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经济史中国经济史蔡 元考点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知识点】中国古代农业【高考经典回顾】例1 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趋势 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形势 D汉族地主阶级的要求(2000年上海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选项A、C是均田制出现的背景,不是直接原因。选项D与当时的事实不符。B项虽在教材中没有叙述,但当时的宗主(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直接影响了北魏政府的赋税收入。这与教材中“为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相一致,所以正确选项为B。例2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
2、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A东汉 B曹魏 C唐朝 D北宋(1997年全国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以及阅读分析理解历史史料的能力。材料中反映的这种用水力激轮转动的提水灌溉工具是唐朝的筒车,注意区别于曹魏时的人力灌溉工具翻车。正确选项为C。例3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2001年全国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最重要的客观作用”,尤其是“客观”,根据这个可以排除选项A、B、D。正确选项为C。【举一反三】一、 选择题1、西
3、周以来的“井田”之所以被称为“公田”,是因为A 土地乃国家所有B 一切土地属于周王,受田者只有使用权C 土地归周王和诸侯臣下共同所有D 是相对于奴隶主手中拥有的私田而言的2、春秋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是A 井田制度的促进作用B 税亩制度的促进作用C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开始D 兼并战争对物质的需求3、北魏和唐朝实行均田制的首要条件是A租庸调制的实行 B土地兼并中止C政府财政收入增多 D政府掌握一定土地4、明初规定农民开垦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清初规定明朝藩王的土地归耕种者所有,其相同的实质意义是A 稳定刚刚建立的封建统治秩序B 恢复和发展封建经济C 局部调整封建生产关系D 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5
4、、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的征收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封建剥削不断加重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封建专制不断得到加强A B C D二、非选择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485年,北魏推行一种“均田制”,原则上规定所有的成年劳力均可平均分得土地。其中有一小部分土地为世业桑田,不必还官。其余在死后或超过规定年限后必须还给政府。“均田制”虽未规定剥夺豪门贵族的所有土地,但它有助于防止土地和农民流入私人手中,同时也有助于中央政府财政基础的稳定。材料二、推行这种复杂的土地制度,首先必须进行全国范围内严格的人口普查和土地登记。这种土地测量制度被后世奉为楷模,它所
5、反映的是,每块土地均按其等级类别直接分配给纳税者个人。这种复杂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曾经)几乎到处可见,它有效地支持中华帝国材料三、理论上讲,“均田制”依靠的是耕地在纳税农民之间的定期再分配,但实际究竟有多少耕地进行了再分配,这一点非常可疑。国内形势的稳定造成了人口的急剧增加,农业人口的增长尤为迅速,与土地资源的增长不相适应,其结果可想而知,多数农民从祖父辈继承的田地数量出现严重不足,这些土地大部分登记为永业田(永业田:均田制中不必归还给政府的那部分土地)。与此同时,后汉(引者注:东汉)似的皇帝封赐土地日益增多,这样,可供分配给纳税农民的土地总量便相对减少了。到8世纪的上半叶,整个均田制度明显
6、地陷于崩溃。以上材料选自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第101页,102页,103页回答:从性质、地位、实行时间、内容规定及实施前提条件等角度概括指出均田制的基本特点。分析说明均田制的历史作用和崩溃的具体原因。【知识点】中国古代手工业【高考经典回顾】例1下列手工业行业中较早兴起的是A冶铁业 B制瓷业 C造纸业 D印刷业(2001年全国题)解题思路冶铁业兴起于春秋后期;制瓷业兴起于唐朝;造纸业兴起于西汉;印刷业兴起于唐朝。本题考查了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正确答案为A。例2隋唐时,一般平民百姓多穿布制衣服,这种布的原料是A丝 B麻 C棉 D毛(1998年上海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分析
7、、推理历史问题的能力。四个选项中,只有B、C两项符合题目所要求的布的原料问题,而选项C棉的出现,是在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朝时,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因此正确选项应为B。例3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盛产棉花 B交通便利,便于外地棉花运入C出现了机器纺织业 D有大量农业剩余劳力,转向纺织业生产(2000年全国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明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的栽种已经遍及南北各地。据此,可识别正确答案为选项A。【举一反三】一、 选择题7、下列我国手工业部门兴起的先后顺序是制瓷业 丝织业 造纸业 冶铁业 青铜铸造业A BC D8、清朝是
8、地主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 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B 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C 手工工场规模受到严格限制D 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9、我国古代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下列有关冶铁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是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淬火技术水力鼓风冶铁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 AB.CD二、非选择题10、概括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并分析明清时期手工业发展对我国的封建经济造成的影响。【知识点】中国古代商业【高考经典回顾】例1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实行“一条鞭法”C海外贸易的发展 D出现雇佣关系(1999年广州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
9、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理解历史事实的能力。随着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明朝的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到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正确的选项为A。【举一反三】一、选择题11、史记载:“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这是称誉A 春秋战国时期纺织业的发达B 齐都临淄的繁华C 战国时期商业和交通的发展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12、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A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两市的范围B 长安城商业的发展突破了夜禁的限制C 崇仁坊成为长安
10、城中最繁华的商业区D 崇仁坊成为唐朝政府新设立的商业区13、把明清的商品经济同战国时期的商品经济相比较,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A 农业手工业都有了发展B 著名的商业城市不是政治中心C 出现了具有特色的手工业城市D 城市商业繁荣,商品种类多14、明朝中后期,我国商品经济较前代有了新发展,它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B 少数地区的少数部门中,劳动力成为商品C 海外贸易十分发达D 城市里的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 二、非选择题15、以下是古代关于农工商关系的一些观点或言论。材料一: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
11、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阅后回答:1 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2 结合时代背景评述黄宗羲的观点。同是明清之际,雍正帝和黄宗羲为何在同一问题上有正好相反的看法?3 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
