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3.88KB ,
资源ID:393813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3813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docx

1、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疠气中医基础理论讲课稿:外感病因 疠气同学们好,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述了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 医病因学里,这个六淫的概念和原理的形成,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形成的,内经已经建立,经过后世医家进一步发展,把六淫这个 学说进一步来完善了,是在当时,至少是在秦汉时期,以中原为中心 来考察神州大地春夏秋冬季节的变化、 气候的变化,考察这些自然界 气候的变化对疾病发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长期的观察结果,应用中国 古代的哲学,气、阴阳、五行,更确切一点说,结合当时的天文、气 候学、气象学、地理学多种学科的知识,建立起这样一个学说的,这 是第一点。第二、当

2、时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我们现代人所处的环境, 是不一样的,我们学习六淫学说,不能拿现代我们所处的环境去理解 在秦汉时期所建立起来的学说,六淫学说。第三、我们在学五行的时 候,讲五气。本来四季,为了和五行相对应,又有五季。关于长夏的 划分,从历史到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学说。其次,暑邪,我们在六淫 学说里面强调暑邪只在暑季,六淫当中暑只有外邪而无内邪,其他几 个邪气,将来讲内生五邪的时候都有。那么暑邪和长夏有什么关系 呢?这也出现了需要搞清楚的。至于这些问题,历史上都见仁见智, 有的从这个学说出发,有的从历法出发,我们今天来理解它,就有一 个怪现象,暑邪按照五行春夏秋冬定在什么地方呢?长夏, 一说是

3、四季作为长夏,脾主四时,脾主长夏;又有说长夏在夏秋之间,各种各样的学说。对于这些学说,同学们进入高年级以后感兴趣,就某一点 进行研究。我们在这里学习六淫,重在掌握,不在于长夏到(底)属 于四时还是属于夏末秋初之间呢?不在于此。 我们前面反复强调,用 五行属性对事物进行分类是一个类比,它可以全真,它可以部分真, 就是有或然性,所以现在出现五时的划分和六淫之间的关系, 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我理解和这些有关系。同学们进入高年级的时候再进 一步去钻研。有一条,同学们必须记住,我们的前提,气、阴阳、五 行,总体把握清楚,它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基础,进一步提升为逻辑 思维,但是毕竟以形象思维为基础,形象思维

4、的特点就是类比,类比 思维的结果就绝不会得出这个线性的结论,而是事实和结论总有差异 的,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我们今天讲的六淫学说里面和季节的划 分,就和气化之间,气化和季节的划分出现这样的不完全一致,有些 重合和差别。在这里只要求同学们牢牢记住,我们前面讲的中医病因 学特点,叫辨证求因。为了便于学习,分析临床现象,我们从六淫的 性质、致病特点推出它的临床特征。我们贵在掌握它,学会思想方法, 如何从患者的临床表现抓住它特征性的表现, 看这个特征它属于六淫 当中哪一个淫的属性,从而得出病因,它属于哪个淫,学习的重点在 此。至少在我们这门课的学习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这里。我前面所说 那些见仁见智的问题

5、,今后去学习,进一步钻研。在我们这门课程, 只要求同学们掌握风、寒、暑、湿、燥、火的性质、致病特点,它的 临床表现的特征性现象,同学们学会从临床的特征性现象向回推, 由 果导因,导出六淫的性质,最后确定是何淫为病。学习六淫学说思路应该是这样的思路。二、疠气下面我们讲外感病因的第二个,叫疠气。一、我们讲疠气的基本概念,什么叫做疠气?疠气是一类具有强 烈传染性的外邪。怎样理解疠气的概念呢?其一、疠气和六淫相同, 都属于外邪。其二、它和六淫不同,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表现在 传染性。在讲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时候没提它具有传染性; 我们讲六淫的时候讲它是六种外邪的统称,而这里面讲是一类。注意,疠 气

6、是个类概念,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理解它的这个定义要 从这几个要素来理解。疠气在中医文献中又称杂气、戾气、疫疠之气、 疫气等等,有多种名称,现在都规范地一个定义,叫做疠气,它的正 名叫疠气,又称之为杂气,或者戾气,就是户字底下加个犬那个乖戾 之气的戾气,其他的名称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实际上,疠气所包含的 内容,包括了现代医学的传染病学的病因。 明确提出这个概念是吴又 可的温疫论,他讲了这么一句话,同学们听一下就可以了。他说“温疫之为病”,就是指的传染病,说“非风,非寒,非暑,非湿”, 那就是说,不是六淫所引起的,(不是)风、寒、暑、湿、燥、火所 引起的,“乃天地间别有一种疫气所感”,就是除

