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1.10MB ,
资源ID:393225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3225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docx

1、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古代中国许多思想流派的基础开始形成。儒家和道家是这个时代的两座文化高峰。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从汉代开始,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道家学说和道教文化在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在中国生根、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儒学对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有所吸收,形成宋代程朱理学。当程朱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失自身活力以后,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2、学习中国古代思想史对名家名著应当有基本的了解,同时也应当注意反映社会下层民众思想的资料。同学们可以读一些古代思想家的经典名篇,在阅读时应当真正理解原文,现在印行的一些白话文译本可以作为阅读时的参考。认识中国古代思想的特征,应当看到各家思想在不同的时代都曾发生过相应的历史变化。要考察思想史的脉络,必须注意各家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总结,比如简要说明孔子和老子思想的要点等。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 百家争鸣课前提示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对于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贡献。儒家提倡“德治”、“仁政”;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奖励耕

3、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在逻辑学方面做出较大贡献。它们都影响了中国文化进步的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出生在诸侯纷争、社会动荡的春秋时期。面对乱世,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他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据说有弟子3OOO人。他主张“有教无类”,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彻到教育活动中。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孔子去世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影响很大,

4、他开创的学派被称为儒家学派。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后来亡佚了,就成了“五经”。知识链接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因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稷门附近而得名。当时,这里集中了众多学者。稷下学宫既继承了西周官学的办学形式,又综合吸取了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长处,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他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他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君轻民贵”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5、。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荀子对儒家关于“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讨论。他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老庄之学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资料卡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

6、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用自然的和社会的变动来论证这一命题,提出“有和“无”、“难”和“易、“美和“丑”、“福和“祸”都可以相互转化,这些转化都是无条件的。因此,他提出“弱者道之用,阐发了以柔克刚、以弱资料卡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胜强的方法论原则。由于老子看不到转化的条件,更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因此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他的思想通过老子一书流传下来。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庄子认为,“道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

7、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这就叫“齐物。他认为,要做到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才能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精神境界,从而逍遥自得。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庄子这部书中。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家思想资料卡片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商君书更法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在这样的形势下,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学习思考 法家是如何论述改革的意义的?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思想的价值?李悝在魏文侯时期任相,

8、采取了一系列变法措施:推行“尽地力之教”,提高农业产量,从而增加国家田租收入;创立“平籴法”,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购进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进一步推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魏国由此强大起来。与此同时,他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他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战国前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除李悝之外,还有商鞅、吴起、申不害等人,其中商鞅最为有名。知识链接百家争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思想流派的总称。“诸子”指孔子、老子、墨子等。“百家”形容学术流派的纷杂。史记中按照诸子学说的主要倾向,将其

9、划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成就,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贡献了精彩的内容。当时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商鞅在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保证国家的财源和兵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编户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连坐告奸,以加强中央集权;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想做官就要学习律令,以吏为师。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法”、重

10、“术”(人主驾驭群臣的统治之术)、重“势”(人主的权势)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他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法家的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汉代以来,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墨家的主张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翟。据说墨家门人弟子结成的学术团体以纪律严密著称。墨家推崇夏朝的政治,学习大禹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赴火蹈刃”、“以自苦为极”的苦

11、干和自我牺牲精神。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这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是针锋相对的。以此为核心,墨子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这些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墨子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他提出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发”,最后“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这就是有名的“三表”法。他还进一步提出“取实予名”、“察类明故的观点,建立了“类”学习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阶段,为什么在这一阶段会出现思想文化活跃的局面?(区分事物的根据)、“故”(

12、事物的原因、条件)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墨家广泛应用类比推理,通过类比的归纳形式来说明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逻辑学,历史上称之为“墨辩”学派,也称后期墨学。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了。 “六经”包括哪些典籍?商君书是记录法家思想和言论的著作,各篇并非一人所作,也非一时所写,而是商鞅遗著和其他法家著作的合编。商君书的第一篇更法中记录了商鞅和保守派代表人物的辩论。对方提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认为效法古人、旧礼就没有错。商鞅驳斥了这一观点: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

13、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君无疑矣。阅读商君书更法中的这段话,思考以下问题:1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对于推行改革有怎样的意义?2商鞅既然批评效法古人,为什么在论辩时仍然要以古人事迹作为驳斥对方的依据?二 儒学的兴起课前提示汉代儒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兴起。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焚书坑儒”批判学习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资

14、料卡片建国宜师古, 兴邦属上庠。 从来以儒戏,安得振朝纲。 屋壁余无几, 焚坑逮可伤。 挟书秦二世, 坏宅汉诸王。 唐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三十四韵 在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过程中,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古制实行分封的主张不合时宜。他建议,除秦国官定史书秦记以外,其他各国的历史记载都予以烧毁;除了博士官所负责管理的文献以外,天下有私人收藏诗、书、百家语者,都必须上缴政府予以烧毁;胆敢私下讨论诗、书的人,处以死刑;以古非今、私藏禁书的,诛灭其家族。而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的书籍,不在禁、烧之列。李斯的建议得到秦始

15、皇的采纳。资料卡片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唐章碣:焚书坑 焚书之后不久,秦始皇疑心一些儒生散布反对自己的言论,于是下令将这些人逮捕审问,并将违犯禁令的460余人坑杀于咸阳,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而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低潮。 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了主流文化的批判,有人称之为“灭学之祸。尽管“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但是这一行为对思想文化传播所造成的恶劣影响却是不可否认的。 学习思考汉武帝是以“雄才大略”而著称的帝

