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1.07KB ,
资源ID:39395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395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docx

1、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第一课 天之道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4.背诵、默写全文5.主题思想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第二课 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学常识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二、论证方法: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三、修辞手法: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3. “何以伐为”、“

2、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四、成语演化: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五、重点字词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八、重点字词1.是:例句 出处 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判断词,是 2.疾:例句 出处 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厌恶、痛恨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 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 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史记孙膑传 妒忌 3.止:例句 出处 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 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 愚公移山 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 只是、仅仅 4.见:例句 出处 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木兰诗 看见 曹刿请见 曹刿论战 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xi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见解、见识

4、 5.过:例句 出处 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责备 且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颛臾 错(形) 故尝与过宋将军 大铁椎传 拜访、访问 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一、文学常识1.孟子的主张、地位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3.孟子散文的特点二、论证方法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三、修辞手法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比喻)四、表现方法

5、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手法)五、文言常识(一)通假字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勿”或“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 不过 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敛”,收敛,积蓄,有的教科书认为这个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释为“约束,检点”6:鸡豚狗彘(zh)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毋”,不要 (二)古今异义字1.河内凶。河:(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2.弃甲曳兵而走。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3.或百步而后止。

6、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许、也许)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5.非我也,兵也。兵:(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岁:(古义:年成。今义:年)(三)一词多义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触龙说赵太后 数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 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 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 sh计算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

7、之于国也 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3.发 百发百中 成语 发射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指打开粮仓 救济百姓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行 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五人墓碑记 发出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后 军队 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不违农时

8、,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四)词类活用1.【填然鼓之】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3.【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4.【王无罪岁】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5.【请以战喻】 一般“战”是战斗(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战争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

9、: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7.【谨庠序之教】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 8.【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五)特殊句式【判断句】 、是亦走也这也是逃跑。、非我也,岁也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非我也,兵也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倒装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1)申之以孝悌之义(2)树之以桑(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0、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宾语前置句:(1)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3 、固定句式(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省略句】、何也省主语“此”。、弃甲曳兵而走 省主语“将士”。第四课 秋水一、 文学常识1.庄子的地位、主张、批判思想2.庄子文章的特点3.庄子一书的篇幅、内容及其作者4.本文体裁:寓言二、文章内容1.文章主旨2.本文论证特点:以小见大3.人的认识受到限制的条件三、论证方法1. 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举例论证)2. 井蛙不可以语于

11、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类比论证)3.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类比论证)四、修辞方法1.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反诘、比喻)2.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反诘、比喻)3.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反诘、比喻)4.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反诘、比喻)5.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12、束于教也。(排比、比喻)五、成语演化1.井底之蛙2.望洋兴叹3.洋洋自得(洋洋得意)4.贻笑大方5.大方之家六、文言常识1.古今异义 至于北海(至:动词“到”,于:介词) 望洋向若(联绵词,仰视的样子) 大方之家(修养高,明白事理) 秋水时至(时令,季节)2.通假 不辩牛马(辩,通“辨”) 泾流之大(泾,通“径”)3.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名词用作状语,向东) 少仲尼之闻(形容词作动词,小看,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少) 轻伯夷之义(形容词作动词,轻视,也可以理解为意动用法,以为轻)4.文言句式 以为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莫若己) 我之谓也(用“之”帮助宾语前置,谓我也) 吾长见笑于

13、大方之家(被动句)5.一词多义 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仲尼之闻(结构助词,的)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因)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第五课 大同一、 文学常识1.五经名称2.“三礼”名称3.礼记成书年代、内容、地位、反映思想二、文章内容1.主旨理解2.“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三、论证方法全文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之间的对比四、成语演化1.夜不闭户2.大同世界第6课 以修身为本一、文学常识1.四书的名称2.大学的出处、作者、阐述思想3.小学包含的内容二、文章内容1.中心主旨理解2.大学培养人的根本为:品德三、文言

14、词汇知识1.掌握明、虑、齐、格物、壹是等词的用法2.翻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第7课 好学力行知耻一、 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2.中庸的出处、成书年代、作者、评价二、文章内容1.中庸之道中的“道”是指:准侧2.文章主旨第8课谏逐客书一、文学、文体常识1.古代“书”的定义、应用范围2.本文节选自什么作品3.文章最终使得秦王收回成命的原因二、论证方法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类比论证)2.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举例论证)3. 然