7、了六淫之外,他把 这个疠气定义,又名叫做疫气,就是另外一种气所感的,所导致的。 在温疫论里面,在温病学里面已明确指出,疠气是一种特殊的气, 是人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特殊的物质, 这是中医病因学的重大突破。这 是第一、讲它的概念。二、讲它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一)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也就是说,疫疠之气,它致病有强 烈的传染性和流行性。所谓传染性是指疠气致病,它是通过食物、空 气等多种途径,可以在人群当中传播。所谓流行性是指疠气所导致的 疾病表现为鲜明的地域性,可以在某一地域发生,也可以在若干的地 域发生,表现为它的流行性,可以是大面积的,也可以是散在的发生。(二) 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疠气

8、为病与六淫致病和内伤疾病相 比较而言,发病急骤,侵入机体以后有个短暂的潜伏期,就是隐伏期, 短暂的隐伏期,它迅速地表现出来鲜明的临床变化。 南方的同学可能 有这个体会吧,南方打摆子,就是疟疾。那么中医认为瘴、疟就是打 摆子,其病属于疠气范畴,它的特点就是发病快,不仅如此,而且病 情险恶,有的甚至于很快就会出现病危的特征。这是第二个,疠气的致病特点。所以古人讲,“疠气为病,缓则朝发夕死”,早晨得病, 晚上死,“重则顷刻而亡”,可以发病后很快就死亡。这句话,我们 今天来理解,就是烈性传染病。(三) 特异性强,症状相似。所谓特异性,就是指疠气,我们讲 一类,一类外邪,疠气当中的某一种致病的种类它有专

9、属性。在中医 文献里面概括这个专属性,称之为一气致一病,一种气导致一种病, 它和六淫不同,这是一。其次,症状相似。不管哪一种疠气,侵袭机 体以后,在机体的发病过程中,不同的疾病它们会出现共同的,有基 本相同的临床表现,有基本相同的发病规律,在不同的阶段有共同的 表现。这一点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温病学的时候,老师会进一步来讲, 在这里同学们学习特异性强, 症状相似这样一个疠气的性质和致病特 点,和六淫相比较来掌握。 每一种疠气致病有专属性,也就是说有特 异性,用中医的传统的话讲, 就是一气致一病, 某气对某病有选择性, 有专属性。不管哪一种疠气,侵袭机体以后,它们的发病过程,它们 的临床表现,有一个

10、共同的过程和表现。前面我们提到过卫气营血, 卫气营血提到过一个卫气营血辨证, 又提到一个上中下三焦, 在讲中 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发展过程中,讲温病条辨 ,讲叶天士的温 热论、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他们所建立那个卫气营血、上中下 三焦辨证,温病它的病因就是疠气。那么,要么是按照卫气营血这个 规律发展,卫气营血每一个阶段,它有它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不论什 么疾病,哪一种疠气致病,它都遵循着卫气营血这样一个规律演变, 它每个阶段都有相同的临床表现;要么就是按照上中下三焦来转变, 那么上中下三焦都有它们共同的症状。 将来同学们在学习温病的时候 来进一步地理解疠气致病的症状相似性和特异性。 它和六淫不同,

11、 我 们前面讲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每一个淫它有不同的性质, 它有不 同的特点,很难找出症状相似,更无从说起它们有特异性,唯独在疠 气里面强调症状的相似性和致病的专属性。 上述这几点就是疠气致病 的特点,要求同学们, 1. 记住概念,要和六淫相比较来记住,疠气是 一个类概念,而六淫,如果从概念上来说,那么六淫是一个风、寒、 暑、湿、燥、火六种邪气的合称, 不是类概念, 是六种邪气加在一起, 那么定名,给它定义叫合称,都属于外邪,它是有确定的数量的,而 这个是个类概念。 将来同学们学习温病的时候进一步讲, 在那个里面 讲常有的都有哪些疠气。 2. 疠气的致病特点记住这三句话, 不是简单 地背下

12、来,要和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相比较而言去记忆,为将来 同学们学习温病学, 也就是中医的传染病学和流行病学奠定基础。 将 来学习温病学的时候,那个时候讲病因主要是讲疠气。下面简单地说一下疠气的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讲这些内容的 目的旨在告诉同学们, 上述的致病特点是古人根据疠气致病, 根据那 些疾病的特征, 和疾病产生的季节以及相关的因素总结出来的。 所以 我们中医学很早,内经没明确提出来,从诸病源候论开始, 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传染病和流行病的记载, 已经认识到流行病和传 染病发生的原因和形成的条件。(一)气候反常。中医学认为疠气的发生与自然界气候有密切的 关系。中国有句古语,大灾之后必有大