16、王。在我们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中,你能够总结汉武帝有哪些突出的历史成就?这些成就和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政策有没有关系?罢黜百家汉武帝时代是古代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了,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数百人,在各级部门担任职务。汉武帝向这些儒者咨询治国的方略,让他们阐述“大道之要,至论之极”。儒学大师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养士求贤,当政策应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史学争鸣有人认为,儒学的本质是消极的、保守的,中国社会

17、要进步,必须彻底“打倒孔家店”。有人认为,儒学的思想原则有积极、健康的一面,如“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所在。也有人认为,传统儒学可以实现适应时代的转化。董仲舒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他提出,应当禁绝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在他看来,文化的“一统和政治的“一统”是一致的,而文化的“一统又可以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这一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汉武帝时代,完成了罢黜百家、提升儒学地位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是,

18、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这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太学的出现汉武帝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知识链接博士原义为博古通今的人,后来被借用为学官名。战国时期,有的诸侯国已经有博士之官,秦继承了这一制度。汉武帝设五经博士,以教授、课试为职责,也参与政务。博士教授的学生,称博士弟子。汉武帝时期的太学,虽然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却代表着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方向。自汉昭帝时代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30000多人。太学的兴立,

19、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人仕的机会;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汉武帝时代,除了建立太学之外,还令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学习思考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家经典的内容进行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东汉太学生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他们品评政界人物,参与上层政争。太学生少年英锐,敢于进行思想创新,言行较为勇敢。他们尚未跻身官场,与民间接触比较密切,对于弊政的危害有直接的感受。他们所接受的儒学教育中

20、的民本思想等积极因素,也对他们敢于批评时政的倾向有一定的影响。太学清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较早的史例。当时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中国早期选官制度曾经以“世官制为主。汉武帝时代,察举制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学习思考古代儿童启蒙读本中有这样的内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种文化现象?官制度。隋唐时代,更为完备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开始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定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于是,儒生既是文化舞台上的主角

21、,也成为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健全,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生在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也成了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资料卡片贞观初,放榜日,上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科举制促成了比较广泛、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而科举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知识分子以仕途辉煌为人生理想,以“治国平天下”为唯一志向,这就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也导致了古代中国专

22、心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汉代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反映了文化教育怎样的趋势?阅读并分析以下材料,谈谈你对“焚书坑儒”事件的看法。 材料一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明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纪 材料二 秦术戾儒,厥民斯酷。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 唐司空图:铭秦坑三 宋明理学课前提示北宋五子开创了理学;朱熹建立了理学体系;陆王心学推进了理学新的发展。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以后,儒家思想就

23、成了正统思想。然而,到了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唐末五代之后,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学习思考石介的中国论中说: “闻乃有巨人名曰佛,自西来入我中国;有庞眉名曰聃,自胡来入我中国。各以其人易中国之人,以其道易中国之道”老聃是中国人,为什么石介说他“自胡来入我中国”?资料卡片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

24、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 宋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唐代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他激烈反对佛教和道教,宣称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与韩愈同时的李翱,则提出必须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的鼓励下,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批评唐代政治,指出其根本弊病是不重儒家的纲常伦理,致使女后专政、权臣跋扈,最终导致唐末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他们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唐为鉴,复兴儒学。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

25、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背离儒家传统的佛教和道教统统视之为夷狄之教。在他们的持续努力下,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士气随之大变,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理学就是在这场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 资料卡片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程颢)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 (宋程颐:明道先生墓表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并称“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为了与佛老 思想相抗衡,北宋

26、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这就是理学,又称新儒学。资料卡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宋张载:张子语录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建构了关于万事万物的衍生规律,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释人类命运。周敦颐和邵雍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辨,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学习思考河南程氏遗书卷二载:“(二程)昔见茂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为什么理学

27、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张载对理学的创立贡献巨大。有人认为他开创了理学中的“气学”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代表。在理论上,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程颢、程颐兄弟合称“二程”,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二程”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仁者不但能化物于无形,而且能获得高度的主体自由和极大的精神满足,这就是“孔颜之乐”。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的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在理气关系方面,朱熹以二程学说为主,又部分吸收了张载的思想。他认为,理比气更根本,逻辑

28、上理先于气;同时,气有变化的能动性,理不能离开气。他认为万物各有其理,而万物之理终归为一,这就是“太极”。理学的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朱熹区分了教育的“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朱熹还强调,“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者境界与佛老境界的最大不同在于强调获得精神的自足和自由的同时,还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由此,朱熹得出了一个大胆的

29、结论:秦汉以来的所有帝王都是无道之君,所以才导致了政治的长期黑暗。由于道掌握在儒家手里,所以儒家拥有干预政治的天然权力。朱熹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心”,因为只有君心得正,才能正纲常、正百官,而后国治、天下平。学习思考朱熹的理学思想,在他生前曾被官方诬为“伪学”,而在他死后却被官方奉为儒学正宗,为什么?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集为四书,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了理学的经典。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指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理学。陆

30、王心学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践之。因此,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知识链接道统宋明理学家称儒家学术思想前后传承的系统为“道统”。朱熹、吕祖谦合编近思录,讨论“圣贤相传之统”,其中写道:“自唐虞尧舜禹汤文武周公,道统相传,至于孔子。孔子传之颜曾,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遂无传焉。于是楚有荀卿,汉有毛苌、董仲舒、扬雄、诸葛亮,隋有王通,唐有韩愈,虽未能传斯道之统,然其立言立事有补于世教,皆所当考也。迨于宋朝,人文再辟,则周子唱之,二程子、张子推广之,而圣学复明,道统复续。”学习思考王守仁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

31、难。”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于文化作用的认识。今天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他的这种观点?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他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本心即天理。他不是用逻辑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他的名言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他批评朱熹的理学过于“支离”,说了很多,却不能使人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坚定信念。因此,他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他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陆九渊的思想言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明代思想家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是天地的心,“灵明”是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