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110.41KB ,
资源ID:39291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39291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棉系列棉花品种.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棉系列棉花品种.docx

1、中棉系列棉花品种中棉所3号1978年某省科学大会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主要完成人:黄滋康、任际旭、X四端、李武斌本品种是从岱字棉中选单株,用系统育种法育成。1961-1964年黄河区试平均亩产皮棉81.4kg,比对照增产13.3%,成熟较早,霜前花率比对照增加10.3%;耐病性较强,对当时黄枯萎病蔓延,抗病品种尚未育成的病区棉田减少死苗,保证棉田密度,确保棉田面积,增加棉花产量,起了一定的保证作用。至1972年已在某、某,某、某等省推广约300万亩。抗黄萎病棉花新品种-中棉所9号1984年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二等奖主要完成人:蔡荣芳、赖鸣冈、徐成就、王志华、李武斌、田伯英中棉所9号系采用与

2、乌3、岱福、爱字棉等亲本用复合杂交育成。1979-1980年分别参加全国抗黄萎病区试及黄河流域区试。在抗病区试中12个点次平均亩产皮棉79.60公斤,比对照增产14.5%,两年均居第一位。1980年列为推广种,并确定为全国抗黄萎病区试的对照品种。主体长度29.01毫米,细度6013米/克,强度3.7克,断长22.18千米,试纺32支纱品质指标2197分,综评为上等一级。两年平均黄萎病株率67.4%,病指30.4,分别比对照减轻33.6和22.1%。1983年推广150万亩,平均增产10%,累计推广300万亩,经济收益9000万元。适合麦棉两熟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0号1985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

3、三等奖主要完成人:X裕繁、刁光中、黄祯茂、喻树迅、李武斌、王者民中棉所10号是从黑山棉1号中,采取多次连续系统选择法育成,是一个早熟、丰产、优质、适宜麦(油)棉一年两作的优良品种。1981年黄河流域耕作改制区试霜前皮棉亩产35.5公斤,比对照增加72.4%。1981-1993年纤维品质测试结果平均主体长度30.58毫米,细度6488米/克,强力3.81克,成熟度1.50,断裂长度24.72千米,试纺18号棉纱品质指标达2817分。中棉所10号的推广应用,对解决黄淮地区的粮棉争地矛盾和促进麦棉两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盐碱地种植可躲过返盐高峰,在旱地可等雨晚播,有利一播全苗。麦棉两熟比一熟春棉,每

4、亩增值50元,1981-1984年累计总面积为1550.73万亩,比种一熟棉花增加经济效益7.75亿元。为适应生产发展,解决粮棉矛盾,增加复种指数,迫切需要早熟、丰产、优质适于黄河流域棉区麦(油)棉两熟连作的棉花新品种。我们于1975年从黑山棉1号中选出长绒单株23号,又从中23系中选出天然变异株经连续系统选择育成符合上述目标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0号(原名中509)。1979年该品种在黄河流域适于耕作改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某试点和某县的生产试验中,皮棉产量最高,成熟最早;1980年参加黄河流域适于耕作改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均显著表现早熟、丰产、质优。 一、生物学特性 本品种属陆地棉早熟品种。生

5、育期113天,植株高度中等。株高50厘米左右,比黑山棉略高。株形筒状,下部果枝稍短,上部果枝稍长,果枝上翅。主茎较细,病杈少,管理省工。第一果枝着生节位为6.4,比黑山棉1号高0.7节。果枝数7.8个,比黑山棉多0.4个。植株上部个别叶片直立,风吹时,叶片翻转,趋光性强,有利于光能利用。叶色较浅,叶片较薄中等大小。植株上下座桃均匀,结铃性强,铃卵圆形有尖,铃尖较长。铃重6克左右,铃壳薄吐絮畅,易于收摘。 二、早熟性 中棉所10号的生育期比黑山棉1号短二天。霜前皮棉产量明显高于黑山棉1号。1978年增产25.8%,1979年增加10%。1980年黄河流域适于耕作改制棉花品种区试,12个试点的霜前

