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31.65KB ,
资源ID:39491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491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835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835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docx

1、2835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资料来源:机械工业信息中心出版日期:2002-5-29资料类型:免费资料销售价格:0资料信息:加入WTO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安全确立的战略问题。进入WTO以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不仅由中国自己来开发,而且还必须有条件地开放给世界,让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开发。分析入世影响,研究探讨加入WTO对中国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趋利避害,提出对策措施建议,是当前举国上下所关心的问题。 机械装备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体现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

2、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起着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作用。发电设备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是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重中之重,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不断发展的电力工业至关重要。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实力,为装备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更高的高效、先进、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性能好的发电设备方面更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存在诸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相对

3、不强。我国加入WTO以后,发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如何正确分析、估量加入WTO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和企业怎样主动采取措施,尽早防范,趋利避害,引导、促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民族工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

4、重要地位。 (一)从无到有,创建民族工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装备电厂的主要发电设备基本上依靠国外进口,国内仅曾零星仿造过少量小容量发电设备的零部件。建国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建立生产基地,引进技术,培养人才,逐步建立起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1951年就着手筹建哈尔滨电机厂。1952年8月,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在哈尔滨、上海分别兴建两套发电设备主机生产基地。 1958年在四川德阳新建了德阳水力发电设备厂(后改名为东方电机厂)。60年代初期,大三线建设拉开帷幕。1965年决定扩建东方电机厂,产品大纲调整为大电机与水火电并举。1966年开始兴建东方锅炉厂和东方汽轮机

5、厂。到70年代,东方基地三大动力与上海、哈尔滨基地一并成为我国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为了满足我国发电设备需求,于五十年代还在中南地区兴建另一个大型电站锅炉生产基地武汉锅炉厂,和60年代初建成的北京重型电机厂一起成为北京(武汉)大型火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 在六五期间,为了进一步加强电站设备的成套供应和服务,发挥整体优势,以上海、哈尔滨、东方三大基地的主机厂为基础,先后组建了上海电气联合公司(现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成套公司(现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和东方电站成套设备公司(现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至此,我国发电装备制造已拥有3个大型电气集团和北京(武汉)制造基地,还有一批中小型

6、水、火电设备制造企业和电站辅机专业制造厂以及比较完善的科研和测试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发电设备制造工业体系,保证了我国电力工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国产发电设备升级换代 数十年来,我国发电设备经历了多次升级换代,设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50年代初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创建时期,上海基地引进了原捷克斯洛伐克中压0.6万kW1.2万kW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哈尔滨基地从原苏联引进了中压2.5万kW5万kW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奠定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基础。50年代末仿制2.5万kW10万kW高压发电机组,1960年已形成2.5万kW5万kW机组批量生产能力,并制造出我国第一台10

7、万kW火电机组。 1966年至1976年的10年,是向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发展时期。这期间还为30万kW及以下机组的研制和60万kW机组的预研做了大量工作。1969年,上海基地制成了12.5kW万kW中间再热超高压机组,哈尔滨基地制成20万kW超高压机组。东方基地也于1975年制成第一套超高压20万kW火电机组,同年又进一步向开发双缸双排汽30万kW机组攀登。上海基地于1971年制成国内第一套亚临界压力30万kW机组。上海、哈尔滨基地还各自在研究开发亚临界60万kW汽轮发电机组和2050t/h(60万kW)锅炉,初步完成产品设计,为进一步开发60万kW机组奠定了基础。这时期我国火电设备制造技术逐

8、步突破50年代原苏联和捷克的技术,更广泛地借鉴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新技术,研究开发更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产品。 1976年至今,是大功率发电机组上等级、上水平时期。首先是10万kW30万kW国产机组的完善化,解决大跃进和文革期间自行设计制造的10万kW以上机组投运后暴露的质量问题、平均可用系数很低等问题。其次是引进大型火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1981年引进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和燃烧工程公司全套30万kW、60万kW主机制造技术及购买部分零部件,上海、哈尔滨、四川基地及有关辅机厂和研究所派数百名技术人员去美国西屋公司学习。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经过5年多的共同努力,上海和哈尔滨先后制成引进型亚临界3

9、0万kW和60万kW火电机组各一套。通过大规模引进技术,使国产大容量火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和成套能力在较短时间内有了很大提高。第三是新一代国产10万kW30万kW大机组诞生。1978年北京重型电机厂研制成功具有较好调峰性能的我国首台单缸10万kW高压冷凝式汽轮机。东方研制的首台30万kW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锅炉,于1985年成功投运。东方试制的首台新型30万kW亚临界汽轮发电机组也于1987年成功投运。第四是采取合作生产、合资方式引进技术,发展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东方电气集团公司与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株式会社于90年代初合作设计、合作生产亚临界60万kW汽轮发电机组,并已有2套