13、疫,就是自然灾害之后一定有 大疫。那么为什么自然灾害之后有大疫呢?就是随着自然灾害的发 生,就是表现为气候的反常,容易滋生疠气。我给大家读一句话,看 看古人,就是明代的王肯堂 证治准绳里面讲,他说,“凡时行者” , 时行,又出了个定义,时行病就是我们讲的那个疠气致病,就是现代 语言的传染病和流行病, 中医又称时行病, 他说,“春时应暖而反寒, 夏时应热而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非其时而 有其气”,讲气候的反常。“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 此则时行之气也”,他说在一年当中所发生的疾病,不分男女老幼, 所表现的临床特征基本相似, 他最后得出结论, 判断这不是六淫所导 致

14、的疾病,而是“时行之气也”,致病的原因是疠气。前几年我们长江流域发大水,发大水之后,产生各种各样的疠气致病,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就是气候的反常,自然环境的变化引起的,容易导致疠 气的滋生。(二) 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环境,后面我们还要讲环境作为致 病因素。在这里面旨在说明环境不好,比如水源、空气的污染,容易 滋生疠气。医学入门里讲,东南沿海,他说“山峻水恶必滋温热”: 他说“外感湿毒,此毒从口鼻而入也”,讲环境的变化。这种环境的 污染,或者饮食污染,食物污染,会滋生疠气,所反映出来的疾病。比如在温病学里面讲的疫疠,疫黄。疫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急性肝炎, 都是和环境污染,饮食不洁有关。(三)

15、预防工作不好也是滋生疠气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在中医 学里面,古书记载,强调凡是疫气之家,就是凡是患有疫气这样的(病) 的人,他这个家族的人,他们所用的衣物千万不要送给无疫之家,就 是没有被传染的人家。中医古书讲,凡有疫之家不得以衣服、饮食、 器皿送予无疫之家。看中医学已经明确认识到传染途径, 要做好预防 和隔离。而无疫之家不得受有疫之家之衣物、饮食、器皿,就是我现 在没有得传染病,没有疠气致病,我也不要去接受已经获得了疠气之 病的(人)送给我的衣物、饮食和器皿。这句话强调的是预防隔离不 好,容易滋生疠气。除此之外,自然环境之外,和社会环境也有关系, 就是社会环境,生产水平的低下,社会战乱,动

16、荡不安,也会导致人们的饮食、生活、环境发生改变,也容易导致疠气之病。后面介绍这 些内容旨在进一步来说明我们讲的疠气概念,温病学这样一个概念, 它是根据实践中来的, 从实践中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疾病, 或者一类疾 病,它们的发生与六淫为病不同。根据这样的一个事实,温病学家提 出来是一种特殊的物质所导致的, 提出来疫疠之气这样一个概念, 并 且认识到疠气致病的特征。 那么这种认识, 中医学的疠气学说这种理 论与现代病原微生物学认识是一致的, 也看出中医学在世界医学当中 的重大贡献, 世界病因学里面的重大贡献, 也是中医理论的一个重大 突破。温病学建立起的疠气学说,用疠气去解释温病的发生、发展规 律,就

17、病因这一点,是中医学病因学的重大突破。理解疠气不能按照 我们前面所讲六淫那样来理解。第一节我们讲到此。 外感病因重点是六淫, 疠气只要求同学们掌 握概念,掌握它的致病特征就可以了,详细的疠气的内容,将来在温 病学里面学习。第二节 内伤病因 下面讲第二节,就是内伤病因。所谓内伤病因,是与外感相对, 是因为这种病是由内而生,把它再简单一点,就是外感和内伤,全称 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简称外感与内伤。注意,外感和内伤在中医理 论当中,它的含义: 1. 就病因而言的,就是机体内部的因素和外部的 因素;2.就疾病分类而言的, 同学们将来学习临床课程的时候, 外感、 内伤是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注意,在中医理

18、论当中,外感和内伤这 一对词,它是一对啊, 它的含义、义项,两个义项, 一是指病因而言, 二是指疾病而言。在内伤疾病中,中医特别强调七情,所以我们第一 个讲七情内伤。一、七情内伤一、讲七情的概念。在中医理论体系当中,七情,它有两个义项,(一)指生理意义的七情;(二)指病理意义上的七情,就是病因学 上的七情;(三)指药物学的七情。我们在这里面讲的是病因学的七 情。在生理学中,生理意义的七情,我们在前面讲藏象的学说已经提 到了,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也就是 正常的情感变化,属于神的范畴。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 们对外界环境刺激,或者是机体内部环境的改变,人们情绪的