6、皮棉平均产量,中棉所10号比黑山棉1号(对照)多收22.8斤,增加38.4%,差异极其显著。 三、丰产性 (一)所内鉴定结果:据1978年选种圃结果,亩产皮棉136.3斤,比黑山棉增产23.1%。1979年所内区试点结果,亩产110.1斤,比黑山棉增产16.1%,增产显著。 (二)1980年黄河流域适合耕作改制域试验结果,12个试点平均产量,中棉所10号亩产皮棉138.1斤,比黑山棉1号亩产107.3斤增产28.7%占第一位。 (三)试种示X结果:1980年在某、某、某、某、某、某6省12个县22个点,试种示X总面积计333.4亩,其中麦棉连作试点17个,总面积304.9亩,前茬小麦平均亩产5

7、30斤,中棉所10号平均亩产皮棉114.5斤。其中最高的是某延津县小店公社樊庄大队的二亩示X田,小麦亩产772.7斤,中棉所10号亩产141.8斤;油菜棉花连作总面积28.5亩,油菜平均亩产208.7斤,中棉所10号平均亩产143.5斤,油菜产量最高为280斤;中棉所10号产量最高的是某沛县敬安公社农科站的1亩示X田,皮棉亩产167.1斤。 四、纤维品质1978、1979两年由纤维检验所及本所纤维室测定平均结果是:主体长度30.8毫米,细度6592米/克,强度3.92克,断裂长度25.8千米。1979-1980两年,经市纤维检验所及豫北棉纺织厂单麦试纺32支纱,品质指标2700分以上,中棉所1

8、0号的纤维品质都超过纺织工业部规定的指标,显著优于黑山棉一号。抗病高产棉花新品种 中棉所12号1990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该品种生育期130天,株型稍松散,根系发达,透光性好,铃重5 克,衣分41,吐絮畅,易采摘,子指10克,早熟不早衰。抗枯黄萎病,纤维长度29.9毫米,强力3.91克,断长22.8千米,品质指标2385分,综评上等优级。霜前皮棉产量80公斤左右。突出特点:将抗病、产量、品质三个存在负相关的性状初步协调起来,其中兼抗枯黄萎病性与产量得到同步提高。适于黄河、长江流域病区及麦棉套种移栽和地膜覆盖种植。1990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中12(原名中38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采用乌

9、干达4号为母本,某6871为父本的杂交选系,在枯黄萎病圃病钵连续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主要是把抗病、丰产、优质三个性状统一协调,既具有较好的兼抗(枯、黄萎病)性能,又有较高的产量和纤维品质,且早熟性好,衣分高、烂桃少、适应性广,深受棉农和纺织部门欢迎。 1985年12月国家“六五”棉花育种攻关专家组鉴定,确认该品种达到“六五”攻关指标要求。1986年元月某某地区科委、种子公司鉴定为适合晋南棉区地膜棉优良品种。同年4月某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为某棉区推广良种。 抗病性:1982-1985年经本所病地品比试验,某省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全国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等34个病地点次鉴定,平均枯萎病

10、指数3.8,黄萎病指数11.0,兼抗性超过对照晋棉7号,抗黄萎病超过86-1。1985年本所植保室收集晋冀鲁豫等7省不同黄萎病菌系鉴定,结果表明均有一定抗性,特别是对某、某、某三省黄萎菌系抗性较强。 产量水平:19841985年某省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82.25公斤和75.8公斤,分别比对照陕5245增产38.8%,比晋棉7号对照增产15.7%,两年均占第一名,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某省抗病生产试验,皮棉和霜前皮棉比对照86-1分别增产26.6%和32.9%,亦占第一位。1985年黄河流域全国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霜产皮棉亩产平均76.46公斤,比晋棉7号对照增产19.4%,仍

11、居第一位,增产极显著。长江流域全国棉花抗病品种区域试验11个点平均结果,霜前皮棉亩产77.72公斤,比对照86-1增产8.1%,亦占第一位。19841985年某南部棉区地膜棉品种区域试验,18个点次平均霜前皮棉平均亩产78.0公斤,比对照晋棉7号增产11.5%,占第一位。以上63个区试点次统计,霜前皮棉占第一位的有41个点,第二位的有15个点。说明该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稳产性。黄河流域抗病区试稳产性分析结果,中12对环境指数的回归系数b为1.04,某南部地膜棉品种区试两年回归系数b分别为0.969和1.019,均说明稳产性较好。 纤维品质:经纤检所19841985年对7省14县19份棉样测试