10、机组成功投入商业运行。通过合作,东方全面掌握了日立公司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60万k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设计、制造技术。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也于1995年与美国西屋公司全面合资,生产30万kW130万kW汽轮发电机组。东方锅炉厂于1996年与日本巴布科克日立公司、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三方共同投资组建东方日立锅炉有限公司。北京重型机电厂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合作生产33万kW等级汽轮发电机组。 水电方面,几十年来通过自行研制、国外合作、引进技术,已实现从生产中小水电产品到生产各类大型水电机组的转变,产品得到了升级换代。国产葛州坝17万kW、龙羊峡32万kW、李家峡40万kW、二滩5

11、5万kW等大型机组陆续成功投运,现正在合作制造三峡70万kW机组。我国已进入水电机组制造世界先进行列。(三)、三大集团三足鼎立 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企业处于从生产型转 轨为生产经营型,走入市场经济的启动期。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的形势下,发电设备产业结构组织有了新的发展,相继成立了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和上海电气联合公司,形成了国内发电设备产业的集团优势。三大公司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占整个机电工业计划单列集团公司数的1/3。 三大电站设备制造集团公司1990年发电设备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65.3%,产值占全国的80%。其中水轮发电机组产量东电、哈电两集团占全国的81%,产值占74

12、%(上电集团当时不生产水电机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集团的组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形成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三足鼎立的格局。目前,哈尔滨、上海和东方三大动力集团的大型发电设备能力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80%以上。 (四)、发挥电力工业装备部重要职能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正逐步建成了综合实力比较雄厚的设计制造体系,形成了大中小、水火核并举的良好格局,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日趋明显,为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电力工业提供了大量发电设备,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行业中的关键骨干企业堪称国家的宝贝,是名符其实的电力工业装备部。 从生产能力看,随

13、着引进30万kW、60万kW火电机组制造技术,并通过六五、七五,特别是八五技术改造,进一步填平补齐,并与国外厂商合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管理办法和关键设备,现已形成大型火电设备1200万kW以上的生产能力,加上中小型火电设备厂,则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500万kW。水电生产能力实际已达500万kW,大型水电机组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东方和哈尔滨,各占50%,中小型机组则分布于十几个厂家。到三峡机组开始制造时(2001年),仅东电一家生产能力就将达到200万kW。总之,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每年能为国家提供2000多万kW的水、火电发设备,基本满足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需要。 从电力工业的增长及我国发电设备产

14、量的增长角度,更能说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重大贡献。我国自1882年有电以来,到新中国成立的前67年时间里,发电装机仅有185万kW。建国后,对作为基础产业的电力工业,国家不断加大投入,促进了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中更加快速发展。截止到1999年末全国装机已达到2.94亿kW。我国的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均已跃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在电力工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国产发电设备起到了关键作用。我国发电设备产量1998年为1548万kW,其中火电1163万kW。发电设备的产量逐年递增,保证了我国电力工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仅以截止1997年底为例,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为2.

15、54亿kW,同期我国国产发电设备产量累计为2.4亿kW,扣除出口国产机组,国产发电设备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81%,足以说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作出的巨大贡献。 (五)、制造企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首先,国家管理体制的变革,促进了发电设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发电设备是属于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大装备,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当中,一直是按指令性计划管理,生产任务由国家统一安排分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了合同法,发电设备方面也按合同法要求颁布了发电设备签订合同的办法,逐步形成了技术与商务条款不可分割的奖惩条款,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这是发电设备由分配制走向合同制方面的大

16、尝试,虽然没能完全摆脱计划的范畴,但总算进了一大步。在合同鉴证的基础上开展招议标制,是我国发电设备管理的又一重大改革。1986年黄台、德州项目设备招标的开展,为进一步开展招议标制打下基础。1995年以湘潭电厂为起点推行新的招投标制,制定投议标办法,付款方式由1:2:3:3:1转变至1:8:1,逐步向国际接轨。1997年又颁布执行电力工程设备招投标暂行办法,使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又进一步发展。发电设备招投标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通过规范、有效的竞争,才能逐步建立和维护发电设备市场的正常秩序,保障供需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从成本、质量、交货期、服务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促进企

17、业健康发展。当前,发电设备已基本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经营,参加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已经变成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竞争。 其次,通过参与利用外资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国内发电设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电力工业利用外资有很大发展,许多项目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日本海外协力基金等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还有一些项目是利用外国财团直接投资。利用外资项目一律按照诸如世行采购导则等国际通行规则实行公开竞争性招标采购各项主要设备。而且,这类项目的招标多是采用分岛成套招标,不象国内内资项目一样由业主分别向锅炉厂、汽轮机厂、发电机厂采购三大主机,招标还包括设计和设备成套。邀请投标的对象