12、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的关系?16、概述我国战国时期与明朝中晚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说明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初期和晚期对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知识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高考经典回顾】例1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制瓷行业中出现很细的技术分工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2002北京春季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历史发展阶段本质特征的能力。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在丝织业等手工业生产部门出现了“机户出工,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正确选项为
13、D。例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怎样产生的?造成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997年上海题)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明朝时由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在此基础上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反映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也必将会遭到封建制度的阻碍。本题要求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产生的必然性,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来分析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因素。因为本题第二问“原因”,在教材中有现成的答案,所以本题难度不大。解题关键在于只要理清封建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关系即可。答案:条件、过程:农业、手工业生产的提高,商品经
14、济发展;粮食、棉花等投入市场,成为商品;全国出现30多座较大的工商业城市;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带,手工业者分化为机户和机工;机户出资,开设“机房”剥削机工,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出现了。缓慢原因: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封建地租很重,地主、商人用剥削的钱财买田置地,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控制外贸;国内关卡林立,对商品征收重税。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举一反三】一、选择题17、明朝中后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条件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手工业水平提高C商品经济的繁荣 D手工工场的出现18、明朝中后期,苏州的丝织业“
15、机房”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这是因为A机房生产规模大 B机房中分工细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 D商品投入市场19、清朝前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根本因素是A重农抑商 B闭关锁国C地主统治 D腐朽的封建制度20、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者的主张A 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实质B 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 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D 都体现了当时的经济要求21、“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二、非选择题22
16、、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什么?清朝统治者实行此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考点一答案】一、 选择题1、B 2、C 3、D 4、C 5、B 7、C 8、B 9、 A 11、B 12、D 13、C 14、B 17、C 18、C 19、D 20、D 21、D二、 非选择题6、性质地位: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重要形式之一。时间:从北魏开始延续到唐朝中叶(8世纪晚期)内容:政府把地主以外的土地,按一定数量分配给成年男子,其中一部分归私人所有,另一部分在户主死后归还政府。受田农民必须租调服役。该制度不触动贵族的利益。条件:国家必须掌握足够数量的土地和人口,土地
17、必须在分配。作用:防止土地和农民成为土地主私有,有利于稳定中央财政收入,巩固统治。原因:人口过快增长造成人多地少,土地不够分配,大量土地日益成为永业田归私人所有,加上皇帝赏赐土地增多,使得政府可供分配的土地总量减少。10、基本特点: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关系密切,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制约。官营手工业、城市手工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三者相结合,但官营手工业出于支配地位。汉唐到明清,城市手工业有较大的发展,规模扩大,技术更先进,产量和品种不断增加,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古代手工业发展有着总体的落后性,主要原因在于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农民极端贫困,无力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
18、;手工业的生产规模受到严格限制。影响: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产品商品化趋势促进了明清农业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导致了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在一些行业和部门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封建经济内部开始出现了裂痕。15、重农抑商。他认为农业为四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果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明清之际,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手工业领域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明清统治者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工商业的发展。黄宗羲的观点正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他批评了把农工商对立起来的观点,提出
19、了农工商皆本的思想 ,代表了新兴市民阶层解除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是一个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进步观点。作为封建帝王,雍正帝从巩固封建统治的根本立场出发强调重农抑商;作为进步思想家黄宗羲从反封建的立场出发,主张农工商皆本。在坚持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还应该大力发展工商业,只有坚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综合平衡、按比例协调发展,才是国家富强之本。16、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兴盛起来。各地物产在中原市场上都可以买到。一些诸侯国的城市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聚集了很多人口,商业繁荣,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明朝时期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许多农业和手工业商品大量投入市场,
20、成为交换的商品。全国出现了30多座比较大的城市。多为经济贸易中心市场。广州、宁波、泉州和福州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逐渐成为占有大量土地的新兴地主;商业繁荣的新兴城市,成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中心;各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一些地方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2、含义:它是清朝政府实行的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政策。主要原因:内因:封建自然经济比较稳定;封建统治日益腐朽。 外因