12、结果,平均主体绒长30.8毫米,强力4.01克,细度5734米/克,断长22.9千米,成熟系数1.68,棉结杂质50粒/克,32支纱品质指标2453分,综合评为上等优级。其中1985年黄河、长江流域全国棉花抗病区试平均,强力3.97克,细度5762米/克,断长22.9千米,成熟系数1.69,品质指标2416分,综合评为上等优级。某纤维纺织检验所对某江陵县中12棉样测试结果,成熟系数1.76,纤维强力4.24克,细度5656米/克,断长23.98千米。1985年3月某市国棉六厂对某阳谷县提供的229、329、327、427四个品级的大样皮棉进行32支单唛试纺结果,品质指标23202560分。19

13、86年3月国棉二厂对某某棉花原种场、元氏县提供的329级皮棉进行40支纱单唛试纺结果,品质指标23742613分,两年试纺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品种品质也较稳定。 特征特性:生育期135天,属中熟品种。株型松散,茎秆坚韧,抗倒伏力强,叶片中等淡绿色,叶功能期较长,叶缺刻较深并具有皱褶,透光性较好。第一果枝节位较高,一般78节,比86-1等品种高一节,离地面高24厘米,果枝疏朗,自身荫敝较轻,下部烂桃较86-1、陕545、晋棉7号等减轻11.333.9%。铃长卵圆略尖,铃重5.5克左右,中后期结铃性较强,特别是早秋桃铃重较大。吐絮始期略晚,但畅而集中,衣分达41.7%,霜前花90%左右。以上多种性

14、状协调平衡较好。种子短绒较厚,灰白色,子指10克,绒长30毫米左右,纤维色泽洁白有丝光。出苗略慢,苗期长势较弱,蕾期转旺,后发性强,具有高产潜力,早熟不早衰的特性。适合麦棉两熟夏套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6号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品种早熟,生育期114天。一般5月下旬播种,10月中旬收摘完,不影响小麦播种;丰产:大面积生产,前茬小麦亩产350 公斤左右,霜前皮棉7080公斤,高产地块突破100 公斤; 优质:平均主体长度29.4毫米,强力4.02克,细度 5995 米/克,断长24.0千米,成熟系数1.58,超过国家优质棉标准。高抗枯萎兼抗黄萎病。适宜在黄淮海棉区作麦棉夏套,长江流域棉区作

15、麦后直播,特早熟棉区作一季春棉。中棉16(中375)系我所以211(中10选系)辽4086,杂种后代经某连续加代选育而成,1990年先后被某、某两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麦田夏套棉推广品种。 该品种株型有紧凑与松散两种。株高7080厘米。茎杆较硬,主茎日光红明显,第一果枝着生56节,果枝节间较短,结铃性强,叶片中等大小,叶层分布匀称,透光性好。铃椭圆形有尖,中等大小,铃重5.0克,吐絮畅,絮色洁白,衣分36.8%,子指10.5克。 中棉16生长发育快,生育期114天,与中棉所10号相当。吐絮期落叶晚,表现早熟不早衰。 1986年冀、鲁、豫、苏四省枯萎病区多点抗病品比试验,中棉16平均霜前皮棉亩产

16、67.8公斤,比对照中棉10号增产12.0%,居参试品种的第一位。 19881989年全国夏棉区域试验,22个点次,中棉16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0.7公斤,比对照中棉10号增产22.2%,达极显著水平,居5个参试品种的首位。19881989年某省夏棉区域试验,二年14个试点,平均霜前皮棉43.25公斤,比对照中棉10号增产22.07%,居6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同期某省夏棉区域试验,18个点次,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5.02公斤,比对照中棉10号增产13.51%,居第一位,霜前花率达82.6%。 1989年某省夏棉生产试验,9个试点,亩产69.8公斤,比对照中棉10号增产14.2%,霜前皮棉亩产49.