15、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类比论证)4.用“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来证明驱逐客卿视错误的。(类比论证)5.用“损民以益仇” 来证明驱逐客卿视错误的。(对比论证)三、修辞方法1.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排比、对偶)四、文章内容1.中心论点2.文章结构层次3.作者国籍(原:蜀国;后:晋朝)五、特殊句式1.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判断句)2.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判断句)第9课 陈情表一、文学常识1.表的含义2.陈情表的评价正

16、如苏轼所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二、文言常识1.古今异义至于 成立 不行 秀才 告诉 辛苦2.词类活用躬亲 日笃 闵凶 微贱 终余年3.文言句式判断句:非臣殒首不能上报省略句: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则告诉不许 谨拜表以闻三、文章内容1.中心主旨2.流传千古的原因3.文章主要特点:骈散相间四、成语演化1.零丁孤苦(孤苦伶仃、孤苦零丁)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4.日薄西山 5.气息奄奄(奄奄一息)6.人命危浅7.朝不虑夕(朝不保夕) 8.皇天后土五、典故1.死当结草第10课答李翊书一、文学常识1.作者别称、思想、反对文风2

17、.作者的地位、评价二、论证方法1.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为文立言(类比论证)2. 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盛宜言”的道理(类比论证)3.肖于器见用与不见用应有的态度(类比论证)4.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为文立言的根本在于道德修养(演绎论证)三、修辞手法1.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比喻、对偶)2.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比喻)四、文章内容1.中心主旨2.主要观点3.文中的“气”的含义五、文言常识(一)文字【通假字】1.蕲胜於人而取於人.(蕲祈)【古今字】1.有志于古者

18、希矣.(希稀)【异体字】1.养其根而立矣其实.(竢俟)(二)辞汇【古今异义词】1.气之与言犹是也.(与,相对.犹,如同)2.其敢自言几于成乎 (几,接近)3.所以劝之.(劝,鼓励)【同形异构词语】1.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 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 / 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虽然,虽然这样)。2.然后识古书之正伪 / 然后浩乎其沛然矣 / 然后肆焉。 (然,这样;后,之后)3.所以劝之.(所,结构助词,以,介词,介绍原因.二者结合,表示的原因。(三)语法 【句式】一判断句1.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者.(主语:愈;谓语: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者)2.生所谓立言者,是也.(主语:

19、生所谓立言者;谓语:是.是是指示代词)3.气,水也.(主语:气;谓语:水)4.言,浮物也.(主语:言;谓语:浮物)二被动句1.蕲胜於人而取於人,则固胜於人而可取於人矣 / 无诱於势利 / 其观於人 / 待用於人者.(取於人,诱於势利,观於人,用於人:动词+於+施事式)2.志乎古必遗乎今.(遗乎今:动词+乎+施事式)三宾语前置 1.惟陈言之务去.(陈言是去的宾语,助词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2.其用於人也奚取焉.(疑问代词奚是取 的宾语) 四倒装句 1.俨乎其若思.(主谓倒装)2.茫乎其若迷.(主谓倒装)3.戛戛乎其难哉.(主谓倒装)4.昭昭然黑白分矣 5.然后浩乎其沛然矣.(主谓倒装)五习惯格式1

20、.而其问何下而恭也.(格式:何也,表示感叹,相当於(多麽啊)2,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者 /生所谓立言者(格式:所谓,相当於说的)3.非三代两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格式:非不敢,相当於不是不敢,强调动作行为的条件,趋向)4.惟陈言之务去.(格式: 唯是,强调宾语)【词类活用】1.处心有道.(处,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处在)2.行己有方.使行3.吾诚乐而悲之.(乐,悲,都是动词的为动用法,为乐,为悲) 【重要虚词】 1.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而,连词,第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相当於但是,第二个表示递进关系,相当於而且.其,指示代词,那.何,副词,相当於多麽.也,句末语气词,表示确认语

21、气)2.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以,介词,介绍物件,相当於把,句中以其道这个介宾词组作补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挪到动词告前面作状语)3.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者.(抑,连词,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於可是.所,者,都是结构助词.所与谓组成所字词组,表示说的,者字与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组成者字词组,表示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於其宫室的人,所字词组,者字词组都是名词性短语,二者是定中关系) 4.生所谓立言者,是也.(所,者都是结构助词,所谓,立言者都是名词性词组,二者是定中关系.是,指示代词,这样.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语气) 5.生所为者与所期者.(所,者都是结构助词,它们和动词一起构成

