理的种族发展 (C)群体的心理发展 (D)个体的心理发展4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

2、点 (B)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 (C)从动物到人的心理变化 (D)从幼儿到成人的心理变化5下列不属于心理发展规律性的是( C )。 (A)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B)心理发展共性和个性统一 (C)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D)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6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 B )。 (A)人群中每个人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 (B)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C)心理过程的发展速率不同 (D)人一生各个阶段智力发展的速率不同7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 A )。 (A)从出生到幼儿期 (B)从幼儿期到童年期 (C)从童年期到青春期 (D)从青春期到青年期8第二个发展加

3、速期是指( C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青春期 (D)青年期9在某一特定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叫( A )。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个案研究 (D)因果研究10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叫( B )。 (A)横向研究 (B)纵向研究 (C)相关研究 (D)因果研究11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 A )。 (A)是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的取长补短 (B)兼有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两个方面的缺点 (C)是一种完美无缺的设计方式 (D)难以实施横向研究或纵向研究时采用的一种研究方式12普莱尔是( B

4、)的奠基人。 (A)科学心理学 (B)科学儿童心理学 (C)科学发展心理学 (D)科学社会心理学13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A)冯特 (B)奥尔波特 (C)普莱尔 (D)弗洛伊德14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 B )年。 (A)1879 (B)1882 (C)1876 (D)189115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 C )。 (A)达尔文于1876年写成一个婴儿的传略一书 (B)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成立心理学实验室 (C)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D)霍尔于1891年出版婴儿研究手记一书16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 A )。 (A)1957

5、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 (B)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一书 (C)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 (D)1922年,霍尔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17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霍尔18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达尔文 (B)高尔顿 (C)华生 (D)施太伦19维果茨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认为( A )。 (A)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 (D)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 (C)个人的心理发展决定于生理成熟

6、(D)心理发展是跨文化心理学和历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20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 A )。 (A)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 (B)心理发展是指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C)心理发展是一个外化的过程 (D)心理发展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21“最近发展区”是指( C)。 (A)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B)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C)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D)儿童先天具有的水平和后天发展的水平之间的差异22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 B )。 (A)发展

7、要走在教学的前面 (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发展和教学齐头并进 (D)发展和教学相互决定23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 D )。 (A)心理机能已经发展成熟的时候 (B)学习条件都已经具备的时候 (C)心理机能开始形成之前 (D)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形成又尚未发展成熟之时2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 C )。 (A)先天的成熟 (B)后天的经验 (C)动作 (D)吸吮25认知结构或心理组织叫( A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26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叫( B )。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27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

8、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 以适应环境需要叫( C ) (A)整合 (B)同化 (C)顺应 (D)平衡28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 A )。 (A)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B)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C)图式、物理经验和数理一逻辑经验 (D)成熟、经验、同化、顺应29,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 C )个阶段。 (A) 2 (B) 3 (C) 4 (D) 530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 D )个阶段o (A) 3 (B) 4 (C) 6 (D) 831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 B )。 (A)力比多 (B)心理社会危机 (C)自

9、我的调节作用 (D)心理防御机制32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 )。 (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33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A )o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34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C )。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35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B )。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

10、力品质36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B )。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37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C )。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38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 )。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C)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39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D )。 (A)希望品质 (B)意志品质 (C)目标品质 (D)能力品质40艾里克森认为青少

11、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D )。 (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B)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41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A )。 (A)诚实品质 (B)爱的品质 (C)关心品质 (D)智慧、贤明品质42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C )。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B)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43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B )。 (A)诚实品质 (B)爱的品质 (C)关心品质 (D)智慧、贤明品质44艾里克森认为成年

12、中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D )。 (A)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B)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D)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45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C )。 (A)诚实品质 (B)爱的品质 (C)关心品质 (D)智慧、贤明品质46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C )。 (A)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C)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47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D )。 (A)诚实品质 (B)爱的品质(C)关心品质 (D)智慧、贤明品质(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

13、发展)48人类婴儿的关键期表现在( A )。 (A)感受系统范围内 (B)运动系统 (C)感知活动水平 (D)神经系统49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 A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青年期 (D)中年期50新生儿是指从( A )的婴儿。 (A) 出生到1个月 (B) 出生到2个月 (C) 出生到3个月 (D) 出生到4个月51( A)是婴儿天生的学习能力。 (A)模仿学习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言语刺激52( A )是各种认知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53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