17、8公斤,比中棉10号增产13.2%,均居参试品种的第一位。某省夏棉生产试验,试点3处,平均亩产皮棉64.2公斤,比对照中棉10号增产19.5%,霜前皮棉亩产40.8公斤,比中棉10号增产16.6%,均居首位。某省夏播生产试验,6个试点,皮棉亩产72.34公斤,比对照中棉10号增产13.6%,霜前皮棉亩产57.11公斤,比中棉10号增产9.1%,也均居第一位。 棉纤维19861989四年经市纺织纤维检验所测试结果:主体长度29.4毫米,强力4.02克,细度5994米/克,断裂长度24.0千米,成熟系数1.58,纺18号纱,品质指标2295,综合评定上等优级。豫北纱厂大样度试纺结果,品质指标241

18、0,达国际上等水平,原棉物理性能优于该厂使用的其他品种。 本所、全国夏棉区试、某省夏棉区试抗病鉴定结果:平均枯萎病指数7.25,黄萎病指数18.9,表现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 中棉16抗病、早熟、高产、优质,适于淮河以北,海河以南太行山以东的黄淮海棉区麦(油)棉两熟夏播种植。一般亩产小麦300公斤或油菜150200公斤,霜前皮棉50公斤。适于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7号1994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生育期125天,株型紧凑,株高适中,适播期长(4月20日5月10日),出苗好,长势旺,吐絮畅而集中,抗枯萎耐黄萎病,生产试验霜前皮棉亩产77.6公斤,小麦284

19、.5公斤。纤维品质优异,洁白有丝光:主体长度31.47毫米,强力3.99克,细度6402米/克,断长25.5千米,成熟系数 1.58。该品种耐盐碱,适于黄淮海棉区麦棉套种和滨海滩涂碱地种植。中棉17生育期比春棉短1015天,比夏棉长10天,是黄淮海棉区麦棉套种、夺取粮棉双丰收的理想品种。1994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棉所17(中117)是以(72596651)中10杂交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抗病、综合性状优良、适于麦棉套种的棉花新品种。1990年3月某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可在全省枯萎病棉区麦田春套或盐碱地晚春播推广利用。 1、产量水平。(

20、1)区域试验。19881989两年分别参加某省麦套棉区试,平均霜前皮棉亩产70.9公斤,比对照中棉12增产28%,并平均亩产小麦341公斤;某省区试,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9.7公斤,比对照鲁棉6号增产16.5%;某省冀东棉区区试,平均霜前皮棉亩产47.8公斤,比对照冀棉16号增产7.9%。(2)生产示X。1989年某省麦棉套种生产试验,平均霜前皮棉亩产69.6公斤,比对照鲁棉6号增产14.7%,并亩产小麦300公斤左右;19881989两年某省麦套棉生产试验,平均霜前皮棉亩产53.8公斤,比对照中棉12增产33.6%,并亩产小麦309.4公斤;1989年全国种子总站主持冀、鲁、豫、皖四省八县(市

21、)麦棉两熟联合示X5万亩,平均霜前皮棉亩产77.6公斤,并亩产小麦284.5公斤。 2、品种特性。生育期123天,在套种条件下,霜前花率85%以上。铃重6克,衣分38%,籽指11.5克。出苗快,苗势旺,发育早,株型紧凑,15个主茎节间较短,第一果枝节位较低,植株中等大小。抗病性,经某省套种区试和某省抗病品种比较试验鉴定,枯萎病病指分别为6.1和5.7,黄萎病病指分别为5.0和2.9,属兼抗类型,且抗苗期角斑病和后期红叶茎枯病。 3、纤维品质。品质优异,洁白有丝光。19841986年市纤维检验所三年测试平均,主体长度31.47毫米,强力3.99克,细度6402米/克,断长25.5千米,成熟系数1

22、.58,试纺32支纱品质指标高达2703分,综评上等优级。宜麦(油)棉两熟夏播低酚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8鉴定时间:1990年5月通过某省审定。获奖情况:1991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内容:“中棉所18”是以(6908兰布来特GL-5)F4为母本,与(黑山棉1号兰布来特GL-5)F3为父本杂交后选育代选育而成。株形松散,呈塔型,秆硬不倒伏,果枝较长,与主茎夹角小,易受光。叶厚、色深、光合速率高,铃卵圆有钝尖,铃重5.6克,衣分38.5%,籽指12.7克,易出苗,生育期108天,适于麦棉两熟。突出特点为将早熟、低酚、丰产、优质等性状聚合于一体。低酚性状稳定;棉籽仁总棉酚含量0.0049%,远