19、反映, 神的一种表现。古人将它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者,定 义它是正常的情志活动,意味着它们的变化处于合和状态。 所谓合和 状态,属于正常的生理功能,没有发生疾病。为了按照五行来分类, 又称之为五志。按照五行分类以后,把七情两个合并起来,那么就会 剩五个,叫喜、怒、思、悲,忧和悲同类,恐,恐和惊同类,把忧并 入悲,把惊并入恐,那么和五行相配,变成喜、怒、思、悲、恐,五 种正常的情志活动。那就是说,按七来分类,正常的神志活动就是喜、 怒、忧、思、悲、恐、惊;按五分类,不叫七情,叫五志,是喜、怒、 思、悲、恐五种正常情志活动,它属于生理学意义,我们前面在讲藏 象学说的时候多次提到,这是一

20、。我们在内伤病因里面把它作为首要 的因素来讲,就是病因学的含义。为了区别正常的七情,即生理含义, 在病因学里面说,规范的表达应该叫做七情内伤,而不应该简单称为 七情。但是在中医历代文献,乃至现代文献中,大家习惯上把这七情 内伤简化称为七情。那么要想区别这个七情,确定它是病因,同学们 在阅读文献的时候, 必须清楚那篇文献的作者, 其所用七情这个术语, 表达的是病因学意义还是生理学意义, 由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这个七 情,它是指内伤的还是正常的七情和五志。就病因学而言,在这一章 要求同学们掌握这个七情的概念, 规范地称为七情内伤。 什么叫做七 情内伤?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异常的,用异常两个字区别于正

21、常, 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疾病是异常生命过程, 生理是正常生命过程, 那么七情的生理学含义, 那就是正常生命过程 当中的七种情志活动。七情内伤是异常生命过程人的七种情志变化, 把两者的概念严格地区别开来。将来学习中药学,同学们注意,学习 中药学的时候,那也有个七情,第三个义项,是指药物七情。什么叫 药物七情呢?是相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七种 药物的应用形式。 药物的七情, 将来同学们在学习中药的时候会详细 讲,在这里给同学们介绍出来,旨在说明中医学任何一个术语,或者 许多术语,科学术语,它的义项常常不是单一的,从这里也看出来中 医科学术语的多义性,它也是

22、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汉语言学,汉语语 言学的一个特征,语义学特征。把七情从生理,从病因,从药物三个 方面来定义,三个义项,不能理解为中医的科学术语的概念的表述、 定义是歧义的。我们在讲述的时候,( 1)七情限定是正常的情志活 动,限定的条件是很重要的, 在正常的生命过程中, 喜、怒、忧、思、 悲、恐、惊七情的变化,这个七情属于正常的,限定是正常的。( 2) 异常的生命过程中,情志的异常变化也叫七情,条件不同。( 3)在 药物的应用形式上,确定药物的七情是指相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反(、相恶)而言。这三个义项,就从我们现在定义规则来说, 也是非常严格的,逻辑上没有问题,每一个义项概念都非常清

23、楚。讲 到这里,也可以进一步来提示大家,学习中医学科学术语的多义性, 每个义项之间它们是什么关系,在什么条件下使用。这是正确地理解 中医的概念,学习中医理论的一个必须掌握的思维方法。 如果学习这 三个义项,按照现在规范的定义,这个概念的定义规则,也就是说, 在同一学科使用某一个语言符号表达一个概念, 作定义的时候,它的 内涵和义项是唯一的,这也是现代术语学所要求的。这个观点是从西 方科学来的,或者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得的形式逻辑来的。那么是不 是中医学的概念永远都这样下去呢?现代术语学的规范告诉我们, 现代术语学,它首先强调,在本门学科里面,同一个语言符号,最好不 出现两个义项,这也是最基本的原

24、则。在特殊情况下,不仅是中医, 不仅是中文,自然科学也存在,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义项,要求作技术 处理。怎么技术处理呢?叫术语分离,用这个方法。也就是说,使用 七情,按照这个要求,那么第二个义项、第三个义项,假如定义为第 一个义项,那么生理的意义的义项和药物学义项另起名字, 这个语言 符号不要用七情这两个字,另外起名。但是我这个内涵确实存在,要 换一个语言符号来解释,这叫术语分离。我想讲到这里,也是我们今 后大家参与研究中医的科学术语规范化一个思路, 供大家参考。在这 里反复强调,旨在要求同学们正确地理解中医学的科学术语, 它表达 概念的方法。这是第一点,讲七情的基本概念,涉及到了七情的三个 义项