14、过程是( B )。 (A)动作 (B)感觉 (C)知觉 (D)反射54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是(B )的心理过程。 (A)较为被动 (B)主动的、有选择性 (C)非常缓慢 (D)成熟较晚55婴儿具有整合跨通道信息的知觉能力,最明显的表现形式之一是(D )。 (A)直立行走 (B)抓握反射 (C)五指分化 (D)手眼协调56视觉悬崖是研究婴儿( D )的装置。 (A)形状知觉 (B)颜色知觉 (C)动作发展 (D)深度知觉57基本上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是( D )。 (A)8个月 (B)1岁左右 (C)2岁左右 (D)3岁左右58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在( B )。 (A)0515岁 (B)

15、1525岁 (C)2535岁 (D)3545岁59婴儿基本上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是在( C )。 (A)l岁半 (B)2岁末 (C)3岁末 (D)4岁末60皮亚杰认为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 C )。 (A)声音 (B)味道 (C)动作 (D)哭泣61活动性气质儿童表现为( D )。 (A)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 (B)常以愤怒或者悲伤为主导情绪 (C)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 (D)积极探索环境,偏爱运动性游戏62婴儿兴趣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 C )。 (A)自发性的兴趣阶段、无选择的兴趣爱好、有选择的兴趣 (B)无条件反射性兴趣、条件反射类兴趣、社会性兴趣 (C)先天反射性反应

16、阶段、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 (D)初级兴趣、次级兴趣、社会性学习兴趣63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 A )等阶段。 (A)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B)无条件反射性的笑、条件反射性的笑、社会性微笑 (C)对声音的笑、对熟悉人的笑、对新异性刺激的笑 (D)无笑、无条件反射性的笑、自发性微笑64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B )。 (A)习得性微笑 (B)自发性微笑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65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C )。 (A)习得性的笑 (B)自发性微笑 (C)无

17、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66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D )。 (A)习得性的笑 (B)自发性微笑 (C)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67婴儿分离焦虑经历的阶段性变化是( B )。 (A)自发性哭、应答性哭、主动操作性哭 (B)悲伤求助、愤怒抗议,尝受失望、情感冷漠,无能为力之下超脱焦虑困扰,企图适应新环境 (C)盲目寻人帮助,无选择的子人帮助,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帮助 (D)食欲不良,睡眼不好,企图适应新环境68安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 A )等类型。 (A)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B)容易型依恋、困难型依恋、

18、迟缓型依恋 (C)初级依恋、次级依恋、高级依恋 (D)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69婴儿出现有选择地对人反应,对母亲更加偏爱,是在( C )阶段。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 (B)有差别的社会反应 (C)特殊情感联结 (D)互惠关系形成阶段70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 C )。 (A)兴趣 (B)微笑 (C)依恋 (D)哭泣71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 B )。(A)将自己作为活动主体来认识 (B)客体自我意识的出现 (C)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D)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第三节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72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C )。 (A)饮食 (B)睡眠 (C

19、)游戏 (D)学习73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 C )。 (A)互动游戏 (B)实物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74童年期儿童游戏属于( D )。 (A)互动游戏 (B)实物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75下列说法中,属于认知学派游戏观的是( B )。 (A)游戏能够控制现实中的创伤性体验 (B)游戏练习并巩固已习得的各种能力 (C)游戏能够实现现实不能实现的愿望 (D)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76象征性游戏又称为( B)。 (A)模仿游戏 (B)假装游戏 (C)规则游戏 (D)机能游戏77有共同目的、明确分工和彼此协调、合作的游戏称为( B )。 (A)协同游戏 (B)

20、合作游戏 (C)假装游戏 (D)共同游戏78以“不断地口头重复要记住的内容”为主的记忆策略是( D )。 (A)视觉“复述”策略 (B)捕捉典型策略 (C)特征定位策略 (D)复述策略79下列不是思维具体形象性特点的有( B )。 (A)思维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和动态性 (B)思维的直觉行动性日益增强 (C)具有自我中心现象 (D)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80自我中心现象表现为( B )。 (A)只关注个人的需求而不考虑他人的需要 (B)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C)善于吸引其他小朋友关注自己,并能影响他人 (D)具有物主意识,缺乏与他人分享意识81幼儿分类能力的

21、发展表现为按( B )分类。 (A)不会、感知特征、兴趣、功能、概念 (B)不会、感知特征、知识经验、概念 (C)不能、随意、感知特征、物体功能 (D)不懂、感知特征、外表特征、本质特征82下列不属于说话语用技能的项目是( D )。 (A)能够有效地参与谈话 (B)对影响有效沟通的情景因素敏感 (C)对听者的反馈易于作出积极反应 (D)情境语和连贯语交替运用83( B )是儿童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A)婴儿末期 (B)幼儿期 (C)小学低年级 (D)小学中年级84下列不属于幼儿认同对象的项目有( D )。 (A)富有“心理资源”和“社会资源”者 (B)父母 (C)教师 (D)小弟弟和小妹妹