23、低于0.04%的国际卫生标准。1983-1988年连续6年田间调查:低酚株率平均7.6%以上,经间、定苗,秋后考察结果均达100%。1986-1987年连续两年参加全国早熟低酚棉联合试验,霜前皮棉亩产达93.2公斤和71.6公斤,比对照“晋5”增产32.9%和26.3%,均达极显著水平。1987年分别参加某省短季棉品比试验和本所低酚棉试验,霜前皮棉亩产9.6公斤和66.1公斤,比对照“中棉所10”增产0.4%和17.6%,纤维品质优良,强力4.16克,细度5875酌?克,断裂长度24.4千米,成熟系数1.48,品质指标2745,综评为上等一级,达“七.五”攻关优质棉标准。“中棉所18”低酚性状

24、稳定,表现优质,抗枯黄萎病,综合优良性状突出。根据示X、试种、生产情况,“中棉所18”宜在黄淮海棉区作麦(油)棉两熟种植,在海河流域适宜盐碱地和旱地作晚春棉种植,并可在棉花早熟地区,作一熟春棉应用。“中棉所18”首创低酚棉麦棉两熟大面积生产,1986-1990年累计推广面积87.72万亩,增加霜前皮棉750万公斤,生产低酚高蛋白质棉籽1728.96万公斤,新增纯收益0.0343亿元,亩增产121.13元,可使麦棉双丰收,促进加工、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且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产优质多抗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9号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棉所19号生育期128天,出苗好,发育快

25、,生长整齐,结铃性强,吐絮集中。铃重5.4克,衣分42.3,子指9.2克,霜前花率在85以上。品质较优,主体长度30.9毫米,强力3.77克,细度6448米/克,断长24千米,经某省区试和长江流域国家级抗病区试,霜前皮棉分别亩产61.5公斤和68.5公斤,分别比对照中棉12增产15.4和12.8。抗棉花枯黄萎病、耐苗期根腐病、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II级抗蚜。适宜于黄河流域棉区春播和麦棉春套、长江流域及南疆棉区种植。通过陕、豫和全国品种审定。中棉所19(原名7886)是以(72596651)中棉10(72636429)复合杂交育成,是一个多抗品种。适于麦棉套种,也可作春播品种。1992年12月

26、和1993年3月分别由某和某省审定。 1 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利用陆地棉某209和海岛棉910依种间杂种后代与抗病品种陕棉4号进行杂交,选育出陆地型的优质抗病6651系,以6651系作父本与丰产兼抗枯黄萎病,茎秆多茸毛的7259进行杂交,得到一个具有丰产、纤维品质优异、兼抗枯黄萎病,茎秆多毛、晚熟的材料。再利用短季棉中棉10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即(72596651)中棉10。再与丰产、兼抗类型的(72636429)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88年成系。为了提高新品系的纤维色泽,在试验的同时,于混生病地上大量筛选兼抗类型和纤维基部无黄染的单株,经纤维品质测试后,到某岛分系种植,然后在混生病地上作分系比较

27、,最终入选7个系混合育成。 2 产量水平 2.1 区试结果。19891990年参加某省抗病区试,每公顷平均霜前皮棉1017kg/hm2,比对照中棉12增产2.6%,居第一位。1990年某省麦套棉区试,霜前皮棉1168kg,比对照中棉17增产4.3%,小麦5550kg,19901991年分别参加陕、冀、鲁三省区试,每公顷平均霜前皮棉分别为922.5kg、1054.5kg和991.5kg,分别比对照中棉12增产15.4%、2.6%和4.1,分别居第一、第一和第三位;19911992年长江流域抗病区试,每公顷平均霜前皮棉987kg,比对照中棉12增产12.9,居首位。19911992年黄淮海麦棉新技