21、:倭寇和西方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影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于长期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认识: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乃至挨打,对外开放是富国强民的必由之路。考点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高考经典回顾】例1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兴盛,鸦片战争后走向衰落。据此回答:1衰落的原因是A内乱外患阻断棉布外运 B洋纱、洋布大量倾销C沿海地区机器纺织业转为机器缫丝业E 该地区棉花产量急剧下降2衰落的后果是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民回归土地,商品经济发展受阻C农民转为种桑养蚕
22、D崇拜洋货的风气盛行(2000年全国文综题)解题思路这是一道系列选择题,出得好!一是设置了新情境,二是把古代史中的重点知识与近代史中的教学重点通过设置新情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影响。19世纪上半期至晚期前,西方列强对外侵略扩张的主要目的是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其产品的竞争力,质优价廉的洋纱、洋布潮水般地涌入中国,必然会挤垮依赖家庭手工作坊的封建手工棉纺业,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也就再所难免了。正确答案1、B 2、A。例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回答问题: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A是由封建社会中的
2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B与明清手工业在行业分布上基本相同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B民间资本大量投资铁路C清政府调整统治政策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2002年北京春季文综题)解题思路第一道题是要求考生把表述补充完整的题目。其主旨在于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内容和作用的理解。解题时可用排除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加剧了农民的破产,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和农产品的商品化,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与明清时期的手工业相比,在行
24、业分布上也 大不相同了,民族资本家经营范围除了面粉、纺织之外,也经营其他行业;由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后,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所以他始终没能从根本上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故本题选C。第二道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考察考生对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理解和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甲午战争后,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教材中提及的有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和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而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即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同外国进行竞争,则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题选B。【举一反三】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的经济状况是A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B 自
25、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 中国已卷入资本主义市场D 以农为本禁止经商2、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B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C 松太地区棉纺织业水平下降D 中国手工业棉纺织价格下降3、两次鸦片战争之间中国经济领域的新现象有封建自然经济已经解体外资企业出现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4、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外商企业的刺激 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 洋务企业的诱导 封建政府的大力扶持A B C D5、你是一位19世纪60年代
26、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哪一领域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6、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A 民族资产阶级由封建地主、商人转化而来B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C 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中D 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7、洋务派举办近代民用工业和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A 采用西方先进技术B 私人投资兴办C 经营管理上封建性极浓D 为了适应军事工业的需要而兴办8、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有了新的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中国民族资产
27、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A B C D9、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辛亥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A B C D10、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A 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决定的B 中国封建势力强大C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阻碍D 受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11、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
28、弱小B “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走的是资本主义道路C 中国半封建社会阻碍D 人民群众尚未觉醒二、非选择题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或20。5%,入超由每年2亿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两。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二 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有72个,平均每年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1912年为80万吨,1919年增至330万吨。摘自严中
29、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三 一战后不久,中国“铁厂积货如山,无人过问,至于关闭炉机。纱厂结帐,大多无利其他工业亦皆消沉。”摘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其反映的现象。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二中民族工业增多的原因。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三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4 材料二和材料三相比,可得出怎样的结论?1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活动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和评价这些探索活动?【考点二答案】一、 选择题1、B 2、B 3、C 4、C 5、B 6、C 7、A 8、B 9、B 10、D 11、A二、非选择题12、一战期间,中国的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历年来严重的入超现象大大改善。辛亥革命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列强对华的侵略和控制有所减弱;国内需求几出口的需要也是刺激因素之一。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立即萎缩和萧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轻重工业比例失调,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抵挡不住列强的经济渗透。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兴旺现象,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只有推翻帝国主义的侵略,赢得国家的独立,民族工业才能健康、持久的发展。13、变化: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