22、85第一逆反期一般发生在(C )。 (A)12岁 (B)23岁 (C)34岁 (D)45岁86第一逆反期反抗的对象主要是( A )。 (A)父母 (B)伙伴 (C)老师 (D)爷爷87逆反期幼儿的行为表现在于( D )。 (A)回避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 (B)要求父母代替自己做事情 (C)常顺从父母的意愿做事情 (D)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志88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 )。 (A)反常现象 (B)错误现象C (C)正常现象 (D)偶然现象89幼儿体验高自尊与以后生活中( C )有关。 (A)不能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D)压抑或焦虑等不良情绪(C)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D)缺乏人

23、际交往能力(第四节 童年期的心理发展)90童年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B )。 (A)游戏 (B)学习 (C)劳动 (D)运动91小学阶段儿童的记忆策略不包括( D )。 (A)复诵策略 (B)组织策略 (C)巧妙加工策略 (D)特征定位策略92把要识记的材料,按其内在联系,加以归类等方式进行识记,称为( B ) 策略。 (A)复述 (B)组织 (C)系统 (D)加工93童年期儿童思维的本质特征是( B )。 (A)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B)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C)思维主导类型发生质变的过程 (D)思维类型变化的转折期在小学中年级94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

24、( C )。 (A)56岁 (B)68岁 (C)910岁 (D)1112岁95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 C )。 (A)感知动作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 (B)表象水平、形象水平、抽象水平 (C)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D)直观形象水平、具体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96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A )。 (A)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97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B )。 (A)是事

25、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98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 C )。 (A)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 (B)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 (C)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 (D)是事物的运动性特征99童年期儿童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 D )的发展。 (A)掌握守恒、思维可逆性、概括能力的发展 (B)由一个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C)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脱自我中心化、思维类型过渡 (D)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类比

26、推理能力100童年期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特点是( C )。 (A)发展速度高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B)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发展速度最快 (C)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低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D)类比推理能力随思维结构的变化而变化101童年期儿童思维结构的特点是( C)。 (A)未掌握守恒 (B)思维不可逆 (C)掌握守恒 (D)不能把握本质特征102一般而言,达到面积守恒和重量守恒在( C )岁。 (A)6-8 (B)7-9 (C)8、910 (D)11-12103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 )。 (A)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 (B)模仿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 (C)学习和

27、调节儿童与同伴的关系 (D)模仿和调节儿童与成人的关系104儿童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是( B )。 (A)自我评价的内容主要是身体外表 (B)父母和同学对儿童自我评价起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作用 (C)自我评价与儿童情绪尚无密切的联系 (D)自我评价主要来源于学习成绩105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是指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中的( C ) (A)自我调整 (B)自主满足 (C)延迟满足 (D)自我约束106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为( C )。 (A)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普世道德阶段 (B)无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社会约定阶段 (C)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D)自律道德阶段、普

28、世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107指出下列不属于攻击行为的表述( B )。 (A)对他人具有敌视性、伤害性和破坏性的行为 (B)实施行为的基本要素不在于伤害意图 (C)侵犯行为 (D)它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欺负108以下关于童年期的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同伴交往是童年期集体归宿感的心理需求 (B)同伴交往促进儿童学习成绩的提高 (C)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D)同伴交往增进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责任感109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因素是( C )。 (A)外表 (B)环境因素 (C)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D)情绪状态110指出如下不是受欢迎儿童的特点(

29、 )。 (A)学习成绩好 (B)安静,有顺从性 (C)善于交往,易于合作 (D)独立活动能力强,有主见111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按阶段可分为( B )。 (A)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短期游戏伙伴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B)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C)短期游戏伙伴关系、双向帮助关系、单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 (D)短期游戏伙伴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112指出下列不是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是( C )。 (A)人格尊言、相互敬慕 (B)兴趣、行为等方面的趋同性 (C)工作和社会交往中的协同关系 (D)相互接近的接触机会较多113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 B )。 (A)直接吏往的时间明显增加 (B)父母教养关注重点的转移 (C)儿童尚无自主管理的能力 (D)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逐渐加强114父母对儿童控制的三种阶段模式依次为( D )。 (A)共同控制、父母控制、儿童控制 (B)父母控制、儿童控制、共同控制 (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