18、也不仅仅限于国内企业,而往往是世界各大知名企业诸如通用电气、西门子、ABB等同时参与竞标。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或单独投标,或与国外公司以联合体的方式合作投标,经过了许多锻炼,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比如,东方电气集团公司90年代初就与日本伊藤忠商社和日立公司一道参与国际公开竞争性投标,取得了世行贷款河南首阳山230万kW电站汽轮发电机岛项目,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及汽机岛所有辅助设备,并通过自己单独投标获得该电站锅炉岛合同,我方获得合同金额就达1亿多美元,1994年又与日立公司联合投标,取得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的湖北鄂州230万kW项目,1999年还与日立公司一道赢得了世界银行贷款的内蒙古托克托60万k

19、W火电机组项目。通过国际竞争性投标取得这些项目,并按国际惯例顺利执行这些合同,锻炼造就了一批熟悉国际规则的企业管理和经营人才,提高了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能力,并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此外,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经营机制转换正逐步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电设备制造企业通过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集团、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等工作,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电装备三大集团均为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及国家试点的企业集团。国家在80年代中期就赋予了这些集团外贸经营权、境外工程承包权,批准成立了自己的进出口公司,建立了财务公司。后来又给了省级外事审批权。东

20、方集团已有东电、东锅两家上市公司,其中东电是国家首批在香港上市企业;上电集团的汽轮机厂和发电机厂已和美国西屋公司全面合资,中方占股75%;哈电集团已整体改制为股份公司,并已上市。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发电装备企业已初步建立起了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经营机制,培育出了一批素质较高、有一定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取得了发展和进步,形成了一批基本适应市场体制、适合各自企业特点、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创新成果。各企业经营权力得到加强,能够自觉、自主地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组织生产、销售、管理等一系列经营,企业的整体素质与活力明显比原来增强,在市场竞

21、争中逐步显示出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 (六)、发电设备成套出口已具一定优势 80年代初期我国成套出口巴基斯坦单机容量21万kW超高压火电机组,为我国大型电站设备成套出口开创先例。发电设备在八五期间出口创汇有较大提高出口企业的面也有所扩大,除了东方、上海、哈尔滨和北京几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都有产品出口外,其他发电设备生产企业如武汉锅炉厂、杭州锅炉厂、无锡锅炉厂、上海电站辅机厂也有少量出口。八五期间出口金额35.92亿元,出口交货量汽轮机最高为东方汽轮机厂,达1.83亿元;锅炉最高为东方锅炉厂,达5.68亿元,其次是上海锅炉厂,2.67亿元。 发电设备出口取得这样的成绩,说明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已具备

22、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至目前为止,我国出口的最大火电机组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向伊朗出口的4套32.5万kW火电机成套机组,最大的水电机组为东电厂出口叙利亚迪士林电站的4台10.9万kW成套机组。通过国际工程承包带动大型成套机电设备出口,是目前国家的鼓励方向,这对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是我国发电设备制造集团中在国际市场上最活跃的企业,在国外许多项目的国际性投标中取得骄人的业绩,已连续多年被美国权威杂志工程新闻记录列为全球最大225家海外工程承包企业,1995年为120名、1996年为67名、1997年117名、1998年为100名,

23、在国际市场上已有较高的知名度。二、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及企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发电设备是电力工业建设的关键设备,它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发电设备制造业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目前,我国发电设备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已跃居世界第2位,其中80%以上的机组是由国内生产供应的。但这并不表明我们的水平已很高,已经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与工业发达国家和国内电力建设的需要相比,我国发电设备的制造还有许多差距,在技术水平、产品品种上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国外

24、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发电构成主要仍为火电、水电和核电,有关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正在积极研究开发之中。由于世界煤的储量比较丰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有限,而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还有一个发展过程,今后火电仍将是世界电力的主要能源,煤电占有突出的位置。 1、火电方面 世界火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共有百余家,包括汽轮机、发电机、锅炉,年生产能力合计约1.4亿kW,主要集中在美国(通用电气、西屋、燃烧工程公司、福斯特惠勒等)、俄罗斯、日本(日立、三菱、东芝、IHI等)、德国(西门子)、瑞士(ABB)、法国(阿尔斯通)、英国、意大利(安萨尔多)等几个工业大国。 近年来,国外主要着眼

25、于提高发电机组的可靠性、经济性、负荷适应性、强调环境保护及自动化水平等技术性能。机组可用率提高,汽机设计热耗降低,新型火电机组均需参加调峰运行两班制运行,一般负荷范围为50%100%,最低达15%30%。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火电设备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时期,主要着眼于提高效率、降低污染、低耗能、低成本,机组向高参数、自动化方向发展,单机容量大多为6080万kW,也有不少100万kW机组,而且大多为超临界机组。如美国超临界机组已经超过170台,其中130万kW机组就达到9台;日本45万kW以上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机组,占装机总量的61%,供电煤耗降至332g/kWh,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前已有超临界机组2