28、术开发组的四省八县(市)品种筛选试验,每公顷平均霜前皮棉921kg,比对照中棉17增产10;小麦平均4215kg,居首位。 2.2 生产示X。1990年某省麦套棉生产试验,每公顷霜前皮棉1078.5kg,比中棉12对照增产24.2,平均产小麦4590kg;19911992年继续试验,平均霜前皮棉1182kg,比对照中棉17增产7.5,小麦平均4440kg;19911992年某省生产试验,每公顷平均霜前皮棉949.2kg,比对照中棉12增产24.2。 3 特征特性 该品种出苗好,发育快,苗期长势旺,株型紧凑,株高110cm,果枝数14台左右,茎秆硬,多毛抗倒伏, 赘芽少,第一果枝节位高,烂铃少,

29、叶小,色淡绿,缺刻深,微皱,生长整齐,花乳白色,铃卵圆形,结铃性强,吐絮集中,铃重5.4g,衣分42.3,子指9.2g。纤维品质较好。生育期128130天。 4 纤维品质19901991年某省区试测试(农业部纤维监测中心),2.5跨长29.1mm,比强21.2g/tex,麦克隆值4.0;19911992年某省麦套棉区试(纤检所测试),主体长度30.9mm,强力3.77g,细度6448m/g,断长24km;19911992年长江流域抗病区试结果:2.5跨长29.4mm,比强21.3g/tex,麦克隆值4.5,环纺纱强力122磅,气流纺品质指标1841。 5 抗病虫性 某省抗病区试,枯、黄萎病指分

30、别为1.13和4.26。某省区试枯、黄萎病指分别为4.26和11.85,均属兼抗类型。1990年中棉所植保室抗蚜鉴定,苗期抗蚜指数0.6,比对照非洲E-40减轻5.17,伏蚜期抗蚜指数0.475,比对照减轻1.04,属级抗蚜类型。1992年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抗棉铃虫鉴定,蕾铃受害率27.28,比抗虫对照HG-BR-8(34.08)减轻18.49,属抗性类型。1989年某省抗病区试苗期鉴定,棉苗期根腐病较其它品种轻,病指数为22.3,比对照中棉12减轻14.7。适合麦棉两熟的夏套低酚棉花新品种中棉所20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鉴定时间:1996年5月通过某市审定。;1996年11月通过某省审

31、定。主要内容:“中棉所20”于1985年以(陕2942中642)F1代为母本,(6074086)PR80F1代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较好平衡了早熟、低酚、丰产、优质和抗逆性,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在早熟低酚棉育种中,实属首创。“中棉所20”于1995年获发展棉花生产专项资金项目资助,1997年在全国50多个作物新品种中,是唯一获一等后补助的棉花品种。主要特性:(1)早熟:生育期113天,比“中棉所16”早熟2天(2)低酚性状稳定:棉籽的低酚性状受两对双隐性纯合基因(l2gl2gl3gl3)控制,遗传稳定。(3)异交率低:闭花授粉,且花粉散发时间较其他品种早20分钟,降低了自然异交率,大田

32、低酚株率达98%以上,经间苗后低酚株率达100%。(4)综合利用价值高:棉籽中棉酚含量仅为0.0025%,低于国际卫生食用标准(0.04%)。(5)丰产:品比试验霜前皮棉较“中棉所10”增产20%;某区试和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分别比“中棉所16”增产15.3%、15.2%;某省区试和生产试验分别比“辽棉9号”增产13.1%、18.1%。(6)优质:纤维25%、跨长28.6毫米,比强度21.1克/特克斯,马克隆值4.5,光反射率76.4%,环纺缕纱强榷?19磅,达国家优质棉标准。(7)抗病。枯萎病指1.6,黄萎病指13.5,高抗枯萎兼抗黄萎。“中棉所20”既适于冀中南作麦套棉种植,或油菜后直播及京津唐地区作晚春播,也适于某全省作为麦棉两熟制栽培用种,豫北、豫中、豫西可在麦行中套种或麦收后移栽,豫南可在麦收后直播,在北疆做一熟春棉种植,亩产皮棉达100公斤以上。我国低酚棉推广面积120万亩,“中棉所20”约占总推广面积的80%,据查询是当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