22、所字短语,表示动作的物件.所为者即做的事情,所期者即期待的事情)6.愈之所为.(所,结构助词,与动词为组成所字词组,所为即做的事情)7.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焉,疑问代词,哪里.且,选择连词,相当於或,还是)8.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虽,连词,虽然.然,指示代词,这样.为,介词,介绍物件,相当於对) 第11课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学常识1.欧阳修的主张、地位、作品2.文章出处3.本文的体裁二、文章内容1.中心论点2.主要论证方法:对比3.“满招损,谦得益”出自什么作品三、重点句子1.呜呼!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 国家和朝代)兴盛衰亡 虽然 (由于)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

23、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原:动词,推究事物的本源,如“原君”3.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于)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世人说晋王死的时候拿箭说梁王等三人是仇人,是我立他做王,订的盟约结果他们却背叛了梁。约:名作动,订盟约其:命令副词四、论证方法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对比论证)2.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引用论证)3.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对比论证)第12课答司马谏议书一、文学常识1.王安石散文特征、主张、作品、评价(

24、列宁)2.本文的体裁驳论文(议论文体角度)3.本文的体裁政论文(题材角度)4.文章选自资治通鉴二、文章内容1.中心主旨2.行文风格刚柔相济3.行文驳斥的五个主要观点4.全文驳论的角度驳斥论点5.作者驳斥司马光的理论原则名实要相符6. 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 人-“习于苟且”士大夫-“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 上-“欲变此” 三、论证方法1.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例证法)2.驳斥“征利”观点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演绎论证)四、反驳的类型1.第一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2.第二个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

25、官”。3.第三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五、修辞方法1.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反语)2. 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rn)人,不为拒谏。(排比)第13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学常识1.蔡元培的著作2.本文的体裁演讲词(演讲稿、演说词)演讲词特征: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其次,中心要突出;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二、文章内容1.中心2.总体论证方法归纳论证、对比论证3.文中的观点、主张: 大学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第

26、14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学常识1.鲁迅的作品 三部小说集、一部散文集、一部散文诗集、十六部杂文集(仅仅记书中列举的三部)2.第一篇白话小说3.本文体裁驳论文4.本文体裁杂文杂文的性质从广义上来说,杂文就是以议论为主的说理性散文。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随感、随想、杂谈、笔记、小品、游记、演说等等,不一而足。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在“杂文”这个大家庭中那种以“激烈的战斗态度批判社会现实的杂文”。它采取的是幽默、讽刺的手法,主张直接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二、文章内容1.中心论点2.全文驳斥方法驳论点、驳论据3.对几类代表中国的脊梁的人的理解、举例4.文章的层次结构(三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分为两层)

27、三、修辞方法分析(比喻)1.脂粉喻指自欺欺人的伪装2.脊骨和脊梁喻指骨气和根本主张3.地底下喻指广大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四、论证方法归谬论证(与二点中的第2不矛盾)第15课容忍与自由一、 文学常识1.胡适的身份、贡献、主张、地位2.胡适的主要著作3.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4.影响胡适青年时期思想最深的人物英国博物学家、生物学家赫胥黎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二、文章内容1.文章中心论点及三个分论点2.能容忍我的无神论,能容忍我这个不信神也不信灵魂不灭的人,能容忍我在国内和国外自由发表我的无神论的思想。(排比修辞手法)3.我觉得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对我的容忍度量是可爱的,是可以感激的。(归纳论证方法)四、词语释义1. 析言破律:曲解圣贤之言,破坏既定法制。乱名改作:扰乱名物概念,改变行为规范。左道:旁门邪道。2. 行伪而坚:行为虚伪却固执己见。言伪而辩:议论虚伪却巧言善辩。学非而博:学理错误却驳杂恣肆。顺非而泽:依从错误却文过饰非。第16课论读书(节选)一、文学常识1.林语堂的身份、作品、地位2.文章体裁小品文(特征:幽默闲适)3.语丝社得名原因语丝周刊4.语丝社作家创作文体语丝文体二、文章内容1.文章主旨2.毛孔骨节,皆不爽快比喻(修辞方法)3.文中作品大荒集:林语堂散文作品集之一,本文节选于此。礼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