25、,以及七情和五志的关系。在前面讲课,讲藏象学说,讲到人的神志活动,反复讲到精神、 意志、情绪这么多术语。下面讲一讲什么叫精神,什么叫意志,什么 叫情绪。七情和人的情绪有关。(一) 精神。精神这个术语,它有哲学意义,还有科学意义,就 是具体科学意义。在哲学上讲,在哲学领域,精神是与物质相对的, 对称的,物质与精神它俩是一对范畴,精神是指物质的最高产物,哲 学意义。在具体科学意义,精神这两个字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而言的, 包括神经科学、心理科学,精神主要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二) 什么叫意志?意志就它的现代意义讲, 是指人们自觉地确 立目的,并根据确立的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最终实现预定的目的,这

26、样一个心理过程称为意志。换言之,意志是心理学的概念, 讲人的心理过程,确立目标,按照目标来支配自己行动,最终来实现 自己的目的,这个过程就是意志。大家来学习,同学们学习中医,尽 管难度很大,确立了终身地献给中医药事业,目的确定了,那么根据 这个目的来确定自己在学期间的行为, 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那就刻 苦学习,克服困难,最终能实现这个目的,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医 药人才,在这个过程,这个心理过程把它抽象出来,用两个字来表达, 叫意志。(三) 情绪。什么叫情绪?情绪简单说来,是主观体现。什么样 的主观体现?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是人们对客 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体现,就是对客观事物抱

27、着什么态度,自己的一种 主观体现,它属于心理学范畴。一般来说,情绪的改变按照心理学属 于一种心理状态。什么心理状态呢?就兴奋和抑制而言,它属于兴奋 的心理状态。所以理解七情、五志,是中医的术语,而精神、意志和 情绪是现代科学的术语。它们之间什么关系?二、讲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一)七情与脏腑的关系。按照我们前面讲的藏象学说所涉及到 的中医情志学说里面的第二个学说就是五脏藏神说。 情志活动属于中医学的神志活动范畴。五脏藏神说将七情经过归类以后变成五志, 分 别归属于五脏,这就使七情与五脏发生了密切关系。 我们前面讲神志 学说,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主导于心,七情是五脏系统正常生理 活动,表现

28、为神志活动的一种反映,它是属于正常生理活动的范畴, 按照五行分类把它分别地归属在不同的脏腑里面,七情的怒与肝相 应,思与脾相应,喜与心相应,悲、忧与肺相应,惊、恐与肾相应。 在中医理论当中,不能仅仅理解为,五神脏学说,就是五脏藏神说。 那么按照内经所(说),心藏神,肝藏魂等等,那仅仅是用这个 文字符号来代表人的神志活动,神明的活动,与五脏密切相关,按照 五行分类,分别分(属)于五脏而已。在这个前提下,又为了便于说 明五脏各自扮演的角色,在七情上扮演的角色,五志,七情转换为五 志,五志与五脏相应。这是第一点。大家听到这里头, 李老师,你(把)脑袋放哪去了呢?脑为元神之府啊,情绪变化,心理过程,你

29、 又强调精神是物质发展到最高级阶段的产物。 我们前面反复讲中医情 志学说,讲脑的神明功能,脑为元神之府的功能隶属于心主神明之下, 隶属于五脏藏神之下,也就是说,心主神明和五脏藏神包括了脑主神明。所以在这里面讲,情绪的改变与脏腑的关系,这里没有脑袋,没 有头,没有脑。(二)七情与气血的关系。在这里,气血是人体生命物质的,基 本物质系统的代称,应该这样理解,不应该仅仅就理解为气和血。如 果仅仅理解为气和血,人的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精气,精气是人体 内所有精微物质的概称,那就会发生逻辑上的矛盾。同学们读书的(时 候),学习的时候,应正确理解这样一个概念。用气血这两个字来代 表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再进一步来抽象,又可以称为人体的精气,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精微物质。那么神的活动,形和神,中医强调 有形才有神,我们刚才讲精神的神,那就是说先有物质,然后才有神, 它俩是对称的。那么气血就是人的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而气血 又是通过以五脏系统为中心的五脏系统协调作用的结果, 从脏腑的生理功能而言,强调形神的统一性。这节课讲到这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