26、24台,30万kW以上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平均供电煤耗326g/kWh。近年来在成功发展超临界技术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更高蒸汽参数的、超超临界机组,其蒸汽压力高达3135Mpa,汽温达593。亚临界机组效率不断提高,大多能快速启停,有较好的调峰能力,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采用更为可靠、更为灵活的集散型微机处理控制系统,环境技术有重大发展,燃烧技术不断完善,燃劣质煤的大型锅炉发展迅速,为解决缺水地区发电,直冷型空冷机组单机容量已达66.5万kW,间冷型达到68.6万kW。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各国十分重视开发和使用新的高效燃烧技术,泄气化技术,高温燃气轮机技术,常压、增压循环流化床技术和联合循环发

27、电技术。特别要提到的是,新型洁净煤燃烧发电技术,在常压流化床联合循环(AFBC-CC)、增压循环流化床(PFBC-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方面发展很快,其供电效率将达到43%55%,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燃煤发电方式之一。如美国已投资达60亿美元用于该项技术,日本等国也是投巨资开发流化床燃烧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 2、水电方面 国外水电技术发展是在加强理论研究和试验的基础上,提高机组的各项技术性能,不断增大机组的单机容量,电站建设向大容量、多品种发展。目前世界上运行和建设中的装机容量在100万kW以上的电站的50座,混流式机组单机容量不断增大,1978年70万kW的大古力第

28、III电站水电机组和1980年委内瑞拉古里电站单机容量为61万kW机组相继投产,1985年巴西和巴拉圭合建的伊泰普电站单机容量为70万kW的巨型机组也投入运行。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直径达9.23m模型水轮机最高效率超过93%,真机保证效率高达95%以上,发电机效率达98.66%以上。这些机组集中反映了国外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的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综合归纳起来有向大容量、大尺寸发展的趋势。 国外在发展大容量机组的同时,还积极开发抽水蓄能机组和贯流式机组。在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的抽水蓄能机组建成容量已达250万kW左右,分别为常规水电机组总容量的1/3左右。贯流式机组也得到发展,1977年美国石岛

29、发电站投运了5.3万kW的灯泡贯流式水电机组,1989年日本日立公司为日本电源开发公司只见水电站制造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出力为6.58万kW。 3、核电方面 核电作为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已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当前世界上已有450多座核反应堆电站并网发电,核电总装机容量已达3.5亿kW以上,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世界上核电站提供电力占其总发电量达25%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7个。立陶宛的核电比例提高,约占其总发电量的87%,其次是法国78%、比利时51%。亚洲有些国家发展核电的速度也很快,核电在日本发挥着重要作用,48座运行中的核电站提供的发电量占其总发电量的30%左右,

30、计划在未来20年内大约有40座核电站投入运行,将使日本的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接近40%。韩国已有9座核电站在运行,为该国提供了40%以上的电力。 西方国家正致力于核电技术的发展,对现有的核电技术进行改进,开发新一代具有固有安全特性的非能动先进反应堆。目前是通过先进堆的开发,进一步提高核电的安全性、经济性,以降低造价并确保安全。目前日本正在建设的140万kW机组属于先进堆机组。印度、中国台湾省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正致力核电建设的发展。 (二)、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发电设备制造大国之一,基本满足了我国电力工业的需要

31、。但必须承认,我国的发电设备制造业在综合生产能力、产品品种、技术水平和质量、交货期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从发电设备综合生产能力来看,现在已经形成的生产能力结构不合理。对于30万kW及以上大型火电设备、大型水电设备,生产能力还不够;而发电设备中的中小机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例如1996年全口径发电设备生产完成1531.06万kW,从总量上看与需求基本相称,但从结构上看小火电机组生产太多。在完成的火电机组中,发电机1273.55万kW,30万kW以下665.55万kW,平均单机容量只有4.23万kW;汽轮机完成1318.296万kW,30万kW以下652.2

32、96万kW,平均单机容量3.62万kW,锅炉完成1246.3万kW,30万kW以下668.3万kW,平均单机容量3.52万kW。中小型机组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国际知名大企业均以生产30万、60万kW以上大机组为主。这说明30万kW及以上机组的综合生产能力不足。 2、产品品种和技术水平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发电设备产品品种单一、性能参数上尚达不到国际水平。目前有许多能满足国力工业新发展的品种的机组,我国还不能生产或不能独立生产。火电方面比如大型无烟煤锅炉、大型循环流床化、大型双轴供热机组、大型空冷机组、大容量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60万kW及以上超临界机组等不能生产,大型燃气轮机我国要能独立生产道路还相当漫长;水电方面如大容量抽水蓄能机组、高水头大容量水轮机组、低水头大容量贯流机组、大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